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輝第一次做導演,就將《深夜食堂》進行本土化搬上了大銀幕。
按道理來說,有著千面影帝領銜,有著20幾位或大名鼎鼎或「眼熟能詳」的明星捧場,有著著名IP的影響力加持,電影票房怎麼著也不會太差。可惜就目前的表現來看,梁家輝《深夜食堂》的票房爆發力只能用「事與願違」這四個字來形容。
有人說,一個好演員並不見的就是一個好導演,君不見就連周星馳身上也一直縈繞著類似的爭議?如今這個命題大約是輪到梁家輝頭上了。
梁家輝是不是一個好導演呢?饅頭君覺得梁家輝的導演掌控力確實不足,但是以其精益求精的態度,這也是位在及格線之上的導演。
別看《深夜食堂》的票房不佳,這部電影卻不能以爛片論之。《深夜食堂》這種日本IP,想要去除日本文化的烙印何其難,想要避免水土不服又何其難。
梁家輝版的《深夜食堂》在故事的展開上顯得有些凌亂,四個故事互不統屬,在最終才能找到一股類似於冥冥之力的交叉點。比如第四個故事的網紅其實在第二個故事中早就已經露臉了,雖然會讓人眼前一亮,但是依然改變不了分段式劇情的卡頓感。
但是在細節上,梁家輝就真的是精益求精了。在小巷的深處,開一家小餐館遠比黃磊版的設定要合理。整個布景上、菜品設置上,都能看出導演用心的地方。
所以,在故事掌控力減分的情況下,饅頭君依然願意為梁家輝做出及格的評價。
雖然梁家輝可能不是個很好的導演,但是他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演員。從一個小細節上,就能看出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
在《深夜食堂》的第三個故事裡,小雪為了音樂夢想而努力,可惜卻患上了不治之症。小雪最喜歡的是到深夜食堂裡吃餛飩。而小雪和梁家輝飾演的老闆的兩句對話,就能看出來差別在什麼地方。
老闆問小雪是不是還要吃餛飩,小雪說還是要吃餛飩。這裡的差別就在於,梁家輝的發音是:餛tun,而小雪的發音是餛dun。
這樣的小細節其實無關大雅,不仔細聽也分辨不出來,何況好多人一直叫餛dun也習以為常了。
發錯音的情況其實並不鮮見,但是在影視劇中留下「證據」,剛巧學過正確拼音的小朋友怕是會記一輩子。
比如,當年張紀中版《笑傲江湖》裡,令狐衝的這個姓氏,不知道讓多少人耿耿於懷。明明ling應該發成二聲,卻因為電視劇中的四聲讓好多人就此誤讀了這個姓氏。再比如《鐵齒銅牙紀曉嵐》,躲過了「嵐」這個坑,可是紀這個姓氏其實是讀三聲的。
足可見,演員除了演技和臺詞功力之外,再多考證一下發音是多麼重要。很多時候我們在生活中想當然的會讀錯一些字詞,但是到了影視劇中,想要經典永流傳,還是需要再多走一步。
從這個角度來說,梁家輝也許不算是個好導演,但真的是個好演員。希望如果影帝想要繼續導演之路,下一部電影會拍得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