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都普及不了? 臺灣行動支付為何步履維艱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2025年都普及不了?

  臺灣行動支付為何步履維艱

  閔 喆

  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近日出席活動時稱,期望臺灣行動支付普及率能在2025年達到90%的目標。在大陸菜市場買菜都已可以刷手機的當下,臺灣居然還要花8年才能普及行動支付?島內網友對此表示:「我真等到花兒也謝了!」

圖為臺灣商店的支付寶標識。 柴逸扉攝

  行動支付限制多

  去年,一條名為《上帝大概是把臺灣給遺忘了吧》的帖子火了一把。發帖人是位在大陸工作的臺灣人。他感嘆:「回到臺灣,真的有回到原始社會的感覺,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身體的移動去完成……如果把同為公司老闆的臺灣人和大陸人關進房子裡,一個月不允許出來。大陸人的工作、生活、生意沒受任何影響,一切運轉得有條不紊,而臺灣人,早已餓死在房子裡了。」

  該帖把臺灣形容為「原始社會」,固然有誇張之嫌,但臺灣的電子商務發展遠遠落後於大陸,卻是不爭的事實。

  臺灣電商發展緩慢,與臺當局政策有關。臺當局金融管理部門以「安全性考量」為由,對電商、電子支付、行動支付限制重重。淘寶的支付寶服務2003年就已上路,而臺灣2015年才實施《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同年臺灣金管會頒發出6張電子支付機構許可證,臺灣才終於有了自己的電子支付。在此之前,在臺灣網購得靠線下支付,買家網上下單,再去便利店或銀行給商家轉帳付款,網購全無便利可言。

  兩岸電商差距大

  實際上,島內目前的電子支付系統依然不太方便。比如電子支付條例規定,買賣雙方必須是同一家電子支付機構的會員,儲值需用現金,不能刷卡或從銀行轉到虛擬帳號。

  或許是受環境拖累,島內電子商務企業自身表現也不給力。臺灣PChome、雅虎拍賣等電商網站跟大陸相比,服務遠遠不如,網友普遍反映「頁面花哨,廣告眾多,眼花繚亂,搜索不便」,而且還沒有在線客服,有意見得去留言板,「店家什麼時候回復就看他心情」,更別提阿里旺旺這樣的在線交流工具了。

  雖然臺灣品牌不少,但開展電子商務者多為中小型品牌,臺灣傳統百貨公司擔心對實體店衝擊太大,基本不觸碰電子商務。本土中小企業自主電商普遍存在貨源更新慢、風格單一、支付方式選擇少等問題。在很多網站購物,只能選擇信用卡或貨到付款兩種支付方式。

  臺灣民眾對兩岸網絡購物平臺的差距也不諱言。在臺灣公眾論壇上,諸如此類的評價比比皆是:「大陸電商網站有很多寶貝臺灣買不到」,「人家可以線上即時溝通,買多還可以殺價」……

  「豪言壯語」遭打臉

  賴清德2025年普及行動支付的「豪言壯語」,引發島內網友群起嘲諷。有網友說,民進黨的「非核家園」定在2025年,行動支付普及也定在2025年,民進黨除了會開「空頭支票」,還會做什麼?「我真等到花兒也謝了!大陸現在都快普及了,臺灣還要等7年多,政客們都在尸位素餐。」

  有島內網友感嘆,聽說大陸都可以「刷臉支付」,我們還在為行動支付爭論不休,臺灣的發展機會就這樣白白浪費掉。

  然而,更糟的消息還在後頭。賴清德話聲剛落,臺灣「金管會主委」顧立雄立馬打臉,表示2025年實現行動支付90%普及率是「不可能的任務」。

  為什麼會這樣?島內網友早有評斷:「藍綠惡鬥若不停息,2025年也達不到目標」,「民粹使臺灣停滯不前」。

相關焦點

  • 臺灣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二):2025行動支付普及率要達90%?還有漫漫...
    行動支付的未來是何種模樣?無現金社會的到來意味著什麼?國際上真存在沒有國民在使用現金的國家和地區嗎?又,相對而言,行動支付發展較緩慢的臺灣,現況又是如何呢?國際三大Pay:Apple Pay、Samsung Pay以及Google Pay在去(2017)年相繼來臺,更在今年有了大幅的成長,臺灣行動支付看似要起飛,臺灣人的支付習慣卻仍以現金與信用卡為主流。
  • 臺灣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三):中國大陸VS臺灣支付發展環境大不同
    /KPCB中國大陸行動支付發展迅速人人皆知,更有不少中國觀光客來臺時對支付寶不完全普及、使用現金交易感到不習慣,日前還發生大陸遊客因為把身上臺幣花光,想向臺灣民眾借錢,日後再以支付寶「還錢」,引起臺灣與大陸網友們廣大討論。究竟臺灣與大陸的支付環境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臺灣真的在行動支付大大落後大陸嗎?透過以下這5點,來看中國大陸與臺灣在環境文化差異下孕育出的不同結果。
  • 行動支付卡位戰 臺灣為何慢了半拍?
    行動支付卡位戰 臺灣為何慢了半拍?這是繼支付寶後,入島的第二家大陸第三方支付平臺。行動支付時代的來臨,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支付生態體系,移動業者、零售商、銀行、第三方支付業者等都想搶食這塊蛋糕,但是以一向頗以科技業為豪的臺灣,卻在支援行動支付服務方面慢了許多。  據媒體報導,大陸遊客習慣使用手機支付消費,「跨境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消費模式開通後,一年約含600億元新臺幣的商機。
  • 歐美國家這麼發達,為何他們不普及行動支付?兩個原因告訴你真相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歐美國家這麼發達,為何他們不普及行動支付?兩個原因告訴你真相。 要說到科技帶來的影響基本上都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今大家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行動支付了,現在中國的大街小巷都普及了行動支付
  • 臺灣行動支付產業落後大陸幾年?
    臺灣行動支付產業落後大陸幾年?文/吳碧娥(北美智權報編輯部)行動支付在大陸一般民眾的日常生活中到底有多普及?大陸方面樂觀預測,2015年大陸移動網際網路市場規模將更上一層樓,有機會達到人民幣4,296億元,只要維持這種強勁的成長態勢,2017年有望擴大至人民幣6,000億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正是行動支付,去年在大陸掀起爆發式的成長,前三季採用行動支付的筆數和金額增長率都超過100%,遠遠高於電子支付業務整體增速(請見下表一)。
  • 臺灣NFC行動支付最強聯盟年底上架,手機錢包成趨勢
    「7、8年前注意到這個趨勢,那時悠遊卡公司想跟中華電信一起成立行動支付公司,後來想說與其自己做,不如大家聯手。」群信董事長林志盈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說。  不過,由於結合手機、錢包的行動支付,牽涉3大層面:金融機構須提供交易服務,再由電信業者販售NFC手機,商家也必須在門市建置感應設備。
  • 落後的行動支付引發美國暴亂?為什麼美國還不普及行動支付?
    如果美國普及了行動支付,黑人弗洛伊德就不會被懷疑拿假的20美元紙幣去買東西。如果他不拿這個20美元紙幣去買東西,店員就不會報警。 如果店員不報警,警察就不會抓他。 如果警察沒有抓他,他就不會被白人警察「鎖頸神功」殺害。
  • 臺灣有幾十家行動支付平臺,相比大陸的行動支付他們缺少什麼?
    當我們覺得大陸的行動支付很發達很方便的時候,殊不知臺灣有幾十家行動支付平臺。其中,一些國際性的行動支付平臺有Apple Pay、Samsung Pay、Android Pay,帶有本土性質的行動支付平臺有橘子支付、街口支付、行動支付、PChome Pay、歐付寶、橘子支付、國際連、智付寶、臺灣支付、Line Pay、Pi行動支付、GOMAJI、Yahoo奇摩等等,據臺灣有關專家說,臺灣至少有三十五加行動支付平臺。
  • 臺灣主要銀行看好 群信成行動支付先鋒
    身為整合臺灣行動支付市場起飛的先鋒,群信移動數位科技提供「跨五大電信業者」之信託管理服務平臺(TSM),不同於目前業者所提供「空中安全下載」手機支付服務僅限單一電信業者用戶可使用,群信移動數位科技將一次到位,提供消費者不受電信業者門號限制,皆可申請使用的行動支付服務,預計年底可讓全臺消費者邁入移動數位新生活。
  • 行動支付成習慣 在陸臺商感嘆「回臺灣不適應」
    「現在大陸很多比我年紀還大的人,也都會用智慧型手機線上支付,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紀正義在大陸做生意已有10餘年,手機中早已裝有微信支付跟支付寶。「我現在出門都很少帶現金,基本上是帶著一百元人民幣應急。」紀正義打趣說,現在回臺灣好像有點不適應了,因為在臺灣購物還是使用現金和信用卡比較普遍。
  • 臺灣人竟然也不像我們一樣,能輕鬆使用行動支付
    雖說臺灣也是屬於我們的領土,但好像還是分割開來的,我們能夠很方便地使用行動支付,他們竟然像外國人一樣,也不能使用我們的行動支付,當他們看到我們使用的行動支付,不禁感嘆,太方便了吧。當然他們也是有他們自己的支付方式。
  • 臺灣人使用行動支付多嗎?對移動網際網路什麼態度?
    儘管只隔著一灣海峽,但寶島臺灣和大陸地區的差異還是蠻明顯的。先從行動支付說起。臺灣享有相較而言更好的的硬體和4G網絡,卻用著最基礎的網際網路服務,甚至沒有一個好用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於是問題就來了,臺灣人使用行動支付的多嗎?總體來說,使用行動支付的不多。
  • 臺灣「支付大戰」硝煙瀰漫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臺灣消費者使用手機支付。資料圖片全球行動支付市場規模2019年預計將突破1萬億美元。在巨大商機面前,各方都摩拳擦掌。具體到臺灣,自從去年蘋果、三星和谷歌3大手機支付系統登臺以來,行動支付議題越來越夯。事實上,在臺灣行動支付工具尚未問世之前,大陸兩大行動支付巨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便先後登島,引發不小反響。
  • 臺灣的行動支付產業,到底落後大陸多少年?
    大陸方面樂觀預測,2015年大陸移動網際網路市場規模將更上一層樓,有機會達到人民幣4,296億元,只要維持這種強勁的成長態勢,2017年有望擴大至人民幣6,000億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正是行動支付,去年在大陸掀起爆發式的成長,前三季採用行動支付的筆數和金額增長率都超過100%,遠遠高於電子支付業務整體增速(請見下表一)。 表一、大陸2014年前三季行動支付業務量
  • 大陸的行動支付,到底讓臺灣民眾多羨慕?
    在大陸,大到商場小到街邊攤販,購買東西使用微信、支付寶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對於臺灣民眾而言,行動支付卻是「想得卻不可得」的奢侈。  今天台灣《旺報》發文表示,大陸兩大行動支付系統,支付寶出現得比較早,市佔率仍贏過微信支付,但在使用上來講,微信因其方便性,有後來居上的趨勢。現在許多臺灣人都使用大陸的行動支付,生活方式逐漸被同化中。
  • 百Pay齊放 臺灣金管會促今年電子支付達52%
    2019年上半年全民使用臺灣電子支付消費的比重為41%,對此金管會設下了2020年達到52%比重的目標,在政策的鼓勵下,今年行動支付市場可以預期將出現百家爭嗚的競爭,隨著支付的類別跟方式選擇更多,使用的便利與範圍擴大,消費者勢必也因為使用便利而隨手Pay下去。
  • 臺灣大學生北京見聞:兩岸網際網路應用與行動支付大不同
    作者:李昱宏(中新經緯實習生,臺灣居民)資料圖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普及,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比如行動支付、共享單車模式,這些在大陸居民中已經得到普及,但是,在臺灣居民的眼中卻仍然罕見。不得不說,兩岸民眾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消費觀念還存在著差異。
  • 微信支付寶都用過嗎?臺灣一精英稱是因為落後才發展行動支付
    現如今在中國的大街小巷(偏遠地區除外),基本上都普及了行動支付,如今去外面買個煎餅,煎餅攤上也會貼上一張二維碼,寫著推薦支付寶或微信支付。有如此便捷的支付方式也著實讓一些老外羨慕不已,畢竟在國外買個東西還得裝上一口袋的鋼鏰鈔票,先進一點的就是帶上一堆銀行卡信用卡各種刷,但是在街邊買個小吃總不可能有POS機吧。而在中國,刷銀行卡的時代基本已經成為過去式,只要有一部手機無論是買東西還是打車全能搞定。甚至在中國乞討者都緊跟潮流用上了行動支付,畢竟如今出門人們都不怎麼帶零錢了,如果不會行動支付註定要被時代所淘汰。
  • 中華電信將成首家入股臺灣行動支付公司的電信業者
    中華電信將入股臺灣行動支付公司,成為第一家入股臺灣行動支付公司的電信業者。據了解,臺灣行動支付公司近期啟動首次增資移動,拉攏有助於行動支付長遠發展的相關業者加入,增資額度1億元,資本額由5億元增加到6億元,中華電信首度參與現增、認購增資股12%左右,將佔臺灣行動支付增資後資本額的2%。
  • 支付寶微信等各大品牌競相加入 臺灣行動支付方興未艾
    ­  新華社臺北5月23日電 韓國三星電子23日在臺北舉行發布會,宣布其開發的行動支付產品Samsung Pay正式登陸臺灣市場。­  臺灣三星電子總經理李載燁表示,該產品將為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及通路夥伴提供開放平臺,以高標準的安全及個人資料保護層級,積極推動數字錢包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