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降速門」醜聞還在繼續,此次為了平息因為對iPhone降速的事情,蘋果又掏出了1.13億美元(約為人民幣7.4億元)來和解此事,當然國內用戶仍然不在列。
美國當地時間11月18日,美國加州總檢察長貝塞拉宣布,蘋果公司已與美國34個州和華盛頓特區達成1.13億美元的和解協議,此前,這些州指控蘋果公司讓iPhone系列部分產品降速以掩蓋電池問題並讓用戶購買新手機。
在這樁集體訴訟案中,監管機構指控蘋果為iPhone配備了耗電快並容易關機的電池,蘋果在2016年悄悄更新了iPhone6、7和SE機型上的軟體,以限制晶片速度,從而解決手機意外關機等問題,各州表示,這是欺騙性手段,蘋果本該給手機更換電池或披露問題。
「企業不能如此虛偽和隱瞞,大型科技公司必須停止愚弄消費者,並公開公司行為和產品的全部真相」,亞利桑那州總檢察長馬克·布爾諾維奇在接受採訪時說,「許多消費者認為,提高性能的唯一方法是從蘋果公司購買新款iPhone,蘋果公司當然完全了解這些因素對銷售的影響」,根據該州調查人員的說法,此舉「每年可能增加數百萬臺設備的銷售」。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報導稱,iPhone用戶在網絡上抱怨之後,這種情況才首次曝光,蘋果當時聲稱意外關機影響了「極少數」iPhone,但調查人員表示,蘋果一直在努力向公眾隱瞞問題,據路透社報導稱,亞利桑那州的法院文件表明,數百萬用戶受到了手機電源關閉問題的影響。
據悉,這項和解協議涵蓋了基於iOS 10.2.1或更高版本作業系統運行的iPhone 6、iPhone 6 Plus、iPhone 6s、iPhone 6s Plus、iPhone 7、iPhone 7 Plus或iPhone SE的美國用戶,還涵蓋了2017年12月21日之前基於iOS 11.2或更高版本作業系統運行的iPhone 7和iPhone 7 Plus的美國用戶。
除卻美國的全球消費者怎麼辦?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並非首次。今年3月,蘋果就「降速門」集體訴訟剛與美國國內消費者達成和解,同意賠償最多5億美元(約為人民幣32.86億元),根據這項和解方案,蘋果公司需向美國消費者支付每部iPhone 25美元的基礎賠償金,部分提起訴訟的用戶將獲得1500美元或3500美元賠償,和解總支出約為3.1億-5億美元。
蘋果不是沒有經歷從「我沒錯」到「我錯了」的過程,最終支付和解金達成和解,相信也是自認不佔理,畢竟蘋果打官司極少有吃癟的時候,以前和三星、HTC的訴訟也多以勝出為主,這次主動服軟的態度實屬罕見,更不要說兩次了。
相對於蘋果年收入超過3000億美元,市值2萬億美元來說,5億美元加上1.13億美元(兩者合計約為40.26億元人民幣)的賠償金放在蘋果的年營收之中猶如毛毛雨,或許在商業的角度來看這類關乎品牌聲譽的「花邊新聞」還是越早結束越好,因此蘋果不惜花巨額代價來換取息事寧人。
不過,蘋果願意給出5億元來換取消費者的諒解,但其實換取的是美國集體訴訟原告們的諒解,而不是全球消費者的諒解,哪怕蘋果願意第二次賠償讓美國範圍內的全體消費者息怒,也不意味著蘋果會賠償中國或其他地區的蘋果消費者。
中國消費者也值得被賠償
但中國消費者卻切切實實地受到了「降速門」影響,他們的手機變得難用,更有甚者是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而更換了手機,對於這些消費者來說,蘋果降速門所帶來的影響並沒有消散,以前他們是受害者,未來也都還是受害者,一直都是受害者。
從這個角度來看,蘋果並沒有「認錯」,之所以會賠錢是因為美國消費者發起了集體訴訟,而且一旦敗訴那麼會被美國的市場管理機構罰款,而在沒有消費者發起集體訴訟的市場,蘋果的「補救措施」不過是推送了一個補丁解除了降頻操作,同時發布了一個不痛不癢的、甚至態度也不那麼誠懇的公告為自己辯解。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法國政府也和解了對蘋果公司的訴訟,並對蘋果罰款了2500萬歐元,在這一措施出臺之後,歐洲消費者團體也加入了索賠的行業,要求蘋果為每一個歐洲消費者賠償60歐元。
而截至今年3月,我國還未有個人、集體或各地消協通過法院向蘋果公司就此事提起民事訴訟,據知名律師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蘋果公司未告知且未取得用戶同意的情況下,擅自通過系統升級降低用戶手機性能,侵犯了中國消費者的知情權。
不管如何,消費者通過集體訴訟的方式讓蘋果公司服軟的確是罕見的事例,這固然是值得高興的一方面,但遺憾的是,這一成功並沒有和中國消費者一同共享,而以中國消費者對於iPhone的銷量貢獻來看(iPhone XR是2019年的銷量冠軍),似乎他們也更加值得被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