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新冠肺炎不期而至,國際局勢瞬息萬變。「逆全球化」潮湧之下,我們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機遇與挑戰並存,危機與先機交織。
但今年,同樣是值得回望的一年。
脫貧攻堅收官在即,全面小康未來可期。「十三五」收穫滿滿,「十四五」即將乘風而起。不久前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未來五年乃至十五年中國發展路徑指明了方向,擘畫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新圖景。
9000萬人的大黨、14億人的大國將從這裡,昂首闊步,再出發。
開好局,才能起好步。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紅網「哲學裡的湖南」從不同的專題系列,特別推出「邁向十四五」專家訪談。本周一至周五選取全會精神中的5個核心要點,集中訪談湖南省社科院各領域專家,總結過往、明晰前路。
今天推出第三篇,邀請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與綠色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劉敏,圍繞全會精神中的「新發展格局」進行解讀。
(劉敏,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與綠色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經濟學博士,長沙市政協委員,開福區人大代表)
今日截面:循環
訪談專家:劉敏
哲學裡的湖南:新發展格局在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多次被提及,習近平總書記也在今年頻頻提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何對我們如此重要?
劉敏:一是應對全球供應鏈新態勢的主動選擇。由於近些年貿易保護主義和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影響,以及疫情對全球生產網絡的衝擊,全球供應鏈已經呈現出本地化、區域化、分散化的新態勢。我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首要目標就是在考慮短期「六保」中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同時,從長期角度在產業鏈安全和產業鏈效率之間尋求平衡。
二是增強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創新鏈和價值鏈的高度融合要求國內企業重視自主創新,加強核心關鍵技術的研發和運用,提升產品的價值鏈高端化水平。而目前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存在明顯短板,亟待突破一批關鍵「卡脖子」技術。雙循環發展可以倒逼我國企業加大自主技術研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終實現科技創新的自立自強。
三是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觀要求。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擴大內需是第一戰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實現供給與需求高水平動態平衡的關鍵。我國龐大內需市場規模為雙循環的高水平發展提供強大的內在動力,雙循環中供求系統的互促耦合進一步提升消費需求滿足的水平和質量,並引領新一輪的消費升級,推動人們的消費需求結構不斷升級。
新「紅星」的智慧新農貿,能加強全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提升全球供應鏈的佔比。
哲學裡的湖南:公報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那麼,為了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我們該怎樣擴大內需?
一是進一步深化供給側改革。要通過科技自主創新大力推進我國產業發展的高級化高端化,淘汰一些落後產業和高能耗產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同時,要以新興消費需求為方向,引領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提供新引擎增強新動能。
二是進一步優化收入分配結構。要切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格局。堅持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與東部率先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縮小東中西部之間的收入差距。構建統一開放的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打破行業壟斷,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實現全社會居民收入結構從啞鈴形到紡錘形的轉變。
三是大力推進社會公共事業發展。要進一步加大我國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公共事業上的財政投入,深化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體制機制改革,提升社會公共福利水平,穩定居民的收入預期和消費預期,提升消費信心和積極性。加快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優先推進與新型消費密切相關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助推新型消費增長。
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嶽陽片區
哲學裡的湖南: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中部地區的湖南,如何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以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
一是加快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湖南要實現雙循環發展,首先要在創新上下工夫,通過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的高級化高端化發展,實現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的高度融合,從而為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更好聯通提供高質量的供給條件。
二是切實推進湖南自貿區建設。2020年湖南自貿區建設獲批,為湖南開放型經濟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政策機遇。湖南需切實抓住自貿區建設的發展機遇,加強長沙、嶽陽和郴州三大片區之間的統籌規劃,優化相關產業布局,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開放型政策試點,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助推企業及其產品和服務走出國門,助力長沙、嶽陽和郴州建設國際性或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帶動全省居民消費升級。
三是深入推進中非經貿合作。2019年湖南建立了第一個國際性、國家級、常態化的經貿平臺即中非經貿博覽會,中非經貿合作論壇永久落戶長沙。這是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條件下,我省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一大契機。湖南需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不斷創新中非經貿合作機制,大力打造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為我省乃至我國企業拓展非洲市場提供有力的平臺支撐。
四是進一步優化湖南營商環境。與發達地區相比,湖南營商環境還有一定的差距。為此,湖南始終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進各縣市優化營商環境的創新試點,大力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建設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上闖出新路子。
「邁向十四五」專家訪談①|湯建軍:變化,為了兩個百年交匯間的過渡與銜接
「邁向十四五」專家訪談②|徐華亮:科技自立自強,為了更多的「從0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