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不如人,面對美國全面制裁,阿爾斯通事件能給華為哪些啟示

2020-12-14 Tech道觀

華為事件,從2018年底孟晚舟被捕,到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再到今年5月15日制裁的升級,已經成為國民關注的焦點。本篇文章筆者和大家聊聊,華為的崛起對美國有多大影響?為何舉國之力打壓華為?歷史上與華為經歷相似的阿爾斯通事件是怎麼回事?華為的結局又將如何?

如果有讀過機械專業的朋友應該知道,國際上主流的工業企業,他們的生產線都是柔性製造,今天可以生產汽車、冰箱、洗衣機,明天生產線反手一布置,又可以有新的用途。各個國家都深知工業的力量,而在工業上,有兩大供給端核心,一是科技,二是能源。

阿爾斯通事件

2014年,阿爾斯通事件就是能源領域的一場經濟戰。阿爾斯通是全球最重要的工業集團之一,業務涉及能源、輸配電、運輸等,巔峰時期,世界上15%的電力都是由阿爾斯通的設備發出來的。樹大招風,當一家美國以外的公司,在工業領域控制這麼多的能源時,就威脅到了美國。於是,在2013年4月,時任阿爾斯通集團鍋爐部負責人的皮耶魯齊,在甘迺迪機場被FBI逮捕,皮耶魯齊被逮捕時給出的理由是,在10年前的印度尼西亞的某項目中,阿爾斯通涉嫌行賄拿下合同,觸犯了美國的《反海外腐敗法》。

在皮耶魯齊被逮捕之後,美國並不是立即處罰和定罪個人,而是就此向阿爾斯通施壓,要求阿爾斯通支付7億美元的罰款,同時迫使其將核心業務出售給美國通用電氣,同時還慫恿皮耶魯齊認罪,不認罪就要坐一輩子的牢。皮耶魯齊就這樣被迫認罪,並且湊齊了100萬的保釋金,但美國司法部卻以各種理由一拖再拖。皮耶魯齊在25個月後重獲自由,而當他出來之後,美國通用電氣已經完成了對阿爾斯通核心業務的收購。這次事件使得阿爾斯通公司一蹶不振,法國的能源業也一落千丈,而通用電氣卻在市場上如日中天。

中興事件

能源之後是科技,如今科技是現代工業的基礎,晶片又是科技的核心物件,其實在科技領域,世界一直硝煙不斷。早在2000年,臺積電就和中芯國際反覆掐架,2003年,美國思科也和華為打過官司,但由於那時候信息不夠通暢,所以也沒有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那麼科技高地爭奪的標誌性事件應該屬2018年的中興事件,當時中興通訊佔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約10%的市場份額,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公告,未來7年內禁止中興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產品。消息出來後,中興緊急停牌,等到6月復牌後吃了8個跌停板,這場科技打擊,最終以中興繳納十幾億美金的巨額罰款為暫時中止。

華為事件

中國的兩大5G龍頭,一個是中興,一個是華為。華為公司有三大主營收業務:消費者端的手機、電腦,面向企業的軟硬體服務以及面向通訊運營商的通信設備業務,這通信設備業務就是未來5G時代的根基。目前,華為的5G技術全球第一,而美國的5G技術距離大範圍民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就引出了2018年12月1日,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在加拿大溫哥華被捕事件,這場逮捕和2013年的皮耶魯齊是如此相似。逮捕孟晚舟之後,在記者會上,有人赤裸裸地講出「可以讓美國資本入駐華為」這樣的言論,任正非清楚,如果妥協,最終將淪為下一個阿爾斯通。

華為的態度也激怒了美國,所以美國直接對華為實行全面封殺,在目前的全球科技格局中,美國在IP授權、半導體設計等頂層領域佔據了約70%的市場份額,處於絕對的領先優勢,所以美國才敢這麼強硬。而中國在頂層設計環節過於依賴進口。2019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金額高達3055億美元,所以去年華為遭遇打壓之後,只能拼命追趕時間,加大研發力度和尋找其他供應商。

但是這種高科技技術,不是一兩天就能趕上的。不僅如此,目前在製造端華為更是高度依賴臺積電,華為的海思半導體的主要晶片製造商就是臺積電,所以美國的限制升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任何一家跟華為打交道的企業都必須經過美國商務部的批准。隨著臺積電宣布,2021年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其實就是示好美國,因為只要去美國建廠,就會給美國帶來大量的工作崗位和政府稅收。而至於為什麼是明年,在明年的什麼時候,會不會真的建廠,建了會不會真的搬過去,也都不太好說,畢竟富士康去年就放過一回鴿子。

總結

得科技者得天下,如果說獲得科技話語權是獲得工業制高點的關鍵,那麼分解到小戰役上,現如今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搶奪臺積電。從過去的阿爾斯通、東芝等眾多外國企業的教訓中,我們可以看到,拒絕妥協、直面挑戰,是當下華為唯一的出路。華為是個了不起的企業,任正非是個偉大的企業家,有些路早晚都要走,有些事早晚都得做。

相關焦點

  • 制裁華為新禁令今日生效,美國痛失5g主導權後為何如此瘋狂
    阿爾斯通的高管,對該企業實行法律、貿易、政治等多方面的制裁,迫使阿爾斯通將大部分資產出售給了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阿爾斯通事件是美國打壓外企的經典案例,作為世界霸主,美國不允許他國企業走在自己的前面,成為世界領航者。
  • 華為TikTok的遭遇不是第一次出現,阿爾斯通告訴你:美國是慣犯
    近段時間美國頻頻對中國企業出手,華為Tik Tok都難逃他們的制裁,而這樣針對外國企業的的事件並不是在美國第一次發生。法國阿爾斯通是全球軌道交通電力設備和電力傳輸基礎設施領域的領先企業,創新環保的技術在世界數一數二。阿爾斯通與我國也有50多年的軌道交通、發電和電力傳輸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歷史。
  • 面對美國三次制裁,華為該何去何從?
    70餘家子公司,列為實體清單進行制裁,到2020年10月共進行了三輪制裁,面對美國舉國之力來打壓,華為苦苦支撐到現在而不倒。我在這裡真心說聲:華為挺住,華為加油,中華有為,民族有未來!在美國制裁令後,華為終端業務遭到巨大衝擊,華為海外新手機無法使用谷歌gms服務,導致華為海外手機業務量出現大幅下滑,並對華為海思晶片斷供EDA工具,也使海思晶片設計無法升級。
  • 制裁HUAWEI的隱秘
    華為推出5g標準電信網絡通訊技術【科技最前沿網絡通訊立當先】 率先推出全球通用電信5g標準通訊技術 這是一個涵蓋全球數萬億美元的市場簡述:阿爾斯通隨著企業自身的發展,其內部貪腐嚴重。美國司法部根據打擊防海外貪汙腐敗法案,提出讓阿爾斯通進行企業內部調查。但結果也如美國希望看到的那樣。並據此限制阿爾斯通進入美國市場。也為此對它進行全面的制裁。阿爾斯通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想通過法國政府為此進行斡旋。外交斡旋不成功,阿爾斯通僅僅失去美國市場?你們以為這就這樣結束了嗎?
  • 美國5g部署為何會出現偏差?
    美國陷進早在2013年,美國政府就通過逮捕法國電力企業王牌,阿爾斯通的高管,對該企業實行法律、貿易、政治等多方面的制裁,迫使阿爾斯通將大部分資產出售給了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阿爾斯通事件是美國打壓外企的經典案例,作為世界霸主,美國不允許他國企業走在自己的前面,成為世界領航者。為了打壓華為,美國政府企圖按照對付阿爾斯通的方法來對付華為。可美國人低估了華為董事長任正非,也低估了中國人的氣節。
  • 打壓華為是美國的陷阱?皮耶魯齊:華為不是當年的阿爾斯通
    眾所周知,美國對華為的封殺愈演愈烈,先是切斷晶片供應鏈,最近又對華為的技術人員進行籤證限制,可以說美國是無所不用其及。在英國宣布禁止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後,而法國方面表示,法國不會禁止華為在法國投資,但在敏感地點將進行保護,保護國家安全利益。
  • 孟晚舟為什麼被緊盯不放,迫使華為成為阿爾斯通第二?
    今日消息,加拿大法院公布了孟晚舟引渡案的第一個判決結果,認定華為公司副董事長、財務長孟晚舟符合「雙重犯罪」標準,因此對她的引渡案將繼續審理。回顧一下孟晚舟事件,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溫哥華被捕,美國向加拿大要求引渡她,加拿大法院定於2018年12月7日就此事舉行保釋聽證會。到如今已經過去一年半了,孟晚舟女士仍然未能獲釋。
  • 美國陷阱:昨日法國的阿爾斯通,今日中國的華為、TikTok
    如果你讀過《美國陷阱》這本書,你就會發現不管孟晚舟事件還是最近的tik tok事件,都不過是法國阿爾斯通事件的重演罷了。這本被放在任正非桌子上的書講的到底是一個什麼故事?在能源領域也曾擁有多個世界第一:水利設備世界第一,核電站常規島世界第一,環境控制系統世界第一·······以前流行過一句話,世界上每4個燈泡中就有一個燈泡的電力來自於阿爾斯通的技術,作為法國工業的驕傲,他在法國的地位就等於是美國的蘋果、日本的索尼、中國的華為。
  • 同樣佔據全球70%市場,美國為何制裁華為,卻對大疆束手無策?
    我覺得其根本目的,並不是為了「消滅」華為,而是華為佔據著龐大市場,讓美國害怕了,但是華為的晶片卻受著美國技術的制約,於是,美國就採用制裁的方式。就像之前的中興,法國的阿爾斯通。重點講下阿爾斯通,因為這家公司的遭遇和華為的遭遇很像,阿爾斯通在能源領域曾擁有多個「世界第一」:水電設備世界第一、核電站常規島世界第一、環境控制系統世界第一。曾經流行一句話,世界上每4個燈泡中、就有1個燈泡的電力來自阿爾斯通的技術。這讓行業內的另一個巨頭——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感受到挑戰。
  • 【深度】從東芝到阿爾斯通,美國「厚黑」劣跡斑斑
    過去的幾十年裡,日本東芝、法國阿爾斯通等知名企業都曾成為美國打擊的目標,並因此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痛。只不過相比之下,現在針對中國科技公司,美國政府找的藉口更加意識形態和政治化。「東芝事件」,逮捕、謝罪、制裁上世紀80年代初,日本迎來其半導體行業的「黃金年代」。日本半導體技術和產能飛速提升,一躍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晶片供應方。
  • 美國紅眼病又犯了,東芝、阿爾斯通到華為:美國打壓對手的黑歷史
    但是日本畢竟是美國的盟友,如果一開始就發動對日本的全面經濟制裁,那麼必然會導致美國不想見到的後果。於是,他們準備先拿日本的企業開刀。於是日本電子工業的翹楚——東芝,開始走上了美國的案板。美國開始了對東芝的極限施壓。當時東芝下屬子公司「東芝機械」違反美國有關制裁蘇聯的規定,向蘇聯秘密出售了四臺九軸五聯動大型數控工具機。此工具機是加工核潛艇高性能螺旋槳的必備產品,能有效解決當時蘇聯海軍核潛艇一直存在的噪音大的問題。這幾乎是觸動了美國的逆鱗。
  • 從阿爾斯通事件看華為,孟晚舟引渡案事件,結局早已內定
    孟晚舟引渡案事件中,其實早有了結局,只是這種結局怎麼樣比較好看一點而已,因為在歷史上,已經有了前車之鑑。它就是曾經的能源巨頭,法國的知名企業阿爾斯通。最終,通用公司聯合美國司法部針對阿爾斯通反腐敗調查,並要求阿爾斯通給予配合。開始在阿爾斯通,安插臥底,但最終沒得到實質性的證據,實在等不下去。2013年4月份,美國司法部在紐約甘迺迪機場,逮捕了艾斯通國際銷售副總皮耶魯齊。美國對這位阿爾斯通高管起訴的理由,竟然是10年前,2003年,在印尼的發電項目中,皮耶魯齊與其它阿爾斯通管理人員,經「中間人」印尼向政府行賄。
  • 盤點美國昔日的巧取豪奪:東芝、阿爾斯通經歷了什麼?
    【環球網綜合報導 侯佳欣 李東堯】從中興、華為到TikTok、wechat,美國川普政府不斷將目光投向中國企業。近幾個月,華盛頓更是展開對TikTok在美業務的圍獵,意圖通過巧取豪奪將其變得受美方控制。事實上,美國對競爭對手巧取豪奪的戲碼一直都在上演。在中國企業之前,日本東芝和法國阿爾斯通的企業也曾面臨同樣境遇。他們當時經歷了什麼?
  • 華為事件給我們的啟示!
    2019年5月中旬以來,華為無疑處於全球輿論的風眼。所謂「華為事件」簡單來說,就是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及其70餘家關聯公司列入所謂的「實體名單」,美國企業所有向華為出口或進行境內轉讓都必須受到許可,這也就意味著華為採購美國商品將受到限制和影響。此次「華為事件」,我們至少可以得出兩點啟示。 一是放棄對美國的幻想,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 為什麼美國對華為那麼惱火?不僅制裁,而且扣人,金一南:逼急了
    ——金一南《為什麼是中國》為什麼美國對華為如此惱火,因為華為的核心是技術。美國人覺得我們學習能力太強了,如果學到老虎也會上樹,那就麻煩了。華為作為中國的民營企業,能夠被世界第一強國傾國力制裁,在世界政治史、經濟史上都很罕見。
  • 面對美國的制裁,只有這家中國公司挺住了
    華為事件中,面對美國的制裁,華為轉正自己的備用計劃、加強5G戰略部署、全面降低其電子產品中美國零件的佔比、宣布自主研發手機作業系統&34;、手機終端全面使用旗下海思晶片下&34;晶片。憑藉自身強大的企業實力,和自主研發能力,華為扛過了美國的幾輪制裁。
  • 面對各國打壓,華為已迎來新轉機,美國威脅不存在的。
    美國上次開始打壓中國華為的時候,美國的小弟們也開始斷絕了,與華為5g的合作,對華為來說,可能是一個挑戰,也可能是一個機遇。華為5g市場會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嗎?面對各國的打壓,華為5g建設並沒有做出妥協,相反,華為已經有了新的轉機。
  • 為什麼華為不向美國低頭?看完阿爾斯通和東芝的「下場」就知道
    從去年開始,美國就開始對華為實施多方面制裁,禁止臺積電、中芯國際等晶片代工廠商與華為合作,這導致麒麟晶片面臨停產,如今美國又限制晶片出售,一旦庫存晶片用完,華為將陷入沒有晶片可用的地步了,業務也受到不小的影響。
  • 面對美國制裁,華為該如何反擊?
    華為的反擊早已經在醞釀,在華為中已經開始對聚焦如何反制美國企業打痛美國政客。有人說華為的不自量力,華為的能力還不足以動搖美國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華為不需要舞劇技術就能收美國企業的一個舞劇專利費用,那麼這種情況的話就可以作為對美國的利器!因為你話我就想去美國話,而且與美國已經分道揚鑣了。臺積電已就發表聲明,對於華為供應五納米七納米工藝等晶片代工從9月14號開始停止代工了。
  • 任正非桌上的《美國陷阱》:阿爾斯通悲劇,是孟晚舟案的前車之鑑
    孟晚舟事件是美國政府挑起的政治事件是公認的事實,但或許少有人知道,這件事也曾在7年前發生過,現在孟晚舟的事件就是當時法國能源巨頭阿爾斯通悲劇再次上演。 在經過長時間暗無天日的關押,並且開始懷疑阿爾斯通是否真的能解救他之後,皮耶魯齊2013年7月決定認罪,但即便如此他也被關押到2018年9月才出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