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飛速發展,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很多行業也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漸漸地消失了,縮減了。其中書店就是一個漸漸縮減的行業。
以前街角熟悉的書店不見了,周末人們在書店席地而坐的場景似乎也已經遠去了。很多人都在網上看電子書,不但拿著手機、平板電腦隨時隨地就可看,而且相對實體書籍來說,價格也很便宜,更何況還有一些優惠和免費活動,使得很多人都漸漸轉向了方便,價格優惠的電子書籍。
雖說人們的學習積極性沒減,看書的狀態甚至有增無減,但是總覺得沒有看書的那種滿足感。而書店的減少也在使這種感覺越來越少,為什麼看書的人不少,實體書店少了那麼多?
除了前面那些電子書籍的優勢外,實體書店的成本高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不過現在很多對文化有情懷的人還是義無反顧地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在網際網路書籍時代,仍然開起了實體書店。
這些店主並不是不聰明,也不是有錢沒地方花,而是認為書籍自古至今都有存在的必要和意義。他們往往都有著自己體面的工作,有的人甚至是知名公司的工作人員。但問及他們在開了有些賠錢的現在實體書店,他們後不後悔時,他們說再選擇一次還會開實體書店。
當然,他們還是根據現在的實際情況對書店進行了規劃。例如,在書店增加了咖啡吧,人們可以喝杯咖啡,慢慢讀自己喜歡的書,也能讓書店變為多重身份,及推廣了書籍文化,還兼顧了輕食餐飲。所以對外的輕食成為了書店另一種主要盈利方式,也似乎變為了書店的一種文化模式,放眼看現在大多數書店都有咖啡吧,或者簡單的餐飲提供。所以說餐飲支撐了大部分書店也不是誇張的說法。
還有些書店在拿下相關資質後,還開起了旅店的經營模式。就是讓一些外面來旅行的人,可以選擇這種能夠住宿的書店。白天可以在書店的角落辦公,有無線網絡,也有餐飲,還可以隨時查一些網上沒有,或網上收費購買的書籍。白天出去辦事後,可以回來這裡住宿,相當於是一個一體式,多元化書店。
根據市場情況,及時調整實體書店經營方向也是現在有些人開始把目光放到這項投資上的原因,當然純粹為了投資經營的不是沒有,但相信為了文化情懷而來書店的人應該佔大多數。
也正是因為這些實體書店的開設,現在孩子們周末也有了不少可去的地點,孩子們拿著書籍讀的時候專注力也能夠比電子產品更好。真的不希望孩子們從小都沒見過實體書店,沒有感受過大家一起在書店閱讀的樂趣。
孩子們其實也要有夢想,有自己的小理想,也許今後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還會讓書店有著更多的經營方式,孩子們從小薰陶在這種文化的氛圍下,也許還會有很多有意思的創意,讓書店更加豐富多彩。之前就有一個小朋友問為什麼不能把學校搬到書店來,書店讓他感覺到放鬆,累的時候可以休息,休息好了也能更好地讀書,確實綜合經營模式的書店,有美食,環境輕鬆,會更適合讓人沉浸到書中去。但無論怎樣發展,實體書籍都有其存在意義的,實體書店的本質也是不變的,有一個地方,滿屋的書卷氣息,從知識的海洋中能讓人們得到更多精彩,讓文化的沉澱從孩子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