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不聊別的,來回答我們精心準備的靈魂三問:
離開誰都行,但離開手機一秒,你的魂還在麼?
沒手機, 帶薪如廁還香不香?
入睡之前,和手機沒有「約會」,鬧不鬧心,睡得著嗎?
不用多說,大概從自己的回答就明白,對手機的依賴程度了吧?手機有多好玩???
早上,睜開眼就找手機...
晚上,拿著它閉上眼...
一天24小時,手機陪睡「侍寢」...
一機在手,天下我有!
手機作為便捷的通信工具,在給人們工作、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些煩惱,其中關於手機輻射是否會致腦瘤,引發的爭論一直不斷。
● 曾經有英國《鏡報》報導稱,60歲英國男子將諾基亞告上了法庭,原因竟是他在做銷售員期間,需經常使用手機,甚至打到手機發熱,5年多與手機形影不離導致他罹患腦瘤。
●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手機電波定義為第三類--可能致癌物,因為手機的使用和惡性腦瘤膠質瘤、良性腦瘤聽神經瘤之間有聯繫。
重重跡象,讓很多人憂心忡忡,但對手機的依賴,又讓大家難捨難分!
手機真有這麼大危害嗎?小編邀請到昆明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科二病區副主任楊海洋主任來解答疑問。
什麼是腦膠質瘤?
膠質瘤是最常見的顱內腫瘤,約佔顱內腫瘤的45%-50%。
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腫瘤,起源於神經間質細胞,半數以上屬惡性,嚴格說是腦癌的一種,而且是發病率最高的腦癌,會引起精神障礙,肢體癱瘓、癲癇,晚期大多危及生命,在人類十大常見腦腫瘤中的致死和致殘率高居第二和第四位。
值得警惕的是
● 兒童腦腫瘤的發病率位於小兒實體腫瘤發病率的前列,其中,兒童腦膠質瘤佔兒童腦腫瘤的70%-80%,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腦腫瘤,僅次於兒童白血病。
● 近幾年昆明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科收治的膠質瘤患病比例較前幾年明顯增高,而且多為青壯年病患者,腦膠質瘤發病有年輕化趨勢。
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是導火索,手機電波癌?
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一定量的電離輻射是會對人體有害的,對於腦膠質瘤來說也是有很大的相關性。
但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並不是電離輻射,而是電磁輻射,手機會產生電磁輻射,但很弱,大可不必驚慌,手機正常使用是絕對安全的。
但,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電磁輻射無處不在,頻繁使用、習慣性把手機等電子用品貼身攜帶,經常用手機煲電話粥,睡前玩手機、電腦,困了就把手機等放在枕邊同眠,會導致人體內輻射累積,讓體內的自我修復系統「疲勞」,對健康的影響,不僅僅限於與腦部腫瘤有關,還涉及唾液腺腫瘤、聽力損害、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行為障礙等健康隱患。
楊主任提醒
● 目前膠質瘤病因還未闡明,多數認為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歸納起來有:腦胚胎組織發育異常;遺傳因素;化學因素;病毒因素;生活環境等。
● 至今為止,沒有任何醫學上的證據表明使用數碼產品會對大腦產生損傷,導致癌症。但長期大量使用很可能造成不良後果,世界衛生組織把手機輻射歸為可能但不肯定的致癌因素,我們應該重視。
如何預防腦膠質瘤?
楊主任建議:
大家平時儘量減少每次使用手機的時間,以及每天使用手機的次數,長時間接電話左右耳輪換,最好使用耳機線;
戴眼鏡的人,如果是金屬鏡框,在通話時最好把眼鏡摘下
不用手機時,儘量將手機放在遠離頭部和心臟的地方,可放置在四五十釐米遠的距離外;
睡覺的時候電子產品應儘量放在臥室外面,手機的輻射不是僅僅在通話時才有;
儘量不在電梯、火車、地鐵等相對封閉空間和信號差的地方打手機,在手機會不斷嘗試連接中斷的信號,會使輻射增加到最大值;
尤其兒童應該遠離電子產品,避免過早、過多使用手機。
日常生活中,莫名頭痛要警惕腦膠質瘤!
相對於其他類型的腦瘤,腦膠質瘤早期的臨床症狀並不十分典型,很多患者直到症狀非常明顯或無法忍受時才選擇就診。
其實,腦膠質瘤的早期症狀就是:
頭痛
頭痛
頭痛
數據顯示,大約有30%的腦膠質瘤患者表現為頭痛,頭痛大多因顱內隨著腫瘤增長顱內壓逐漸增高所致,故而約有70%的人隨著腫瘤的進展,頭痛逐漸加重,持續時間延長。
疼痛大多為跳痛、脹痛,部位多在額顳部或枕部,一側大腦半球淺在的腫瘤,頭痛可主要在患側;頭痛開始為間歇性,伴有陣發性或搏動性頭疼,多發生於夜間或清晨,有時候,接打手機時間過長也會出現頭疼,但只要休息後症狀便會緩解,到後期就會轉變成持續性劇烈頭疼。
楊主任提醒
如果遇到莫名的頭痛,而且難以緩解,要引起重視,儘早做個詳細的檢查。
免責聲明: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
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個人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到院諮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