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十四五」專家訪談③|劉敏:循環,在動態中協調供給與需求

2020-12-06 紅網

編者按: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新冠肺炎不期而至,國際局勢瞬息萬變。「逆全球化」潮湧之下,我們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機遇與挑戰並存,危機與先機交織。

但今年,同樣是值得回望的一年。

脫貧攻堅收官在即,全面小康未來可期。「十三五」收穫滿滿,「十四五」即將乘風而起。不久前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未來五年乃至十五年中國發展路徑指明了方向,擘畫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新圖景。

9000萬人的大黨、14億人的大國將從這裡,昂首闊步,再出發。

開好局,才能起好步。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紅網「哲學裡的湖南」從不同的專題系列,特別推出「邁向十四五」專家訪談。本周一至周五選取全會精神中的5個核心要點,集中訪談湖南省社科院各領域專家,總結過往、明晰前路。

今天推出第三篇,邀請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與綠色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劉敏,圍繞全會精神中的「新發展格局」進行解讀。

(劉敏,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與綠色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經濟學博士,長沙市政協委員,開福區人大代表)

今日截面:循環

訪談專家:劉敏

哲學裡的湖南:新發展格局在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多次被提及,習近平總書記也在今年頻頻提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何對我們如此重要?

劉敏:一是應對全球供應鏈新態勢的主動選擇。由於近些年貿易保護主義和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影響,以及疫情對全球生產網絡的衝擊,全球供應鏈已經呈現出本地化、區域化、分散化的新態勢。我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首要目標就是在考慮短期「六保」中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同時,從長期角度在產業鏈安全和產業鏈效率之間尋求平衡。

二是增強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創新鏈和價值鏈的高度融合要求國內企業重視自主創新,加強核心關鍵技術的研發和運用,提升產品的價值鏈高端化水平。而目前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存在明顯短板,亟待突破一批關鍵「卡脖子」技術。雙循環發展可以倒逼我國企業加大自主技術研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終實現科技創新的自立自強。

三是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觀要求。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擴大內需是第一戰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實現供給與需求高水平動態平衡的關鍵。我國龐大內需市場規模為雙循環的高水平發展提供強大的內在動力,雙循環中供求系統的互促耦合進一步提升消費需求滿足的水平和質量,並引領新一輪的消費升級,推動人們的消費需求結構不斷升級。

新「紅星」的智慧新農貿,能加強全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提升全球供應鏈的佔比。

哲學裡的湖南:公報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那麼,為了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我們該怎樣擴大內需?

一是進一步深化供給側改革。要通過科技自主創新大力推進我國產業發展的高級化高端化,淘汰一些落後產業和高能耗產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同時,要以新興消費需求為方向,引領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提供新引擎增強新動能。

二是進一步優化收入分配結構。要切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格局。堅持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與東部率先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縮小東中西部之間的收入差距。構建統一開放的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打破行業壟斷,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實現全社會居民收入結構從啞鈴形到紡錘形的轉變。

三是大力推進社會公共事業發展。要進一步加大我國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公共事業上的財政投入,深化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體制機制改革,提升社會公共福利水平,穩定居民的收入預期和消費預期,提升消費信心和積極性。加快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優先推進與新型消費密切相關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助推新型消費增長。

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嶽陽片區

哲學裡的湖南: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中部地區的湖南,如何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以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

一是加快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湖南要實現雙循環發展,首先要在創新上下工夫,通過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的高級化高端化發展,實現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的高度融合,從而為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更好聯通提供高質量的供給條件。

二是切實推進湖南自貿區建設。2020年湖南自貿區建設獲批,為湖南開放型經濟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政策機遇。湖南需切實抓住自貿區建設的發展機遇,加強長沙、嶽陽和郴州三大片區之間的統籌規劃,優化相關產業布局,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開放型政策試點,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助推企業及其產品和服務走出國門,助力長沙、嶽陽和郴州建設國際性或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帶動全省居民消費升級。

三是深入推進中非經貿合作。2019年湖南建立了第一個國際性、國家級、常態化的經貿平臺即中非經貿博覽會,中非經貿合作論壇永久落戶長沙。這是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條件下,我省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一大契機。湖南需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不斷創新中非經貿合作機制,大力打造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為我省乃至我國企業拓展非洲市場提供有力的平臺支撐。

四是進一步優化湖南營商環境。與發達地區相比,湖南營商環境還有一定的差距。為此,湖南始終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進各縣市優化營商環境的創新試點,大力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建設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上闖出新路子。

「邁向十四五」專家訪談①|湯建軍:變化,為了兩個百年交匯間的過渡與銜接

「邁向十四五」專家訪談②|徐華亮:科技自立自強,為了更多的「從0到1」

相關焦點

  • 高質量實現供給需求動態平衡
    實現「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質量動態平衡,從而為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必要動力。新發展階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對以往形成的出口導向的評價指標、產業政策、組織方式進行調整,將國內市場需求作為主體導入「十四五」後我國經濟運行系統中,引導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向國內市場為主體方向發展。  第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大力提高國內供給質量,以高質量的供給能力吸引國際資源向中國流動,以國內循環帶動國際循環。
  • ...中央政治局:注重需求側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
    會議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此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也明確提出,要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需求側改革指的是哪些方面?
  • 如何推動供給和需求形成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 如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
    如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眾所周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這些年來重點推進的一項工作,也是經濟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工作之一。
  • 「十四五規劃與中國發展」學術研討會上專家建議―― 統籌推進重要...
    本報訊 記者梁劍簫報導:11月27日,由中國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主辦、中國社科院國際合作局承辦的「『十四五規劃與中國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和學者從構建新發展格局、創新驅動、人口老齡化、脫貧攻堅等「十四五」規劃中涉及的具體問題切入,結合新形勢下的發展目標、發展路徑、發展方式等,對全會精神進行了深入解讀和詳細研討,提出了一系列的針對性舉措和建議。  中國社科院院長謝伏瞻表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是以內為主、內外互動的循環,是創新驅動、自立自強的循環。
  • 高質量實現供給需求動態平衡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實現「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質量動態平衡,從而為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必要動力。新發展階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對以往形成的出口導向的評價指標、產業政策、組織方式進行調整,將國內市場需求作為主體導入「十四五」後我國經濟運行系統中,引導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向國內市場為主體方向發展。  第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大力提高國內供給質量,以高質量的供給能力吸引國際資源向中國流動,以國內循環帶動國際循環。
  • 轉轉集團CEO黃煒:搭建履約、需求和供給的循環體系
    原標題:轉轉集團CEO黃煒:搭建履約、需求和供給的循環體系   12月9日,轉轉集團CEO黃煒對外表示,在聚焦二手3C業務基礎上,轉轉平臺基於海量真實交易數據和
  • 供給需求「兩手抓」提升經濟整體效能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 暢通國民經濟循環須從供給端、需求側和國際大循環入手
    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必須從三個方面同時著手:一是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提升產業鏈安全;二是加大需求側改革和注重需求側管理,平衡國民經濟;三是更大力度的對外開放,借力更高水平的國際大循環。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首席專家黃曉東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課題組對不同情景下的經濟走勢、短期政策應對和中長期治理進行了分析,考慮到中等收入階層消費能力下降、需求側改革、資本市場有序化、地方政府債務攀升、企業槓桿率過高、美國疫苗接種有效率、中美貿易摩擦、國內外總體環境不確定性等因素,課題組作出中等收入階層消費能力下降、
  • 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更多地依託國內市場,實現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循環暢通。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以高質量供給滿足日益升級的國內市場需求。」
  • 施紅: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更多地依託國內市場,實現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循環暢通。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以高質量供給滿足日益升級的國內市場需求。」
  • 理論頭條|施紅: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更多地依託國內市場,實現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循環暢通。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以高質量供給滿足日益升級的國內市場需求。」
  • 形成需求牽引供給 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會議指出,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工作
  • ...增強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
    2020-11-19 11:05:05來源:FX168 國家主席習近平:我們將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擴大內需上下更大功夫,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增強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 十四五規劃時間是哪幾年?十四五規劃主要內容有哪些
    那十四五規劃是哪一年到哪一年?規劃主要內容有哪些?十四五規劃重點醒目介紹如下:  一、十四五規劃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十四五規劃的起止時間為2021-2025年。「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謀劃好「十四五」時期發展十分重要。
  • 專家:供給創造需求的關鍵是科技創新,供給端換血升級迫在眉睫
    記者 辛圓12月16日-18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 暢享十四五:中南海專家座談 釋放了什麼重要信號!
    釋放了這兩個信號:十四五規劃,中國依然是左手政府、右手市場。十四五規劃,內循環的前提下,我們將十分強調區域協調發展,而運用的,就是政府這次左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樊綱最出名的可能是六個錢包理論,要你把家人的六個錢包掏空去買房。
  • ...進一步提升保險供給與需求的適配性、穿透性和普惠性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之後,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迅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國民經濟十四五規劃,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部署。召開了戰略研討會,確立了「建設卓越新保險,服務發展新格局」的新發展戰略。
  • 轉轉集團CEO黃煒:流轉是二手閒置交易核心 用履約驅動需求和供給循環
    他認為,非標品交易平臺的價值主要在於3個方面:首先是撮合,把兩端的買家和賣家匯聚到一起;然後是促進流轉,這也是二手交易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此外就是定價系統的搭建。圍繞這三點,轉轉的解法是搭建履約、需求和供給的循環體系。其中,履約層面,2015年轉轉推出了針對二手3C質檢的體系,隨後又提供7天無理由退貨和質保服務,讓更多消費者了解到買二手手機靠譜。
  • 轉轉集團CEO黃煒:流轉是二手交易核心要素 用履約驅動需求和供給循環
    從新品消費市場看,供給端到中間的履約,再到最後的消費端都發生了很多新的變化。比如社區團購這樣全新的消費形式出現,人們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多元;消費場景也從最早集中化的賣場,到拼團賣場,再到如今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賣場……黃煒表示,5年前開始,中國網際網路消費市場進入移動電商時代,二手車、二手3C、二手書和二手奢侈品等非標品交易進入大眾視野;與此同時包括轉轉、找靚機在內的眾多和二手交易相關的平臺不斷湧現、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