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中的母嬰電商,還有哪些不可逆轉的大變化

2021-01-16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近日,貝貝網創始人兼CEO張良倫在2015中國母嬰行業峰會上分享了《創變者無疆》,即創造變化的人是沒有邊界的主題演講。這個「變」恰好詮釋了母嬰電商行業的發展軌跡。從網際網路發跡到逐漸移動網際網路化,母嬰電商行業發展經歷了幾輪更替,而隨著2016年二胎政策正式開始執行,母嬰電商又進入新的增長風口,如今母嬰電商、母嬰社群林立、再加上母嬰品牌商及做內容商的從業者紛紛入局,行業看似一片歡騰。那就在這樣一個大熱環境裡,中國母嬰電商具體發展得如何,2016年又將呈現哪些趨勢?今日響鈴這貨就盤點盤點。

母嬰電商,紅海之中又現生機

隨著80-90後進入婚育期也帶來了第四次嬰兒潮,再加上二胎政策全面放開等原因,母嬰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增長。根據艾瑞發布的《2015年中國線上母嬰市場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隨著母嬰網購滲透率的持續增長,2015年母嬰用品線上市場規模已達3606億元。

如此熱鬧的市場其實也是暗流湧動,經歷了多番廝殺,從2000年,樂友上線B2C網購平臺,開啟電商之路到如今BAT大佬高調進入,母嬰電商已從起步期經歷了2000-2009年的快速發展期和2010-2015年的黃金爆發期。尤其是2015年的母嬰電商瘋狂而血腥,先是年初,母嬰電商概念火爆,融資過後,各家瘋狂燒錢,價格戰愈演愈烈;接著進入資本暖冬期,模式不夠清晰的企業稍顯「疲態」,逐步被淘汰出局,如唯一優品等。最後是年末投資方等都意識到母嬰電商會重演團購、O2O的洗牌浪潮,只有少量的母嬰電商平臺可能勝出。於是各家母嬰電商逐漸回歸理性,不再妄想用百米的速度去跑一場馬拉松。

所幸,受益於消費升級和中產階級崛起的人口紅利,人們逐漸追求有品質的生活從而引發新一輪母嬰海外購熱潮,以及以母嬰品牌商、母嬰社區、孕嬰工具類平臺、支付物流支持、早教中心、健康醫療等要素構成的母嬰線上平臺產業鏈初步形成等,母嬰電商在慘烈廝殺的紅海中又找到一現生機,只是如今母嬰電商比拼的是錢、人和時間的綜合較量。

線上電商三大模式,各領風騷

目前母嬰行業的線上玩家大致可以分為電商類、工具類、服務類、智能硬體類等。其中電商平臺又可分為綜合電商母嬰頻道如京東寶寶、唯品會「我是媽咪」等,母嬰垂直電商平臺如貝貝網、麥樂購等,母嬰垂直社區、工具中的導購或電商板塊如辣媽幫的辣媽商城等以及品牌商及線下零售商自建電商等。今日我們重點分述前三類,以探其行業發展狀況。

綜合電商平臺:三分天下難決勝負

這也是國內電商的主要力量,如天貓、京東、紅孩子、唯品會、聚美優品等,他們依靠在用戶端巨大的流量優勢和品類協同性以及在供應商端的規模採購能力涉足母嬰市場,通常採用自營、平臺入駐、C2C形式等形式。據白皮書顯示,形式上B2C佔主導,平臺上京東、天貓、蘇寧易購三分天下,比如2015年1-10月奶粉線上交易,京東、天貓和蘇寧易購交易規模位居前三,分別為40.3%、27.7%和10.9%。同時,去年1-10月紙尿褲線上交易量以京東、天貓兩家為主,分別佔比為41.1%、35.2%。

數據上京東局部取勝,但借力阿里流量和生態系統的天貓母嬰勢頭也盛,他大量接入品牌商和大型超市,利用菜鳥和支付寶提供物流和支付保障,通過整體數據分析產品品類,容易實現交易閉環。因此在母嬰類目京東天貓廝殺在所難免並在短時間內難決勝負。

母嬰垂直電商:百家爭鳴各有絕活

母嬰垂直電商表現得也十分搶眼,他們圍繞媽媽群、媽媽圈為核心的人群並已形成各類模式,如依靠綜合電商平臺倒流的紅孩子、親親寶貝,提供多模式、多場景、多品類運營的貝貝,專注於進口母嬰的蜜芽,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其中貝貝、蜜芽發展勢頭較為強勁。

根據《網際網路周刊》的「2015中國電子商務排行榜」,貝貝網位居母嬰電商首位。而在艾瑞的白皮書中,貝貝也被稱作是」貝貝是一個專業的母嬰電商App, 自2014年4月上線,發展速度快,目前用戶數已超3000萬。」貝貝創立圈兒模式,利用社會化營銷,結合3000多萬媽媽的社交訴求,結成了母嬰「朋友圈」。另外貝貝網也開設了海外購頻道,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匹配用戶對海外商品的拆求。用張良倫的話說,貝貝在2015年還經歷三次變化:從流量專家回歸到成為母嬰專家;從非標品到標品,從平臺到供應鏈;從國內電商到跨境電商,而2016的目標更是要超越京東、天貓,成為母嬰類目銷售額最高的電商平臺並實現盈利。

母嬰社區電商板塊:曲線救國也有聲量

除此之處,社區類、工具類移動應用產品通過發展電商導流、閃購、商城等相關電商業務也成為母嬰電商市場上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主要採用獨立品牌形式運作,如美囤媽媽、辣媽商城、媽媽購等。他們以停留時間長、粘性高、高頻、剛需的社區為入口,為電商引流。如今寶寶樹、媽媽網、育兒網、辣媽幫、柚柚育兒等各有擁躉,開拓出社區向電商平移的「曲線救國」之路。

其中2015年7月,寶寶樹宣布獲得聚美2.5億美元投資,從此這個母嬰垂直社區正式加入電商行列。寶寶樹目前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何將社區的用戶轉化為電商平臺的用戶。因為社區電商與生俱來具有「二律背反」效應,即用戶活躍度高,電商就會弱化,電商屬性強點,活躍度就會下降,加上產品監管難等問題,寶寶樹是否會重蹈朋友圈微商的覆轍還不好說。

而另一家採用「C2B2C眾薦模式」作跨境母嬰社區化電商的辣媽商場表現平平,跟其社交基因可能不無關係。因為社區用戶的原始需求在分享與互動,而電商成功需要流量與轉化,社區雖能為電商引流,但辣媽幫上的千萬媽媽能否被轉化還不好說。諸事成疑尚待驗證,只希望這不又是一個拔苗助長。

如此看來2016年的母嬰電商未成定數,電商巨頭繼續一邊消耗平臺優勢一邊與對手做殊死格鬥;垂直電商、社區電商或現「馬太效應」,擁有獨特優勢的領先者可能繼續領先並與對手拉開差距。以看好中國質造,內貿跨境兩條腿走路的貝貝網不到兩年的發展軌跡為例,再統觀整個母嬰行業巨大的增量空間,我們可以判斷,這個市場早晚會誕生百億級規模的平臺。

洗牌之前,躲不過的大趨勢

但就在行業重新排位列隊之時,還有些必然之中的大趨勢,這或暗示著未來走向。

綜合電商短期難以撼動,垂直專家模式或有前景

從易觀等各類數據上可以看到,從2013年到2015年,母嬰電商B2C規模接近1000億且以綜合電商平臺為主,天貓京東「霸佔」前兩位,蘇寧易購、噹噹、1號店等緊隨其後,綜合電商在母嬰電商的市場地位短期內不會有太大變動。但母嬰垂直電商目前呈快速增長趨勢,正在蠶食綜合電商的市場份額。這一方面是因為母嬰用戶更加注重口碑和信任,消費者相對於純粹產品,更加關注母嬰資訊服務,而社區+電商的融合,有利於提升用戶的參與感,也可以請其他用戶提供購買建議;另一方面移動端逐步成為母嬰電商主要流量來源,擁有母嬰知識資訊、交流互動的母嬰垂直客戶端或社區APP更易集聚具有母嬰產品需求的用戶實現電商轉化。所以未來母嬰電商不僅要求得懂電商,更加需要懂母嬰懂用戶,這恰好構成了新的垂直專家模式。

標品是把「雙刃劍」,供應鏈或成致勝關鍵

根據艾瑞iBaby母嬰垂直人群的訂單監測結果可以發現,童裝、玩具、寶寶個護等非標品消費彈性高,受大促帶動顯著;而奶粉尿褲等標準品對促銷的依賴相對較小。有意思的是,如貝貝網創始人兼CEO張良倫所說「奶粉和紙尿褲是母嬰垂直電商最不願意銷售的兩個品類,因為不賺錢甚至是賣多少虧多少。」但卻成了各電商平臺的「標配」和「利器」,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奶粉尿褲是剛需,大家都希望通過燒錢借用紙尿褲奶粉來凝聚客戶積累人氣。殊不知這種靠標準化商品獲取來的用戶毫無忠誠度,一旦價格戰退卻用戶也將大批流失,更為關鍵的是流量的變現能力才是決定母嬰電商能走多遠的決定性因素。而貝貝網從利潤更高的非標品入手,構建起競爭的「護城河」,相較而言明顯更勝一籌。

另外我們知道產品、價格、服務,供應鏈能力構成了電商競爭力,母嬰電商更甚,因為這個行業安全問題日益嚴重、標準品品牌壟斷、非標產品又魚龍混雜,因此在國內母嬰供應環境下,如何搶佔稀缺強勢品牌供應資源,拿到持續良好穩定的貨源,通過去中間化、降低採購價格並獲得品牌授權背書將成為母嬰電商平臺致勝的關鍵。

品類多樣化,跨境電商成標配

隨著新一輪的消費升級,中國媽媽們不再只是需要紙尿褲等標準化商品,而開始追求非標準化商品,如泛母嬰的童裝、童鞋、玩具等,甚至一些泛媽媽人群的品類,如美妝,食品,居家等,這就要求母嬰電商逐步實現品類多元化。

而母嬰電商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產品安全無保障,奶粉經常出現安全問題,導致用戶漸漸失去了對國產母嬰產品的信任度;各渠道價格混亂,用戶老擔心被騙等,再加上快速崛起的中產階級消費人群對價格不再敏感,更加關心品質和安全,對國外母嬰產品更有信賴感,於是母嬰跨境電商迎來了新轉機,如今貝貝海外購、蜜芽等大行其道,天貓國際,京東海外購、網易考拉、洋碼頭等也把母嬰作為重點推介品類。品類較為單一的母嬰跨境不能滿足中國媽媽們的所有需求,未來母嬰跨境電商將成為標配。

最後提醒一下,在高節奏的當下,年輕父母時間越來越碎片化,購物場景越來越碎片化,這就要求母嬰電商無論哪種形式都需回歸到消費者價值和品牌商價值上來,因為只有真正幫助消費者挑選出品質好,體驗好的商品,真正讓品牌商把自己商品賣出去賺到錢的平臺,才可能實現商業的可持續經營。而2016年的母嬰電商,也只有構建起自己的「護城河」、有造血能力並最快做到「盈虧平衡」的平臺能夠走得更遠。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曾響鈴(微信號:xiangling0815)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收藏已收藏 | {{ postmeta.bookmark }} 點讚已贊 | {{ postmeta.postlike }}

相關焦點

  • 麥樂購馬雲:跨境母嬰電商沒那麼簡單 不止是價格戰
    隨著跨境電商政策的不斷利好以及市場的不斷擴容,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正在投身其中,想要趕上這波發展的浪潮。   母嬰行業,作為「剛需」在跨境電商中一直佔據非常大的比例。   不過做跨境母嬰一來涉及到物流與倉儲,公司會比較「重」,另外由於相互之間差異化不大,很容易陷入價格戰,今年便有多家母嬰電商開啟了價格戰。
  • 寶寶樹:做垂直母嬰市場中的匠人
    圖 / QuestMobile​那麼,在移動網際網路人口紅利見頂的當下,還有哪些網際網路企業及App能獲取用戶規模增長並提高用戶粘性從最早的母嬰社區、網際網路工具、社會化電商,再到伴隨中國家庭消費升級的C2M、大健康的商業模塊升級,寶寶樹始終跑在行業前沿,在萬億級年輕家庭市場樹立起了領航者地位。在巨頭林立的當下,選擇一個垂直細分領域深挖已經成為創業者的共識。然而,早在2007年寶寶樹剛創立之時,「重度垂直」的概念卻不像今天這樣普及。
  • 大背景下,如何在電商的紅海中"安好存活"?
    在電商發展得水深火熱的今天,許多人紛紛想擠進這波熱潮,分一杯羹,以小紅書為首的社交電商興起,抖音快手新功能的不斷創新,各種產品都在往電商方面發展,電商變現,可謂是網際網路產品變現的最終選擇,但是電商行業成為紅海的同時,渠道卻越來越扁平,網際網路的紅利並不會一直存在,如何打破僵局,獲取更大流量成為各大品牌廠商、工廠、運營商的主要訴求。誰能掌握網際網路的流量,打造專屬供應鏈成為存活的關鍵。
  • 總結| 2018母嬰電商大事件都有哪些?快來看看!
    資料顯示,寶寶樹主要股東有復星、好未來、聚美優品、阿里巴巴等,其中第一大股東為創始人王懷南家族,持股26.09%;第二大股東為復星,持股24.84%;第三大股東好未來,持股10.18%;阿里巴巴持股9.90%。點評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消費升級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國母嬰市場近幾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母嬰零售也迎來新的春天。
  • 傳統母嬰電商已過時 貝貝網、蜜芽均向「大母嬰」平臺轉型
    每經記者 蔣佩芳 每經編輯 盧祥勇自從馬雲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後,幾乎所有電商都躍躍欲試,包括母嬰電商在內的垂直電商也在推動變革。在母嬰電商領域,貝貝網和蜜芽是兩家典型的玩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這兩家公司均表示出未來垂直電商應轉變發展思路,整合線下資源,而不僅僅是將重心放在線上。9月25日,貝貝網創始人兼CEO張良倫在一場論壇上演講時表示,「如果今天還在用過去三年的移動網際網路的玩法去做,我們將沒有未來。」2017年起,貝貝網逐漸從母嬰電商向大母嬰平臺公司轉型。
  • 母嬰垂直電商PatPat的歐美拓荒記
    十年前,中國賣家將強大的中國製造利用低廉的價格銷往海外市場,時至今日,中國出口電商已經在全球零售行業中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母嬰垂直電商PatPat也在這股出海浪潮中,依託中國強大的供應鏈和製造業背景,用母嬰產品撬動歐美市場。 近日,在谷歌Think Retail 2019年度大會期間,PatPat創始人及COO高燦從市場、推廣及品牌出海等方面暢談PatPat的歐美拓荒之路。其還透露,等歐美市場品牌基礎及供應鏈打造紮實之後,進軍新市場指日可待。
  • 母嬰電商app軟體開發可以實現哪些好處
    母嬰電商APP為人們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都是堅持質量為主要的導向,為用戶提供高品質,好服務,便於人們對於母嬰電商APP品牌的信任,提升品牌的信任度。2、母嬰電商APP要延伸產業鏈母嬰產品銷售是母嬰電商APP的主要經營方向,不能局限於發展規模,要擴大和延伸產業鏈,可以通過母嬰電商APP打造各種親子項目活動,或者是親子學習班
  • 武漢親子母嬰行業電商軟體定製開發有什麼優點
    二孩政策開發很多人多母嬰市場非常看好,母嬰移動電子商務市場是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市場。因此,母嬰行業也有投資者定製手機app開發,為傳統母嬰品牌布局o2o移動電子商務模式。親子母嬰行業武漢電商軟體定製開發你看好嗎?
  • 從垂直電商到母嬰平臺 貝貝網搞出了哪些新玩法?
    以母嬰電商起家的貝貝網,一路走來是如何打造爆款產品的?從垂直電商到大母嬰平臺,貝貝網又是如何連續創業並贏得市場認可?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中,貝貝網聯動APP、貝貝拼團小程序以及微信公眾號,同步開展花式營銷,充分利用了微信釋放的流量。用社群思維構築行業壁壘如同共享經濟助推了滴滴打車、ofo、摩拜的爆發,對貝貝網來說,無論做電商,還是涉水育兒,社群經濟功不可沒。貝貝集團創始人兼CEO張良倫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了社群經濟。
  • 東莞母嬰網站建設有哪些經驗可借鑑?
    母嬰網站建設有哪些經驗可借鑑?目前大致有育兒網、寶寶樹領跑、太平洋親子等是比較著名領先的,但總的來說,的母嬰行業信息組織混亂,還有很大的市場。愛江湖網絡推廣為你詳解!
  • 除了淘寶、京東,還有哪些火爆的電商平臺
    綜合類電商淘寶、京東、唯品會、亞馬遜、蘇寧易購、網易嚴選、國美、噹噹、一號店、微店、一淘網、蘑菇街、指動生活、YOHO有貨、宇宙集市、禮物說、拼多多體育電商有貨、體博網、咕咚商城、小李子足球裝備網、優個網、任意球、當客get、Keep商城、醫藥商城、健客網、康愛多、藥房網商城、1藥網、好藥師網上藥店、康之家母嬰電商媽媽網
  • 貝貝拉姆「上下」布局,打造電商化母嬰實體店!
    我們經常說,龍蛇各有生存之道,無論網際網路電商還是實體店,本質上大家都是做零售,今天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爭相進入同城零售,搶奪線下零售市場,這不也證實了電商雖然很美,但是依然會遇到增長瓶頸的一天嗎?為什麼會有增長瓶頸,我想,很大原因跟用戶消費變化有關係。
  • 前亞馬遜中國副總裁張建富:疫情下,母嬰門店如何巧用社交電商?
    隨著母嬰行業一二線市場流量紅利的逐步枯竭,尤其是在「80後」「90後」寶媽用戶成為消費的主力軍,低線城市成為母嬰行業爭奪的主戰場,母嬰產品在下沉市場潛力巨大。下沉市場中碎片化的母嬰門店有哪些特點和痛點?如何來有效解決母嬰門店的供應鏈和獲客的問題?後疫情時代,母嬰門店如何來利用社交電商和直播進行線上轉化?
  • 明明是降維打擊,為何母嬰電商弱於實體店?
    儘管這個數據是否有意義還有待商榷,但母嬰平臺的確經常被外界唱衰。然而,母嬰平臺真的像表面看上去那樣不堪一擊嗎?事實又並非如此。 拼多多發布「母嬰周年慶消費力報告」表示:平臺母嬰周年慶活動深受90後寶媽喜愛,奶粉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170%,紙尿褲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260%。
  • 明明是降維打擊,為何母嬰電商弱於實體店
    儘管這個數據是否有意義還有待商榷,但母嬰平臺的確經常被外界唱衰。然而,母嬰平臺真的像表面看上去那樣不堪一擊嗎?事實又並非如此。拼多多發布「母嬰周年慶消費力報告」表示:平臺母嬰周年慶活動深受90後寶媽喜愛,奶粉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170%,紙尿褲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260%。
  • 線上線下圍追絞殺,母嬰電商是偽命題嗎?
    除此之外,超過2成用戶在微商/代購購買過母嬰商品,近2成用戶在母嬰垂直電商有過購買。線下超市作為重要的傳統渠道,還有超過3成的用戶在線下超市有過購買行為。不難看出,以淘寶(天貓)、京東、蘇寧為首的綜合電商和線下渠道豐富的各路母嬰門店,為母嬰市場的主力軍,母嬰垂直電商的存在感和普及率並不強。對於垂直電商,巨頭們的戰略多為拼品類、拼優惠。
  • 母嬰電商緣何屢陷「傳銷」質疑?
    旗下母嬰電商「媽媽購」涉嫌傳銷也進行了報導。公司共有三家股東,大股東貝因美集團有限公司持股75%,二股東浙江星鵠科技有限公司持股20%,三股東珠海樂崬文化廣告有限公司持股5%。  涉嫌傳銷遭質疑的不僅有「媽媽購」,還有知名社交電商平臺「蜜芽」,2019年6月,「津雲新聞」對母嬰電商平臺蜜芽涉嫌傳銷進行了報導。
  • 電商紅海如何求生?一套攻防必殺技來了……
    ,包含幾大部分:1、電商公司戰略分析4C模型;2、電商公司低成本戰略;3、電商公司差異化戰略;4、電商公司類目競爭戰略;5、電商公司進攻與防禦戰略;6、電商公司戰略轉型。所以,今天我選擇的演講主題為「電商公司紅海競爭戰略」,不講純粹的戰略管理理論,內容側重於戰略管理與電商行業相結合,以及應該如何應用。聽者能夠更易懂,並且更容易吸收。
  • 麗嬰房:在母嬰激戰中走出自己的路
    身處紅海,四周皆是殺紅了眼的競爭對手,創立於1971年,年近五十的麗嬰房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路? " 在過去,「吃飽穿暖」是中國家庭對孩子傳統又樸素的養育方式,但隨著90後、95後逐漸為人父母,成為新生代家庭的主力軍,中國的母嬰市場徹底發生了改變,「給孩子最好的」成為主流育兒理念。
  • 電商和新零售對母嬰店的衝擊
    1、電商和新零售對線下店鋪的第一輪衝擊:電腦、圖書、服裝等受電商平臺衝擊,書店、電腦城已經被衝垮,因為噹噹、天貓、京東只要能證明他們賣的書來自出版社、品牌電腦商就可以。而母嬰門店在網際網路的第一波浪潮襲擊下,挺過來了。主要是母嬰門店嬰兒吃的產品(奶粉、營養品、零輔食)撐下來了,但鞋服、車床、玩具、尿褲,七成以上的市場被電商佔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