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臺積電、ASML,背後股東都是誰,為什麼都幫不了華為?

2020-12-14 清單科技

自從今年5月份美升級了對華為的禁令之後,華為的晶片之路就變得動蕩不已了。也是因為華為的關係,臺積電、ASML和中芯國際這幾家和晶片有關的企業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那麼這三家企業,兩家晶片代工廠,一家光刻機生產產商,這三家的背後股東分別是誰,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紛紛都無法幫到華為?

先看看臺積電,臺積電的創始人是張忠謀,臺積電創立於1987年,和華為是同一年。張忠謀是誰?臺灣人美國籍,在美國上學和工作,早年在德州儀器工作了幾十年,後來回到臺灣手,創立臺積電,時年56歲。這個年紀本來就應該退休了,但是張忠謀卻沒有,反而創了臺積電,並發展到了今天這個世界頂級的水平。

當然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之後,臺積電不可能還僅僅只是張忠謀握有股份,背後的三個股東也已經沒有張忠謀了,其中美國花旗託管佔據臺積電20.5%的股份,臺灣行政院發展基金佔據6.4%,而摩根大通投資專戶佔據3.1%的股份。也就是說,臺積電的背後大部分實際控股是美國資本。

當然雖然如此,但是臺積電的實際掌權人還是張忠謀和其中的十幾位董事會,董事會成員基本都是臺灣人,這一點可以參考阿里巴巴。因為這種模式,臺積電對美國資本的態度才會這麼強硬,但是這一次也是無可奈何,畢竟大量採用了美國技術和美國設備,這一點沒有任何辦法。

再看看另外一家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其實也跟臺積電有點關係,創立人張汝京也是臺灣人,早年也在德州儀器工作了20多年。後來回到臺灣創立了一家晶片公司,但最後被臺積電收購,因此張汝京也在臺積電工作過一段時間,但後來因為一些事情,張汝京帶領自己的團隊來到上海創立了中芯國際。

在後來因為和臺積電發生了幾次專利戰,中芯國際基本都以失敗告終,最終張汝京離開中芯國際。隨後引入了國家資本,目前中芯國際的主要控股基本都是國有資本,前三的股東分別是大唐電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紫光集團,中芯國際可以說是牢牢掌握在中國手中了,但無奈代工工藝差距太大,量產也僅僅只是14nm,而且也是用到了美國技術,依然無法為華為代工。

最後看看ASML,是荷蘭公司,在光刻機領域擁有壟斷地位,佔據全球超過80%的光刻機市場份額。ASML能夠發展到今天和美國眾多企業都密不可分。ASML的背後最大股東是資本國際集團,第二大股東為美國貝萊德集團,都是美國資本,另外臺積電、三星、Intel都是ASML的股東,當然佔據的股份並不多,ASML大部分股東都是美國資本。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ASML一直不賣光刻機給中芯國際了,下單好幾年7nm光刻機都買不到。

晶片領域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無論是晶片設計或者是生產,甚至是生產晶片的光刻機,我們都有著很大的差距。這條道路註定充滿荊棘,但我們依然要去做,不然一輩子就只能被卡脖子。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嗎?

相關焦點

  • 荷蘭ASML、臺積電、中芯國際,三家公司最大股東分別是誰?
    那臺積電、中芯國際、荷蘭ASML,兩家晶片代工廠,一家光刻機生產商,它們背後的股東都是誰呢?先說臺積電,它是由張忠謀創立於1987年,和華為成立於同一年。張忠謀是一個傳奇人物,他是美國籍,在美國上學和工作,在德州儀器工作了幾十年。
  • 中芯國際、臺積電、ASML的大股東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背後也牽涉了很多的大公司,比如生產光刻機設備的荷蘭ASML公司,製造晶片的中芯國際和臺積電。其中ASML和臺積電都是世界第一,一個是世界上實力最強的高端光刻機製造公司,也是唯一能生產EUV光刻機的企業。
  • 為什麼中芯國際也不能向華為供貨了?其背後最大股東是誰?
    對此,就有不少人表示,國內不是還有中芯國際嗎?作為內地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曾是除臺積電以外華為最大的晶片供應商。但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中芯國際也由於美國的禁令,沒有辦法在過渡期之後向華為供貨。畢竟中芯國際曾被不少人寄予過厚望,而現在這樣的表態確實讓人一時間難以接受。那麼,為什麼中芯國際會有這樣的表態呢?其背後的最大股東是誰?其實,作為中國內地最大的晶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可以說是一家完完全全由國內資本控制的企業,更是可以說是由國家資本所控制的企業。
  • 中芯國際也不能幫華為造晶片,為什麼還要全力支持中芯國際?
    臺積電這樣的決定也在大家的預料之中,畢竟臺積電不但與美國技術和設備聯繫緊密,而且在美國上市,其主要客戶都在歐美,自然不敢違背美國的要求。但是另外一家國產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近日也表示將遵守國際規章制度,暗示將不能繼續給華為海思代工。
  • 晶片被卡,誰能幫助華為?不是臺積電,也不會是中芯國際
    那有沒有一家公司能在短期內搞出不用美國技術的晶片生產線,並幫助華為呢?一、解決眼下問題,誰最可靠?中芯國際自顧不暇,沒有辦法獨立解決華為晶片問題一開始,人們把希望都放到了中芯國際身上,希望中芯國際儘快研發擴大產能,解決華為的燃眉之急。但是,很快中芯國際就發表了聲明,無法繞開美國法令給華為提供服務。
  • 臺積電、中芯國際幫不上忙
    但是事實證明,華為已經沒有選擇了,無論是臺積電,還是三星,亦或者是中芯國際都幫不了華為!誰能幫華為?臺積電不必多說,它是美國限制華為晶片供應的重要對象,在9月15日過後,臺積電將徹底斷供華為的晶片。既然臺積電和三星都無法幫助華為,那麼華為是否能在我們國內選擇一個合作對象呢?
  • 臺積電、中芯國際、三星都幫不了華為,餘承東確認麒麟晶片將消失
    眾所周知,自今年5月份,針對華為的晶片禁令升級之後 ,大家就非常擔心華為的麒麟晶片怎麼辦。畢竟不管是臺積電,還是三星,甚至是中芯國際,都使用了美國的設備和技術。由於當時還有一段時間的緩和期,所以大家都覺得問題應該能解決的,比如三星、臺積電、中芯國際去美化,這樣就不需要顧忌了。
  • 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誰?為什麼不能向華為「供貨」?
    7月中旬,臺積電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臺積電在5月份以後沒有接受過來自華為的任何訂單,如果9月14日之後美國還未改變對華為的制裁措施,那麼屆時臺積電將正式「斷供」華為。關鍵時刻,國人將目光投向了中芯國際——大陸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但是很遺憾,根據最新消息來看,中芯國際也無法向華為「供貨」。
  • 同樣是晶片代工,中芯國際和臺積電處境卻截然不同,華為「無奈」
    大家好,這裡是科技鮮鋒目前在手機晶片領域,眾所周知除了三星外,基本上其他的晶片廠商都需要找代工廠來生產,包括我們熟悉的華為海思系列晶片也是需要晶片代工廠來生產的。而據消息稱,華為的晶片代工訂單主要是交由中芯國際和臺積電。
  • 中芯國際為什麼不能為華為提供晶片?
    臺積電這樣的決定也在大家的預料之中,畢竟臺積電不但與美國技術和設備聯繫緊密,而且在美國上市,其主要客戶都在歐美,自然不敢違背美國的要求。中芯國際聯合CEO梁孟松在8月7日的第二季度電話財報會議上透露了這一決定,同時他還表示,將來會有許多其他客戶來彌補公司有限的先進產能。這就令很多網友難以理解了,中芯國際作為我國控股的晶片廠商,目前已經實現了14nm工藝的量產,此前在承接華為海思晶片訂單方面被寄予厚望,其市場主要在國內,美國市場佔比並不大,為什麼也不能幫華為造晶片呢?
  • 華為晶片斷供在即,為什麼連中芯國際都不給華為供貨了?
    這個很多人有個問題,就是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明明已經量產了14nm的晶片製造,為什麼不給華為供貨呢?要知道,14nm製程的晶片已經可以滿足市面上絕大多數晶片需求了。也就是說,中芯國際也將跟隨臺積電的腳步,不得不停止向華為供貨。為什麼?一家大陸的企業也會這樣,很多人可能會質疑中芯國際是一家外資控制的企業,可以肯定,不是。中芯國際可以說是一家完完全全由國內資本控制的企業,更是可以說是由國家資本所控制的企業。究竟問題出在哪?
  • 臺積電、中芯國際接連宣布,華為海思始料未及
    這個消息對於華為海思而言無疑是讓他們措手不及,誰也沒想到川普這次打壓華為的決定竟然這麼堅定,一點機會都不給!可能很多人表示,就算沒了臺積電,國內還有中芯國際呢,華為為什麼不和中芯國際建立合作誠然,在華為晶片面臨危機的時候,我們都認為中芯國際能挑起大梁,代替臺積電成為華為堅實的後盾。但是先不說工藝技術的差距,光是中芯國際近日宣布的一個消息就讓我們的這種想法破滅了!
  • 華為已派技術人員進駐中芯國際,臺積電要後悔?
    華為技術人員支援中芯國際?有消息稱華為為了加快中芯國際在晶片領域的發展,已經派遣了幾十名的技術人員進行協助,這些技術人員將為中芯國際帶來大量的尖端技術,勢必會加快企業的整體發展。要知道,華為的技術人員大部分都是能吃苦,能打硬仗的人才。這一波去助力中芯國際,我相信對於中芯國際在技術上的攻關有很大的幫助!為什麼要扶持中芯國際?
  • 華為的「希望」,中芯國際最大股東是誰?網友:始料未及
    導讀:華為的「希望」,中芯國際最大股東是誰?網友:始料未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科技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華為的「希望」,中芯國際最大股東是誰?網友:始料未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中芯國際也要被限制!不能幫華為代工,華為太難了
    ,也就是麒麟晶片貼牌聯發科讓臺積電代工,這個消息讓許多支持華為的人激動,但是從聯發科的回應來看,這幾乎不可能了。昨日聯發科發表聲明,已經闢謠了這個消息,華為與聯發科的合作只是正常的商業合作,並沒有違反禁令,不可能會幫華為特製晶片。
  • 中芯國際前三季度淨賺30.8億,背後大股東不簡單
    自從華為晶片斷供以來,晶片這個產業成為普通人都在關注的焦點,而國產半導體企業的崛起也越來越值得期待了。作為國內最強的晶片代工製造企業,中芯國際就寄託了很多人的希望,從2000年成立以來,經歷了很多,也最終修成正果,在國際市場都取得一席之地!
  • 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的爭奪正式開始了
    很多的讀者都是比較的熟悉臺積電的名字的,這是因為它的技術是可以讓華為的麒麟系列成為絕版的,你就說是不是很厲害啊,但是現在有一個對手直接開始了叫板,這就是中芯國際,很多的人其實不理解為什麼突然的出來了這一個競爭者,那就一起來看看這背後的事情吧。
  • 華為轉單中芯國際,臺積電錶示不擔心,川普為此動作不斷!
    據外媒報導,華為為了應對美國對其晶片的限制問題,開始逐漸的將晶片訂單從臺積電轉移至國內的中芯國際。中芯國際當前已經具備了14nm工藝製程的量產條件,華為麒麟710A處理器完全交由中芯國際來代工,可以說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芯」。
  • 支持華為!中芯國際獲200億注資,擬取代臺積電救華為
    表面讓有的人以為這是對華為的寬限,不過老王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這其實並不是對華為的寬限,而是給美國運營商們提供更多的空間,因為很多美國運營商都用華為的設備。當時咱們都看過華為總裁任正非發的一段視頻裡說到:其實美國就是個大屯子,美國一些偏遠地方,網絡很不發達,這時候它們需要我們的華為技術。所以華為為美國的很多農村地區的運營商和用戶們提供了很多設備。
  • 中芯國際什麼時候可以趕上、超越臺積電?
    說實話,如果美國沒有出臺禁令,限制臺積電為華為代工,中芯國際,在半導體代工領域,估計一直都會是個二流的角色,趕上、超越臺積電,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中芯國際買到荷蘭阿斯麥公司(ASML)最先進的光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