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文物是國寶中的國寶,上交者獲獎五雙手套,現被禁止出國展出

2021-01-04 王氏說歷史

熱愛文物的人不計其數,在今天這個和平年代,許多國家舉行大型展覽時,或多或少都會拿出幾件珍貴文物撐場,甚至有時還會向別國借,比如1993年新加坡舉辦文物展時,就曾經借過我們的越王勾踐劍。

從那時起,越王勾踐劍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一件非常珍貴的文物,但是我國在幾經猶豫之後還是把它借給了新加坡,可越王勾踐劍在展出時卻出人意料地發生了事故,其劍身不小心卡在有機玻璃上,造成劍身受傷,國民怒不可遏,後來越王勾踐劍很少外借展出。

為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2002年我國還制定了一系列「禁止出國展覽文物」的清單,今天我們要講的鸛魚石斧圖罐,也是其中的「禁止出國展覽文物」,所幸從一開始就得到很好的保護,沒有受到任何損害。

1979年,在河南臨汝發現了一隻陶缸,這是一位名叫李建安的彩繪鸛魚石斧。那年年初,春節剛過不久,李建安偶然聽到有人在紙北村蘋果地裡挖紅陶片,便下意識地知道了一些考古知識,於是他便下意識地覺得這些紅陶片的來歷並不簡單。

問清情況後,李建安便直奔蘋果地,找到挖出紅陶片的地方,在原有的基礎上小心翼翼地挖出了5.6米長、0.8米寬、0.85米深的大坑,一路上不僅挖出了許多紅陶片,還挖出了13個完整的大缸,但前面的12個大缸看上去比較普通,只有13個大缸上有些彩繪,經過三次來回奔走,最後他終於把這些大缸都搬回家。

等到休息足夠了,去清理大缸的時候,發現裡面除了土,還有骨灰,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後來根據專家的調查考證,這些大缸都是仰韶文時代的人的葬具,而繪有圖案的大缸一般都用於祭祀氏族首領,上面的圖案是為了紀念他們生前的大事,但是當時大家對文物沒有什麼概念,李建安的家人也只是覺得晦氣,讓他儘快把這些東西扔掉。

因此李建安只能將這13個大缸搬到自己在紙坊公社的辦公室,這下又引起了同事們的好奇,同事們不解地問他為什麼要把這些看起來完全不值錢的東西拿出來,既費時又費力,李建安解釋說,這些東西看上去不值錢,但很可能是國家的財富。在這13個大缸安頓下來後,李建安便與文化館聯繫,請他們派人鑑定,如果是文物,就儘早搬走保管,因為他害怕在自己的辦公室意外遭到損壞。但是那時候的工作人員一直拖到1980年春節才把油缸搬走。

經過專家鑑定,這些大缸是仰韶文化時期的文物,距今已有6000年歷史,十分珍貴,其中以彩繪大缸的價值最高,其上的圖案與今天孩子們學畫時的作品十分相似,因此專家們推測,中國話可能是由此慢慢演變而來。

大缸被搬到河南省博物館後,李建安的心終於放下了,當時工作人員給他5雙線手套作為獎賞,但對李建安來說,獎賞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文物有沒有歸屬。其後,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被移入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並於2002年被列為文物禁止出國展出。

相關焦點

  • 這件文物乃國寶中的國寶,嚴禁出境展覽,發現者被獎勵五雙白手套
    有一些珍貴文物經過歷史千年的掩埋,見證了上古時期的歷史,使得人們不得不對這些先輩們的文化肅然起敬。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有的時候並不是以絢麗多彩的面目受到眾人的重視,而是經歷了千年的風雨和沉澱,古樸而看起來極為不起眼。這其中有一件文物乃是國寶中的國寶,嚴禁出國展覽。
  • 這件文物乃是國寶中的國寶,嚴禁出境展覽,發現者獲得五雙白手套
    一個大陶缸,不裝水也不裝糧,普通人嫌晦氣,文物部門懶得要,最終卻成為國寶中的國寶,這件寶物到底是什麼?鸛魚石斧圖彩陶缸是也。 這一共13個陶罐中有一個最為特別,上面繪有彩色的圖案,在地下不知道埋了幾千年依舊能夠清晰看出,這讓他越發確定這些陶缸是寶貝,連忙拉回家中,方便自己之後展開研究工作。
  • 陝西歷史博物館,年接待遊客270多萬,國家4A景點,國寶文物18件
    世界博物館日,每年的5月18日,為了紀念這個隆重的日子,說說博物館的那些事這些年去的次數最多的,恐怕就是陝西歷史博物館了,免費領票去過,買票也去過,在這座宏偉的百萬文物殿堂裡,看到了那些穿越歷史的珍貴文物,它們不僅僅是一件古代的藝術品,它們是有生命力的。
  • 絲綢國寶,每一件都讓你讚嘆不已!
    中國上千年的人類文明歷史,雖有文字記載,但能抵達記憶深處的,也許只有一件件出土的文物了。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影響著世界,沿路出土的千年前的絲綢,無一件不讓人瞠目結舌,每一件都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素紗禪衣素紗禪衣是1972年出土於長沙馬王堆辛追夫人墓中的絲質文物,為國家一級文物,是迄今世界上現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製作工藝最精、最輕薄的衣服,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 只因背後蘊藏大秘密,一件普通白玉杯被列為永久禁止出國文物
    考古隊員從該處大墓找到了2200多件西漢時期珍貴文物,其中有一件白玉杯更是被國務院列為——永久禁止出國的國寶文物。不為別的,正是因為這件白玉杯背後蘊藏大秘密。那麼這件白玉杯到底有何不同之處嗎?1983年6月份,越秀區某處施工工地現場人聲鼎沸,因為有三名工人挖掘地基時發現好幾塊帶有花紋的墓室磚。
  • 男子挖出國寶中的國寶,家人卻嫌晦氣,他主動上交後得五雙白手套
    而這篇文章所要講述的,便是一個一開始不被人們所重視的文物,堪稱國寶中的國寶!那麼,它究竟是什麼來頭呢?讓我們從這件國寶被挖掘出來的故事開始講起吧。 三、上交陶罐得五雙白手套,後竟成嚴禁出境的國寶中的國寶 在李建安將全部陶罐都送到了當地的博物館之後。然而,由於博物館的人員對這些陶罐並不了解,因此竟然讓前去獻寶的李建安屢屢碰壁。
  • 馬未都新書《國寶100》首發線上接受採訪 挑選100件國寶講述100個...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隆重首發,此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光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著實豐富了這本書的內容。
  • 從餵馬槽到鎮國寶——淺說虢季子白盤的出世曲折
    在我國的國家博物館展覽當中收藏著這樣一件青銅器,它的外觀經常被參觀的人猜來猜去,有人說它是浴缸、有人說是酒缸,他們口中議論的正是國寶虢guó季子白盤,但是這件國寶剛被發現的時候卻只是餵馬的馬槽。
  • 借來的蘇軾墨寶撤了 將展出其複製品 另一國寶蘇軾畫作《北宋蘇軾...
    12 月 22 日,遼寧省博物館 "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中從吉林省博物院商借的文物《北宋蘇軾行書洞庭中山二賦卷》撤展。將展出其複製品。不過在 2021 年 2 月 2 日,該展覽上還將有重磅文物《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亮相。
  • 狐狸指路發現的文物,農民獲獎,文物更是成為價值連城的國寶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祖先流傳下來的文物數不勝數。然而,我們在博物館看到的那些令人瞠目結舌的精品文物,大多數都有著許多傳奇的經歷。如果少了一點運氣,它們很可能就繼續在地下沉睡,很可能流落民間,很可能漂洋過海。今天要說的這件文物,就略帶傳奇色彩,它就是麒麟尊。
  • 馬未都新書《國寶100》首發,講國寶是換種方式看歷史
    此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僅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中打聽到的各種趣聞。100件國寶,時間跨越幾千年《國寶100》中這100件國寶分布在世界各地,每件國寶都極具代表性,類別涉及青銅、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書、碑帖、繪畫等多個門類,時間從幾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晚期,跨越幾千年。
  • 騰訊QQ瀏覽器國寶全球數字博物館啟動 首批25件海外國寶參與
    騰訊將基於「新文創」經驗和數位化能力,與法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會在中法文化交流、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展開深入探索。籤約儀式當天,雙方宣布啟動「國寶全球數字博物館」計劃、「中國新文創」主題展等項目,流落海外的25件國寶在QQ瀏覽器及其「博物官」微信小程序上與觀眾見面。
  • 藏在故宮中的歷史課:200多幅手繪稿、36件國寶的前世今生
    2020年是故宮600年生日,故宮博物院也展出了難得一見的國家珍貴文物。 我們的《藏在故宮中的歷史課》選取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將文物擬人化,以第一人稱視角「開口」說話,講述自身傳奇,向讀者展現蘊藏在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
  • 一百七十萬多件藏品裡居然選了3件不起眼的國寶
    這是平時陝西歷史博物館門口排隊的場景,現在中央電視臺聯合故宮博物院等九家中國頂級博物館聯手打造的大型文化類節目《國家寶藏》如日中天,終於輪到陝西歷史博物館呈獻的三件國寶:杜虎符、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和懿德太子墓闕樓儀仗圖壁畫。這個結果讓網上很多人大呼看不懂!
  • 中國歷史上最值錢的陵墓,墓前的雕刻就有12件國寶
    造陵工期長達53年;耗資佔到當時皇朝每年供賦的三分之一;陵高「違規超限」達46.5米,四周邊長達千米,狀如覆鬥,被西方學者喻為「中國的金字塔」;方中(地宮)的隨葬品多得「再塞不進」;陵園的建築遺址比比皆是。
  • 三星堆三件國寶閃耀入選
    600年的紫禁城,這次將為觀眾呈現哪三件文物,格外令人期待。4日答案揭曉——故宮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午門亮相,與觀眾有一種「原來如此」的默契。  故宮博物院作為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以及當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和古建築群,擁有186萬餘件珍貴的館藏。如何從中選擇三件「國寶」與觀眾分享它們的前世今生,這對主創團隊來說是非常艱難的選擇。
  • 《國家寶藏》Logo文物是什麼?靳東張子楓揭秘故宮國寶
    12月6日晚,《國家寶藏》第三季首期節目來到了故宮博物院,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和午門三件國寶亮相,靳東、張子楓帶領觀眾感受紫禁城的脈搏。這不是故宮第一次亮相《國家寶藏》。這件瓷器通體繪有翻轉的海浪和山形,兩者組合為「江山」之意,寓意福山壽海、江山永固。這件文物參與、見證了600年前紫禁城建成時的重要時刻,這也是《國家寶藏》將其作為Logo文物的重要因素。
  • 袁姍姍為拍《國寶奇旅》學修文物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莫斯其格)根據章劍華的長篇紀實文學《故宮三部曲》之二《承載》改編的電視劇《國寶奇旅》正在江蘇衛視熱播,劇中袁姍姍飾演的故宮文物修復工作者周若思既要面對故宮文物南遷的重任,又陷入了親情愛情兩難的境地。
  • 文化簡訊:90件瀋陽故宮博物院藏國寶集體亮相
    原標題:文化簡訊:90件瀋陽故宮博物院藏國寶集體亮相新華社北京9月27日專電 文化簡訊90件瀋陽故宮博物院藏國寶集體亮相努爾哈赤御用寶劍、乾隆皇帝御用「明黃芝麻紗彩繡平金龍袍」、康熙皇帝御用「石青緞彩繡平金團龍袞服」……90件瀋陽故宮博物院藏一級文物於近日亮相瀋陽故宮,再現了清宮瑰寶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
  • 小記者探秘國寶 看看文物「說」了啥
    穿越時空的國寶之旅   ■小記者譚葉灝南 天桃實驗學校嘉和城校區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價值千萬元的國寶空降南寧啦,廣西國家寶藏文物巡展來到了南寧。6月14日上午,我們南寧晚報小記者團的小記者們跟隨記者老師參觀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珍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