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採訪中,主持人問周源,知乎的價值觀是什麼?
周源想到了阿里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谷歌的「不作惡」,但知乎還沒有形成可以貼到牆上的價值觀。
最後他說了一句,我相信的東西就是「總搞得定」。
這一次,知乎啟動上市計劃,周源真的能搞定?
知乎啟動上市,成敗在此一舉
近日,據「BT財經」獨家爆出,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
上市地點將在報告書完成後確認,不是香港就是美國。
如果不是有意就是故意,報告還沒有寫完消息就放出來了,這很符合周源說的「快則生,慢則死」的理念。
從側面也反映了周源心裡是真著急了,畢竟同一時間起家的分眾社區B站早已賺得盆滿缽滿。
從投資者回報角度來講,知乎也早該上市了,十年,小孩也長成人,大樹也成材了,李開復還沒有等到知乎上市。
不只是李開復,快手、騰訊、百度等一雙雙眼睛也齊刷刷地望著呢。
要知道,自2011年,李開復的創新工場以天使資金投資知乎後,各大資本和網際網路巨頭前僕後繼,為知乎貢獻了6輪融資。
大家的錢是為錢而來,不是為慈善而來。再說了,自2019年F輪4.34億美金的天量融資後,知乎再想靠融資來發展已經很難了。
此時,擺在周源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持久的大規模變現之路,但知乎嘗盡「百草」,談何容易。
在試水了無數變現手法後,目前推動知乎上市是最優解,也是所有人喜聞樂見的,周源或許「總能搞定」。
知乎變現難,並非周源之過
你可以懷疑知乎的變現能力,但絕不能質疑周源的個人能力。
他軟體工程碩士出身,當過記者,幹過技術,兩次創業才有了現在的知乎社區。
知乎變現難,跟其社區屬性不無關係。跟王興借鑑國外模式創立美團一樣,知乎也是周源從國外借的種。
周源在第一次創業失敗後,發現了一款名為Quora的產品,這是一款由Facebook前僱員開發的SNS問答社區。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不正是他想做的事嗎?他開始思考新的內容創造及傳播機制,思考人與人、人與信息之間的關係。2010年8月,知乎橫空出世。
所以說知乎和Quora具有同樣的基因和模式,連前輩Quora也直呼「盈利難」,知乎變現慢點也是可以理解的。
據公開資料顯示,Quora從2016年才開始通過廣告實現盈利,而且至今,Quora唯一的盈利模式就是廣告。
現在又回到了前面的問題,知乎在哪上市?目前內地和香港並無對標公司,倒是Quora的18億美金估值值得參考。
嗯,去美國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知乎的變與不變
一直以來Quora都是堅持初心,在2016年才通過廣告變現,直至今日,也沒有實現多元化的變現之路。
但知乎就不一樣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知乎早已不是單一的知識問答平臺。
知乎剛上線時,實行的是邀請碼註冊,由於其社區精英屬性,邀請碼曾被爆炒到幾百元一個。
或許從這時起,一個資本的種子就在周源心底埋下了。在「要麼做大,要麼出局」觀念的影響下,知乎開始接受資本的糖衣炮彈。
2013年,知乎開放全面註冊,用戶直接從40萬飆至400萬。
不過,事物都是一體兩面,不同知識背景的人大量湧入,知乎似乎已不是那個知乎,一些高精尖的原創者開始撤退,知乎問答質量也隨著內容泛化遭到注水。
此時有人直言,這不就是百度問答嗎?
知乎變了的聲音也不絕於耳,但周源知道變是為了「不變」。從2016年開始,知乎儘可能地嘗試不同的變現模式,
從知乎Live、專欄打賞、知乎大學、私家課到廣告等模式不斷推出,直至今年的內容帶貨,但明眼人都看得出,知乎變現任重道遠。
商業化變現是上市的關鍵一步,知乎變現不佳,如何獲得資本市場認可?
有流量就有市場,截至2020年12月,知乎全網用戶3.7億,積累了超過2.6億個問答,形成了自己的知識資產。
即使打不到F輪融資的35億美金估值,對標前輩的18億總沒問題吧?
知乎上市,張一鳴知道嗎?
最關心知乎上市的人其實不是那些資本家,有一個人也在暗中窺探,他就是張一鳴。
許多人說知乎在國內沒有對標公司,這些人要麼是不知道悟空問答,要麼是拿張一鳴當空氣。
2017年6月,今日頭條將「頭條問答」升級為「悟空問答」,直接威脅到知乎的行業地位。
同年8月,張一鳴一口氣籤約了300多個知乎大V到今日頭條,而且規定籤約的大V所有的內容不可以再發到知乎。
所有人以為張一鳴要襲擊知乎的時候,2018年,他採取了「先禮後兵」的戰術,開始接觸周源,想參與到知乎的融資中,同一時期,快手也開始向周源頻頻示好。
權衡利弊之後,知乎選擇了快手和百度,這背後的故事頗耐人尋味。
張一鳴不僅挖知乎的牆腳,也曾在百度百家號挖了不少人。無論從挖人,還是今日頭條的崛起,它都百度的敵人。
快手和抖音的戰爭已處於膠著狀態,能拉攏敵人的敵人何嘗不是人生一大幸事,於是周源和宿華成了朋友。
在知乎的F輪融資中,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聯盟,快手、百度和騰訊結盟,知乎的這一招夠狠。
所以說近日傳出知乎上市,如果張一鳴不知道,風清得告訴他一聲。畢竟如今的競爭格局是此消彼長,對手強大了,對自己終不是好事。
當然更重要的是,知乎能上市賺錢,那悟空問答還遠嗎?
對於企業經營,每一個人都有一套哲學,張一鳴說,正直向善、擔當責任;周源說,每個人都有值得被分享的知識,每個認真分享知識的人都是精英。
作者: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