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德翔:特來電為什麼不做換電

2021-01-07 新華網客戶端

  近來,換電大熱,不僅原來做換電的企業加速布局,不少新進入者摩拳擦掌,積極籌劃建設。換電技術路線氣勢逼人,充電技術路線的踐行者怎麼看?

  11月12日,特來電董事長於德翔就充換電與媒體進行了深入交流。

  媒體:於總您是充電行業的先行者,特來電也成為充電行業的引領者,在充電促進聯盟的數據報表中,特來電在充電樁數量、充電網電量、平臺數據流量都是做到了行業第一,非常難得。最近,換電也開始火熱,您是如何看待充電和換電?未來有沒有可能做換電?

  於德翔:特來電發展這7年,取得了一點成績,但是這個產業才剛開始,更大的機遇和價值在未來,尤其是充電網的能源價值和數據價值。但是這都需要充電網的規模和先期正確布局,而現在的規模仍然不夠,充電樁數量也還遠遠不能滿足用戶需求,只有把充電網建設大,建設好,讓用戶體驗到安全、便捷、快捷、智能的充電,讓新能源汽車用上新能源電。

  這個時候,換電的出現,成為一種補充,也似乎解決了一些當下的痛點,所以我剛開始也是滿腔熱血。那時候也有很多專家、投資人朋友跟我聊,建議我們進入換電領域,我也蠢蠢欲動,很想大踏步進入換電行業。因為我們有場地、有電源、有用戶、有團隊,有一切先發優勢,一切好像水到渠成。

  但是當我準備幹時,我對自己內心深層發出了三大拷問:第一這個路線到底對不對,會不會成為主流?第二這個用戶認不認,買不買單?第三這個投資收不收得回來?

  最後,我召集我們的科學家、工程師、市場部門同事、投資部門同事……和外部的專家朋友一同研究,發現有幾個難題,三年內,至少在投資盈利、場景等都找不到合適答案。

  特來電充電網做到了第一,但是成績的背後是為充電網投入的巨大資金,巨額的研發費用,前期也形成了較大的虧損。復盤這7年就像爬珠穆朗瑪峰一樣,充滿了極限挑戰、斷崖恐懼、艱辛痛苦。這就像今天的換電,所以我想還是先研究透了、看明白再行動吧。

  媒體:您認為未來的換電和充電路線區別在哪?電動汽車充電的未來場景怎樣?

  於德翔:其實換電,作為電動汽車能源補給形式的一種,已經不是新鮮的技術路線。它是伴隨著充電一直存在的。只是它的落地應用和商業模式還沒走通,所以沒有形成規模化。從技術可行到實際應用,再到規模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僅是對技術的驗證,更是對商業模式、對運營管理、對資源匹配的市場化考驗。

  換電是否能成為另一種主流的電動汽車能源補給形式,還需要時間和市場的驗證。其間,對各項資源的需求是巨大的,長時間的運營探索和巨大且持續的資金投入,是誰都繞不過去的。

  但是,經過時間和市場的驗證,我們基本已經可以下定結論:充電是電動汽車主流的能源補給形式,是最經濟的,規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強。

  特來電認為,電動汽車大規模發展已成為必然,只有建設充電網才能支撐大規模電動汽車的發展,並成為發展電動汽車的前置條件。

  未來充電體驗遠好於加油和換電的模式,加油和換電都要把車開出去加油,都需要專門騰出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件事,而充電是在不使用車時,是在停車位上不知不覺的充電或放電。

  充電網更可實現在電網低谷低價時自動充電,在原本棄風、棄光、棄水時充新能源電,把這些可再生能源發電用起來,在電網高峰高價時可以賣電。

  充電網就是要在每個車位上裝一個充電終端(插頭),幾十個終端共享一個充電站,充電站和電網之間可以實現協同調度,也就是說,用戶都用電(負荷緊張)時只給緊急用戶充電,用戶不用電的低谷期時,再給大規模電動汽車充低價電。

  每個充電站就是在電網支撐下的微電網,還可以無縫接入光伏和儲能,能源在微網內部實現平衡和就地消納。

  充電網就是通過大電網(物理網)和網際網路把每個充電站連結在一起,形成了能源流、數據流、信息流、資金流。

  充電網就是把每個停在車位上車的電池連結在電網上,成為電網的巨大柔性儲能電池系統,平衡電網用電和發電之間的關係,才能支撐大規模電動汽車的使用。

  媒體:在您看來,換電的問題是什麼呢?您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嗎?

  於德翔:其實最終的結果是交給市場,用戶會不會認,尤其是高成本、高投資造成的高定價。

  我們研究後有幾點體會:第一,成本高:換電的成本高於充電,很難形成商業閉環。換電站建少了,用戶不方便,換電站建得多,投資和運營成本更高,虧損就更大,而換電的車輛多為專用,比如工程車和計程車;第二,投資大:換電同樣需要鋪設大的網絡,投資規模遠大於充電,回收周期長;第三,標準難:電池標準化太難,每家車企都想把自己的換電做成標準,但是這麼多車企怎麼統一呢?;第四,客戶體驗提升難:換電對於客戶的真實心理體驗有可能越來越差;第五,換電站做儲能存在誤區,和電網協同待解;第六,安全隱患大:換電燒車安全責任難界定。

  媒體:特來電永遠不會做換電嗎?換電模式未來有可能成功嗎?

  於德翔:我的判斷是當大的車企有一半開始做換電車型,才代表換電的真正趨勢出現,若在電動汽車中有20%使用換電模式補能,才代表換電市場真正開始良性發展,特來電將立即切入換電市場。

  換電運營的核心是場地資源和高壓接入資源,特來電若做換電,只需將自己的幾萬個充電站中符合做換電站的,立即改造成換電站,這對特來電是一件容易而且投資又小的事,水到渠成。

  我認為未來電動汽車都會在目的地慢慢充電,每個車位上都有一個充電終端(插頭),將大規模的電動汽車和能源的峰谷運行做深度融合,這樣才能支撐大規模電動汽車的充電運營,我把我的思考和顧慮分享給大家,大家共同研究探討。

相關焦點

  • 換電大熱,特來電換電模式有可能成功嗎
    近來,換電大熱,特別是在主管部門的放話和支持試點的鼓勵下,不僅原來做換電的企業加速布局,而且很多沒有做過換電的企業也投身其中。 換電技術路線氣勢逼人,充電技術路線的踐行者怎麼看? 11月12日,《電動汽車觀察家》到訪第一大充電建設運營商青島特來電總部,和特來電董事長於德翔對談充換電之爭。
  • 特來電董事長於德翔:智能充電網能讓用戶「免費」開電動車
    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於德翔在「數位化技術驅動汽車產業新變革」分論壇上表示,特來電構建的智能充電網未來能夠實現新能源車給新能源車,同時讓用戶通過「賣電」來實現免費開電動車。 「電動汽車經過10年努力車越來越好了,電池越來越棒,但發現想大規模發展電動汽車,充電問題成了最大的短板。」 於德翔表示,傳統的充電方式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 特來電於德翔:充電窗口期2021年關閉,簡單弄一個充電樁是死路一條
    特銳德董事長於德翔用電信行業做類比,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後行業運營商就是三到五家」。商業模式沒走通,大部分充電樁公司尚未盈利便慘遭淘汰,是充電樁行業目前的困境。於德翔表示,特來電的思路是設備製造到充電運營再到價值的閉環,即「銷量--電量--流量」。
  • 特銳德擬將特來電分拆上市,看於德翔的二次資本造富故事
    日前,青島證監局官網披露,特來電已於12月2日進行輔導備案登記,輔導機構為銀河證券。山東財經報導注意到,在成功打造創業板第一股後,於德翔的又一造富計劃浮出水面。第一次造富,令於德翔百天「速成」9億元身價,而第二次造富也令業界頗具期待。
  • 特來電董事長於德翔:充電網是工業網際網路最大的應用場景
    會上,青島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於德翔先生進行了以《充電網是工業網際網路最大的應用場景》為題的演講。於德翔指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是基於網際網路和房地產之後最大的一個新興產業,購買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時尚新趨勢。
  • 《青島人才故事》於德翔:世界新能源變革的領跑人
    當時於德翔給股東們寫了一份信,信中提到特來電開始盈利了,於德翔也迎來了二次創業的春天。  【於德翔】  這個行業我們出現了這種盈虧平衡的拐點是從我們管理口徑上說的,是因為我們和別人不一樣。因為我們是相信了充電網,它做的是一個生態網,它不是一個設備或者不是一個簡單的運營。
  • 【2020電動汽車百人會】特來電於德翔:打造基於汽車充電網面向汽車...
    以下是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於德翔在本次論壇上的發言: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 於德翔各位好,我站在充電這個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電動汽車能否規模化的發展取決於三個要素:第一便宜不便宜;第二充電方不方便,現在看來還不太方便;第三是汽車安全不安全,今天論壇的主題就是安全,汽車安全嗎?現在看真的不是很安全。
  • 「新基建」來了|青島特來電:一個電樁織就安全智能互聯「充電網」
    編者按:在許多人眼裡,新基建是一個模糊還略帶神秘的存在,尤其是其中工業網際網路的分支更是讓多數人摸不著頭腦。其實,它就像企業發展的一股東風,讓新興領域的「後起之秀」們有更多的平臺和機遇。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9日訊 這幾天,青島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工人們正在趕製深圳月亮灣新能源項目的充電終端,該項目是全國首個百分百公交純電動智能充電場站,也是特來電承接的第十五個過五千萬元的項目。
  • 特來電能不能成5G時代的淘寶?
    截至目前,特來電已經有26萬個充電樁、在333個布局城市,註冊用戶270萬+。新能源充電樁的建設被國家列入新基建的範疇,充電樁的魅力為什麼那麼大呢?按特來電董事長於德翔的設想,作為充電樁的頭部公司,他希望特來電成為5G時代的淘寶。即一個在物聯網領域的怪獸級平臺。
  • 特來電:助力青島工業網際網路發展
    特來電公司作為一家獨角獸企業,是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特銳德公司董事長於德翔表示,特來電公司創新創立於2014年,其經營範圍涵蓋汽車充電系統及設備、節能與能源管理系統及設備等方面。   對於特來電的創新性理念,於德翔在採訪中首先談到了企業針對「充電網」所提出的相關概念。「充電網是中國工業網際網路最大的應用場景。」
  • 特來電拆分上市,充電樁再成風口但盈利仍是難題
    「特來電」)業務發展現狀,公司董事會授權公司管理層啟動分拆特來電至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12月2日特來電已開始進行輔導備案登記。 企查查數據顯示,特銳德持有特來電81.2091%股權,完成分拆上市後特銳德仍是特來電的控股股東。
  • 成立6年累計虧損12億元 充電樁龍頭特來電擬分拆上市
    (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指出,要進一步鼓勵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特來電做充電投資了70億元,前幾年累計虧損12億元,現在剛剛進入經營盈虧平衡期,虧損主要原因是充電樁需要提前投資布局,等待車來,充電設備利用率低,當規模化電動汽車發展時,充電盈利是必然。」特銳德董事長於德翔近日在一場峰會上對《中國經營報》等媒體的記者表示,「現在來看,這個行業真的可以賺錢,風口來了。」
  • 充電樁龍頭特來電擬分拆上市 虧損12億元剛進入盈虧平衡期
    2020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頻頻迎來政策利好,今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指出,要進一步鼓勵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業內認為,充電樁與新能源汽車發展互為前提,從2009年起步到現在,充電樁歷經層層洗牌,擺在整個產業鏈面前的根本問題是如何盈利。
  • 特來電與內蒙古工信廳深入探討充電網布局建設
    【內蒙古 呼和浩特,2020年5月27日】為貫徹落實國家新基建的戰略部署,5月27日,特銳德&特來電董事長於德翔與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張德副廳長就推動內蒙古自治區充電樁網絡布局建設,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參加了此次座談
  • 於德翔:新能源和新交通融合發展將為包頭發展創造更高價值
    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特來電新能源公司董事長於德翔發表主題演講。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特來電新能源公司董事長於德翔從目前的出行形式和電網結構來看,傳統能源充電樁根本承接不了大規模電動汽車的發展,必須要建立充電網的模式解決電動汽車用電問題。充電網不是一個簡單的設備,而是一套設備,是巨大的新基建,也是工業網際網路最大的應用場景。把數據網、能源網、物聯網、設備網融合到一起做充電網的技術和體系,可在多個方面實現增值效應。
  • 特來電要上市了?萬億賽道,10萬家企業競爭,阿里、滴滴入場
    他帶領一支23人的團隊做箱式變電站,在國內尚處空白階段的市場上撈金。五年後,特銳德(300001.SZ)成功登陸創業板,敲響了中國創業板歷史上第一聲鐘鳴。於德翔也一夜成為身家過億的富豪。又一個五年後,他開始二次創業,在充電樁賽道裡成立特來電。
  • 「新基建」風口下各路資本加碼建樁 充電樁龍頭特來電盈利「成謎...
    特來電母公司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銳德」,300001.SZ)董事長於德翔曾在2019記者向特來電品牌中心相關負責人詢問公司的盈利情況,對方表示,「包括特來電以內的所有經營業績,除了年報外,(特銳德)不再做任何披露。」   特來電的「盈利難」問題是行業的縮影,事實上,整個行業都飽受盈利之困。上述負責人也坦言,「50%的充電樁企業還沒有盈利就死掉了。」
  • 特來電計劃未來3年在海南布局3萬到5萬個公共專用的充電基礎設施網絡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29日消息(記者田春宇) 9月29日下午,海南海汽運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海汽」)與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來電」)在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期間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實施開展「生態賦能」行動,在海南全省建設高標準新能源汽車充電生態網
  • 華為攜手特來電,共同開創智能充電產業未來
    【中國深圳2020年5月20日】5月20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與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來電」)在深圳坂田華為總部正式籤訂全面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全面合作和資源共享,充分發揮各自在網絡通信和充電領域的技術優勢,推動樁聯網建設和智能充電業務發展,升級新能源車的服務生態圈,創新用戶最佳體驗,共同開創智能充電產業未來。
  • 第一電動網金牌供應商評出充電企業TOP10,特來電/科陸/泰坦/聚電/...
    第一電動網「金牌供應商」評選出特來電、國電南瑞、鼎充、萬馬、科陸電子、華商三優、追日電氣、聚電、萬幫、珠海泰坦充電運營商TOP10。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金牌供應商」。 青島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