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最喜歡「搞事情」的人,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川普」川老師了,已經針對華為進行了好幾撥的制裁。前不久更是加大力度,其中美國商務部明確表示:「美國設備的晶片企業在沒有美國允許的前提下不得跟華為合作」,影響最大的便是華為的晶片部門與手機部門。臺積電已經明確表示,將不再為麒麟晶片進行代工,這就意味著華為Mate 40系列所搭載的麒麟9000晶片將成絕版晶片。
華為餘承東也在前不久舉辦的《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峰會》上說明了「我們的晶片沒辦法生產了,華為手機沒有晶片了」,說明華為現階段確實處於困境當中。並且由於核心晶片的限制,勢必會打亂華為手機原本的發展趨勢,無奈只能選擇其餘品牌的處理器,比如聯發科天璣系列,以此來最大降低因為制裁原因所造成的影響。
雖然川老師的出招確實夠狠,但也只是讓華為陷入困境而已,遠遠沒到絕境的地步,華為依舊有很大概率實現「翻身」。要知道,5G時代智慧型手機並不是唯一的「主角」,IoT產品的興起讓「萬物互聯」得以實現,因此打造智能生態環境也尤為關鍵。華為目前正在積極布局IoT領域,智慧屏、智能穿戴設備、TWS耳機等產品都獲得了用戶的廣泛認可,而這樣的IoT產品就是未來華為所發展的重心。
不僅如此,由於華為在5G專利優勢方面有著巨大優勢,即便是美國高通、英特爾兩大巨頭,加起來的5G專利也不夠「打」。因此美國如果要建設5G網絡,必然繞不過華為,要不然就只能放棄5G時代的發展。而華為也可以利用自身所掌握的5G專利,面對當下的困境也不用慌張。
當然,既然目前華為仍處於困境狀態,自然是還想要打破這一困境的。此前與高通達成和解算是「無奈」之舉吧,並且還支付了18億美元專利授權費,為破局埋下伏筆。要知道這18億美元專利授權費還有另一層因素,那就是高通將全力遊說呼籲放寬對華為供應5G晶片的限制,若遊說成功,或許可以看到華為未來的高端旗艦將搭載高通驍龍處理器。
或許還有部分用戶會產生疑問,即便解決了硬體問題,軟體方面的限制又如何破解呢?畢竟安卓的「爸爸」谷歌也是一家美國公司。其實這一問題大可不必擔心,首先是安卓是一款開源系統,隨意使用並不會受到限制。谷歌只能對GMS服務進行限制,也就是說系統中無法使用Google搜索,YouTube,Google Play store和Google Maps等功能。雖然對於國內用戶的影響不大,但華為也已經推出了HMS服務進行應對,並且積極推動該服務朝國際化市場發展,如今全球月活用戶已經超過7億,註冊的開發者達到160萬,有8萬餘個應用集成了華為的HMS,有朝一日甚至可以完全取代谷歌GMS。
綜合來看,雖然華為目前的日子確實不太好過,但至少是站起來的,並且還在積極尋求破局的方法,希望能夠早日恢復正軌吧!不過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大可不必因為支持華為而「無腦」選擇華為產品,理性購買產品才是對華為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