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量子電動力學實驗:向大規模實施邁出了重要一步!

2020-12-28 騰訊網

物理學的基本定律建立在對稱性的基礎上,對稱性決定了帶電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等等。現在,海德堡大學(Heidelberg University)科學家利用超冷原子實驗構建了量子電動力學的對稱性,他們希望為實現未來可以模擬複雜物理現象的量子技術獲得新見解,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上。量子電動力學理論研究電子和輕粒子之間的電磁相互作用,它基於所謂的U(1)對稱性。

例如,U(1)對稱性規定了粒子的運動。通過實驗,海德堡大學物理學家們在教授Fred Jendrzejesski博士的指導下,試圖推進對這一複雜物理理論的有效研究,並在實驗中實現了一個基本的構建塊。海德堡大學基爾霍夫物理研究所(Kirchhoff Institute For Physical)艾美獎·諾特小組(Emmy Noether Group)負責人詹德澤傑斯基(Jendrzejesski)教授解釋說:

研究結果是朝著一個平臺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該平臺由一系列適當連接的積木構建而成,用於大規模實施超冷原子中的量子電動力學。一個可能的應用是開發大規模量子設備,以模擬無法用粒子加速器研究的複雜物理現象。為這項研究開發的基本構件,也有助於研究材料研究中的問題,例如難以計算的強相互作用系統中的問題,科學家對開發量子計算技術非常感興趣。

這種技術可以模擬經典計算機無法達到的一系列物理現象。研究提出了一種用於U(1)格點規範理論量子模擬的模塊化方案,該方案基於一維光學晶格單阱中孤立兩個玻色子量子氣體的異核自旋變化碰撞,研究為陷阱設計了基本積木,並展示了它保持規範不變性的可靠操作,擬議方案的可擴展性潛力,為解決量子模擬規範理論連續體極限方面的挑戰提供了機會。

在物理學的基本定律中,規範場調節帶電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一個例子是基於U(1)規範對稱性電子與電磁場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論。對於經典計算技術來說,求解此類規範理論通常是一個難題。儘管量子計算機提出了前進的方向,但用於複雜模擬的大規模數字量子設備很難建造,本研究提出了一個可擴展的一維U(1)規範理論的模擬量子模擬器。

利用原子混合物中物質間自旋變化碰撞,實現了具有自旋和物質無關囚禁勢的物質和規範場之間規範不變相互作用。研究在實驗上實現了基本構件,作為邁向連續規範理論量子模擬平臺的關鍵一步。

博科園|研究/來自:海德堡大學

參考期刊《科學》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前所未有的的精確測量:在量子電動力學中用雷射求解質子電荷半徑
    來自馬普量子光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成功的測試了量子電動力學,並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精度,即達到了13個小數點位數。這一新的測量幾乎是早先所有的氫測試結果的2倍高的精度,使得科學研究在解決質子大小之謎的道路上更進了一步。
  • 71個格點的量子模擬器 成功求解量子電動力學方程
    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進行了成功求解,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首次模擬了規範場與物質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轉化,並由此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性。相關研究成果11月19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
  • 量子電動力學前所未有的準確性,解決質子半徑難題的巨大飛躍
    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MPQ)的科學家們成功地測試了量子電動力學,其精確度達到了小數點後13位。新的測量方法幾乎是之前所有氫測量方法加起來的兩倍,使科學向解決質子大小的難題又邁進了一步。這種高精度是由獲得諾貝爾獎的頻率梳技術實現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雜誌上。物理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
  • 戴森和量子電動力學
    戴森是全能型的科學家,他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他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面所做出的奠基性的工作,此外,他在核工程學、固體物理、天體物理、生物學、以及數學等領域都做出過重要的貢獻。本文將主要介紹戴森在1947-1948年間,用短短一年左右時間完成量子電動力學方面工作的傳奇經歷。
  • 新型二維量子點陣列:朝著通用量子計算機邁出重要一步!
    導讀據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尼爾斯·玻爾研究所官網近日報導,該研究所與法國研究機構 CEA-Leti 採用晶圓鑄造工藝打造了一個二維量子位平臺,朝著通用量子計算機邁出了重要一步。背景量子力學揭示了經典物理學所無法解釋的奇妙現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疊加」和「糾纏」。疊加,是指一個量子系統可以處在不同量子態的疊加態上。
  • 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中國科大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Trento)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Schwinger Model)進行了成功模擬,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高斯定理
  • 中國科大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成果再登《自然》雜誌
    (製圖石千惠、梁琰)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琳):北京時間11月19日,《自然》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苑震生等最新研究進展,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中求解施溫格方程。這一成果成功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了複雜物理問題。
  • 中國科大量子研究再獲突破《自然》雜誌刊登最新研究成果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進行了成功模擬,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
  • 中國科大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中成功求解施溫格方程
    中國日報11月19日電(記者 張之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Trento)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Schwinger
  • 量子計算新突破:在71個格點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中求解施溫格方程...
    (製圖:石千惠、梁琰)據悉,研究團隊同德國、義大利科學家合作,開發了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通過精確調控成功模擬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首次模擬了規範場與物質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轉化,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並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高斯定理。
  • 遠距離高保真量子隱形傳態實現!向建立量子網際網路邁出重要一步
    據《PRX量子》報導,美國研究團隊利用現有材料和最先進的量子裝置,搭建了兩個測試臺,首次在44公裡的遠距離內實現了保真度大於90%的量子隱形傳態。此研究是建立未來量子網際網路的重要舉措,或將徹底改變安全通信、數據存儲、精確傳感和計算領域。
  • 我國量子計算研究獲重要進展:玻色取樣實驗逼近「量子霸權」
    新華社合肥12月26日電(記者徐海濤)研製量子計算機是當前國際前沿科技的重大挑戰,近期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等人與德國、荷蘭的科學家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20光子輸入60×60模式幹涉線路的玻色取樣量子計算,在四大關鍵指標上均大幅刷新國際記錄,逼近實現量子計算研究的重要目標「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利用規模化量子模擬器求解複雜物理問題
    據悉,研究團隊同德國、義大利科學家合作,開發了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通過精確調控成功模擬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首次模擬了規範場與物質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轉化,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並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高斯定理。
  • 費曼關於「量子電動力學」的論文真的讓人大開眼界
    量子電動力學(QED)是理察·費曼獲得諾貝爾獎的理論,他在自己的著作《QED:光與物質的奇怪理論》中解釋了這一令人大開眼界的理論。這本書從日常生活中光的行為的例子開始,介紹物理學家可能會觀察到的光的行為。書的結尾解釋了費曼最著名的——費曼圖。光子是粒子還是波,多年來一直是困擾物理學家。
  • 潘建偉團隊量子研究再獲突破,登上《自然》雜誌
    來自中國科學院11月19日的消息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開發了一種專用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進行了成功模擬,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
  • 我國量子計算新成果!全新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有望實現多量子比特...
    近日,本源量子與中科大郭光燦團隊合作,在利用微波諧振腔耦合與擴展半導體量子比特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兩個半導體量子比特與微波諧振腔強耦合,並初步探索了利用片上微波光子耦合多量子比特的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該研究成果近期在線發表在國產綜合性旗艦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
  • 量子糾纏的本質,是量子電動力學和量子力學
    量子通訊保密性表現在使用量子糾纏糾錯時即可實現,不需要有非常寬的帶寬,就是測量本身也就沒有糾錯的過程,而且量子糾纏也沒有經典光子糾纏那麼微觀。這裡需要指出,量子糾纏並不是關鍵,它和量子以及量子通訊並不是一回事,只不過之間具有相似性。
  • 量子計算新成果! 本源量子聯合中科大團隊在半導體量子比特耦合與...
    半導體量子晶片傳統的半導體量子點系統一直是量子計算研究者努力探索的目標,半導體量子點技術由於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與現代半導體工藝技術兼容的優點,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實現量子計算的重要候選者之一。隨著半導體量子計算的不斷發展,近年來半導體量子比特的性能大幅提升,單比特和兩比特邏輯門操控保真度達到容錯量子計算閾值(錯誤率明顯低於閾值——0.1% 左右),如何實現多量子比特的擴展與集成已成為該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利用微波諧振腔中的光子作為媒介實現比特間相互作用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擴展方式之一。
  • 中國邁出朝向量子計算大國重要一步!
    剛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的成果轉化企業,合肥本源量子公司宣布:正式上線自主研發的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悟源,面向全球用戶提供真實的量子計算服務,其水平同IBM的水平相當,甚至超過了IBM最初建立的雲平臺水平。目前,本源量子正在研發下一代24比特超導量子晶片與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預計於明年底,推出60比特的悟源超導量子計算機。
  • 中國科大實驗驗證量子行走中糾纏魯棒性與拓撲相的關係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行走方向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韓永建和許小冶等人首次提出並實驗驗證量子行走中糾纏魯棒性在不同拓撲相下存在顯著差異,並以此進一步實現了拓撲相及其相變的探測。相關研究成果於1月14日發表在《Opt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