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用車原創]
8月29日下午,理想汽車在成都露天音樂公園舉辦了用戶日活動,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也親自到場並發表了演講。看似普通的一場活動卻被李想頻爆粗口的發言推上了風口浪尖,引發了網友對於李想以及理想汽車的激烈爭論。爭論的核心焦點便是理想ONE這一增程式電動車到底是不是「脫褲子放屁」。為何理想汽車能引起網友如此激烈的討論,增程式電動車又是否真的像網友所說的如此雞肋呢?
▼敢做敢說的李想
理想汽車,對於很多汽車小白來說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名字,自成立至今僅僅只有5年多的時間,是國內數十家造車新勢力中的一員。而經過去年的行業洗牌與赴美上市潮流後,國內逐漸呈現出小鵬汽車(X)、蔚來汽車(W)、理想汽車(L)三家造車新勢力企業「三足鼎立」的局面,它們也被視為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新(X)未(W)來(L)」。
理想汽車 理想ONE(詢價模塊,請勿手動編輯,如需刪除,請在圖片上右鍵刪除詢價)
自理想汽車創立至今,有且僅有一款在售車型,那便是定價32.8萬元的理想ONE(中大型SUV),其採用了增程式技術方案,通過搭載電池組與增程器(發動機)來解決現階段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焦慮。
從理想汽車公布的8月份交付數據來看,理想ONE在今年的1-8月份總共交付1.4萬餘輛,從首輛車交付至今,已經累計交付新車1.5萬餘輛。就在今年的7月31日,理想汽車在紐交所掛牌上市,截至9月5日4時,理想汽車的市值已經達到140.8億美元(約962.4億人民幣)。
不論是從銷量還是市值來看,理想汽車還是佔有一定的用戶群體,也能受到不少投資者的青睞,所以其產品力跟市場前景還是有很多人支持的。當然,也並非所有人都認可理想汽車,而抨擊的焦點就是理想ONE採用的增程式技術方案。
在8月29日下午的理想汽車用戶日活動上,李想發表了「為什麼不能是增程電動」的主題演講,在演講伊始李想便頻爆粗口,呵斥那些不認同增程式電動車的人群,甚至在活動後還繼續在朋友圈發文吐槽。
▼特立獨行的理想ONE
縱觀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不論是大牌老廠還是造車新勢力,基本上都是選擇純電動作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而唯獨僅僅只有理想汽車選擇增程式技術方案,事實上,從理想ONE誕生以來,此類的爭議便時刻圍繞在身邊。在李想看來,如今的汽車技術研發人員應該在現有的技術下以用戶思維去考慮,而綜合豪華、舒適、續航等方面的考量後,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才是最為合適的。
•何為增程式電動汽車?
嚴格來說,增程式電動車屬於混合動力汽車,其突出的特點就是車輛裝備電池組與增程器(發動機),在電池電量充足時,增程器不工作,此時依靠電池供電行駛,而在電池電量較低時,增程器(發動機)啟動,帶動發電機為車輛提供動力。
•為何增程式電動車沒有鋪開?
首先,增程式電動車的的研發成本高昂。由於增程式電動車搭載了兩套系統,對於底盤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導致其成本居高不下。 其次,在國家層面,不論是對廠家還是消費者來說,政策顯然是更偏愛純電動車輛,雖然增程式電動車可以上綠牌,但是在北京這樣的城市卻依舊需要燃油指標,享受限行的「特殊照顧」。
再者,目前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續航裡程已經可以輕鬆突破500km,同時充電樁又被那納入國家新基建,在未來充電樁將會大範圍鋪開,增程式電動車的優勢被削弱。
最後,由於布置了增程器等裝置,增程式電動車的電池組容量通常都不會太大,同時複雜的結構導致重量上升,其純電續航裡程並不會太長,所以要通過增程器消耗燃油發電的方式來驅動車輛,然而此時與燃油車似乎並未有本質上的區別。
不少網友認為,增程式電動車這種化學能→電能→動能的能量轉換方式,相較於傳統燃油車化學能→動能或純電動汽車電能→動能的方式來說,除了徒增能量消耗外,並沒有任何意義,同時也無法推動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進步。
•理想汽車選擇增程式的技術方案也有其自身的考量
首先,以目前的技術發展來說,想要在短時間內實現汽車電池的超級快速充電還是不現實的,相較於純電動汽車至少半小時的充電時間來說,加油似乎是一種更加便捷快速的方式。其次,相較於燃油車來說,增程式電動車在擁有燃油車便捷性的同時還可以通過充電降低用車成本。再者,雖然在北京理想ONE不能享受新能源車輛政策,但是在上海等絕大多數城市都是承認理想ONE新能源汽車的身份,享受新能源汽車出行政策。
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和公共充電樁的比例達到驚人的17.1:1,此比例在三四線城市還將更高,公共充電設施的建設速度遠遠無法趕上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用戶對充電的需求和增長速度。或許,這也是理想汽車的底氣之一。
▼用戶在意的是什麼?
對於我們用戶來說,大家關心的到底是車輛技術是否先進還是用車體驗是否優異?理性的講,任何技術誕生的本質都是服務人類生活,能夠更好的服務生活的技術便是「更好更先進」的技術。
在如今新能源汽車領域,化學電池之上還有燃料電池(氫能源),論技術先進程度,燃料電池遠勝化學電池,不論是從政策支持、節約能源還是保護環境來看,燃料電池都具有相當的優勢;但由於其功率不易做大、壽命不易做長、成本不易降低、事故後果過大等因素的限制,燃料電池汽車目前並沒有特別大的發展。由此可見,對於絕大多數用戶來說,汽車的技術是否先進並不重要,安全、舒適、便捷、低成本甚至是豪華才是絕大多數用戶所追求的。
按照李想的思路,增程式電動車從技術角度來說,不過是一輛純電動車加了一個增程器罷了,所以增程式電動車型基本解決了純電動車續航裡程不足的問題。
在往期文章的測試中,我們曾對理想ONE的油耗進行過測試,測試結果顯示,理想ONE在全程開啟增程器的工況下,綜合油耗大致在8L/100km左右,這樣的油耗在中大型SUV中屬於絕無僅有的存在。而如果將45L汽油換算成行駛裡程再與純電行駛裡程相加,那理想ONE最終的實際續航表現可以逼近800km,這同樣也是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無法達到的水平。所以對於多城市代步行駛,偶爾有長途出行需求的用戶來說,增程式電動車可以很好的平衡二者的需求。
如果我們的使用需求僅僅是在城市上下班通勤代步,那麼純電動車型更低的使用成本、出行政策等是其突出的優點。而傳統燃油車最優的工況便是高速行駛,在高速上,發動機可以保持最為經濟的轉速與負荷區間,保證最高效的燃油利用率。
任何客觀的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技術當然也不例外。理想ONE採用的增程式技術有它擅長的地方,自然也有它的弊端,不可能照顧到方方面面。對於用戶來說,每個人的用車需求都不盡相同,只要能充分滿足自身的用車需求,並且能夠讓我們舒服的用車即可,至於車輛到底採用何種技術,而這種技術又是否先進並不重要。
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機器人當家! 解鎖上汽工廠的製造密碼
助力續航提升 解讀特斯拉熱泵空調技術
汽車設計的邊界在哪? 看看設計師怎麼說
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