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資時報
去年中融基金共清盤4隻產品,分別是中融鑫視野A/C、中融量化多因子A/C、中融0-1年中高等級債A/C、中融3-5年信用債A/C,此外該公司旗下還有7隻淪為迷你基金
《投資時報》研究員 齊文健
已經過去的2019年對於中融基金來說可謂喜憂參半:一方面,公司旗下出現百億「爆款」基金,中融睿享86個月定期開放於2019年10月成立,首募規模達到141.02億元;另一方面,旗下產品清盤的情況也不容忽視。
事實上,去年公募基金行業的清盤產品數量仍處在較高水平。《投資時報》研究員根據Wind數據,對2019年公募基金清盤情況進行起底。結果顯示,當年共計129隻(各份額合併計算,下同)清盤,涉及51家基金公司。
其中,中融基金共清盤4隻產品,分別是中融鑫視野A/C、中融量化多因子A/C、中融0-1年中高等級債A/C、中融3-5年信用債A/C,涉及類型分別是靈活型基金、偏股型基金、被動指數型債券型基金。
從清盤基金類型來看,主動權益類基金佔據兩席。值得注意的是,權益類基金一直是中融基金的軟肋。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該公司公募管理規模為804.76億元,較2018年增長197.4億元,固收類基金管理規模為761.33億元,佔比超過90%;權益類基金管理規模卻僅有43.43億元,佔比不足6%。
儘管2019年中融基金也在指數、主動權益、ETF基金上有所發力,陸續發行了中融中證500ETF、中融央視財經50ETF、中融高股息精選A/C、中融策略優選A/C等基金,不過主動型權益類基金規模依然不盡如人意,19隻產品去年末的總規模為30.15億元,若剔除新發產品,全年規模僅為20.08億元。
《投資時報》研究員還注意到,量化基金作為中融基金大力發展的產品,業績、管理規模也乏善可陳、鮮有亮點。除了已清盤的中融量化多因子A/C外,中融基金旗下還有中融量化精選A/C、中融量化小盤A/C、中融量化智選A/C三隻量化產品。而中融量化智選A/C、中融量化小盤A/C先後於2017年3月22日和2017年5月17日成立,兩隻產品的基金經理均是易海波。
中融量化小盤A業績表現
數據來源:Wind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2日,中融量化智選A/C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分別為-1.32%、1.23%,同類排名為758/996、762/996;最近一年淨值增長率分別為32.31%、31.8%,同類排名分別是509/744、516/744,排名均處於中下遊位置。
同為易海波所管理的基金——中融量化小盤A/C業績表現更加不理想。截至2月12日,其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分別為-0.96%、-0.99%,同類排名分別是349/414、351/414;若將時間拉長至成立以來,該基金累計收益率為-8.14%、-9.1%,年化收益率為-3.05%、-3.42%,同類排名分別為217/225、218/225。
中融量化精選A/C作為偏債型基金業績表現尚可。截至2月12日,該基金今年以來淨值增長率分別是1.04%、0.99%,同類排名分別是148/379、156/379;最近一年淨值增長率分別為8.39%、7.72%,同類排名分別是181/309、197/309。
而基金業績不佳也導致了管理規模的縮水。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中融量化智選A/C、中融量化精選A/C、中融量化小盤A/C管理規模分別為1.41億元、0.37億元、0.19億元,後兩者均已淪為迷你基金。
除此之外,中融基金旗下還有中融產業升級、中融穩健添利、中融物聯網主題、中融醫療健康精選A/C、中融融裕雙利A/C淪為迷你基金,數量合計為7隻。其中中融醫療健康精選A/C管理規模僅為0.12億元,在該公司排名墊底。
與此同時,2019年也是中融基金人事動蕩的一年。先是楊凱因個人原因於2019年2月11日辭任總經理一職。在該職位空缺了將近5個月後,同年8月7日原副總經理黃震升任總經理。當年4月25日,原中融基金督察長向祖榮也因個人原因離職。
值得關注的是,中融基金高管層面的波動仍在延續。今年2月7日,中融基金髮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王啟道因個人原因離任副總裁,離任日期為2020年2月5日。
除了高管層動蕩,投研力量也愈發捉襟見肘。2019年,該公司已有孔學兵、沈潼、付世偉三位基金經理相繼離職,《投資時報》研究員觀察上述三位基金經理任期回報發現,業績不佳或是其離職的主要原因,譬如孔學兵所管理的3隻權益類基金任職期虧損幅度均超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