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日前致函廣東省人民政府,支持廣州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試驗區建設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廣州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探索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新路徑新機制,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以人工智慧激發廣州「老城市新活力」,示範引領粵港澳大灣區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
在廣州這塊「試驗田」,人工智慧的科技種子早就種下,並呈茁壯成長之勢。沿著時間軸往前回溯,8月28日上午舉辦的2020年中國廣州投資年會,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是重頭戲。在會上,一批領軍人物點讚了廣州人工智慧產業,百度Apollo等還加大了在廣州的投入力度。8月28日下午召開的市委全會,提出要堅持以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為主攻方向。
3月31日,在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98個項目集體籤署入駐協議、44個項目集體開業、99個項目集體開工,項目總投資超5800億元。疫情之下,一系列大項目落地,分外令人矚目。今年1月規劃布局的這個試驗區,是廣州搶抓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載體和重要抓手。如今「雙喜臨門」,兩個關於「人工智慧」的試驗區,必將在廣州發揮疊加效應、實現聚合發展。
人工智慧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廣州堅持以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為主攻方向,構建起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不僅為廣州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還有助於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優勢互補、協同創新、產業聯動、共贏發展的良好格局。因此,廣州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不僅是廣州的機遇,其溢出效應還將帶動區域協同發展。
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偶然」背後有「必然」。科技部在致函中明確,廣州要充分發揮科教資源和產業集群優勢。的確,科教資源和產業集群是廣州在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中的兩塊「招牌」。作為華南地區科研教育中心,廣州不但高校資源豐厚,在人工智慧學科建設上也有建樹——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省實驗室(廣州)2019年成功獲批,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領域科研頂尖力量。
在產業集群方面,廣州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在工業機器人、語言識別、服務機器人等領域產業,技術水平領先;在醫療健康、汽車交通、高端製造領域,廣州優勢明顯。廣州現已形成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含廣州大學城)、廣州軟體谷、黃埔智能裝備價值創新園等多個與人工智慧相關的核心集聚區。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可或缺。在政策支持方面,廣州於2017年已將人工智慧作為全市重點發展產業之一。2018年、2020年相繼制定並實施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計劃、人工智慧專項政策。
機遇與挑戰並存,光榮與夢想同在。「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落在廣州,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完成「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這一光榮使命,廣州必須繼續發揚敢闖敢幹、敢為人先的精神,全面出擊,勇闖難關。在產業發展上,聚焦重點,不斷做大做強人工智慧產業;在基礎理論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發上,敢於投入,力爭取得突破;在人工智慧應用場景上,不斷拓展,探索智慧城市建設新路徑;在政策法規體系供給上,大膽探索,構建起高水平的制度環境。
可以相信,隨著人工智慧創新發展不斷深入,必將為廣州數字經濟發展夯實根基,為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提供澎湃的動力。
(廣州日報評論員 練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