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拆解上市前的知乎

2021-01-0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知乎十年了,知乎準備上市是最近人們熱議的一個話題,不禁讓大家對知乎泛起種種回憶,這個內容社區從開始到現在的轉變也非常大;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知乎上市前,對知乎的拆解,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謝邀,人在蒙古,剛下航母」「圈子太小,利益相關」「xxx是種怎樣的體驗」,網際網路知識問答社區知乎創造出許多獨特的「知乎體」。

玩梗歸玩梗,知乎上市的消息在近日傳的沸沸揚揚;近日,據「BT財經」獨家信源報導,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準備在港股或美股上市。

據天眼查APP顯示,上市前的知乎已經經歷8輪融資,最近一輪融資是去年8月份由快手領投、百度跟投的4.34億美元F輪融資;據接近這輪融資的交易人士表示,經歷F輪融資後的知乎估值已經達到35億美元。

前段時間,知乎對過去十年的成績進行了總結。截止至2020年12月,知乎全網註冊用戶3.7億,聚集了超過4400萬個問題和2.4億個回答;在二級資本市場上市的B站,同樣是內容社區,其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月活用戶數量剛剛破兩億,市值卻已經接近300億美元。

2018年B站在美國上市之初市值也僅僅只有32億美元,同樣是從小眾走向大眾的內容社區,知乎能像B站一樣,獲得二級資本市場青睞嗎?

一、拆解知乎

在探討知乎上市能否取得不錯的成就之前,我們不妨先來拆解一下知乎。

1. 用戶群體:從小眾高知到大眾破圈

知乎最早的用戶群體,就是典型的小眾高知人群,這與知乎的「邀請制」獲客方式脫不開關係。

知乎冷啟動時的用戶,就是靠創始人的人脈關係拉來的,這些用戶的共同特點就是專業性;而採取「邀請碼」註冊的方式,讓用戶邀請自己人脈關係中在某一領域比較專業、或有獨家見解的人,知乎憑藉用戶的知識分享社交鏈組建出早期的流量池。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在2010年12月到2013年3月之間,知乎的用戶數量只有40萬人,用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者佔87%,職業人群佔75%以上,收入4000元以上的用戶佔60%;從這組數據中可以看出,彼時的知乎確實「人人985」,「圈子太小」。

小眾群體有著屬於自己的圈層文化,這些圈層文化將奠定內容社區產品的基調,也將長時間作為產品品牌形象的一部分為人所知,知乎的小眾高知群體讓其打上了專業、高質量的標籤,對知乎的品牌形象塑造起到正面作用。

2013年3月之後,知乎開放註冊,加上創始人之一的黃繼新登上非誠勿擾,為知乎吸引了一波流量,大量用戶開始湧入知乎,僅僅9個月時間,知乎註冊用戶數量就從40萬增長到了400萬;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知乎的註冊用戶數已經達到3.7億。

對於網際網路企業來說,流量是一切商業邏輯運行的基礎,知乎自然是非常欣喜於自己的3.7億註冊用戶;不過,隨著大眾人群的湧入,知乎的專業、高知的品牌形象受到一定的損失,社區內內容也受到一些影響。

2. 內容變化:生產、分發、媒介形式

1)內容生產:從UGC到PGC+UGC

毫無疑問,知乎的內容生產方式以UGC(用戶生產內容)為主。

早期的知乎憑藉小眾高知人群的專業性,以及他們單純靠興趣進行的知識分享創作,形成了知乎早期的內容池;據公開資料顯示,在冷啟動的 40 天裡,知乎 200 位原始用戶創造了 8000 個問題和 2 萬個回答。

在2013年3月以前,知乎的內容生產形式雖然是UGC,但是當時的用戶都是某一領域的專業人士,或者是已經有成功經驗的人物,內容質量堪比PGC(專業生產內容)。

而在知乎開放註冊之後,大量用戶湧入知乎,用戶在回答問題、提問問題時不再小心翼翼、追求專業,抖機靈的回答及毫無意義的固定句式提問層出不窮,生產成本低、生產周期短的低顆粒度速朽內容成為主流。

這一階段的知乎內容生產模式仍然以UGC為主,不過,高質量的UGC內容佔比減少。

到了現在,知乎不僅推薦專業知識,也推薦寫的不錯的抖機靈段子、小說、故事,並且會給這些內容結集,增設會員觀看門檻,對創作者的創作水平有一定的要求;無論是專業向的UGC內容,還是娛樂向的UGC內容,都在朝著高質量內容發展。

知乎的內容生產方式由UGC向PGC+UGC(平臺+用戶生產內容)發展。

2)內容分發:主動獲取+流量分發+內容匹配

知乎的內容分發方式有三種,主動獲取、流量分發、內容匹配。

用戶主動獲取內容是知乎主要的內容分發形式,分為搜索和提問兩種形式;搜索+提問,可以讓用戶與需要的內容直接匹配,具有一定的精準度。

而流量分發與內容匹配為知乎發展十年間進化出的內容分發方式。

隨著用戶的增加,知乎也儼然成為一個社會輿論的發生地;以熱榜為代表的流量分發方式,可以引爆一些話題。

內容匹配,則以首頁的「推薦」一欄為代表,根據用戶過往搜索、瀏覽的行為數據,推薦用戶感興趣、與過往瀏覽內容標籤相匹配的內容,屬於用算法促成內容匹配用戶的信息流內容分發。

3)媒介形式:由圖文向視頻

知乎內容的媒介形式,以圖文為主,近些年增加了視頻、直播等形式。

知乎對新增的內容媒介形式也比較重視,在APP內將直播入口放在搜索的左邊,將視頻入口放在首頁的推薦、熱榜之後。

3. 盈利模式:走向多元化

知乎是模仿美國企業Quora成立的企業,盈利模式相較於美國公司來說,更加多元;Quora目前依舊只依靠廣告盈利,而知乎的盈利方向主要分為兩種,一是依靠流量直接變現,也就是廣告;二是依靠內容變現,包括知識付費、版權收益等。

知乎的廣告變現包括開屏廣告和位於評論、推薦之中的信息流廣告;內容變現包括很多,付費諮詢、付費專欄,甚至鹽選會員都可以說是知乎內容變現的一種方式。

另外,知乎也在尋找新的盈利點,做直播、短視頻、好物推薦,擁抱MCN等動作,都表明著知乎再探索新的盈利方式。。

從用戶、內容、盈利模式三方面來拆解知乎,我們可以發現,知乎發展十年,好像也走不出內容社區的困境。

二、知乎走不出內容社區的「圈子」

知乎誕生於2010年12月,此時的網際網路時代正處於PC網際網路時代向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過渡的階段,一大批優秀的網際網路企業、產品在那一時期出現,比如微信、美團、快手等。

而知乎的出現,同樣順應了時代的趨勢;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具備去中心化的特徵,讓PC網際網路時代被百度把持的流量入口得以分散,各個APP將各家內容把持在自己的平臺內;現在,人們也已經習慣在不同的APP中搜索不同的內容。

知乎正是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興起的內容社區之一,現在打出「有問題,上知乎」的slogan,可以看作是對PC網際網路時代「有問題,問百度」的一個顛覆。

在現在的中文網際網路內,像知乎一樣的內容社區有很多;有尚未上市的虎撲、豆瓣、小紅書等,也有網際網路巨頭們的附屬品,百度貼吧、今日頭條等,還有已經經受二級資本市場審視的微博、B站。

知乎作為一個內容社區,逃脫不了內容社區的困境,也走不出內容社區的「圈子」。

社區,更加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內容社區,則是用內容連結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筆者看來,內容社區同樣屬於平臺,連接著內容供給方與內容需求方。所以對於內容社區來說,內容和用戶都比較重要。

在內容方面,知乎的內容生產模式以UGC為主,而UGC內容創作成本主要有體力成本、技術成本、智力成本;知乎憑藉高知人群的智力成本以及普通大眾一些瞬時靈感提升了內容質量,而圖文、問答本身的形式,也降低了內容創作的體力成本和技術成本,這點也可以從知乎推出圖文生成短視頻工具看出,保障了知乎社區內UGC內容的充足。

在用戶方面,知乎的用戶既是內容供給方,又是內容需求方;而形成平臺的關鍵要素之一,就是要看供給端是否能無限制供給,以及平臺能否讓供給端獲利。

知乎通過開放註冊的方式,降低用戶進入門檻,讓知乎用戶得以飛速增長;雖然內容在質量上有所下降,也有些偏向於娛樂化,但是這一決策無疑讓知乎的內容供給增加,從而使知乎可以無限供給內容。

然而,讓內容供給端獲利這點,知乎做的並不是很好;由於推薦系統、管理問題等原因,知乎的大V,並不能像微博、B站、頭條、公眾號等內容社區變現,導致出現知乎大V被今日頭條籤走、集體出走微博等情況。

除了在用戶、內容方面面臨的問題,知乎也像大多數內容社區一樣,面臨流量變現難的情況。

B站雖然已經發展出廣告、直播、會員、電商、遊戲、知識付費等多種變現方式,現在卻仍處於虧損當中,而豆瓣在盈利模式上多次嘗試之後依舊保持克制的態度,小紅書也由內容社區走向內容電商之路,各個內容社區都在尋找自己的盈利模式。

知乎對於用戶來說,由於採用問答的形式,也可以直接搜索問題,工具屬性佔比較多,用完即走,用戶粘性必然低;然而知乎憑藉信息流推薦、熱點流量分發等形式,增加娛樂性、殺時間的內容,從而增加了用戶的使用時間,自然也增加了一些用戶粘性。

內容行業的商業化能力與用戶使用時長有關,知乎在發展中的10年在內容分發與內容生產方面的改變,在這點上還是起到了一些正向作用。知乎的變現模式也隨著內容的改變與用戶的增長,在朝多元化發展。

另外,知乎同樣面臨內容社區從小眾走向大眾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從小眾社區走向大眾的過程中,社區本身一定會失去些什麼,也會得到些什麼。圈層文化、品牌形象、用戶群體、內容調性等都會受到影響;重要的是,內容社區本身要學會平衡得失,在保障月活、內容量等數據上漲的同時,也要保障一些不能用數據衡量的東西是否拋棄,比如社區氛圍、品牌形象等。

B站在小眾走向大眾的過程中,B站在社區氛圍、圈層文化上雖然也有受到影響,但是在用戶群體上卻是緊抓年輕人;二級資本市場押注的就是企業的未來,而用戶群體大多是由年輕人組成的B站,自然不缺乏企業未來的想像力。

而知乎從小眾走向大眾的過程中,內容專業度、品牌形象上皆有損失。倘若知乎能在發展過程中,將自己的商業模式走通,無論是成為「付費閱讀網文平臺」,還是成為「專業知識分享平臺」,都值得。

說回內容社區圈子,內容社區,無非是圍繞人與內容;之前知乎用戶雖然曾處於「內容社區鄙視鏈」頂端,不過隨著各家內容社區對大V、內容,甚至是熱點進行爭奪,我們可以發現,內容社區的圈子也蠻小的。

內容社區圈子蠻小,利益相關,大家互相熟識,匿不匿都可。

三、結語

「認真你就贏了」曾經是知乎的廣告語,似乎在近幾年已經被人遺忘;這句slogan彰顯著知乎在知識探索上的專業度、高質量,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現在的知乎,似乎已經是「認真你就贏了」與「認真你就輸了」的結合體了。

融資至F輪的知乎,也到了該上市的時候。

能否在二級資本市場得到青睞,還要看接下來,知乎能否在用戶、內容、變現方式等方面上,走出、走好自己的商業模式;具體營收、月活等數據還沒出現,讓我們拭目以待知乎的表現。

本文由 @翟菜花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拆解上市前的知乎
    玩梗歸玩梗,知乎上市的消息在近日傳的沸沸揚揚。近日,據「BT財經」獨家信源報導,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準備在港股或美股上市。據天眼查APP顯示,上市前的知乎已經經歷8輪融資,最近一輪融資是去年8月份由快手領投、百度跟投的4.34億美元F輪融資。據接近這輪融資的交易人士表示,經歷F輪融資後的知乎估值已經達到35億美元。
  • 慢公司知乎要上市
    來源:DoNews作者:陳少亮  十年前,周源沒有想讓知乎成為一家大公司。但知乎還是走上了一家大公司發展的軌跡。媒體消息稱,知乎要上市了,大概率會在美股或者港股,這既在意料之中,畢竟幾乎國內所有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都將上市作為自己創業階段性成功的第一個標記;但令人意外的是,一直以來貼著慢公司標籤的知乎為何突然登陸資本市場。
  • 知乎要上市了?張一鳴知道嗎?
    知乎啟動上市,成敗在此一舉近日,據「BT財經」獨家爆出,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上市地點將在報告書完成後確認,不是香港就是美國。如果不是有意就是故意,報告還沒有寫完消息就放出來了,這很符合周源說的「快則生,慢則死」的理念。從側面也反映了周源心裡是真著急了,畢竟同一時間起家的分眾社區B站早已賺得盆滿缽滿。
  • 知乎已啟動上市程序 周源終於快要等來IPO敲鐘
    40歲的周源,終於快要等來IPO敲鐘。日前,有消息稱知乎知乎已啟動上市程序,上市地點美股或者港股。對此,知乎方面回復投資界稱,對於IPO暫時沒有回應。即便如此,但有關知乎IPO的更多細節已經流傳出來。放眼中國網際網路圈,知乎年齡並不小誕生於2010年。
  • 知乎加速上市,去他的理想主義
    2020年12月23日,知乎曝出正在準備IPO,事實上,早在去年知乎就已經完成了第八輪融資,但上市的步伐搖搖晃晃。 距離資本市場的大門口,只剩一步之遙,知乎社區內出奇平靜,幾乎看不到對這場遲來的上市的討論。
  • 知乎上市:坎坷的商業化 遲到的IPO
    來源:北京商報原標題:知乎上市:坎坷的商業化 遲到的IPO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低調的知乎新聞不少,先過了10歲生日,後在12月23日被曝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
  • 四象限拆解知乎
    在過去,我們常常把知乎定義為知識問答社區。不過,在我眼中,歷經8年之後,知乎已不僅僅只是問答社區,它的實質早已發生變化。可以說,當下的知乎被嚴重低估了。一四個「象限」我打算用「四象限」的方式來解讀知乎的平臺架構。如果從內容分發、內容體系、用戶維度、平臺維度四個點去展開討論,會發現知乎的結構非常清晰。
  • 知乎要上市?問答前輩的問答題
    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低調的知乎新聞不少,先過了10歲生日,後在12月23日被曝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知乎相關人士暫未回應,業內人士對知乎上市也並不意外,網際網路行業多是成立五年就上市的企業,知乎算少有的10歲還未上市的網際網路「前浪」。
  • 知乎開啟上市程序,一個程式設計師的逆襲與挑戰!
    曾經那個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的知乎,如今已經變成了大家的知乎!對於速度就是一切的網際網路時代來說,知乎的上市顯得有些姍姍來遲。作為知識分享平臺崛起的早期部隊,終於在自己十歲生日剛過的時候選擇啟動上市程序!上市遭質疑?根據媒體曝料,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目前已確定三家承銷投行為高盛、摩根史坦利和瑞信,上市地點可能在港股或美股,尚待確認。
  • 艾德證券期貨:知乎已啟動上市程序,將在香港或美國上市
    來源:新浪證券摘要:知乎準備赴港或美上市艾德證券期貨訊,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目前已確定三家承銷投行為高盛、摩根史坦利和瑞信,上市地點可能在港股或美股,尚待確認。知乎最大股東是創始人周源,持股約21.2%;北京創新方舟科技有限公司持股約18.1%;廈門思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約10.6%;騰訊持股約9.7%;搜狗持股約3.1%。圖源:網際網路知乎成立十年本月,知乎剛剛過完十歲生日。
  • 知乎已啟動上市程序,欲在美股或港股IPO
    知乎這十年的發展不容易,看目前第二代「破圈者」B站遇到的困難就能略知一二——社區氛圍被破壞、失去「調性」、流量激增帶來的新用戶和老用戶之間的代際摩擦、盈利困難等,知乎全都經歷過。2013年知乎開放公眾註冊前,就因為初期受邀大V們高質量的專業問答而受到眾多科技、網際網路愛好者的追捧。
  • 爆料稱知乎已啟動上市程序
    打開APP 爆料稱知乎已啟動上市程序 劉戈雨 發表於 2020-12-23 15:22:54 近日,有消息稱,國內知名知識問答社區——知乎已啟動上市程序。
  • 啟動上市程序 知乎如何從內容社區突圍?
    來源:創事記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語境來源: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12月23日,據「BT財經」報導,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目前已確定三家承銷投行為高盛、摩根史坦利和瑞信,上市地點可能在港股或美股,尚待確認。知乎方面表示「暫無回應」。
  • 知乎上市:坎坷的商業化,遲到的IPO
    據報導,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目前已確定三家承銷投行為高盛、摩根史坦利和瑞信,上市地點可能在港股或美股,尚待確認。 知乎屬於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是知名的問答社區平臺。根據wind企業庫,公司CEO周源持股大約21%,李開復任院長的創新工場持股18%。
  • 「美國知乎」CEO有問題,跑來「中國知乎」發問
    因為Quora 是在線問答模式的「鼻祖」,而知乎創辦之初就是以Quora為模仿對象 。而現在,作為「鼻祖」的 Quora 跑到「效仿者」知乎上,問了一個「中國公司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問題。這批嘉賓包括了騰訊 CEO 馬化騰,《三體》作者劉慈欣,創新工場 CEO 李開復,YC 中國 CEO 陸奇等,最後一位提問者是知乎創始人周源,而亞當·安捷羅被放在了壓軸位置,足見其在知乎官方心中的份量。
  • 傳知乎已啟動上市程序 猶豫在美國或香港上市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23日訊(慧蘭) 據媒體曝料,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目前已確定三家承銷投行為高盛、摩根史坦利和瑞信,上市地點可能在港股或美股,尚待確認。對此,知乎方面表示「暫無回應」。
  • 謝邀,知乎計劃上市,但故事還沒想好怎麼講
    十年之後,知乎終於要IPO了。日前,有消息稱知乎已啟動上市程序,上市地點美股或者港股。還有知情人士透露稱,知乎的三家承銷投行已經確定,分別為高盛、摩根史坦利和瑞信。對此,知乎相關人士暫未回應,即便如此,有關知乎IPO的更多細節已經流傳出來。
  • 港股打新|艾德一站通:知乎已啟動上市程序,將在香港或美國上市
    知乎準備赴港或美上市。 艾德一站通訊,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目前已確定三家承銷投行為高盛、摩根史坦利和瑞信,上市地點可能在港股或美股,尚待確認。
  • 知乎啟動上市程序,欲在美股或港股IPO
    作者 | 微風來源 | 格隆匯新股提供IPO領域專業資訊,關注格隆匯新股近日有消息指出,知乎已啟動上市程序,上市地點美股或者港股。兩地市場的估值,或是選擇最終上市地點的重要考慮因素。十年七輪融資與眾巨頭們共建生態圈知乎網站誕生於2010年,由周源創立。在成立至今的十年裡,知乎獲眾多明星投資機構及巨頭加持。
  • 知乎啟動上市程序 欲在美股或港股IPO
    07:48:57 來源: 金融界 舉報   來源:格隆匯  近日有消息指出,知乎已啟動上市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