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孔子認為,《論語》提到的多種人格中,「君子」是一種最接近現實的人格,可以通過個人努力去實現。
崇德向善、志存高遠、慎思篤行、高雅志趣等四特質是孔子在《論語》中構建的君子必需品格形象。如今我們已經步入新時代,成長在新時代的青年一代應該如何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需求,新時代對青年一代又提出怎樣的要求。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新時代要培養出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在我看來,所謂「時代新人」就是有本領、有信念、有理想、有品德、有擔當、有德行、敢創新、敢拼搏的新青年一代。通過研究發現,《論語》中的君子品格與「時代新人」品格的培養目標不謀而合,具有較強的時代價值和借鑑意義。
慎思篤行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治學的根本方法,給「時代新人」為人處世提供正確指導,是「時代新人」在新時代成長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質。《論語》多次提到慎思篤行在人們品德修養中具有重要地位。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裡仁》)。孔子反對只會死讀書卻不思考、高談闊論卻不行動的人。
「時代新人」必須要有本領、有知識、有行動,知立足於行、行作用於知,知行合一。這裡所說的知識和本領與《論語》中的「君子不器」(《論語·為政》)的內涵理念一致。孔子認為君子不能成為只有固定某方面作用的器具,而要博學多思,全面發展。
「時代新人」學習的知識和本領也應該是全面而專業的,不能只關注知識本身,要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通過善思加強自身素質和專業能力,做到舉一反三,切實提高解決現實問題的水平,增強工作本領。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孔子認為君子應以說多做少為恥,大談闊論不如實際行動、誇誇其談不如腳踏實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到的東西如果沒有落實到行動上,如同紙上談兵,毫無作用。在浮躁複雜的新環境下,知行合一、腳踏實地是「時代新人」最難能可貴、不可缺少的品質。
成功的背後是行動,「時代新人」應當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完善自我,加快品格修養和精神風貌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