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過渡期將延長一年,銀行理財整改可適度放緩,投資者心態也...

2020-12-16 瀟湘晨報

近日,徵得國務院同意,央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在堅持資管新規政策框架和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審慎研究決定延長《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過渡期至2021年底,同時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完善配套政策安排,平穩有序推進資管行業規範發展。

資管新規涉及的機構包括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等金融機構的產品。業內人士分析,過渡期延長一年有助於推動資管存量業務整改平穩進行。

其中,離普通投資者距離最近的就是銀行理財產品。對於存量非標產品,投資者仍可繼續進行購買,但應對後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有所預期。

為銀行轉型提供了「喘息」空間近日,央行發布消息明確表示,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適當延長過渡期,能夠緩解疫情對資管業務的影響,有利於緩解金融機構整改壓力,也為金融機構培育規範的資管產品提供寬鬆環境。

普益標準研究員趙璐分析,今年以來,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多次針對資管機構轉型實際困難,提出將適當採取靈活措施,實現對存量資管業務的平穩有序整改言論,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一年符合市場預期。

距普益標準測算,截止2季度末,全市場銀行機構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進度為53.82%,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一年為各機構提供了「喘息」空間。銀行可以預留更多時間,多方發力,同步推進轉型。

同時,過渡期的延長為銀行預留更多的時間進行投資者教育,尤其是淨值型產品在淨值波動、破剛兌等方面的轉型,使之接受理財產品由預期收益型向淨值型的轉變,並充分認識自己,選擇與風險偏好相適應的產品

此外,截止目前,已有約14家銀行設立了理財子公司,資管新規過渡期的延長,有利於理財子公司的成熟與發展,有助於母行到理財子公司的平穩過渡。

值得關注的是,為穩妥推進資管業務整改規範工作,央行等會同相關部門研究提出了「過渡期適當延長+個案處理」的政策安排。其中包括健全存量資產處置的配套支持措施:鼓勵採取新產品承接、市場化轉讓、合同變更、回表等多種方式有序處置存量資產;鼓勵通過市場化轉讓等多種方式處置股權類資產;穩妥處置銀行理財投資的存量股票資產,避免以單純賣出的方式進行整改等。

投資者需調整自身投資理念根據銀行業協會披露數據,2019年末銀行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配置佔比為15.63%,相對2018年末的17.23%下降了1.6個百分點。可見,在資管新規過渡期內,銀行理財的部分存量非標資產正在不斷壓降。

對於存量非標產品,投資者仍可繼續進行購買,但對後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應有所預期,投資心態應做出相應調整。市民馬女士告訴記者,她還是習慣購買保本理財,雖然現在銀行賣的保本理財少每次都需要搶,收益率也有所下降,但心裡總覺得保本理財買的才放心。有這樣想法的投資者不再少數,但打破剛兌是勢在必行的,即使如今資管新規過渡期確認延長一年,銀行轉型得到了喘息機會,但其實銀行的整改力度並沒有減小。過渡期延長不涉及資管新規相關監管標準的變動和調整,放緩節奏並不代表監管層面不會進一步施加壓力。所以,在未來一年半不到的過渡期內,存量非標銀行理財產品還會進一步壓降直至完成淨值化轉型。

普益標準研究員王晨宇提示,投資者應當意識到理財產品保本保收益的時代已近末期,需及時調整自身投資理念,理解多數情況下高收益也伴隨著高風險,對理財產品底層資產的收益、風險形成充分的認識,養成謹慎投資的習慣。另外,本次過渡期延長不涉及公募理財債券基金、公募分級基金,投資者在投資此類產品時應有所注意。

其實,有一部分投資者已經開始嘗試購買淨值型理財產品了。部分購買過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投資者表示,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一直在下降,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收益相對較好,這是他們選擇淨值型產品的主要原因。

當然,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過渡期延長一年意味著還能買一段時間的保本理財,也有了更多時間適應和了解淨值型理財產品。相信在加深理解後,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會願意嘗試購買淨值型理財產品,學會風險自擔,掌握更多投資技巧,而不是傻傻地只會看收益率。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資管新規過渡期為何延長一年 而不是兩年?
    距離資管新規原過渡期截止時間僅剩一年,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進度還不到一半,正因如此,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市場上多次傳出資管新規過渡期要延長的聲音,而監管層也表示認可。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成為共識,但是延長多久、如何延長監管層一直未表態。7月31日,方案終於落定,央行會同多部門共同決定將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一年至2021年底。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 金融機構獲「喘息」空間 整改壓力猶存
    「主要原因是受周末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的利好推動,央行在2018年4月出臺的資管新規,被視為比較強的去槓桿政策,很多投資者擔心可能會導致市場資金面緊張。而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一年,將會給市場的資金面鬆綁,有利於A股市場的回升。」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說。
  • 中信證券明明:資管新規過渡期會延長嗎?
    ▍從2018年資管新規正式出臺至今,行業整改步入正軌,速度不斷加快。總體來看資管產品的風險進一步收斂。以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淨值化轉型速度為代表,觀察各季度末淨值型理財產品數量,可以明顯發現商業銀行正有意識地壓縮預期收益型產品,而將業務重點逐步轉移至淨值型產品。
  • 資管新規帶動銀行淨值型理財漲粉 有投資者對保本產品且買且珍惜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劉萌「過渡期延長一年,有助於推動資管存量業務整改平穩進行。」日前,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和合資管: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 有助於提振市場情緒
    其實早在2018年12月20日,銀保監會就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的傳聞作出回應,表示會始終要求銀行嚴格落實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的規定,規範開展理財業務對於存量業務的處置,但也會根據實際情況研究是否對相關政策進行小幅適度調整。這也意味著資管新規存在邊際放鬆的概率。
  • 顧建綱: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進一步保障銀行理財平穩轉型
    顧建綱表示,近期人民銀行將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除了對衝疫情之外,我們理解適當延長過渡期也有助於平抑存量理財業務處置過程當中可能對銀行體系穩健、金融市場穩定方面的衝擊,有利於存量業務平穩地整改。
  • 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延長,對股市債市有何影響?
    銀行理財資產清理原先延期一年到2021年底,但現在有消息稱,老產品最晚消化時間寬限到2025年。業內認為,資產清理最終時間如果再度延期,對於避免信用過快收縮、緩解信用違約壓力將起到重要作用,有利於穩定資本市場,有利於穩定投資者信心。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吳曉靈:建議適度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
    但有一個似乎並未被足夠重視,就是資管新規。由於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衝擊,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被延長一年,存量資產處置難度的問題一直被認為將直接給實體經濟、資本市場、機構和個人帶去衝擊。近期,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新著《資管大時代》一書出版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 資管新規過渡期又延長?網傳銀行理財「硬骨頭」最晚放寬至2025年
    在今年7月,央行宣布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一年後,今日又有消息傳出,如果超過2021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尚未處置完,可採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寬到2025年。
  • 陳文虎 李連山 | 銀行應對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的三大策略
    早在2020年2月,央行副行長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了資管新規過渡期存在延期的可能性,但延期的真正落地還是給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吃了一顆定心丸。本文就資管新規對銀行淨值化改造的困難入手,分析過渡期延期的影響,並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為商業銀行提供一定的應對策略。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多個渠道了解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大部分待整改資產應能在2021年底前完成整改,只有極少數機構申請個案處理。而且,申請個案處理的機構需說明具體原因,鎖定存量資產,列清資產明細及處置方式,經金融管理部門同意後方可進行個案處理。
  • 資管新規過渡期要延長多久?
    治理影子銀行 支持實體經濟2018年4月,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匯局四部門印發《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也就是業內常說的資管新規。為確保平穩過渡,資管新規按照「新老劃斷」原則設置過渡期,過渡期截止到2020年底。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近日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再延長」的消息在市場引發熱議。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多個渠道了解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大部分待整改資產應能在2021年底前完成整改,只有極少數機構申請個案處理。
  • 延期1年+個案處理——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的點評
    引導資管業務平穩轉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時代銀行周報|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一年,央行鼓勵「早整改,早轉型」
    【本周觀察】近日,央行發布公告稱,《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央行指出,對於2021年底前仍難以完全整改到位的個別金融機構,金融機構說明原因並經金融管理部門同意後,進行個案處理,列明處置明細方案,逐月監測實施,並實施差異化監管措施。
  • 重磅來了: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延長 對股市債市有何影響?
    業內認為,資產清理最終時間如果再度延期,對於避免信用過快收縮、緩解信用違約壓力將起到重要作用,有利於穩定資本市場,有利於穩定投資者信心。資管新規過度期或再度延長2018年4月,央行聯合多部門發布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 跟我有什麼關係?
    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一、為什麼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適當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是從疫情常態化防控出發,做好「六穩」和「六保」工作的具體舉措。一是推動資管存量業務整改平穩進行。
  • 央行重磅發布: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1年!什麼原因?解讀來了
    影響100萬億大資管。7月的最後一天晚間,央行發布《優化資管新規過渡期安排 引導資管業務平穩轉型》的通知,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按既有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資管新規過渡期2021年底結束 銀行理財產品何去何從?
    此外,淨值化轉型的大勢已經襲來,不少銀行在投資教育方面下足功夫。展望明年,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前期應對疫情衝擊的逆周期調節政策也將逐步回歸到常態,多家機構預測明年的貨幣政策寬鬆力度會明顯小於今年,流動性較今年也會收緊。2021年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銀行是否能順利完成淨值化轉型呢?同時,展望明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呈現怎樣的趨勢?投資人應如何選擇理財產品?
  • 【網絡闢謠】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近日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再延長」的消息在市場引發熱議。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多個渠道了解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大部分待整改資產應能在2021年底前完成整改,只有極少數機構申請個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