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中旬以來,華為無疑處於全球輿論的風眼。所謂「華為事件」簡單來說,就是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及其70餘家關聯公司列入所謂的「實體名單」,美國企業所有向華為出口或進行境內轉讓都必須受到許可,這也就意味著華為採購美國商品將受到限制和影響。此次「華為事件」,我們至少可以得出兩點啟示。
一是放棄對美國的幻想,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關於中美關係,以前我們常說兩句話:好的話,好不到哪裡去,因為「一山不容二虎」。中美作為全球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兩個大國,戰略利益必定有所交叉,競爭難以避免;但是壞也壞不到哪裡去,因為中美之間有「經貿關係」這塊壓艙石,合則兩利分則兩傷,鬥而不破是中美關係的常態。但是川普發起的貿易戰,則打破了這種平衡,也讓我們看清了美國真正的戰略意圖,即美國必須對快速崛起的競爭對手打壓遏制,以繼續維護美元霸權、主導多邊規則、獲取最大經濟利益。
美國建國只有二百多年,但從歷史看,它對競爭對手的遏制可以說是駕輕就熟。比如說上世紀的日本和蘇聯。對美國來說,GDP的60%是一道紅線,誰要是越過這道紅線,美國就會毫不留情地痛下殺手,這與挑戰者的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或是否韜光養晦無關。
2014年,中國GDP佔美國GDP的比重首次超過60%,跨越了美國能容忍的限度。在美國看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與潛力遠大於以前的競爭對手,很可能在可預見的將來超過美國。在這一背景下,美國對中國進行壓制是必然的事情。但是,面對這場貿易爭端,我們有底氣,也有信心奉陪到底,因為今日的中國不是上世紀的日本、蘇聯,也不再是近代歷史上任列強宰割的舊中國,我們有一個嶄新的身份——新中國。
華為事件給我們的第二個啟示是要修煉好內功,堅持創新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新發展理念,而創新是五大理念之首。「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只有堅持創新發展,掌握核心技術,中國在未來發展之路上才不會被隨意卡住脖子,才會有發展的自主權,才會有堅持發展的定力和持續發展的動力。
美國封殺華為的做法與2018年的「中興事件」何其相似,都是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進行制裁和封殺。但是最終的結果卻不盡相同。中興為了尋求美國的和解,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繳納10億美元的巨額罰款和4億美元的保證金;對高管團隊和董事會進行清洗;接受美方執行小組的實時監視。
而反觀華為,正是因為有了華為的未雨綢繆,在晶片、5G技術等方面的深耕發展,有了長達15年的「備胎計劃」,才有了任正非所說的「華為的5G絕對不會受影響,在5G技術方面,別人兩三年肯定追不上華為」的底氣和豪氣。
如何創新發展呢?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具體來說,就是要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構建產業新體系,構建發展新體制。
總之,對於此次華為事件,以及美方發起的貿易戰,中國早就表明態度: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
「在這裡讀懂大學」!關注siaocaoshun,和順哥一起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