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文物乃國寶中的國寶,嚴禁出境展覽,發現者被獎勵五雙白手套

2021-01-05 格子說歷史

引言

正所謂「黃金久淹在泥沙,有日開藏世共挎。」有一些珍貴文物經過歷史千年的掩埋,見證了上古時期的歷史,使得人們不得不對這些先輩們的文化肅然起敬。

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有的時候並不是以絢麗多彩的面目受到眾人的重視,而是經歷了千年的風雨和沉澱,古樸而看起來極為不起眼。這其中有一件文物乃是國寶中的國寶,嚴禁出國展覽。

這一件文物在剛開始出土之時,並沒有受到眾人的重視,發現者看到了它們的價值,經過了多方努力才將它安置在了文化館,而這一發現者也只是獲得了五雙白手套的酬勞。

到底是什麼樣的文物,在剛開始的時候不受人重視,最後卻成為國寶中的國寶呢?

一、李建安發現陶器

在多數人的眼裡,珍貴的歷史文物應當是非常美麗,絢爛多彩的,比如說色澤豔麗的青銅器,或者是非常璀璨的金銀珠寶等。陶瓷器具看起來非常的不起眼,看上去給人感覺非常的不值錢,可是這些陶瓷器具,有的時候反而是無價之寶中的無價之寶。

在1978年的年初,河南有一名叫李建安的村民去趕集之時,聽到了一則消息,這是關於紙坊鄉紙北村的某一地區挖掘出了很多的陶瓷器具的碎陶片。

李建安有著一定的歷史文化基礎,他曾經參加過對中山寨大墓群的挖掘研究活動,一聽到關於附近區域的出土陶片,就覺得非常的蹊蹺,趕緊過去一探究竟。

河南自古以來就是華夏的中心區域,這些陶片有可能會和古時候人們的生活有關。來到這一片區域之後,他看眼前的破碎陶片,於是開始認真的審視起來,他試著根據散落一地的陶片拼出了一個紅陶尖底瓶。

後來出土的這些陶罐之中,又陸陸續續看到了很多不同的樣式,可是在這些陶罐之中,有一個特別的陶罐,因為這一陶罐上面有彩色的繪畫。

不知道這一批陶罐之中,到底存在了多久,如果埋了幾千年的歷史,這些彩色的圖案還能夠如此的清晰辨認,那麼這對於考古挖掘是非常的有價值的。當他一眼瞧見這些陶罐是個寶貝之時,連忙就將這些寶物帶回家繼續研究。

二、帶回家繼續研究

這些陶罐都是特別大的,他在進一步的研究之後發現陶罐的底部和其他的陶罐用料不一樣,因為這泥土中混有人的骨頭和碎末。

他家裡人覺得非常的不詳,所以讓他將這些東西都全部丟掉,因為中國人對於死者的東西頗為看重。

古人死者為重,死者的東西應當尊重而不是佔為己有,如今李建安將這些挖掘的東西都帶回自己的家,家中人覺得他不應該如此。

可是李建安發現了這一不一樣的地方之時,卻更堅持了留下這些陶罐的目的,因為這些陶罐混有人骨恰恰證明了這些陶罐的不一般。

古時候一般用來裝水裝糧的陶罐不會混有人骨,混有人骨的陶罐只能證明這是用來進行翁棺葬的一器具。

這也恰恰證明了這些陶罐是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很有可能跟華夏文明的原始社會有關。因為翁棺葬是在原始社會中流行的一種特殊的墓葬形式,在當時人們在去世之後,放在一個大陶罐中,而不是像封建社會一樣,是放入一個棺材之中。

可是根據歷史來說,用來翁棺葬的陶罐是不會有繪畫和有鮮豔顏色的。但是這13個大罐之中,偏偏就有這麼一個陶罐是印有花紋的,而且還著了色彩,這恰恰證明了這一陶罐的主人分身地位不一般。

李建安經過仔細的辨認,它的花紋樣式是鶴魚石斧的花紋,鶴和魚應該是作為部落的圖騰所在,以此來證明這一墓葬主人是該氏族中人,那麼單單在這一陶罐之中著色和繪畫,證明這一主人很有可能就是這一部落氏族的首領。

在知道這些陶罐非常的有價值,但家中人實在不願意這些陶罐放在家裡邊,李建安只能將這些陶罐都帶回了他上班的所在地紙坊公社的辦公室裡。

三、上交國家成為國寶

在最初的那個年代,大家都不如如今對文物這麼的重視,如果是出土的金銀可能會受到人家的青睞,但是作為陶瓷器具,人們並不認為這是個值錢貨。所以李建安的這一行為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非常的搞笑,認為搗鼓的這些陶瓷器具根本就沒有辦法給他帶來什麼經濟價值。

可是在李建安的心中,這些陶瓷和錢不錢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他認為這些都是國寶,並且為了將這些國寶珍藏,找到了當地的縣文化館,文化館中的工作人員見識不廣,對於這些陶罐也都不認識,所以沒有辦法判斷這些陶瓷對於中國文化有多重要,所以屢屢拒絕李建安的請求。

就這樣到了1980年,李建安的陶瓷陶罐在他手上已經待了兩年多的時間,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李建安總是往文化館中跑,當時的文化館領導實在是推脫不了,也或許是被他如此堅毅的行為所打動,最終願意接受他上交的這13個陶罐,且為了表達對他的獎勵,送了五雙白線手套。

李建安雖然沒有能夠獲得什麼經濟上的豐厚報酬,但是因為能夠將這13個陶罐完整的交給國家好好的保存,心裡非常滿足。

1980年的10月份時,河南省成立歷史專項調查組,專家們來到了當地的縣文化館,針對當時挖到的這些器具進行一系列的研究和報告,確定李建安上交的這些陶罐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的。

這些陶罐都是來自六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仰韶文化時期是中國的遠古時期,李建安所上交的這些陶罐對於研究此時期的文明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特別是鶴魚石斧圖案的這一陶罐更是無價之寶,對於研究我國原始文化發展以及當時的社會形態提供了一定的猜測證據。

於是在意識到這一批陶瓷陶罐的重要性之後,河南省博物館立馬就招來了這一批陶瓷陶罐,後來經過一番研究之後,又將這一批陶罐送到了國家博物館。

其中彩繪鶴魚石斧圖案的陶罐被確立為中國不可出國展出的珍貴文物之首。可以說這一圖案的陶罐是數一數二的國寶,珍貴到禁止出境展覽。

結語

中國是個文化歷史源遠流長的多民族國家,幾千年來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珍貴的財富,比如說李建安發現的這一鶴魚石斧圖案彩繪陶瓷,可以說對研究中國上古時期的原始文化提供了實實在在的證據。

我們祖先所使用的一切器材都代表著我們的傳統和傳承,也代表著人類逐漸發展和進步的步伐,知歷史而明智慧,這些陶瓷給人類帶來了非常大的歷史意義,為研究人類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李建安慧眼識珠,別人都發現不了的寶貝被他發現了,但是他卻沒有據為己有,而是積極保護,為了上交國家作出不懈的努力,可以說行為令人讚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這件文物乃是國寶中的國寶,嚴禁出境展覽,發現者獲得五雙白手套
    一個大陶缸,不裝水也不裝糧,普通人嫌晦氣,文物部門懶得要,最終卻成為國寶中的國寶,這件寶物到底是什麼?鸛魚石斧圖彩陶缸是也。 這些陶缸陶罐都特別大,並且在之後的研究中他發現這些陶缸底部的泥土中混有人骨,這讓他的家人覺得非常晦氣,喝令他立刻將這些東西丟走;但李建安卻萬分欣喜
  • 男子挖出國寶中的國寶,家人卻嫌晦氣,他主動上交後得五雙白手套
    而這篇文章所要講述的,便是一個一開始不被人們所重視的文物,堪稱國寶中的國寶!那麼,它究竟是什麼來頭呢?讓我們從這件國寶被挖掘出來的故事開始講起吧。 三、上交陶罐得五雙白手套,後竟成嚴禁出境的國寶中的國寶 在李建安將全部陶罐都送到了當地的博物館之後。然而,由於博物館的人員對這些陶罐並不了解,因此竟然讓前去獻寶的李建安屢屢碰壁。
  • 大叔發現6000年前國寶,騎車2小時趕去捐獻,獲贈5雙線手套
    一位民間大叔在機緣巧合之下,意外發現了一個有著6000多年歷史的陶罐。出於愛國之情,這位大叔並沒有將陶罐拿到市場上去兜售,而是不畏路途遙遠,騎車趕路2小時最終將國寶成功獻給了國家,同時大叔還當地文化館館長贈送了5雙線手套。
  • 狐狸指路發現的文物,農民獲獎,文物更是成為價值連城的國寶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祖先流傳下來的文物數不勝數。然而,我們在博物館看到的那些令人瞠目結舌的精品文物,大多數都有著許多傳奇的經歷。如果少了一點運氣,它們很可能就繼續在地下沉睡,很可能流落民間,很可能漂洋過海。今天要說的這件文物,就略帶傳奇色彩,它就是麒麟尊。
  • 這件文物是國寶中的國寶,上交者獲獎五雙手套,現被禁止出國展出
    熱愛文物的人不計其數,在今天這個和平年代,許多國家舉行大型展覽時,或多或少都會拿出幾件珍貴文物撐場,甚至有時還會向別國借,比如1993年新加坡舉辦文物展時,就曾經借過我們的越王勾踐劍。為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2002年我國還制定了一系列「禁止出國展覽文物」的清單,今天我們要講的鸛魚石斧圖罐,也是其中的「禁止出國展覽文物」,所幸從一開始就得到很好的保護,沒有受到任何損害。1979年,在河南臨汝發現了一隻陶缸,這是一位名叫李建安的彩繪鸛魚石斧。
  • 騰訊QQ瀏覽器國寶全球數字博物館啟動 首批25件海外國寶參與
    騰訊將基於「新文創」經驗和數位化能力,與法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會在中法文化交流、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展開深入探索。籤約儀式當天,雙方宣布啟動「國寶全球數字博物館」計劃、「中國新文創」主題展等項目,流落海外的25件國寶在QQ瀏覽器及其「博物官」微信小程序上與觀眾見面。
  • 馬未都新書《國寶100》首發線上接受採訪 挑選100件國寶講述100個...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隆重首發,此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光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著實豐富了這本書的內容。
  • 日本拍賣8件中國「國寶」,中國拿出兩大鐵證,日本無奈立刻歸還
    整件事情還要從2019年春天說起,當時一位喜歡文物收藏的人,在瀏覽世界各地的文物拍賣信息時,發現日本的一家拍賣行中有一組青銅器即將進行拍賣,根據網站的介紹,這組青銅器一共有8件,全部來自中國商周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如此重要的國寶級文物,持有人為什麼要將它們拿去日本進行拍賣?
  • 日本拍賣8件中國「國寶」,中國靠兩大鐵證,強硬表態:立刻歸還
    整個過程將從2019年春季開始,當時一位喜歡收藏文物的人士在瀏覽世界各地文物拍賣信息時發現,日本一家拍賣行有一批青銅器即將拍賣。據介紹,該網站共有8件青銅器,均來自中國商業周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為什麼這些重要國寶的持有者要把它們帶到日本拍賣?8件青銅器會在中國被盜出土,然後在海外非法丟失嗎?
  • 河南大叔挖出6000年國寶,騎車2小時趕去捐獻,獲贈5雙線手套
    40年前,一河南大叔偶然間挖出了13個6000年前的國寶,聯繫上當地文化館之後,他趕緊騎車去捐贈,2個小時後,他終於將國寶安全送達。最後,大叔得到了5個線手套的獎勵,他開心地笑了。1979年,正月初八一大早,河南大叔李建安就趕往當地集市買菜,他東瞅瞅西看看,挑了些媳婦喜歡吃的之後,便轉頭回了家。
  • 陝西歷史博物館,年接待遊客270多萬,國家4A景點,國寶文物18件
    世界博物館日,每年的5月18日,為了紀念這個隆重的日子,說說博物館的那些事這些年去的次數最多的,恐怕就是陝西歷史博物館了,免費領票去過,買票也去過,在這座宏偉的百萬文物殿堂裡,看到了那些穿越歷史的珍貴文物,它們不僅僅是一件古代的藝術品,它們是有生命力的。
  • 絲綢國寶,每一件都讓你讚嘆不已!
    中國上千年的人類文明歷史,雖有文字記載,但能抵達記憶深處的,也許只有一件件出土的文物了。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影響著世界,沿路出土的千年前的絲綢,無一件不讓人瞠目結舌,每一件都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素紗禪衣素紗禪衣是1972年出土於長沙馬王堆辛追夫人墓中的絲質文物,為國家一級文物,是迄今世界上現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製作工藝最精、最輕薄的衣服,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 馬未都新書《國寶100》首發,講國寶是換種方式看歷史
    這座馬未都最喜歡的博物館出自建築大師貝聿銘之手,通往博物館有條單獨的通道,當你從停車場下來時才會發現,這座藏有西漢金馬的博物館有多麼漂亮。馬未都希望通過他個人的經驗,梳理圍繞著國寶文物周邊各種龐雜的知識,為讀者和國寶之間打開新的天地。
  • 中國歷史上最值錢的陵墓,墓前的雕刻就有12件國寶
    在十四件造像巨雕作品中有十二件被國家文物局鑑定為「國寶」。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開渠,著名作家賈平凹以及前輩文史大師郭沫若等,都曾對其有「嘆為觀止」的讚賞。 茂陵中還出土很多國寶級的文物。如鎏金馬:1981年5月在平陽公主墓南,西吳鄉豆馬村農民在平整土地時發現這件文物。
  • 一百七十萬多件藏品裡居然選了3件不起眼的國寶
    要知道堂堂陝西歷史博物館,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有著一百七十多萬件藏品,隨便拿幾件就是國寶夢之隊啊!裡面一級文物762件(組),國寶級文物18件(組),其中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獸首瑪瑙杯和淳化大鼎都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結果選出的3件只有儀仗圖壁畫屬於18件國寶之一,而且席次也比較靠後,這到底怎麼了?低調?藏私?
  • 從餵馬槽到鎮國寶——淺說虢季子白盤的出世曲折
    在我國的國家博物館展覽當中收藏著這樣一件青銅器,它的外觀經常被參觀的人猜來猜去,有人說它是浴缸、有人說是酒缸,他們口中議論的正是國寶虢guó季子白盤,但是這件國寶剛被發現的時候卻只是餵馬的馬槽。
  • 關於開展「國寶講述人——全國文博在線講解直播推介活動」的通知
    各有關文博單位: 「國寶講述人(雲講國寶)——全國文博在線講解直播推介活動」 是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共同主辦,以「闡發文物魅力,助力美好生活」為主題,以可移動文物(展覽、展品)或不可移動文物(世界遺產地、文物保護單位)為主要講解對象,以網絡微視頻和網絡直播為主要傳播形式
  • 聽名家說國寶,串聯上下古今,馬未都攜《國寶100》做客徐匯
    國寶文物是歷史留下的物證。每一件寶貝背後都有知識,有說道,有傳奇,聽行家講國寶,不僅開眼界,長見識,還能串聯起上下古今、文學地理,就像一本百科全書,把一部活歷史呈現在你面前。近兩個小時的分享中,馬未都用文物講述歷史,關聯出寶貝當時的功用,發現、考據、拍賣背後的故事,以及相關的詩文記載和最終的歸宿。讀者蕭先生說,在文物的背後,有文化的背景在裡面,這正是自己看重的。
  • 文化簡訊:90件瀋陽故宮博物院藏國寶集體亮相
    原標題:文化簡訊:90件瀋陽故宮博物院藏國寶集體亮相新華社北京9月27日專電 文化簡訊90件瀋陽故宮博物院藏國寶集體亮相努爾哈赤御用寶劍、乾隆皇帝御用「明黃芝麻紗彩繡平金龍袍」、康熙皇帝御用「石青緞彩繡平金團龍袞服」……90件瀋陽故宮博物院藏一級文物於近日亮相瀋陽故宮,再現了清宮瑰寶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
  • 「北溝傳奇」:故宮國寶深藏臺中山洞的那些往事
    澎湃新聞獲悉,2020年是故宮博物院部分文物運存臺中北溝七十周年,10月9日,「北溝傳奇」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展覽分「文物遷臺」、「典守維護」、「清查點驗」等六大單元,以臺北故宮博物院院史資料室集藏的檔案文獻及歷史影像為主要內容,輔以當時文物被運的舊照史料,呈現故宮文物流離中被運到臺灣地區初期的歷史經緯與往事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