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劉一穎
「停課不停學」,在疫情的催化下,在線教育參與人數直線上升。自2月開啟線上授課以來,截至5月11日,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瀏覽次數達20.73億,訪問人次達17.11億,教育學習類App日活量從平日的8700萬上升至1.27億,升幅達46%。
數字激增背後,是千家萬戶對教育的熱切關注。在線教育發軔於2013年,那一年被視為「在線教育元年」。7年後,在線教育能否站穩風口,成功「轉正」?
線上教育大軍急速擴充
今年端午假期,家住濟南市花園路某小區的6年級學生王思陽沒閒著,參加線上、線下輔導班各一天。母親劉鳳麗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原本只有線下教學的「嘉英教育」轉為線上,孩子通過釘釘上課,每兩周會收到學校快遞到家的教材和作業,完成後上傳作業,老師會進行針對性點評。「總體來看,我對孩子學習效果還算滿意。」劉鳳麗說。
除了線下教育被迫轉身加入,深耕線上多年的在線教育迎來發展春天。「跟誰學」山東運營中心總經理郭代言告訴記者,根據「跟誰學」Q1財報,今年1-3月實現淨收入12.98億元,同比增長382%;正價課付費人次達77.4萬,同比增長307%。
跟誰學主打「名師教學」,行業排名前2%的名師是核心資源,龐大的輔導教師團隊是運營基礎。郭代言說,學生的大量湧入帶來巨大用工壓力,嚴重短缺的就是輔導教師。疫情期間,公司3周時間上崗近200名新老師。按照計劃,中心今年將在濟南招聘2000名老師,未來3年招聘5000-8000名老師。
用「主播」的方式教學
但得知輔導班恢復線下教學時,劉鳳麗還是第一時間把孩子送了回去。
專注線下教育的我省某知名綜合性教育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教學模式從線下匆忙轉為線上,效果並不理想。「恢復線下教學後,學生回歸率很高,完全超出我們預想。」該負責人表示,他們接下來的主要精力仍在線下教育,對在線教育仍持觀望態度。
視力受損是家長對在線教育最為擔憂的一點。此外,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缺少學習氛圍、缺乏師生互動等突出問題,降低了大家對在線教育的熱情和投入。
「線下教育線上化不是在線教育。」郭代言認為,在線教育不是一種工具,而是一項基礎設施,是由網際網路重構的教育體系和框架,教學模式、在線場景、課程體系等內容都完全不同於線下教育。
出色的在線教育教師大多語速偏快、思維清晰,具有主播氣質或是網紅特徵。據記者觀察,在線教育每節課大多不超過45分鐘,這需要教師擅於概括提煉知識點,而且講課生動有趣,確保課上時間全部轉化為有效教學時間。因此,優秀的線下教師並不一定適合在線教育,而是要經過專業培訓、調整,以「主播」的方式展現豐厚的知識儲備和獨到的學科認知。
在線教育生存機制更苛刻
業界普遍認為,疫情助推在線教育打開市場,但市場遠未飽和。
郭代言認為,在線教育領域的頭部機構集中度遠高於線下。線下培訓行業有幾十萬家機構,市場極度分散。而在線教育行業會更加集中,只有最頭部的公司有可能實現規模化盈利,在線機構能夠做大主要依靠強大的技術底層和組織運營能力。所以,在線教育的生存機制會更苛刻,淘汰率會更高。
「線下教育與在線教育將長期共存。」山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趙建民博士表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可以充分發揮線上學習的優勢,而「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教學目標,需要線下的任務驅動、協商對話、合作交流和團隊學習。只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才能優勢互補,達成全學習目標。
因此,趙建民建議,師生和家長應充分認識線上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將成為資訊時代的重要教學方式,學生要儘快提升在線學習能力,尤其是在線個人自主學習能力和在線團隊協作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