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健議社
近期,大健康行業最大的新聞要數京東健康上市。該公司預計將於12月1日定價,12月8日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IPO估值290億美元。
此外,大健康行業還在近日發生了兩件大事,一個是蘇寧賣藥,另一個是字節跳動開診所。兩大巨頭加速進入大健康行業,開始追趕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水滴公司的腳步。
蘇寧11月16日申請了「蘇寧大藥房」、「蘇寧健康」商標。而早在10月19日,蘇寧就已經在南京成立全資子公司——江蘇蘇寧大藥房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
11月24日有消息傳出,字節跳動在北京成立了一個叫「松果門診」的診療機構,英文名「PINECONE CLINIC」。
蘇寧開始賣藥,業內認為是從自己的零售優勢開始切入,第一次吹響了進軍大健康的號角。
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的醫藥電商都在其營收裡佔據了很大的比例。阿里健康截至今年3月的年度總收入約96億,醫藥電商業務的營收為93億,佔比約97%。京東健康2020 年上半年總營收88億,醫藥電商的營收約77億,佔比約87.6%。平安好醫生2019年總收入50.65億元,醫藥電商業務「健康商城」營收為29.02億,佔比約57.29%。
但即便如此,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也都深知做大健康光有醫藥電商是不夠的,所以在醫藥電商業務之外還發力了網際網路醫療、消費醫療、智慧醫療等業務。未來蘇寧如果想要在大健康領域有所作為,肯定還需要陸續擴展醫藥電商之外的其他業務。
相比而言,字節跳動開診所,則是字節跳動進軍大健康的第N戰了。字節跳動並非電商平臺出身,其進軍大健康的戰略是從網際網路醫療切入。
11月3日,健議社曾經發表了一篇文章(連結:字節跳動上線小荷醫療,現在布局大健康晚不晚?),詳細列舉了字節跳動布局大健康的舉動,包括醫療科普業務「百科名醫網」,網際網路醫院業務「小荷APP」「小荷醫生APP」,醫療綜合服務業務等等。如今又增加了 「松果門診」,字節跳動的大健康布局越來越全面。
事實上,蘇寧賣藥,字節跳動開診所並非偶然,這和國家政策對大健康和網際網路醫療的鼓勵帶來了巨大市場息息相關。
2018年9月14日發布的《網際網路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網際網路醫院管理辦法(試行)》對網上看病的範圍、人員資質、監督管理等進行了規範,提出了四點要求:網上看病不能「首診」;開藥處方須有醫師電子籤名;醫師網上診療應有3年以上獨立臨床工作經驗;網際網路醫院須依託實體醫院。
網上看病不能「首診」的要求,帶火了不需要首診的「慢病管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慢病管理」開始頻繁出現在各個大健康平臺的「網際網路醫療」布局裡。今年11月, "醫藥電商平臺"健客正式升級為在線健康管理平臺,表態要加大慢病管理布局的力度,也是一個例證。
網際網路必須依託實體醫院的要求,解釋了字節跳動為什麼在推出網際網路醫院「小荷APP」「小荷醫生APP」之後,還要推出線下醫療機構「松果門診」。
今年以來,在疫情的催化下,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相關政策支持的力度也進一步加大。
11月2日,《國家醫療保障局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落實了網際網路醫療的醫保支付政策,鼓勵網際網路醫療開展慢病複診、開具處方等。
11月12日,國家藥監局發布《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擬有條件放開網絡銷售處方藥:「在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允許網絡銷售處方藥;同時,允許具備網絡銷售處方藥條件的藥品零售企業向公眾展示處方藥信息。」
網際網路醫院可以納入醫保,鼓勵了網際網路醫院的發展。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各地已審批設立網際網路醫院近600家,而這一數字無疑還會快速上漲。據業內人預測,處方外流則將帶來5000億的巨大市場,這將大大鼓勵醫藥電商的發展,同時因為醫藥電商需要網際網路醫院開具的處方,也會進一步帶動網際網路醫院數量的增加。
大健康雖然已經有了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水滴公司等巨頭和新秀,但整體市場規模很大,給後來者留足了發展空間。現在看來,不僅字節跳動今年才開始進軍大健康不算晚,連蘇寧現在才開始進軍大健康也不算晚。
但是目前來看,後來者在大健康行業的發展方向、布局模式和先行者雷同性太大,這將會給大健康行業帶來更激烈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