4米碳化矽反射鏡誕生記

2021-01-04 手機光明網

  ■本報記者 陳歡歡

  一塊直徑4米的碳化矽反射鏡躺在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長春光機所)實驗室中,閃閃發光。這塊看似普通的鏡子,卻是國防工程中期待已久的技術突破。

  8月21日,由長春光機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4米量級高精度碳化矽非球面反射鏡集成製造系統」通過項目驗收。不久的將來,它將在國家地基大型光電系統中發揮作用。

  這是目前國際上公開報導的最大口徑的高精度碳化矽非球面反射鏡,也是我國自主製造出的最大一面反射鏡。隨著這一「卡脖子」技術的攻克,未來,「大鏡子」將越來越多出現在我國國產大口徑光電裝備上。

  口徑決定觀測極限

  自1609年伽利略發明天文望遠鏡以來,光學系統觀測能力的不斷提升,離不開一個關鍵——口徑。

  項目驗收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姜會林表示,反射鏡直徑越大,光學望遠鏡的解析度和精度就越高,尤其是針對運動目標。因此,對更大口徑反射鏡的需求是無止境的,也是國際競爭的焦點。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口徑2.4米,最遠觀測到距離地球134億光年的宇宙深處;先進光電望遠鏡(AEOS)口徑3.67米,成功觀測到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的癥結所在;鎖眼12(KH-12)衛星相機口徑超過3米,對地解析度可達0.1米。

  長春光機所副所長張學軍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反射鏡口徑的需求沒有上限,其上限取決於製造加工能力。而這也是我國一直被「卡脖子」的瓶頸所在——在技術封鎖下,我國只能使用直徑1米以下的「小鏡子」。

  在各種反射鏡基體材料中,微晶玻璃使用最多,目前最大口徑可以達到單體8米、拼接12米以上。但這一技術被美國和法國兩家公司壟斷,口徑超過2米便很難引進。

  碳化矽的比剛度和熱穩定性在各種材料中最優,且能實現輕量化結構,是製造反射鏡的理想材料。例如,其比鋼度是玻璃的4倍,同樣厚度下,其抗變形能力比玻璃強4倍。但其製備難度極高,「我們也曾嘗試購買,被外國公司以『戰略物資』為由拒絕了」。張學軍透露。

  在國家對大型光學儀器迫切的戰略需求下,2009年底,經中科院和財政部策劃支持,長春光機所啟動「4米量級高精度碳化矽非球面反射鏡集成製造系統」項目,歷時8年終於攻克這一技術,完成4米量級高精度碳化矽非球面產品研製,並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集成製造平臺。

  「我們選擇了最好的材料,挑了一條難走的路,終於把路走通了。」張學軍說。

  十餘年攻關

  實際上,早在項目立項之前,長春光機所已經選擇碳化矽材料為突破方向開始了相關研究,但並不被國際同行看好。碳化矽雖然性能優良,但存在的技術障礙也較大,難以突破1.5米的口徑極限。

  項目研發團隊另闢蹊徑,採用了一條過去沒人成功過的技術路線,歷經數百次實驗探索與工藝驗證,突破了一系列技術難關,終於完成了4米口徑整體碳化矽鏡坯。

  走一條別人沒走過的路,就意味著沒有成功經驗可借鑑。這塊4米口徑整體碳化矽鏡坯先後失敗了4次,第五次才成功。

  「一次燒結需要五六個月,再加上前期準備,整個過程要1年,5次就是5年。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張學軍說。

  第一塊失敗的鏡坯張學軍沒看見全貌,等他趕到時,鏡坯團隊負責人趙文興已經將其敲碎,正拿著破碎的顆粒研究失敗原因。等到第五次出爐時,趙文興已經不敢上前查看了。

  鏡坯製造完成後,還要經過漫長的加工流程。為了保證成像質量,光學系統對反射鏡的面型精度有著苛刻的要求。以可見光波段觀測為例,面型精度要求差值小於20納米,這就好比要求北京市的土地平整度差值小於1毫米。

  加工難題接踵而至:碳化矽硬度極高,常見材料中僅次於金剛石,其磨削拋光至納米表面精度難度極大。項目組在國外禁運大口徑非球面數控加工設備的情況下,研製出適用於大口徑碳化矽高精度製造的非球面數控加工中心,實現了加工與檢測技術自主可控。最終,經過精拋光的反射面鍍膜的反射率達到95%以上。

  與此同時,項目組還開發了一整套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加工、檢測裝備,使大口徑反射鏡製造的全部核心技術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逼出來的自主創新

  1992年張學軍博士在讀,彼時我國載人航天剛剛立項,急需大口徑反射鏡。張學軍回憶:「當時歐美都不賣,最後從俄羅斯進口了0.6米直徑的碳化矽反射鏡。前年我去聖彼得堡訪問,他們現在能做到1米直徑。」

  買不到又必須用,把長春光機所逼上了自主創新這條路。為了打破壟斷,20世紀90年代末,他們就已布局光學級碳化矽陶瓷材料研究。

  「正是西方國家的技術壁壘和封鎖堅定了我們自主創新的決心。國家需求很大,我們沒有退路,必須把這條路走通。」張學軍說。

  張學軍表示,大口徑高精度非球面光學反射鏡是高解析度空間對地觀測、深空探測和天文觀測系統的核心元件和支撐技術。驗收專家組在驗收意見中指出,4米口徑碳化矽反射鏡工程產品「為空間大口徑光學系統的研製解決了核心技術難題」。

  「以前國外不賣給我們,我們干著急,現在他們反而提出要跟我們合作,這是跨越式發展的成果。」姜會林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今天驗收我們專家組特別高興,長春光機所做出了國際最高水平的反射鏡,以後我們在這個方向就能從跟跑、並跑到領跑。」

  據悉,基於該項目成果研製完成的1.5米量級碳化矽非球面反射鏡已成功應用於我國高分有效載荷;2米量級反射鏡應用於國家大型光電系統項目;4米量級反射鏡也即將應用於國家重大工程項目。項目成果還將持續應用於空間站多功能光學設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靜止軌道高解析度輕型成像相機系統技術」等一系列國家重大項目。

  姜會林也在排隊等著用4米口徑的大鏡子。他說:「我們做空間探測希望能看見釐米級空間碎片,需要用到大口徑反射鏡。很多人找我打聽什麼能用上長春光機所的鏡子,希望技術成熟後能加速這個過程。」

  《中國科學報》 (2018-08-22 第1版 要聞)

[責編:畢孝斌]

相關焦點

  • 【科技日報】4.03米口徑碳化矽反射鏡,讓宇宙更清晰
    反射鏡是高性能光學系統的核心。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副所長張學軍介紹說:「如果把望遠鏡比作觀測太空的『眼睛』,那麼反射鏡就是眼睛的『晶狀體』。晶狀體越大,眼睛的空間解析度也就越高,能夠觀測到天體更多的細節。」  2018年8月,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完成4.03米大口徑碳化矽反射鏡研製並通過驗收,這是公開報導過的世界上最大口徑碳化矽單體反射鏡。
  • 將地球「一顰一笑」盡收眼底的空間反射鏡如何「煉」成?
    但是,太空環境對太空望遠鏡材料是一個不小的考驗,特別是望遠鏡的核心部件空間反射鏡,能否扛得住這種苛刻環境?王小勇告訴記者,空間反射鏡的材料目前已有玻璃、碳化矽陶瓷、鈹以及多種複合材料。一般的玻璃材料滿足不了太空望遠鏡需求,因為太空中熱環境很不好,要求材料有很低的膨脹性,幾乎是零膨脹才行。
  • 中國研發地球靜止軌道2.5米高分光學衛星 美航母軌跡無所遁形
    有了這些低軌高清成像衛星彌補了我國在軍事偵察方面的缺憾,我們還研發並發射了高軌道地球靜止光學成像衛星-高分四號,它是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遙感衛星,搭載了一臺可見光50米/中波紅外400米解析度、大於400公裡幅寬的凝視相機,採用面陣凝視方式成像,具備可見光、多光譜和紅外成像能力,設計壽命8年,通過指向控制,實現對中國及周邊地區的觀測。
  • 背投屏幕反射鏡安裝維護注意事項
    打開APP 背投屏幕反射鏡安裝維護注意事項 佚名 發表於 2010-02-10 11:02:56 背投屏幕反射鏡安裝維護注意事項
  • 特斯拉領軍,半導體新材料碳化矽需求起飛
    碳化矽是一種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屬於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其禁帶寬度高達3.0eV,相比第一代半導體材料矽,碳化矽的禁帶寬度是矽的3倍;導熱率為矽的4-5倍;擊穿電壓為矽的8倍;電子飽和漂移速率為矽的2倍。用直拉法生產矽晶片,72小時能生長出2-3米左右的矽單晶棒,一根單晶棒一次能切下上千片矽片。目前最快的碳化矽單晶生長的方法,生長速度在0.1mm/h-0.2mm/h左右,因此72小時也僅有7.2mm~14.4mm厚度的晶體。只有幾釐米都不到!
  • 碳化矽二極體和碳化矽MOS管你了解多少
    本文主要是講碳化矽二極體的應用領域與歷史介紹、詳解碳化矽MOS管分類及結構。矽與碳的唯一合成物就是碳化矽(SiC),俗稱金剛砂。SiC 在自然界中以礦物碳矽石的形式存在,但十分稀少。不過,自1893 年以來,粉狀碳化矽已被大量生產用作研磨劑。碳化矽用作研磨劑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主要用於磨輪和眾多其他研磨應用。
  • 碳化矽(SiC)功率器件或在電動汽車領域一決勝負
    碳化矽功率器件的電氣性能優勢:1. 耐壓高:臨界擊穿電場高達2MV/cm(4H-SiC),因此具有更高的耐壓能力(10倍於Si)。2. 散熱容易:由於SiC材料的熱導率較高(是Si的三倍),散熱更容易,器件可工作在更高的環境溫度下。理論上,SiC功率器件可在175℃結溫下工作,因此散熱器的體積可以顯著減小。3.
  • 碳化矽「錢」景無限!
    目前,以氮化鎵、碳化矽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相關器件晶片已成為全球高技術領域競爭戰略制高爭奪點。而對於碳化矽和氮化鎵這兩種晶片,如果想最大程度利用其材料本身的特性,較為理想的方案便是在碳化矽單晶襯底上生長外延層。
  • 大竹縣碳化矽器件複合材料添加劑
    [0042]4.塗料的結構穩定,在中、高溫的環境中均適用,全無汙染、使用範圍廣泛。[0043]圖1.本發明實施例1~4的紅外輻射塗料所用納米級SiC粉末的XRD圖譜。[0044]圖2.本發明實施例1~4的紅外輻射塗料所用納米級SiC粉末的SEM照片。[0045]圖3.本發明實施例1~4的紅外輻射塗料所用納米級SiC粉末的粒度測試結果。C.向步驟b的分散液中加入增稠劑、阻燃劑及消泡劑攪拌均勻,即可。
  • 碳化矽肖特基二極體的優點及應用
    碳化矽肖特基二極體的優點   碳化矽SiC的能帶間隔為矽的2.8倍(寬禁帶),達到3.09電子伏特。   其優點是:   (1)碳化矽單載流子器件漂移區薄,開態電阻小。比矽器件小100-300倍。由於有小的導通電阻,碳化矽功率器件的正向損耗小。   (2)碳化矽功率器件由於具有高的擊穿電場而具有高的擊穿電壓。例如,商用的矽肖特基的電壓小於300V,而第一個商用的碳化矽肖特基二極體的擊穿電壓已達到600V。
  • 近期碳化矽產品市場走勢綜述
    目前98碳化矽塊料報價在6000-6050元/噸,97碳化矽塊料報價在5900-6000元/噸左右,寧夏地區碳化矽價格較月初上漲約100-150元/噸。我國碳化矽出口量已經連續四個月緩慢攀升,儘管10月的出口量還未達到4月2.35萬噸的水平,但主要進口國仍在疫情的籠罩中,制約了對碳化矽的需求。今年,我國碳化矽出口至73個國家地區,比去年同期增加4個。但進口我國碳化矽的國家地區主要有美國、韓國、日本、中國臺灣、墨西哥。
  • 傳比亞迪將自建碳化矽生產線
    原標題:傳比亞迪將自建碳化矽生產線   【天極網IT新聞頻道】據國內媒體報導,
  • 2023年碳化矽市場規模約為15億美元 碳化矽概念股有哪些?
    目前制約碳化矽功率器件大規模應用的核心原因依然是成本,根據預測,2022年有望成為碳化矽價格下降的關鍵轉折點。  根據此前報導,該項目於7月20日正式開工,作為長沙17個製造業標誌性重點項目之一,主要建設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襯底(碳化矽)、外延、晶片及封裝產業生產基地,項目建成達產後將形成超百億元的產業規模,並帶動上下遊配套產業產值預計逾千億元。  資料顯示,第三代半導體是指禁帶寬度在2.3eV及以上的半導體材料,目前比較成熟的有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等。
  • 新塗層材料可降低引力波探測器反射鏡的熱噪聲
    phys.org網站報導,來自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和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等高校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用於引力波探測器的反射鏡塗層。使用了這種塗層的反射鏡的噪音僅為現在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反射鏡表面噪音的二十五分之一。研究人員近日在《物理評論快報》發布了塗層的相關信息。引力波探測器使用的反射鏡位於其支撐臂末端。相干光經兩面反射鏡反射後形成「相干聯繫」。
  • SIC碳化矽能站上新風口上嗎?
    而是兩大風口的重疊點,充分受益新一輪新能源、大科技產業升級,有可能SIC碳化矽站上新風口上。 1.相信大家經常會聽到自然界的風,豬也會飛起來!在A股,股民尤其要重視風口的力量,小風口取決於資金驅動,每個季度基本都會有一個,但是出現都有翻倍大牛股,但大風口取決於大政策,每年只有一個稱得上,通常都是十倍大牛股誕生。
  • 餘江縣碳化矽靶材第三代半導體材料
    其由下述組分按質量百分比製成:水溶性樹脂20-60%,矽烷偶聯劑2-6%,納米吸波微粒24-40%,保護劑1.5-2.0%,乳化劑2-4%,防凍劑4-6%,消泡劑0.1-0.5%,去離子水餘量。本發明使用水溶性樹脂作為成膜物和吸波材料等組分的載體,使用去離子水為稀釋劑,完全免除了現有隱身塗料中有機溶劑對人體和環境的危害,是真正意義上的環保型塗料。
  • 三安集成完成碳化矽MOSFET量產平臺打造,貫通碳化矽器件產品線
    C9ZEETC-電子工程專輯本次推出的1200V 80mΩ 碳化矽MOSFET,與傳統的矽基IGBT功率器件相比,寬禁帶碳化矽材料擁有「更高、更快、更強」的特性——更高的耐壓和耐熱、更快的開關頻率,更低的開關損耗。
  • 碳化矽到底還能不能跟IGBT叫板了?
    碳化矽的挑戰​價格​行業內的人都很清楚,由於碳化矽襯底本身生產效率低,目前國際主流仍是4英寸和6英寸晶圓,從原材料面積及失效率層面,成本已經比矽晶片高出許多,再加上後期晶片製造及器件封裝的低成品率,導致碳化矽器件價格居高不下,目前行業預測批量化價格仍舊是矽基IGBT
  • 英羅唯森:開啟碳化矽設備先河
    目前,公司已先後取得碳化矽雙管板換熱器、新型碳化矽降膜吸收器、新型碳化矽硫酸稀釋系統及新型硫酸濃縮系統等70多項專利。憑藉這些專利技術,公司在碳化矽設備開發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驕人業績。  2015年10月,生產出國內第一臺具備完美密封結構的無壓燒結高純碳化矽換熱器並投入實際生產使用,並獲國家發明專利。
  • 碳化矽: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大勢所趨
    碳化矽晶片是以高純矽粉和高純碳粉作為原材料,採用物理氣相傳輸法(PVT) 生長碳化矽晶體,加工製成碳化矽晶片。將高純矽粉和高純碳粉按一定配比混合,在 2,000℃以上的高溫下反應合成碳化矽顆粒。再經過破碎、清洗等工序,製得滿足晶體生長要求的高純度碳化矽微粉原料。 ②晶體生長。以高純度碳化矽微粉為原料,使用自主研製的晶體生長爐,採用物理氣相傳輸法(PVT 法)生長碳化矽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