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字節跳動的醫療獨立品牌「小荷醫療」低調亮相,字節跳動布局的線下診所也浮出水面。
近日,億歐大健康在多家醫療招聘網站發現北京松果門診部的招聘動態,單位簡介中直言「字節跳動(今日頭條)殺入醫療——布局線下實體高管診所」,該動態涉及招聘醫療運營人員、護師、藥劑師、眼科醫生、婦科醫生等16個崗位、共計19名工作人員。
根據介紹,該門診部位於北京海澱區中關村附近,以「大專科小綜合」為特色,集醫療、預防、健康管理等線上線下服務於一體,涵蓋內、外、婦、眼、全科、口腔、皮膚、中醫、健康管理等多個方面,依託網際網路線上醫療服務能力,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醫療服務需求。
億歐大健康多次撥打招聘動態中的聯繫電話卻未曾接通,隨後通過天眼查搜索到註冊於上述地址的「北京松果門診部有限公司」,該公司由北京極光半徑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而極光半徑則由么零貳四科技(海南)有限公司全資設立。
么零貳四科技(海南)有限公司正是由2019年5月從百度搜索離職的2名管理層——吳海鋒、孫雯玉創辦,主要提供醫療健康信息和服務。根據騰訊《一線》此前的報導,吳海鋒和孫雯玉已加入字節跳動,他們的公司也整體並進字節跳動。
字節跳動對醫療的重視和資源傾注,正是隨著吳海鋒和么零貳四科技(海南)有限公司的到來而成型。根據其他媒體此前的報導,今年9月,字節跳動完成了對醫療業務線最大的重組,頭條健康更名為小荷、綠松果App升級小荷App,隨後11月「小荷醫療」的獨立品牌正式亮相,同時 「小荷」App(面向患者)和「小荷醫生」App(服務醫生)也隨之發布。
眼下,又從線上服務到線下門診,「才露尖尖角」的字節跳動正循著過往網際網路醫療企業發展的路徑,在醫療產業鏈中拓展版圖,不過在老牌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好大夫在線、丁香園、微醫對行業深耕已久,阿里、京東、騰訊等網際網路頭部公司也持續加碼醫療的大背景下,「初出茅廬」的字節跳動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還有一席之地嗎?
上一次字節跳動布局醫療引起行業內的轟動還是在6個月前的一則工商信息變動——5月15日,企查查數據顯示,字節跳動完成了對百科名醫網的全資收購,百科名醫網法人更換為字節跳動高管嚴授。
2019年以來,通過收購互動百科、公開招聘搜索技術人員,上線頭條搜索」App、「頭條百科」網頁產品,頻頻在搜索領域布局的字節跳動,自然不可能錯過醫療科普這一強需求領域。而相比自建,在有合適標的的情況下,收購當然也是更好的選擇。
彼時,針對這次收購,字節跳動官方也曾回應,收購百科名醫就是為了向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等產品,注入更豐富、更優質的醫學科普內容,建設更完整的平臺內容生態。
此外,根據媒體援引的知情人士說法,收購百科名醫網正是由吳海鋒提議,具體操作是由字節跳動原戰略投資負責人嚴授的團隊跟進,最終促成字節在今年5月完成了對北京百科康訊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購,並將旗下百科名醫網納入了自己的醫療業務版圖。
在將這一「國家衛健委權威醫學科普項目唯一指定網站」收入囊中後,字節跳動又在9月成立了北京平安百草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範圍涉及健康管理、健康諮詢(不含診療服務)以及廣播電視節目製作、音像製品製作等業務——字節跳動似乎正為醫療科普短視頻做準備。
從業務的匹配度上來看,已經在內容體系上有所布局的字節跳動,拓展在醫療科普上的內容邊界,似乎很容易理解,不過,字節跳動可並不止步於此,在醫療健康這個領域,它也有自己的野心和憧憬。
從事醫生新媒體業務的爭渡健康聯合創始人黃冠朝一直與抖音有合作,今年9月,其告訴億歐大健康,抖音正通過與微醫、好大夫在線等平臺合作,試水問診業務,在一些頭部醫生大V的短視頻頁面有發起醫療諮詢的問診按鈕,可直接點擊按鈕跳轉到問診業務。
「通過跟這些第三方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的合作,字節跳動想測試一下問診業務的效果,同時也是讓整個團隊熟悉這一套業務流程、套路,然後自己做的時候方便。」黃冠朝分析道。
時隔2個月,字節跳動「自己做「的這套業務終於到了亮相和正式發布的時刻:本來聚合了抖音問診業務的「頭條健康」頁面已搖身變成了小荷,原由微醫、好大夫在線等第三方平臺提供的問診也變成了自營的小荷。
眼下,字節跳動又通過松果門診部切入線下專科業務——從收購到自營、從科普到問診、從線上到線下,字節跳動的醫療健康生態已經慢慢顯露雛形。
梳理完字節跳動布局醫療的軌跡和業務分布,另一個問題隨之而來,字節跳動的醫療健康業務到底做得怎麼樣?傾注了字節跳動所有醫療健康資源的「小荷」又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存在?
億歐大健康查看並實際體驗後發現,小荷APP是一款集內容科普、醫療服務、查醫典、記錄工具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醫療APP,醫療服務版塊涉及內科、外科、婦產科、腫瘤科、慢病專科等23個科室的問診業務。
小荷的問診服務主要依託么零貳四網際網路醫院,其由吳海鋒主導,號稱是國內首家加入中國醫院協會的網際網路醫院,醫院擁有一級學科7個,遠程診療中心1個,形成了完善的、基於網際網路便捷高效特性的醫療服務模式。
不過,整體來說目前小荷APP處於非常初步的階段,沒有聯通網上常用藥購買更未開放處方購藥業務,同時有些醫生也僅支持圖文諮詢,電話諮詢、視頻諮詢均未涉及,「小荷的問診和醫生溝通還行,就是打字聊天,科室選項比較少,跟主流平臺還是有蠻大的差距。」一體驗過小荷APP的網際網路醫療行業人士如是評價道。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醫療服務版塊,小荷APP聯合CRO公司厚樸醫療推出了面向癌症患者的臨床試驗免費用藥計劃,患者在頁面提交資料後可幫助尋找合適的臨床試驗項目,目前共有約24個在招項目,如PD-1聯合化療/HLX10聯合化療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的III期臨床研究。
臨床受試人員的招募一直是臨床試驗中的難點,尤其是II期、III期患者的招募。對上述業務,億歐大健康研究總監高學貞指出,「也算是比較少有的嘗試,相比其他家的社交知識服務變現,這個角度還挺值得試一下的,畢竟這一塊業務的痛點也很明確」。
線上的業務還沒構建起閉環,又緊鑼密鼓的籌備起線下門診,字節跳動的布局舉動似乎有些讓人匪夷所思,不過有行業人士也指出,字節跳動發展線下的重資產模式主要是為了多渠道布局,最終為商業化服務。
實際上,在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的十餘年進程中,關於「線上還是線下」一直爭論不休,在經歷早期資本大舉入局後的過熱發展後,2017年資本市場開始冷靜,彼時,規模化布局線下流量入口成為各大網際網路醫療公司競爭的關鍵。
從字節跳動的布局思路來看,它此時正循著當時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發展的路徑在探索,究竟能發展如何,還得看後期它的線下業務與線上業務如何整合與聯通,能否真正搭建起相對完整的業務模式和閉環。
字節跳動的醫療健康業務到底能發展成什麼樣,眼下很難回答,不過由此衍生出的另一個答案卻是顯而易見的,作為一個後來者,面對眾多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深耕已久的對手,字節跳動不可能輕鬆。
從單個企業來看,如今,無論是百度健康、京東健康還是阿里醫鹿(原阿里健康)、騰訊醫生等醫療APP,都包含了最常見的線上問診、預約掛號、疫苗預約、在線購藥等功能,基本能夠滿足用戶的尋醫問診要求,打通整個醫療服務的閉環。
從行業整體來看,2020年,疫情將網際網路醫療推向了舞臺,在線問診、在線購藥人數快速上升,同時國家衛健委、醫保局也陸續出臺了鼓勵發展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政策,根據億歐大健康粗略計算,預計2020年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為595億,增速51.4%——在這種形勢下,早已在醫療領域布局的網際網路巨頭更加快了它們在醫療布局的步伐。
早已上市的阿里健康,在今年10月底已經宣告盈利,在此之前,其還曾籌資約100億港元拓展醫藥和醫療服務網絡,並將阿里健康APP正式更名為「醫鹿」,進一步強化醫生質量和運營能力方面的核心競爭力——藉此來強化其「醫+藥」雙輪驅動的發展思路。
去年5月獨立出來的京東健康,去年總收入達到108億元,坐擁6.5萬多名自有和外部醫生,共有逾1.5億名用戶曾使用過其平臺購買醫藥健康產品或醫療健康服務,今年上半年收入更是同比增長76%達到88億元,目前京東健康已於11月15日通過港交所聆訊,獲準在香港上市。
騰訊則通對外投資和合作的方式快速切入醫療賽道,建起醫療生態體系,同時開始憑藉自身強大的產品優勢和騰訊雲、騰訊AI Lab等技術沉澱,進行產品端的發力,目前已經推出了騰訊醫典、騰訊覓影等App。
至於百度,在幾年前的失利後,今年百度健康捲土重來,實現從0到1的發展:今年5月,百度獲得了第一張網際網路醫院的牌照,在海南成立了第一家網際網路醫院;今年6月,百度健康的問醫生產品已經成長為諮詢量最大,醫生數量最大的線上健康諮詢平臺;同年8月份,百度健康首個慢病管理中心——糖尿病中心對外發布。
實際上,小荷的角色跟當初字節跳動誕生時很像,一樣巨頭環伺。當初,字節跳動憑藉自己強大的組織組織結構和算法優勢快速搭建了媒體雙邊平臺,並憑藉資訊分發和短視頻領域兩條腿趟出了一條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者的新路,小荷能否複製當初「字節跳動式」的奇蹟呢?
「深度布局醫療行業,對字節跳動來說,現在可能還不是合適的時機。因為它尚未建立可以為醫療業務配套的生態。」有醫療行業人士曾指出,目前來說它的布局還比較早,但未來如果它想在醫療大健康領域有所作為,潛力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