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新中國成立已經70多年。能有現在的生活,離不開先輩們的拋頭顱、灑熱血。1955年9月27日,我國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授銜儀式,來表彰那些在戰場上立下戰功的數位將軍。這次授銜儀式,產生了1052位功勳將帥。多年過去,如今還健在的開國將軍,僅有4位。
鄒衍少將,江西贛州興國縣人,於1915年出生。他先後擔任晉察軍區晉西支隊副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獨立第八師政治委員等職,領導了牡丹江地區的剿匪、土地改革運動,參加了解放吉林和遼瀋等重大戰役,為東北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貢獻。
北平和平解放後,鄒衍少將留守北京,負責保衛主席的安全,以及北京地區的衛戌工作。1951年春,他被任命為東北公安部隊副政治委員等職。次年,他率領公安部隊與地方公安一起殲滅、俘獲特務100多人。他一生最具傳奇色彩並轟動世界的是,生擒美國中央情報局間諜唐奈和費克圖,整個部隊都受到了總理的表揚。
1988年,鄒衍少將離休。之後,他心系教育,時常為貧困學生、希望工程捐款。僅在2014年3月,他就為家鄉的崇賢中學捐款8萬元。如今,鄒衍少將已是百歲老人。
黎光少將,1914年出生在四川南充儀隴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6歲時,他就開始幫家裡分擔重擔,樣樣農活都得幹。年幼時不幸的遭遇,讓他養成了倔強的性格。19歲那年參軍,21歲時加入我黨,參加了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徵。從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後,他先後擔任冀中軍區營、團長,晉察冀區軍副旅長等職。他的軍旅生涯中,參加了不少著名戰役,例如平津戰役、抗美援朝等。1955年,黎光少將回國,歷任第68軍副軍長、連雲港要塞司令員等職務。現在,他也是106歲的老人了。
楊永松少將,1919年7月出生在廣東大埔縣一個貧苦家庭。五歲喪父,母親獨自拉扯著幾個孩子長大。即使生活再艱難,母親還是堅持送他去鎮上的小學念書。年僅12歲的他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之後一直跟著部隊四處作戰,為革命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1953年初,楊永松少將調任華北軍區裝甲兵政治部主任。1957年8月,他擔任北京軍區工程兵副政委。1981年,楊永松少將以副兵團級離休。
詹大南少將,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人,於1915年出生。16歲時參軍,參加了長徵、鄂豫皖蘇區第二次和第四次反圍剿等戰役。1955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另外,他還獲得了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離休後,詹大南少將和妻子反動全家,一起為革命老區金寨縣捐建一所希望小學。其子女大都是工薪階層,經濟不寬裕,但卻很支持父母的提議。於是,他拿出所有的積蓄,加上孩子們的積蓄,總共籌集了十多萬元。後來,他還捐助了50多名失學兒童。老人一生都很節儉,十多年不買一件新衣服,一雙軍用皮鞋穿了20多年。
最後,衷心祝願4位開國少將身體健康,向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