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在線教育厲兵秣馬,大戰之後,究竟鹿死誰手?

2021-01-07 蒲公英Media

2020年1月2日,教育中概股開年的第一個交易日便迎來了開門紅,在線教育第一股跟誰學最高漲幅達到10.25%,收盤時漲幅8.6%,市值超過55億;新東方、好未來分別漲4.95%、2.55%,網易有道上漲5.54%、51Talk上漲7.84%。

「2019年是過去10年裡最差的一年,卻是未來10年裡最好的一年。」這句話被美團CEO王興奉為圭臬。回首2019,有人感慨,「這一年沒有爆款產品;這一年沒有巨頭戰爭;這一年流量增速接近停滯;老派商業模式充斥小打小鬧,新風口、新趨勢徘徊試探。」

據經合組織(OECD)的數據顯示,2019年二季度,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是30年來最低的增長,GDP增速僅有6.2%,相較於10年前兩位數的狂飆突進,如今的GDP增長速度幾近腰斬,折射到在線教育領域,投資銳減、關門、跑路的不絕於耳,也恰好印證了這一點。

從2013年「在線教育元年」算起,國內的在線教育經過6年的鮮衣怒馬、高歌猛進,然而到了2018年寒潮來襲也開始變得「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然而弔詭的是股票市場一路飄紅,那麼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在線教育市場將在2020年迎來「第二春」呢?

不可否認的是進入嶄新的2020年,在線教育行業野蠻生長的時代即將終結,精耕細作將成為行業內的普遍共識。寒潮之下,地主家的餘糧恐怕也不多了,網際網路大廠花的每一分錢,都更加考慮回報,畢竟風口過後,豬掉了下來會摔的很慘。

2019年12月31日,頭條推出K12小班課「大力小班」正式上線運營,這是繼兩年前推出 「大班課」之後,頭條開始試水「小班課」,雖然今日頭條一直試圖在在線教育市場謀得一席之地,但成績卻不盡人意。

01 網際網路巨頭的高歌猛進

2013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全面興起,一方面是由於老牌教育公司經過20多年的發展,線下教育市場的增長進入了瓶頸期;另一方面則得益於人口結構的變化、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普及,新的教育資源和模式逐漸被大眾所普遍接受。

線上機構忙著利用高空優勢往線下滲透,線下企業迫於業績壓力不得不尋求線上出路。對於網際網路行業投資者而言,電子商務、網路遊戲已趨於飽和,在線教育作為網際網路產業的一個細分行業,很快成為了競相追逐的對象。

加之資本的推波助瀾,從傳統教育機構、電商到網際網路巨頭們對在線教育也早已是「司馬昭之心」,暑期數十億的流量大戰就是三方角逐在線教育的一個縮影。

到了2020年,這種情況不僅不會緩解,而且只會愈演愈烈,因為老牌在線教育機構想著稱霸武林、一統江湖,而後起之秀也為了搏出位只能破釜沉舟、決一死戰,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的在線教育爭霸賽要比2019年更為壯烈。

自2018年以來,今日頭條開始進軍在線教育,內部孵化了少兒英語一對一品牌gogokid,隨後又推出K12大班課大力課堂等教育產品,還投資了一起作業、曉羊教育,收購了學霸君的to B業務及早教品牌「新升力」等項目。

然而截止目前,AIKID已停止運營,gogokid被曝出大規模裁員。雖然今日頭條承認團隊在「去肥增瘦」,但也表示「從沒有動搖過在教育領域的探索」。

在強大的流量優勢面前,為何頭條進軍在線教育的表現差強人意?從大班課到小班課,頭條在不斷試錯和探索中前行,而其角逐在線教育的決心也可見一斑。

頭條的野心勃勃一方源於對內容和教育市場的捕捉,一方面則是源於自身的焦慮。

從2014年6月估值5億美元到2018年10月完成Pre-IPO後估值750億美元,四年的光景頭條的估值增長了150倍,通過燒錢跑馬圈地搶地盤,但放緩的增長與流量變現至今讓今日頭條頭痛不已,不得不說的是頭條在網際網路教育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也正是對流量變現的執著與焦慮。

作為以投資見長的騰訊2018年以來投資的網際網路教育企業已接近10家,且以B輪後的大額投資為主。騰訊作為持有12%新東方在線股份的「二當家」在2019年見證了後者在港交所敲鐘上市的光輝時刻。

而騰訊的野心遠不如此,除了在外布局在線教育外,內部還孵化了騰訊課堂、企鵝輔導、ABCmouse等在線教育品牌,另外圍繞網際網路教育,騰訊還為合作方提供產品研發與技術支持,可謂是極盡技術優勢之能事。

騰訊試圖以平臺、技術、資本三個角度展開一張大網,通過逐步收縮將在線教育收入囊中,然而從其投資的猿輔導的裁員、轉型到VIPKID的風波不斷來看,騰訊與頭條面臨著相似的遭遇——賠錢賺吆喝。

另外兩家網際網路巨頭「百度」和「阿里」也早已蠢蠢欲動,憑藉著各自的平臺和流量優勢布局在線教育,但從投資的項目上來看,與頭條和騰訊相比,有點乏善可陳。

02 流量平臺入局「割韭菜」

看著網際網路大廠對在線教育的攻城略地,當在線教育開始被廣泛接受,有了強大的用戶基礎,風口期的在線教育,「挾流量以號令天下」的短視頻平臺顯然也不願錯過,站在風口上,誰又不想薅一把羊毛、割一茬韭菜呢?

2019年短視頻行業風頭正勁,在用戶時長爭奪戰中獨佔鰲頭,成為網際網路時長紅利的主要增長入口。據官方數據顯示,短視頻月度活躍用戶數為8.21億,活躍用戶滲透率高達72%,而在2019年6月份的用戶月總使用時長同比增量統計中,短視頻行業貢獻了65%的增量,遠遠高於其他行業,用戶月人均使用時長達22.3小時。

據相關調查機構顯示,教育培訓行業廣告文案多強調各類優惠活動的截止日期,營造「不容錯過」的緊迫感,吸引用戶進一步了解,可以說短視頻流量平臺佔盡了天時、地利。從二次元網站嗶哩嗶哩、老鐵666平臺快手和生活秀平臺抖音,而今的在線教育格局發生悄然的改變。

2018年年末,快手高級副總裁馬宏彬宣布:將在春節前拿出66.6億流量,助力教育類帳號在快手平臺冷啟動。

2019年3月,抖音率先對部分知識科普類帳號開放了5分鐘長視頻權限,並上線「海豚知道」小程序,幫助教育類抖音號實現知識變現。

同年8月,抖音首屆創作者大會上,抖音總裁張楠提到,將加大對教育內容創作者的扶持力度。甚至種草社區小紅書也不甘落後,近期推出創作者「123計劃」,強調平臺上學習類相關話題聚合了12.4萬篇筆記。

自2019年以來B站上線「Bilibili大學招新計劃」、「好奇心計劃」等活動,為該領域內容創作者提供流量曝光和獎金激勵。近期,B站更是開啟內測付費課程頻道「課堂」,試水知識付費領域,其活動推廣頁面推薦的6門課程中,最高觀看量達2.5萬次。

隨著短視頻在國內掀起熱潮,不僅為草根崛起、知識變現提供了平臺和基礎,而且也打破了傳統在線教育的模式,全民慕課的時代已經來臨。可以說目前的在線教育進入了群雄並起、百花齊放的時代。

2020年的夏天將會更加喧囂。從頭條系(今日頭條、抖音)到騰訊、新東方,各個領域的大佬們紛紛入局在線教育。有的憑藉著強大的流量優勢自上向下滲透;有的則是憑藉著數十年在傳統教培行業的精耕細作,從線下向線上發力,各個教育機構憑藉著自身的優勢,割據一方、裂土稱王。

03 上市在線教育「三劍客」

2019年投資銳減、倒閉潮來臨的同時,頭部在線教育機構暑期的40-50億的廣告投放,在整個在線教育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用 「捨不得孩子套不來狼」來形容2019年的暑期奪客大戰再貼切不過了。

然而在線教育的風口已過,賽道早已細化明確,各個賽道的獨角獸也逐漸形成一定的優勢,新入局的選手不僅要面對頭部機構的圍剿,而且還要承受市場競爭壓力,一般都是有苦難言。

在線教育行業的強者恆強同時,無論是頭部機構間的差距也將逐漸拉大。在線教育雖然市場廣闊,但在過去的兩年對於整個行業來說無異於一場大考,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同樣適用於在線教育市場。2019年,新東方在線、跟誰學、網易有道三家在線教育機構先後赴港、美上市,再次將在線教育推向一個高潮。

在幾家頭部機構中,有的「背靠大樹好乘涼」,比如新東方在線、網易有道;要麼「拼爹」,有「金主爸爸」做靠山,譬如VIPKID數輪融資58億。當然也有苦媳婦兒熬成婆的51talk,在經歷了數年艱苦奮鬥,頭頂「虧損之王」的帽子負重前行了許多年,終於在2019年第三季度實現了盈利,虧損開始收窄。

2014年以to B業務切入的跟誰學,在2016年遭遇瓶頸,沉寂了兩年之後,全面聚焦K12在線直播大班課之後憑藉著跟誰學和高途課堂兩大品牌,真實上演了一出王者歸來。

不僅成為第一家實現規模化盈利的在線教育機構,截止目前市值突破55億美元,穩穩地坐上了K12在線教育的頭把交椅,這也無異於為苦苦掙扎的在線教育機構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原來在線教育還是可以賺錢的。

這在業界看來多少有些不可思議,與業內的虧損、倒閉、裁員、暴雷、跑路相比,跟誰學憑藉早先的技術積累,以及創始人陳向東對教培行業的洞察,跟誰學很快就在業界積累了良好的口碑,並迅速佔領市場,連續6個季度實現了盈利,增長速度更是超過了400%。

04 在線直播大班課的魅力

作為在線直播大班課的擁躉跟誰學,已然成為業界不少在線教育機構的學習榜樣,原本做在線一對一或者小班課的機構,也開始紛紛湧向在線直播大班課,企圖以規模實現經濟效益。

之所以跟誰學在在線直播大班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一個關鍵就是「雙師」服務,雖然不是跟誰學的首創,但卻在跟誰學的手裡發揮到了極致。

與其他機構依靠動輒成千上萬的教師規模相比,跟誰學的主講老師也不過區區數百人,但僅僅是這數百位身經百戰,平均有著超過10年教學經驗的優秀教師,硬是讓跟誰學在一片紅海的在線教育殺出了一條血路。

那麼有人會不得不問,在線教育到底是網際網路為先,還是教育為先?兩者孰重孰輕?

在線教育用現在流行的說法是「網際網路+教育」,兼具網際網路與教育的行業屬性。網際網路以技術作為驅動,而教育則以「內容+服務」作為根本,而科技賦能教育使得優質的教育內容得以更加廣泛的傳播,一個提供了傳播的平臺和手段,一個保障了學習效果落地的服務,兩者在縮小貧富地區的教育差異化、促進教育資源的平衡方面有著功不可沒的功勞。

有媒體認為,判斷在線大班行業的核心屬性,要看在線大班產品的最主要價值是什麼——是優質學習內容共享,還是保障學習效果落地?

從行業屬性來看,明顯是後者更容易獲得學生和家長的青睞,因為無論是線上學習還是線下學習,長期看家長都只會為效果付費。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線教育早期以錄播課模式為主,後來才逐漸演變為當下流行的雙師直播模式。是雙師直播課比錄播課提供的內容更優質?還是雙師直播在加強輔導老師服務之後學習效果更好?答案顯然是後者。

所以在線大班課的核心依然是教育。也就是說,無論在線大班行業的發展過程和網際網路行業有多麼想像,其成熟期的產品形態和行業競爭格局一定是和傳統教培行業一致的。

有人可能對此有異議,認為在線大班行業雙師直播模式已經跑通,但其產品服務功能比線下產品輕得多,而且行業競爭格局已經越來越像網際網路行業。

出現當下這種情況,主要還是因為在線教育行業仍然處於早期階段,在線教育的用戶群體相對優質且規模不大,高素質家庭和優秀學生對於教學服務的要求確實相對較低。

而在線直播大班課的市場格局在2019年就已初見端倪,雖然在線教育市場在持續增長,數千億的龐大市場空間對於對各家在線教育機構來說依然龐大,即便是市場份額位於前列的跟誰學也不過只是佔到0.96%。

但不容忽視的是,從大的經濟背景以及在線教育「強者恆強」的發展趨勢來看,進入2020年可能會形成幾家頭部機構獨大的局面。

在線直播大班課不僅大大提升了優秀教師的產能,線下大班課至多不過兩百人,而在線直播大班課將突破人數的限制形成規模化,這對於培訓機構來而言,將大大提升運營效率並最終實現盈利。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大班課更有利於向四、五線下沉。無可爭議的是,一、二線城市已成紅海之勢,下沉市場雖然體量龐大,但那是網際網路巨頭的主戰場,中小創業者在夾縫中求生存,且創業項目同質化嚴重,一味模仿、缺乏創新,所以每個賽道市場集中,頭部機構始終佔據著半壁江山,這就造成了中小企業機構的舉步維艱。

市場的優勝劣汰本身就是一個過濾器,而在廣大的市場面前,所謂的競爭也並一定是行業間的競爭,而是教育機構與自己的競爭,為什麼這麼說呢?

2018年以來,不少在線教育的創業者們抱怨資本的寒冬,大環境的不景氣,但據相關機構調查,在線教育市場前景依然客觀,造成這樣尷尬的局面,何不反問一下自身的原因?

雖然在線學習的市場需求前景廣闊,但尚未形成龐大的市場規模,大部分在線教育公司,企圖採用典型的網際網路商業模式來留存客戶,利用補貼甚至免費的燒錢策略。

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之下,在線教育企業狂飆突進,將「註冊用戶」、「活躍用戶數」作為生命線,藉助資本力量迅速佔有用戶、佔領市場,先戰略性虧損,競爭性消耗,屍橫遍野之後,倖存者出來打掃戰場、一統江湖後實現大規模盈利,於是存在普遍不太關注盈利模式、營銷成本的致命弱點。

教育行業的特點與網際網路行業有著迥異的特點和風格,教育行業是一個有溫度、重服務、重口碑、慢工出細活、互動頻度高、交付周期長、市場離散度大的領域,而且試錯成本很高,相較於其他網際網路服務,人們對教育服務的選擇更加謹慎。因此,如果缺乏優質的教育內容,這種留客模式的效果可想而知。

無論是網際網路大廠,還是流量巨頭,基本是流量在左,技術在右,而唯獨缺的就是教育,這對於一家以教育為核心的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足以致命的硬傷。

隨著網際網路教育政策的頻繁出臺,在大力提升優質的在線教育的同時,也對在線教育的內容、時長、繳費周期等等進行了嚴格的管理和整治,為促進整個教育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樹立了標準,一方面促使整個行業健康發展,一方面也為那些尚未形成規模體系、不夠規範的機構敲響了警鐘。

「山雨欲來風滿樓」。2020年的在線教育行業依然籠罩在去年夏天的那一聲槍響之中,未來的在線教育市場或許又將是一場血雨腥風,但最後鹿死誰手、誰能笑到最後還有待時間的檢驗,但在2019年的市場表現來看,或許我們可以窺見一點端倪。

文/編 巴山菌

蒲公英Media

相關焦點

  • 在線教育的「搶人大戰」
    尤其在學校複課之後,這種情緒便顯得更加熱切。於是我們看到了花式冠名的綜藝、重金邀請代言人,頻頻出圈的在線教育企業讓「老大哥」新東方也無法保持「佛系」,轉身加入到營銷大戰之中。前有學而思與作業幫,後有字節跳動和網易有道……這場由在線教育企業主導、線上和線下機構共同推高的「百團大戰」,此刻廝殺正酣!
  • 20億歐元的激情德比,紅藍大戰,鹿死誰手
    2020年12月13號凌晨01:30,紅魔主場大戰藍月亮,目前英超積分榜熱刺以24分領跑,曼城以18分暫居第八,曼聯以19分排在第七位,總體來說這賽季兩對總體狀態都欠佳。此役曼市雙雄將會在英超賽場相遇,上演同城德比大戰,從基本面分析曼聯在周中歐冠賽場失利,心態難免受挫,再加上曼聯需要球員還受到傷病困擾,控會影響本場德比的發揮,本賽季曼聯主場的戰績也一直不理想,主場的威懾明顯不足,對比下曼城,全面恢復狀態,近期收穫連勝,人員完整阿坤(阿圭羅)也傷愈復出,近期球隊戰力正盛,基本面分析曼城略勝一籌。
  • 看鼠中黃飛鴻vs飢餓的響尾蛇,究竟鹿死誰手,跟隨鏡頭一起來看看
    看鼠中黃飛鴻vs飢餓的響尾蛇,究竟鹿死誰手,跟隨鏡頭一起來看看 2020-12-09
  • 在線教育行業現「搶錢大戰」會引發下一個樂視嗎?
    儘管2020年面臨資本寒冬,但是,在線教育機構融資數額巨大,人們不禁感嘆,在線教育領域似有「搶錢大戰」之勢。對此,拼圖資本創始人王磊告訴未來網記者,資本之所以熱衷在線教育領域,一方面,在線教育處於崛起階段;另一方面,各大機構間的流量戰需要資本支撐,資金消耗之後,仍需要繼續融資。
  • 2020在線教育重現資本盛宴
    在疫情蔓延的2020年,暴增的線上需求讓在線醫療、在線教育成了大風口。蜂擁而至的資本,更迅速將行業催熟。教育行業持續融資、燒錢、虧損的情形,難免讓人聯想到共享單車大戰過後一地雞毛的場景。有人甚至認為,在線教育會成為下一個共享單車。但從教育行業的規律來分析,這種說法並不確切。
  • 在線教育行業現「搶錢大戰」 會引發下一個樂視嗎?
    未來網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 李盈盈)2020年收官在即,這一年,在線教育風頭無兩,不僅迎來巨大的發展契機,而且成為資本的寵兒。據不完全統計,在教育行業高達1000億元的融資中,在線教育融資近400億元。儘管2020年面臨資本寒冬,但是,在線教育機構融資數額巨大,人們不禁感嘆,在線教育領域似有「搶錢大戰」之勢。
  • 在線教育巨頭們的暑期營銷大戰落下了帷幕
    孩子們重回校園了,在線教育巨頭們的暑期營銷大戰也落下了帷幕。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截至9月9日,在線教育賽道的頭部公司陸續披露了自己的暑期成績單。然而幾家歡喜幾家愁,在線教育企業們瞄準了今年暑期的黃金招生期,靠著課程模式上的天然優勢和此前線上教育觀念在家長學生中的普及,入局暑期生源爭搶大戰,並收穫了亮眼的成績單。  以有道為例,根據其最新發布的暑期業績顯示,在2020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有道精品課的K12正價課付費人次超過46萬,同比增長超500%。
  • 郭艾倫迎來復出,劉維偉挑戰楊鳴,究竟鹿死誰手?
    打出一波連勝之後,遼寧男籃在昨天終於爆冷輸給了江蘇男籃,除了有手感的問題,球隊輕敵也是重中之重,沒有韓德君、郭艾倫的遼寧,實力大打折扣,加上兩位外援的手感陷入低迷,梅奧還好,西蒙斯就非常糟糕了,而接下來,他們還將面臨一場硬仗,1月3號也就是明天,遼寧男籃將對陣浙江男籃,對於輸給了北京隊的劉維偉來說
  • 在線教育2020暑期大戰:當獲客成本擊穿行業生死線
    2020年暑期,疫情之下,用戶對在線教育的認知度大幅提升。各大在線教育公司也同步加大了在各渠道的獲客投入,這才是餘家媽媽身邊廣告增多的原因。 01炮火:頭部公司卡位戰到來疫情防控背景,加劇了原本激烈的獲客大戰。春節伊始,在線教育頭部公司就開始備戰搶生源。每年例行的暑期大戰,擴大成打滿全年的「超限戰」。
  • 在線教育究竟是網際網路行業還是教育行業?——未來在線教育行業將會...
    要聞 在線教育究竟是網際網路行業還是教育行業?——未來在線教育行業將會何去何從?2019年6月30日 20:57:56國金證券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草叔消費升級研究」,作者草叔。二、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而在線教育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在討論在線教育未來將會走向何方之前,我們必須搞清楚概念——在線教育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意?
  • 在線教育大戰乘風破浪,如何做到長期主義增長
    學而思網校、作業幫、猿輔導,成為目前中國K12在線教育三大巨頭,各有競爭優勢:學而思網校的母公司線下資源體量大,市值高;作業幫用戶規模和流量優勢最大,綜合獲客成本最低;猿輔導20202020年暑期大戰,在線教育各大巨頭據稱總共投入了超過60億資金,數字比去年翻番
  • 在線教育是不是偽風口?
    開篇語:一直以來,線上網際網路教育都是教培行業未來發展的一個重點研究方向。但線上網際網路教育和線下實體教育究竟是競爭關係,還是互利模式,一直是大家糾結和爭論的重點。隨著2020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至今,線下實體教育所受到的衝擊之大實難想像,這再一次將線上網際網路教育推到了風口浪尖,無數人把線上網際網路教育視作當前拯救教培行業的救命稻草,資本也在扎堆對線上網際網路教育行業進行關注!這更把線上網際網路教育賽道衍射為繼千團大戰、網約車大戰、共享單車大戰之後的第四次網際網路燒錢大戰的領域。
  • 在線教育再掀45億暑期大戰,「燒錢」拼未來
    現如今暑假如約而至,對於「一年之計在於暑」的在線教育機構來說,正是搶佔線上教育市場的好時機,於是可以看到,為了進一步搶佔市場,在線教育機構們又雙叒叕開啟了「暑期大戰」。彼時在線教育企業的「獲客大戰」就已然打響。
  • 在線教育燒錢大戰「硝煙四起」,持續虧損或成常態
    冬日的嚴寒之下,在線教育行業的競爭愈發火熱。的確如此,尤其是今年以來,在線教育行業頻頻出現資本動作,且動靜之大,絕非往昔能比。其實,在線教育並不是一個新風口,今年為何這麼火熱,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年初的疫情。中小學停課導致在線教育需求井噴,面對新的用戶、擴大的市場,行業玩家們怎會不去分一杯羹呢?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行業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那些手握重金的資本,更青睞頭部玩家。
  • 角力下沉市場 在線教育企業展開暑期大戰
    來源:中國證券報圖集 暑期一直是K12教培行業爭奪生源的重要窗口期,猿輔導、學而思、作業幫、跟誰學等頭部在線教育公司準備了超過40億元的投放預算展開暑期大戰。野村中國網際網路及教育行業分析師徐靜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體量比較接近的頭部幾家在線教育公司都希望進一步擴大份額、鞏固優勢。
  • 在線教育再掀45億「暑期大戰」,誰會是風口上的那隻「豬」?
    這一次疫情,雖然對線下教育機構帶來不可估量的衝擊,但對於線上教育而言,確實是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以新東方在線、跟誰學等為代表的在線輔導班,以及一些做教育信息化的公司為例,疫情不僅解決了它們獲客的問題,還培養了用戶的習慣,短中長期來看都是利好。於是可以看到,為了進一步搶佔市場,在線教育機構們又雙叒叕開啟了「暑期大戰」。首先,廣告投放必不可少。
  • 淘寶「闖入」在線教育營銷大戰:電商能否緩解在線教育流量焦慮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淘寶「闖入」在線教育營銷大戰:電商能否緩解在線教育流量焦慮對於教育行業而言,雙11狂歡並非傳統的銷售時點,但在今年,藉助著淘寶加大教育板塊的運營,很多機構在淘寶上打出了漂亮的一仗。
  • 騰訊欲收購搜狗,搜索江湖大戰將至,究竟鹿死誰手?
    自與老乾媽的糾紛結束之後,有關騰訊的討論熱度在輿論場明顯降溫。然而,昨夜一則「收購搜狗」的公告,卻再度將騰訊推至輿論中心。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搜狗總營收為2.57億美元,同比增長1.81%。歸屬於公司的淨虧損為3160萬美元,虧損幅度同比大幅擴大。騰訊的「搜索往事」騰訊的「搜索往事」,可謂是一段傷心事。在國內搜尋引擎蓬勃發展的2006年,騰訊推出了自己的搜尋引擎「搜搜」,挑戰百度的「霸主」地位。
  • K12在線教育頭部玩家歲末爭奪餘秋雨,大戰風雲又起
    不過,在此之前,餘秋雨已經有過給中小學生在線講學的經歷。11月24日,餘秋雨在猿輔導為全國中小學生開講《學習中國文化,提升文學素養》。這是他第一次公開講授視頻直播課。無論學而思網校,還是猿輔導,都是中小學校外在線教育機構,而且均以在線直播大班課為主要教學形式。兩家在線教育機構不約而同地邀請餘秋雨在線授課,可謂&34;。
  • 在線教育2020:崩潰、理性與瘋狂
    一、花錢容易,賺錢難2020年的在線教育,可謂狂熱之極。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在線教育行業共披露89起融資事件,雖較去年同期的136起融資事件減少了35%,但融資總額卻高達近38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09億元激增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