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行動支付網發布《2020年中國支付業跨境與出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主要從線上與線下兩個維度,解析當下支付行業跨境與出海的現狀與未來。
跨境收款火熱,銀行、支付機構爭相入局
近兩年,中國跨境貿易規模不斷攀升,許多企業爭相出海。特別是2020年新冠疫情下,進一步提升了全球線上購物的需求,外貿成為了許多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在此背景下,全球購物網站亞馬遜逆勢增長,其第二季度淨銷售額達到889億美元,淨利潤52.43億美元,創下歷史單季最高紀錄。當季亞馬遜平臺出售的商品訂單猛增57%,網上銷售額增長49%,增速均為去年同期的三倍多。
跨境電商的火熱,使得銀行、支付機構、初創公司都不斷的加入到跨境收款隊伍當中,競爭加劇帶來費率大戰、合規凸顯等一系列問題,但同時老玩家已經佔據了足夠大的市場份額,增量市場競爭尤為激烈。
2019年4月,國家外匯局發布《支付機構外匯業務管理辦法》(匯發〔2019〕13號),即「13號文」,要求滿足條件的機構提交備案申請,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由試點到轉正。經行動支付網市場調研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初,此前獲得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許可的30家支付機構中,已有20家(具體名單,詳見《報告》)通過備案。並且已經有部分支付機構直接「下海」,推出跨境收款產品。
另一方面,在政策鼓勵下,銀行也在跑步進入跨境收款行業,先後有中信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寧波銀行、稠州銀行等金融機構發布相關產品,且費率保持在0.2%左右,對於優質跨境電商,大部分金融機構會有更加優惠的政策。
在此格局下,銀行、支付機構以及原有的國內外跨境收款企業,在不同的維度,以不同的切入方式,在跨境收款領域形成競爭。
線下支付出海遇阻,潛力巨大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深化,加速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國支付巨頭也加速拓展海外市場,從服務出境遊的中國人,逐漸過渡到服務本地市場。與此同時,大量的中國支付產業鏈上下遊以及海外華人初創企業,將技術、產品、服務、模式、人才帶向全球,掀起了全球從卡基支付向帳基支付轉型升級的浪潮。
但疫情影響下,支付出海受限。自2020年2月起,中國民航港澳臺和國際航線客運量幾乎歸零。航班管家發布的《2020上半年民航數據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國際(地區)航班121548架次,同比降少74.4%。
而在疫情之前,2019年我國跨境遊市場規模達到1.55億人,跨境遊客境外消費超過1338億美元,這意味著幫助境外商戶對中國跨境遊客進行收款,也是一個近萬億的市場,潛力仍然巨大。
以銀聯、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中國的行動支付出海正在加速。主要服務中國人出海的同時,正在不斷下沉,服務本地市場。
銀聯方面,截至2020年11月,全球已有179個國家和地區支持銀聯卡,其中61個國家和地區開通了銀聯行動支付服務,境外14個國家和地區落地了約90個銀聯標準電子錢包。
支付寶方面,在線下支付受理方面,2019年9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已經支持56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用戶超過3億。
微信支付方面,截至2020年1月,微信支付跨境業務已合規接入60個國家及地區,支持16個幣種的直接換算,超過1500個機構進駐,覆蓋了百萬家境外商戶。
與此同時,由於合規問題,越南、俄羅斯、尼泊爾、緬甸等國都在不同程度的封禁過微信支付與支付寶。而在國際政治影響下,印度、美國等國也對兩大支付巨頭有打壓動作。
此外,隨著支付巨頭出海步伐的加快,支付產業上下遊出海也更加勤快,其中就包括POS廠商。
《報告》統計,2019年,全球POS出貨量(含MPOS)前20名有14名為中國大陸廠商,前10名有8名。在這前20名的全球出貨總量中,70.56%由中國大陸廠商提供。全球POS總出貨量中,有67.32%為中國大陸廠商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