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國信證券:華為海思對外出售晶片 利好中芯國際(00981) 2020年1月11日 18:10:59 國信證券
本文來自 「國信證券」。
一.事項:
據 EE|Times 報導,華為和海思首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海思晶片對外銷售,在 2019 年 12 月舉行的深圳電子展 ELEXCON 2019 期間,上海海思半導體(華為於 2019 年 4 月成立的全資子公司)表示面向公開市場上發布 4G 通信晶片。
二.觀點:
1. 海思作為大陸最大的晶片設計公司對外出售晶片,將會擠佔非國內代工的國際晶片供應商的市場。
2. 考慮成本、貿易限制等因素,海思很有可能選擇國內半導體廠代工,這將減少國際代工需求,增加國內代工需求。
3.目前看,國內半導體工藝的先進位程只有中芯國際能夠承接,所以,中芯國際將受益於海思對外出售晶片。
三.評論:
1. EE|Times 官網報導海思不再是華為的專屬晶片供應商
2020 年 1 月 1 日,EE|Times 官網報導華為海思不再是華為的專屬晶片供應商,海思半導體在公開市場上發布了 4G 通信晶片,這正式表明華為內部的 IC 部門現在正在向該行業外部提供大量晶片。
2019 年 9 月,餘承東在 IFA 2019 回答媒體提問「華為是否考慮銷售麒麟晶片給其它手機廠商」時回應——麒麟晶片供內部使用,考慮對外銷售。
2..為什麼華為海思現在才對外出售晶片?
研究清楚海思對外出售晶片的原因,先要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過去海思不對外出售晶片?
原因並不是害怕手機的競爭對手採用了海思高端的麒麟晶片,華為的手機優勢下降。一是海思麒麟晶片要與華為的 EMUI 結合才通暢。二是麒麟晶片相比較高通晶片還是未經市場久經考驗的新品,穩定性、可靠性不敢保證,華為手機的競爭對手也不敢輕易使用海思晶片。
過去海思不對外出售新品的主要原因是相對於市場的競品,海思晶片的成本高、良率低,對於客戶來說不划算,海思願意賣,而客戶不想買。
在 2019 年 12 月舉行的深圳電子展 ELEXCON 2019 期間,上海海思科技有限公司平臺和解決方案營銷總監趙秋靜透露了海思向行業外部銷售晶片的開放戰略。
3.華為海思對外出售晶片,有望增加中芯國際代工需求
上文已經分析,海思對外出售晶片說明海思晶片的成本和性能已經能夠與國際巨頭晶片供應商媲美。海思作為大陸最大的晶片設計公司對外出售晶片,將會擠佔對國際晶片供應商的市場。國際晶片巨頭供應商要麼自己有製造,要麼選擇國際代工廠流片,而海思大概率會選擇國內半導體代工,這將減少國際代工需求,增加國內代工需求。目前看,國內半導體工藝的先進位程只有中芯國際能夠承接,所以,中芯國際將受益於海思對外出售晶片。
4.國內代工需求增多,中芯國際來自中國大陸收入佔比將會繼續提升
2019Q3 中芯國際的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收入佔比提升至 60.5%,假如海思正式對外出售晶片且選擇國內代工,公司來自中國大陸的收入佔比將會持續提升。同時,國內其它晶片設計公司也很有可能將代工訂單轉移至國內,公司的產能和工藝技術能夠承接上遊晶片設計公司的代工訂單轉移。我們預計公司第四季度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收入佔比將繼續提升。
四.受益於半導體國產化,維持「買入」評級
大陸半導體產業要崛起,從設計到代工、封測都要自主化,所以大陸的晶片設計公司尋求大陸代工是必然趨勢。無論是國內晶片設計巨頭,還是晶片設計中小型公司,都在有可能將代工轉向國內,這種代工訂單轉移逐漸成為業內共識,且趨勢正在加強。中芯國際作為國內代工龍頭(產線種類多、產能大),將明顯受益。
預計 2019~2021 年收入分別為 31.32 億美元/36.04 億美元/40.59 億美元,增速分別為-6.8%/15.1%/12.6%,2019~2021年利潤分別為 1.39 億美元/1.84 億美元/2.26 億美元,增速 3.9%/32.8%/22.5%。
公司作為半導體代工的技術跟隨著,技術節點突破是關鍵,應該先看公司的技術,再看收入,最後才是利潤。短期受益於 Norflash 代工需求,中長期看好國產化替代大背景下的大陸代工廠崛起。
綜合考慮,公司合理 PB 估值範圍為 1.6~1.8 倍,公司合理估值 14.1~15.8 港元,維持業績預測和「買入」評級。
五.風險提示
第一,國內晶片設計公司代工需求減少;第二,14nm工藝進展不及預期;第三,全球產能鬆動,影響公司毛利率。
(編輯:陳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