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近年來功率半導體市場需求回暖,甚至一度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狀態,國內功率半導體企業業績都實現了大幅提升。同時,國內資本市場逐漸完善,對發行企業更加包容,於是瑞能半導、立昂微、銀河微電、新潔能、斯達半導、協昌科技、派瑞股份、晶導微等數十家的功率半導體企業積極謀劃上市,尋求更高的發展。
自科創板開板之後,多數功率半導體企業在申報時都會選擇登陸科創板,以獲得更好的估值。
不過,業績穩步增長,手握154項專利的晶導微卻選擇了創業板IPO。據筆者分析得知,晶導微的主力產品二極體、整流橋難以形成差異化經營,市場競爭激烈,只能依靠成本優化保持競爭力。
二極體廠商眾多,市場價格戰持續
晶導微主營業務為二極體、整流橋等半導體分立器件產品以及集成電路系統級封裝(SiP)產品的研發、製造與銷售。
從晶導微主要產品的銷售收入及其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情況來看,2017年至2020上半年期間,晶導微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於二極體和整流橋產品的銷售,二者合計佔比分別為95.54%、96.67%、95.96%和89.08%,是公司的主要產品。
眾所周知,二極體是一種基礎的半導體元器件,幾乎每塊電路板都有二極體的身影,用量非常大。
根據各行各業的一般發展規律,產品售價一般會隨著產品技術成熟而降低,產品毛利率水平也會隨之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在二極體領域的技術水平已經成熟,由於技術門檻低,國內二極體廠商眾多,
在終端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價格低廉,利潤空間並不高。
據某二極體廠商人員指出,由於二極體產品的成熟度和標準化程度高,生產廠家較多,產品存在一定同質化,在參與市場競爭過程中無法實現差異化經營,而終端客戶對價格相對較為敏感,為保持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相應市場份額,多數公司會在產品成本優化的基礎上進行降價調整。
另一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在二極體、三極體領域國內領先的品牌便是從長電科技剝離出來的長晶科技,在產品品質、市場佔有率以及品牌影響力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但長晶科技的產品價格相對較高。因此,部分廠商會選擇對標長晶科技,並以其產品價格的一半搶佔市場。
晶導微也在招股書中指出,部分優質企業在功率二極體及整流橋領域的技術工藝水平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並憑藉其成本、技術優勢逐步實現進口替代。
二極體產品無法差異化競爭,成本決定市場競爭力
國內二極體廠商基本是以IDM模式運行,在市場處於價格戰的情況下,公司產品能否在品質和成本方面佔據優勢就顯得至關重要。
據招股書顯示,晶導微披露的核心技術多次提到「減少原材料耗用」、「成本更低」、「降低成本」等詞,並表示,在分立器件及其晶片領域,公司的核心工藝技術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並降低成本,保持了公司產品在品質和成本上的絕對競爭優勢。
報告期內,晶導微的二極體毛利率分別為27.56%、25.15%、28.57%和31.03%,保持了相對穩定的狀態。
其中,2018年毛利率出現下滑,晶導微表示,為緩解訂單壓力,公司採取較為有競爭力的定價策略,2018
年主要二極體產品單價總體下滑。
2019年毛利率較2018年有所上升,主要原因是銅帶、矽片等主要原材料價格略有下降。
2020上半年毛利率較2019年有所提升,主要原因是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單位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呈下降趨勢,單位成本有所降低。
由此也可以看出,晶導微或無法做到差異化競爭,能否做好成本優化是決定其二極體產品在市場競爭力的關鍵。
整流橋產品市場競爭激烈,毛利率下滑
眾所周知,整流橋是用四隻(或六隻)二極體晶片以電橋方式連接並塑料封裝成整體,具有將單相(三相)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功能的半導體器件。
報告期內,晶導微整流橋毛利率分別為20.01%、9.69%、4.71%和4.26%,毛利率逐漸下降,且下滑嚴重。
對此,晶導微解釋稱,2018年下半年,公司新增大功率整流橋產品,該類整流橋產品使用的晶片規格大、產品性能高,產品主要應用於家電領域,客戶的審核認證周期較長,新產線投產後產品良率較低、短期內難以釋放產能,且市場開發前期產銷量較小,導致單位產品分攤的設備折舊、人工等固定費用大幅提高,單位成本增加。
在傳統小功率整流橋產品中,佔比較高的MBF、MBS封裝產品主要應用於照明、手機充電器領域,面臨的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導致產品毛利率不斷降低。
從上述二極體、整流橋市場的情況來看,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晶導微只能通過成本優化來保持自身的市場競爭力,當然這不僅僅是晶導微一家所面臨的問題,同樣也是眾多經營低端產品的企業都面臨的問題,但想要得到長足的發展,就必須向更高端的產品突圍。(校對/GY)
*此內容為集微網原創,著作權歸集微網所有。未經集微網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