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特來電已經有26萬個充電樁、在333個布局城市,註冊用戶270萬+。新能源充電樁的建設被國家列入新基建的範疇,充電樁的魅力為什麼那麼大呢?按特來電董事長於德翔的設想,作為充電樁的頭部公司,他希望特來電成為5G時代的淘寶。即一個在物聯網領域的怪獸級平臺。
重量級選手入局
充電樁競賽拉開帷幕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指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也出現在新基建所涉及的七大領域內。
僅在兩天後的3月6日,國內動力電池龍頭老大寧德時代就風風火火入局充電樁行業;3月31日,螞蟻金服全資子公司上海雲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入股簡單充(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成為簡單充的第二大股東;同一天,同一天,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圖宣布推出新能源車充電服務解決方案,並正式上線充電地圖。明星企業特斯拉此前也宣布2020年在中國地區新增4000個以上超級充電樁;廣匯汽車與國網電動汽車成立的合資公司在上海揭牌,規劃2020年完成43萬個充電樁的布局;房產大亨恆大集團、碧桂園、萬科、融創等也開始布局充電樁產業,作為其物業的配套服務,甚至在滴滴出行、哈羅出行這些共享出行領域的企業也開始計劃進入充電樁領域。
就在「重量級選手」爭先入局之時,各省市圍繞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地區競賽也拉開帷幕。
日前,廣西提出「能源網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大會戰實施方案」,其中充電設施項目總投資13.94億元,共新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20335個、充電插座58100個;海南計劃今年開始對全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分批給予建設運營補貼;早在2016年,廣東就提出了三年計劃,將投540億元建充電設施,建成集中式充電站約1490座、分散式充電樁約35萬個。
2019年,山東就明確提出到2022年底前,全省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到10萬個以上。其中,公共停車場配建的充電基礎設施佔車位比例不得低於15%,全省4A級以上旅遊景區基本實現充電設施全覆蓋。
在區域分布上,截至2019年底,江蘇、廣東、北京、上海、山東屬於充電樁保有量較大的省份。
市場存在巨大缺口
山東企業捷足先登
為什麼都在爭搶充電樁的風口?
事實上,從國家將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納入新基建,到巨頭入局等這一系列動作,從側面反映了目前新能源充電樁仍存在巨大缺口。
根據《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到2020年,新增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臺,規劃車樁比(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保有量配比)基本達到1∶1,以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然而,截至2019年底,我國充電樁僅為120萬臺,車樁比約為 3.5:1,與規劃仍存在明顯差距。
有機構預測稱,2020年,國內充電樁設備市場空間為1165億元,2025年將達到2378億元。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2019年度報告,中國充電樁前四位的企業分別是,特來電、國家電網、星星充電、雲快充。值得注意的是,特來電運營148083公共充電樁,佔全國超過40%市場份額,目前國內最大的充電樁運營企業。據公司披露,特來電成立五年來,APP用戶270萬+,服務車輛90萬+,充電網和人、能源、汽車電池交互大數據50億條/天(日均6TB),成為行業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充電大數據公司。
這家土生土長的山東企業,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大有捷足先登之勢。
從業內競爭對手來看,排名第二的星星充電是特來電目前有力的競爭對手,兩者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小,尤其是星星充電在海外市場的開疆擴土。
國網新能源也不容小覷,尤其是新任董事長毛偉明上任後對國網綜合能源服務寄予厚望,充電樁業務也包含在其中。
模塊化、合伙人共建
特來電正在搭建生態
在這場競速戰中,特來電對自己很有信心,這種自信源於其現在正在搭建的模塊化、合伙人共建等模式,也源於其依託的母公司特銳德。作為箱式電力設備研發生產基地,位於青島的特銳德被稱為「創業板」第一股。
目前國內大多數充電樁企業因為規模偏小導致盈利困難,加之前期各自為戰的格局,充電樁共享化、通用化的意識淡薄,從而導致運營效率極低。
天風證券研究報告顯示,運營類充電樁靜態投資回報期平均為5.74-9.57年。大多數企業在等來盈利之前,就要先面對充電樁老化、淘汰等問題。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初國內公共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商超過1000多家,但是目前僅剩約100家,只有10%左右的運營商存活下來。
於德翔表示,很多充電樁服務商因為不具備生產能力,因此在為用戶安裝之後,後續的升級問題就非常麻煩,如果升級,需要把原來的樁砸了重新安裝。「我們目前有26萬個充電樁,想像一下如果都砸了升級的話,那損失是非常大的。」
而正是基於母公司全產業鏈硬體製造的優勢,特來電在面臨升級問題時,就顯得十分從容。
特來電充電樁在設計之初就以模塊化的思路設計,後續的升級、維修等一系列售後問題在前端就已經得以解決。
「這些充電樁在建設的時候,建有統一的機房,並放有備用件,假如某一個部件壞了,我們遠程就能知道是哪個部件出了問題,然後告知用戶或者小區物業人員,他們直接從機房取件更換就可以了,無需經過特殊培訓。」這樣算下來,特來電不需要供養龐大的售後團隊,簡單問題以及後期的升級換代成本僅有往來的快遞費。
更重要的是,特來電採用共建合伙人模式,共建合伙人負責全部投資並持有電站資產,電站委託特來電運營,合作期間運營權歸屬特來電,收益權歸屬合伙人,同時特來電為共建合伙人提供運營、運維和平臺等服務,並視服務的內容收取一定的費用。共建模式下,特來電出讓部分利益,得以壓縮基礎建設的成本,以輕資產的狀態加速搶佔市場佔有率,以更快的時間形成產業生態。
由一個樁變成一張網
資本助力業務開拓
在新基建的風口下,於德翔對特來電的規劃不是一個簡單的充電樁,而是一張巨大的安全、智能、互聯的充電網。特來電計劃把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連結起來,把汽車、用戶連接起來。對上連結起電網和新能源,對下連結千萬級汽車、千萬級用戶。
這張網不僅能實現物理連接,還能在雲端實現數據連結,進行能源的智能調度,同時收集汽車、用戶、能源、支付大數據,從而打造成智能製造+充電運營+數據增值服務的價值閉環新生態。這樣一來,特來電就有了一張從硬體、軟體、大數據、雲存儲的一張巨大的網。
通俗來說,只要汽車在樁上充電,那麼汽車的數據就會同步到特來電的雲後臺。通過搜集這些車輛的行駛數據,特來電就可以掌握了巨大的數據值。於德翔舉例說,比如我們能夠知道一輛車大概多久充一次電,電池損耗如何,車主用車習慣是什麼,車輛存在哪些問題等等。
通過這樣一個大資料庫,特來電就能準確掌握車主的車輛信息,「現在有很多新能車公司希望跟我們合作,他們希望通過我們掌握的巨大的車輛信息了解到自家品牌車子存在的問題,需要從哪些方面進行改進,還有車主的消費喜好、習慣。僅從這點來說,我們就能幫助國產新能源車迅速改進迭代,作出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車型。」
近日,特來電一筆13.5億增資引起關注,其成功完成A輪融資計劃。國調基金、國新資本、鼎暉投資領銜投資,成為特來電公司新的戰略投資人,這也被業內認為是特銳德將拆分其充電業務板塊實現特來電獨立上市的前奏。
特銳德相關人員表示,通過增資,將大幅提升特來電的資本實力和未來業務開拓能力,進一步推進及完善公司在充電領域業務的戰略布局。
如今,已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暫時領跑的特來電又得到了資本的加持,接下來,特來電要做的就是給這個行業帶來一次真正的變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任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