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會養生健康不踩坑#
中秋假期就要到了,有沒有結伴郊遊爬山的打算?或者約朋友來1次半馬比賽?喜歡運動的人,可能聽說過2種觀點。1種認為,運動是對膝關節功能的鍛鍊;另1種則認為,運動會造成膝關節磨損,而且還有跑步膝的說法。到底哪種觀點有道理?運動與膝關節保護是什麼關係呢?咱們現在來解析。
近日,1項來自加拿大的研究發現,包括所謂健康專家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跑步會對膝關節造成損傷,有接近50%的人覺得,跑步相關的重負荷,尤其是頻繁或長距離的跑步,會加速膝關節炎症狀的惡化。還有研究指出,休閒跑步並不會對膝關節造成危害,但是大運動量或高強度的跑步,往往與較高的膝關節炎發生率直接相關。
跑步膝,這個概念,在醫學界人士來看,是虛構的。因為,從專業角度來看,正確姿勢的合適運動量的跑步,不會造成膝蓋的損傷,運動後感覺到的膝蓋不適,主要原因是軟骨損傷、肌腱末端病、滑膜炎。不過,普通群眾參與運動,千萬不能追求達人目標或者將自己視為健將,需要注意,專業運動員每天都在訓練肌肉力量、柔韌性、協調能力、平衡能力,有職業的康復師協助,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傷病。就是這樣,不是還有很多人無法完成體能測試嗎?因此,運動需要量力而行。
運動後感覺膝關節疼痛不適,較為常見的原因是滑膜炎。應對這種情況,有3條建議。第1是減少跑步強度,降低跑步速度,並且避免跑下坡路段,這樣可以減輕膝關節負荷;第2是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治療性鍛鍊,比如加強膝關節和髖關節的肌肉鍛鍊;第3是改善跑步技巧,以前腳掌而不是腳後跟著地,減緩膝關節疼痛,但是,可能會增加腳踝的負荷,需要預防損傷,同時可以改變跑步的節奏和頻率,嘗試通過負荷變化來減輕疼痛。
膝關節是人體運動最多和負重最大的關節之一,通常,扭轉最容易造成膝關節損傷,比如做扣球動作或是籃球中的帶球轉身動作。日常鍛鍊中的爬山,不利於保護膝關節。因為,上山的時候,膝關節負重是本身體重;而下山的時候,膝關節還要負擔下衝的力量,使關節面的摩擦加劇,容易造成損傷。因此,膝關節疼痛的時候,應該避免爬山活動。
跑步是直線運動,只要量力而行,不易損傷膝蓋。但是,跑步機運動有所不同。因為,跑步機是定速的,長時間保持同樣的速度,如果膝關節和肌肉的協調性跟不上,就會對膝關節的半月板及軟骨形成震蕩損傷。因此,如果通過跑步機活動,運動後感覺疼痛,就必須停止運動,並且做相關醫學檢查。
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造成膝蓋損傷的2個因素,1個是肥胖;另1個是穿高跟鞋,尤其是穿高跟鞋上下樓梯時,髕骨承受的重量可以達到體重的7至9倍,容易造成髕骨軟化症,表現為膝蓋前方疼痛,下樓梯時更明顯,按壓髕骨有鈍痛和摩擦感。保護膝蓋,需要增加肌肉力量,控制體重,改變生活方式。同時,需要注意控制運動量,如果感覺膝蓋疼痛,就要休息。平時,除了練習肌肉力量,還要增強反應性和敏感性練習。此外,運動時要選擇合適的鞋子,做好熱身準備,運動中避免劇烈扭轉動作。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