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七十年曆程波瀾壯闊,民營企業隨時代脈搏而動,我們在一浪高過一浪的浪尖『行走』,在改革開放中仰望星空,在風雨兼程中奮鬥不止。我們應當向偉大時代深情致敬,應當向新時代許下『持續奮鬥』的諾言!」在記者面前,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言語中充滿奮鬥的激情和對祖國的感恩。
四十餘載奮鬥築夢 他帶領團隊
初步實現「中國有華立」的創企理想
2019年是華立創業49周年,也是汪力成與華立共相廝守的第41年。數十年跌宕起伏、風雨共沐,汪力成帶領華立集團完整經歷了改革開放後中國企業躍遷的所有階段,華立事業已融入他的生命中。他帶領華立集團從餘杭鎮直街上一個竹篾加工作坊起步,逐漸把企業鍛造成多元化發展的跨國企業,初步實現了當年「日本有日立,中國有華立」的創企理想。汪力成說,新中國從「一窮二白」到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取得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偉大成就。也正是緊緊追隨祖國的光榮和夢想,才讓華立實現了從「作坊式」工廠到跨國企業的一次次華麗蛻變,才有了萬餘名華立人共同奮鬥的幸福家園夢。
1978年9月,汪力成進入華立工作,當時這個廠剛剛從竹器雨具廠脫胎而來,正在小規模生產電能表,同時仍兼帶製作竹器、掃帚。1981年11月起,餘杭儀表廠停產整頓,迎接全國電能表生產許可證考核。當時身為產品研究所所長的汪力成把全廠第一個中心試驗室組建成功,第一個「華立」商標也成功註冊。
「拿不到生產許可證,就意味著失去準入門檻。那是企業第一個生死存亡的時段。幾乎兩年時間,我們團隊沒有一天休息,每天都在工作。上午八點上班,晚上十一二點回家,有時候幹到凌晨一兩點鐘,大家完全表現出了一種團結奮鬥攻克難關的幹勁。」汪力成回憶說。
經歷那次闖關,汪力成的才幹逐步顯露。接下來幾年,受全行業盲目擴產影響,華立儀表出現嚴重滯銷,工人收入銳減、人心不穩,當時27歲的他被推舉為儀表廠廠長。臨危受命後,汪力成一口氣提出了產品升級創優、出口創匯、技術進步等十個方面的創新思路,調整了經營方針,大膽推行當時還很少見的經濟承包責任制,企業就此活力迸發,在時代大潮中穩健發展起來。到上世紀九十年代,華立已發展成為中國電工儀表行業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並在山城重慶初步實現異地擴張,初嘗資本運作的甜頭。當時重慶電度表廠改制為重慶華立電能表有限公司,僅半年就開始盈利,迅速形成了年產120萬臺華立牌電錶的能力,華立成功打響低成本擴張第一槍。1999年,汪力成又力主促成華立集團收購ST川儀(後改稱華立控股),開創了「債務全剝離、資產全置換、人員全清退」的上市公司重組記錄。
在「一帶一路」廣闊天地中
華立奮鬥者們的足跡延伸得更遠了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誌著中國經濟對外開放進入一個全新階段。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汪力成提出了「創全球品牌、樹百年華立」的企業願景。「本世紀初,我們制訂了一個未來的發展規劃,第一,我們的企業要成為一家國際化的公司,實現資源配置全球化;第二,我們一直想尋找新產業來替代已經遇到發展『天花板』的儀表主業。」汪力成說。
汪力成所說的這個新產業就是醫藥產業。2000年,華立集團以情懷和責任扛起了青蒿素產業化、國際化大旗。為使青蒿素類抗瘧藥產品得到世界衛生組織認可,華立著力打造青蒿素全產業鏈,從「原料」源頭開始解決一應瓶頸問題。而華立第一次涉足醫藥,進行基地布局,又和重慶有關。汪力成告訴記者,華立在1999年入主重慶川儀後,開始尋找新的產業增長點,重慶當地有大量青蒿原料,當地科委很快向華立推薦了青蒿素這個產品。過去治療瘧疾,大都是用奎寧、氯喹這些化學藥,價格成本低廉,但是人體很快就會產生抗藥性。而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科學家發明的青蒿素,治療瘧疾有特殊效果。可以說青蒿素是中國醫藥行業對世界的一個重要原創性貢獻。通過陪同世衛組織人員到重慶實地考察,華立讓世衛組織確信青蒿素種植原料能夠滿足全球需求。2004年,世衛組織將青蒿素類藥品由二線用藥提升至一線用藥。
華夏乾坤擎,錦志衝雲天。進入新世紀以來,汪力成帶領華立集團實施技術創新、資本經營、國際化發展戰略,全面實現了企業的三大轉變,即由傳統企業向現代企業轉變、由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轉變、由帶有計劃經濟痕跡的中國企業向真正的跨國企業轉變。汪力成深知,在新中國改革開放進行曲中,一個企業唯有全局的擔當、全球的視野,才能不斷奏出新的凱歌。於是,華立集團在始終根扎餘杭的同時,不斷進行全球化布局。在「一帶一路」國家倡議推動下,汪力成第一時間帶領華立拓展新空間,積極打造中國製造業企業「走出去」的海外承接平臺。在他果斷決策和大膽創新之下,2005年華立在泰國中部羅勇府投資開發泰中羅勇工業園,到目前已有128家中國企業集聚到該園區,帶動中國對泰投資超35億美元,帶動了泰國當地3萬餘人就業。此後2015年又在墨西哥新萊昂州啟動北美華富山工業園開發建設,實現了中國企業從「產品出海」到「產業走出去」的新跨越。到目前,華立已在泰國、印度、阿根廷、約旦、坦尚尼亞、烏茲別克斯坦等國投資建立了各類生產基地,集團培育孵化的產業涉及醫藥、醫療健康服務、能源物聯網、新材料等眾多領域。在「一帶一路」的廣闊天地中,汪力成和華立奮鬥者們的足跡延伸得更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