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方面領先全球,國家政策驅動下的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將進入一個新的快速發展時期。
一則信息釋放出新能源充電樁發展的強力信號。今年3月4日,相關部門已經提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被正式納入「新基建」,成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新基建」的特點在於支持科技創新、智能製造。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此次充電樁與5G基站建設、人工智慧、大數據中心並列其中,相比傳統的固定充電樁,移動和無線智能充電樁充滿了發展前景,這一輪誰將在新充電樁快速車道上能跑贏呢?
龐大需求 催生充電樁發展
中汽協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2019年保有量突破381萬輛,全球份額為49%。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從2015年的33萬臺,增加到2019年的120萬臺,市場佔有率從1.5%以下增長到4.5%以上。
伴隨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規模不斷擴大,加之國家政策對該領域的傾斜,充電樁建設也隨之登上新的臺階,充電基礎設施市場正日漸趨於成熟。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21.9萬臺,全年增量為12.89萬臺。電池系統成本在2015年為2.6元/瓦時,之後逐年下降,2019年成本達到0.75元/瓦時,行業競爭力大大加強。諸如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電池供應商亦嶄露頭角。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儘管充電設施一直在發展,它依然是掣肘新能源汽車快速推進的最大短板。充電樁數量在快速增加,車樁配比水平已經由2015年的7.84:1提升至3.5:1,然而新能源汽車的增長規模仍然大幅高於充電樁數量的增長規模。這也就意味著車樁之間的缺口仍在不斷擴大。
2015 年 11 月,發改委、能源局、工信部、住建部聯合發布《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明確提出了行業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車樁比的指標要基本達到1:1。目前看來,差距仍然較大。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曾預測,到2030年中國電動車銷售有望突破1500萬輛,保有量會突破8000萬輛,屆時純電動車輛或達到6480萬輛。如果按照1:1的車樁比來測算,接下來的十餘年內,需要新建充電樁約合6000萬臺。因此,無論是從現實情況還是未來發展的角度來看,「車多樁少」、裡程焦慮等問題依然亟待解決,充電樁建設空間明顯。
新基建,國家政策強力加持
基礎設施不斷轉型升級,而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亦在緊隨浪潮、經歷轉變。大勢之下,國家的政策支持為充電設施建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據介紹,目前,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已經覆蓋了全國404個城市,並且形成了「十縱十橫兩環」的充電網絡。充電設施項目已陸續開工建設,預計今年全年完成投資100億元,新增公共樁預計20萬個,私人樁預計超40萬個。
為了支持地方做好充電設施建設,中央財政從2014年起對地方開展充電設施建設給予獎勵性補助。截至目前,中央財政已經安排獎勵資金45億元。同時,已經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協同推進建設的格局。
在目前的政策基礎上,下一步,國家將從三個方面繼續加大對充電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結合老舊小區的改造等工作,引導相關方面聯合起來開展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支持在居民區裡實施「多車一樁」,解決現在居民區裡的建樁難題。
在高速公路、城市和鄉村加快形成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公共充電網絡,鼓勵開展換電模式應用示範;加強新型的充電技術研發,提高充電服務的數位化和智能化水平。
「宏觀層面上,由於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一方面是穩增長的需要,另一方面,新基建的概念和國家之前的調結構是相一致的,所以在推動新產業尤其科技方面的發展,在國家層面上是一個非常大的布局。」業內相關人士也表示,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列入「新基建」項目,不僅會拉動消費、提升服務,另外也會對充電設備商起到提振信心的作用。而相關服務商信心的提升,無疑將促進其發展,助力車樁比1:1目標的達成。
充電技術革新 將成全球浪潮
全國各地也在以實際行動響應新政策,發起對新基建項目的投入。北京、上海、江蘇、山東等20逾個省市區已經發布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其中,「新基建」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
而在「新基建」政策宣布的次日,特銳德旗下專司充電業務的子公司特來電錶示,已順利獲得13.5億增資,成功完成A輪融資計劃。同時,智慧充電樁研發公司閃開近日獲數千萬人民幣 A+輪融資,主要用於充電樁新品研發、超快充電站渠道鋪設等。
主營動力電池的寧德時代與福建百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上海快卜新能源,主營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業務。螞蟻金服也入股了充電樁運營企業簡單充,佔股比例達到33%,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此外,4月14日,國家電網在2020年全面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項目集中聯動開工視頻會議中透露,今年計劃安排充電樁建設投資27億元,新增充電樁7.8萬臺。南方電網近期也已明確未來4年將在充電樁領域計劃投資251億元。
顯然傳統的充電樁不能滿足未來需求,充電樁行業的未來離不開大數據、5G等新技術和新領域的協同作用。
據艾媒研究院發布的《2019-2021年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樁行業現況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中國充電樁行業有望與無線充電技術有機融合。佔地小、充電便利性高、可無人值守、人工維護成本低、空間利用率更高等優勢,讓無線充電被認為是當前技術條件下更好的充電方式。
目前,北汽、一汽、比亞迪等公司都已經開始了相關規劃。此外,5G技術對充電樁網絡的建設效率提升以及私人充電樁共享化的模式皆有望在未來實現。
放眼世界,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也在逐步擴大,相應的充電技術也在不斷革新。據外媒推測,未來幾年,全球道路上將新增數百萬輛新能源汽車。
眾多汽車製造商目前紛紛加大電氣化布局。去年12月,大眾汽車推出了一款充電機器人的概念,這種機器人可以使用移動電池組在停車場為電動汽車充電。大眾表示,未來,移動機器人將完全自主為電動汽車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