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來,相比共享經濟、人工智慧,2017年的母嬰行業是平靜的。然而事實上,單2017年上半年,母嬰行業獲得投資項目就有108起,平均每月18起,融資總金額多達70多億人民幣。正如貝貝集團創始人兼CEO張良倫所說,母嬰或許不是當下最熱門的風口,但始終將是消費的主流,會是一項長青的事業。
2014年母嬰風口正式興起,入局者不下百位。貝貝以母嬰產品特賣入局母嬰電商;蜜芽憑藉跨境切入母嬰,獲得百度融資;寶寶樹從07年起便深耕母嬰社區內容領域……3年來,這些母嬰巨頭們發展勢如破竹,其中貝貝網發展尤其迅速,目前已佔據垂直母嬰電商市場70%市場份額。
用戶與盈利雙雙破億,持續領跑母嬰電商
2014年4月15日貝貝成立之時,張良倫在其個人微博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今天或許會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亦或許不是。夢是自己的,未來是造出來的,我們希望所做的事是有社會價值的,而若干年後的那杯酒我們希望是用來慶功的……貝貝來了,她就在這。」
短短兩年時間,這位85後CEO的期望很快得以反饋。貝貝的各項數據開始在不同的母嬰行業分析報告中持續領跑。2016年, TalkingData 的數據報告顯示:貝貝APP的覆蓋率及活躍度超後9名總和的3倍以上。
2017年7月12日,貝貝網正式對外宣布實現半年盈利1億,成為首家盈利超億元規模的母嬰公司。於此同時,其開始涉足親子、早教等「大母嬰」產業業務。同年9月,貝貝用戶量正式突破1億。
同年年底,Questmobile發布的《2017年雙十二專題行業洞察報告》:在母嬰人群使用綜合電商APP排行榜中,貝貝網以滲透率4.6%的成績位居第四,其對母嬰群體的滲透率已經開始趕超天貓等綜合電商平臺。
論資歷貝貝算不得最早入局者,也未站隊巨頭而獲得資本加持,如何通過3年時間躥升?從其披露的數據背後或可一探究竟。
非標品突破85%:拿下影響「盈利」與 「用戶沉澱」的關鍵品類
早期,大多平臺選擇奶粉紙尿褲等標品作為切入口進入母嬰行業, 原因在於奶紙品類向來是衝擊GMV的利器,但此舉卻為日後的發展埋下了「隱患」。眾所周知,依靠標品價格戰圈起的用戶往往缺乏用戶黏性,而奶粉紙尿褲的黃金消費期僅在孩子0-3歲,花大成本引入的客戶在短暫生命周期之後便會流失。於此同時,在《2015年中國線上母嬰市場發展白皮書》早已顯示:童裝童鞋已成為母嬰行業交易規模最大的品類,而嬰幼兒奶粉品類的佔比卻下降明顯。
對此,貝貝從一開始就沒有被「燒錢」的標品綁架 ,反之以童裝童鞋等非標品為自己壘高護城河 。2016年6月,貝貝非標品類目銷售佔比已突破75%。同年雙十一,其非標品銷售佔比達到85%。而在2017年雙十一,前30分鐘貝貝童裝童鞋的訂單量更是實現了350% 和 300%的同比增長。可以說從一開始,非標品類目的強優勢就為其日後的盈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非標的優勢不僅僅在於其背後更大的利潤空間及需求量, 更重要的是:首先,相比奶紙,童裝童鞋此類非標品由於款式多樣更容易形成「逛逛逛」的氛圍,這意味著更高的活躍用戶數,此外,童裝童鞋等非標品又是從0歲到12歲的長期需求,這無異於變相延長了貝貝的用戶周期。
移動用戶佔比95%:手握足量移動紅利
當下,移動端的重要性已是老生常談,但對於2014年 的貝貝來說,選擇All in移動端可謂卻是冒險之舉。2014年中國移動購物交易額在中國網絡購物整體市場中僅佔比33.0%,PC依舊是電商的主戰場。但貝貝從一開始就將重心放在了移動端,讓其享受到了母嬰與移動的雙重「風口紅利」。截止當前,其移動端用戶佔比已達到95%,這意味著在獲取用戶層面貝貝憑藉All in 移動端的策略大大降低了後期的用戶成本。
2017年,大多母嬰從業者感受到了流量的壓力,加之新零售的概念塵囂至上,大家紛紛開始往線下走。而這一次,手握1億用戶的貝貝沒有把重點放在「去線下尋找流量」。在其看來,接下來要思考的是如何提升用戶體驗,如何更精細化運作。畢竟,對於貝貝目前的體量,如果老客復購率上升1%,對GMV的體現就是數億的變化。若借用當下時髦的概念,這就是羅振宇口中的「超級用戶思維」。
月活用戶突破1300萬:大數據系統優化用戶體檢
2017年9月,專注於移動網際網路數據研究的Questmobile發布《2017年移動網際網路秋季報告》,貝貝以超1300萬的月活數據位列母嬰電商平臺首位。
2017年起,在提升用戶活躍上,貝貝主力做了兩件事:一、提升移動端購物體驗, 加快大數據滲透; 二、著力打造貝貝會員體系。
基於對移動端購物體驗的提升,確保用戶能快速發現到自己想買的品類甚至商品,貝貝在APP以及微信端開始推行千人千面的呈現方式。也就是說,每個媽媽用戶所看見的首頁呈現,都是基於媽媽過往的購物行為、瀏覽喜好而得出的定製版個性推薦。截止目前,貝貝平臺大數據滲透率超過70%,單在貝貝小程序端,由於大數據的介入,其端推文閱讀率就提高了20%,而消息通知的千人千面化更是帶來了2倍的GMV提升。
其次,貝貝表現出了對會員體系極大的重視。著名的「二八定律」告訴我們,20%的忠誠客戶往往能為品牌帶來了80%的銷售業績。2017年四月,其推出了全新鉑金會員卡服務,會員用戶除了享有特定折扣的購物優惠,還能享受更多衍生服務,持續的利好策略使其用戶復購率逐步攀升。
育兒寶增速超8倍:突破邊界轉型大母嬰戰略
2017年,在貝貝·中國母嬰峰會上,張良倫表示:「 在規模大約3萬億的母嬰市場中,母嬰電商的規模恐怕只有3000億元,剩下的2萬多億市場,貝貝絕對不會放棄。」
同年,貝貝相繼推出了育兒社交APP育兒寶、以及專注兒童早教的APP早教寶、以及貝貝親子業務。作為記錄寶貝成長的育兒社交平臺,育兒寶憑藉連續4個季度超100%的極速增長率,成為「曬娃界」用戶月活躍度僅次於親寶寶的「黑馬」產品。
此外,更是推出了擁有百萬在線早教內容的早教寶,並為此研發了與之相匹配的AI智能故事早教機。同時,截止到Q3季度,貝貝親子業務已涵蓋了超70萬的親子服務商戶信息,累積點評信息庫達到百萬條,其目標是佔領中國親子服務的榜首位置。
以上數據可以看到,從2014年4月15日至今,貝貝用1367天完成了一場母嬰突圍戰。這個成績,讓張良倫開始思考貝貝網更長遠的未來:「前幾年我們一直在打仗,現在能稍微喘口氣了,開始思考以後貝貝該做些什麼……我想不外乎於兩點:回歸到母嬰人群,回歸到母嬰產業。」
確實,這幾年,母嬰行業的發展更替太快。 2012年,國內母嬰平臺排名前十名的還是紅孩子、麥樂購、妙樂樂等品牌,而現在則早已換血為是貝貝、寶寶樹、育學園等後來者。希望在下一個五年,我們可以看到更多堅守者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