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以來,世界多國圍追堵截中國的應用軟體和產品,已經到了令人震驚的程度,先是印度抵制中國的產品(手機電視等)和應用軟體,有人甚至開發了專門檢測中國應用軟體的應用,慫恿用戶有針對性地卸載中國的應用軟體。緊接著是美國對於抖音海外版TikTok的強盜式做法,已經引發大量美國用戶的不滿。而日本等國家也在跟隨美國蠢蠢欲動。
這種發展趨勢令人感到憂慮,再加上疫情導致現在各個國家都處於自閉狀態,不禁讓人感嘆,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快速發展的全球化進程,真的要開始停滯甚至逆轉了嗎?
網際網路本來是一個可以打破疆域國界、突破物理限制的賽博空間,開放是其最主要的特質之一。但是現在卻隨著國際形勢,慢慢地走入了封閉,越來越被分割成一個個孤島,每一個國家的網際網路用戶,都成為孤島上的居民,被限制在自己的井底觀天。這對於整個全球化和網際網路發展是一個致命打擊,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將會是受害者。
其實這個道理在哪都一樣。封殺中國的應用軟體,也會傷及本國國民和企業的利益,就像中國以前在抵制某國貨物商品的時候,最終也會影響到本土企業和就業。因為在全球化狀態下,沒有任何一種產品或產業是可以完全獨立的,它都會涉及上下遊的各個環節,會有不同的國家牽扯到這個鏈條當中來。就比如印度下線了很多中國產品,但是他們沒有考慮到,這些產品解決了多少印度人的就業問題,產品下線又損害了多少印度用戶的權利,等等。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的應用和產品被這些國家抵制,也恰恰反映出當下中國科技和網際網路的發展是無法阻擋的,而且在國際上佔據了一定優勢。近20年來,中美兩國可以說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最具創造力、活躍度最高的國家,而且已經形成了良性競爭和相互學習的關係。中國有龐大的用戶基數,這成為網際網路發展的沃土,加上越來越多的創新產品和應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美國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這本質上都是全球化帶來的成果。
中國不僅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全球化的推動者。據IMF統計數據測算,2009年至2018年,中國對全球GDP增量的貢獻率高達34%(按市場匯率核算),穩居世界第一位。正基於此,你發展得好,具有重要價值和不可替代性,才會成為大家的眼中釘,別人才會忌妒你,然後來封殺你,這本身也是值得自豪的地方。而面對這樣的大環境和大形勢,中國企業的海外發展戰略,到了一個需要全新思考和蛻變的緊要關頭。
對於中國的網際網路應用軟體和科技產品來說,進行在地化、本土化轉變,是目前最快速有效的選擇。舉一個成功的案例,中國另一款國民APP——支付寶,它的海外布局就更具有生命力和借鑑意義。因為它採取的是本地化的雙贏模式,即入股當地類似的、排名靠前或者很有潛力的軟體和應用公司,輸出自己的技術優勢,快速促進這個應用軟體發展成當地的排頭兵,最後實現與對方的共同發展,而不是去完全搶佔對方的市場佔比。比如號稱「印度版支付寶」的Paytm,現在已經成為印度最大的行動支付和商務平臺。目前支付寶已經在東南亞等海外國家發展了9個類似的本地化「錢包」,發展勢頭良好。
我完全相信,在全世界競爭激烈的市場裡真刀真槍拼出來的中國應用軟體和產品,不會輕易地被這些不利因素打倒,中國企業一定會找到更多更好的辦法來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