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工昌
8月10日,鬥魚(Nasdaq:DOYU)宣布收到騰訊關於鬥魚與虎牙(NYSE:HUYA)戰略合併的初步無約束力提案。但第二天,8月11日,虎牙CEO董榮傑發布內部信回應與鬥魚合併事宜,表示謹慎審閱正在評估中。
國內最大的兩家遊戲直播商,前一日還在鬥的死去活來,今日突然成了一家人,這番操作讓吃瓜群眾一下子還真難反應過來。
國內遊戲直播現狀:歷經劫難就剩兩家在裸泳
隨著90後乃至00後的一步步長大成人,陪伴他們長大最心愛的遊戲也正式進入了收割期。與他們的父輩們埋頭單點打遊戲不同,這一代人愛上了直播。從新千年開始,直到第一個10年,由於各種原因,遊戲直播一直處在充分的萌芽醞釀期;進入第二個10年到2013年,開始迎來爆發。
到2016年出現爆炸,千團大戰,血流成河,不可一世的前首富之子王思聰的熊貓直播早早倒閉,曾經獨領風騷的觸手直播苦苦支撐到今年7月2日宣布平臺停運,至此遊戲直播行業遭到徹底清洗,大潮退後望過去,就剩虎牙、鬥魚兩家在裸泳。
經歷如此劫難的鬥魚和虎牙自是毫不客氣,成功的活下來的他們,順勢瓜分了大部分市場份額。
隨後的結局就是虎牙、鬥魚又都成功上市,在多輪獲得巨額資本後,成功壟斷了遊戲直播行業,吃掉了大概四分三的市場份額。成為千團大戰最後也是最大的贏家。
但還沒等他們真正喘口氣,從2019年開始,遊戲直播進入了新的競爭格局。雖然最近兩年沒有新的獨立遊戲平臺崛起,但其他泛娛樂平臺紛紛入局這個賽道。比如在線視頻的嗶哩嗶哩,西瓜視頻、短視頻的快手;泛娛樂直播賽道的酷狗直播、Now直播等。
來源:艾瑞
對手一個比一個強大,而此時的虎牙與鬥魚的狀況又是如何呢?
兩家龍頭企業二季度業績:虎牙Q2營收27億元,同比增長34%,2019年收入83.7億,同比增長80%。鬥魚Q2營收25.1億元,同比增長34%,2019年收入72.8億元,同比增長99.3%。
雖然兩家直播平臺2020年上半年營收依舊保持較高的增長率,但相比2019年的增速是有所下滑的,這也跟規模有關。
在盈利絕對值上,鬥魚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實現了從嚴重虧損到盈利的華麗轉身。二季度Non-GAAP淨利潤高達3.4億元。虎牙Q2Non-GAAP淨利潤也創下了上市以來的新高3.5億元,在利潤絕對值上兩家公司不相上下。
在運營利潤率上,虎牙營業利潤率穩步上升,二季度達到上市後新高的12.1%,鬥魚則在上市後經營能力大幅提升,二季度經營利潤率達到10.9%。
12%的運營利潤率,對於很多生意模式來說,都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數字。加上鬥魚和虎牙目前的增長速度,以及在行業的半壟斷地位,每年利潤增長20%-30%應該沒有問題。
鬥魚與虎牙的財務報表表明,自2019年行業進入成熟期後,遊戲直播的賺錢能力變得越來越強。鬥魚和虎牙最近的財報業績都表明,遊戲直播也能很賺錢。
根據艾瑞的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獨立遊戲直播平臺市場規模達到208億元,預計在2022年這個規模將達到497億元,未來三年化收益率達到34%。
來源:艾瑞
但對兩家企業來說,卻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
遊戲直播的痛點和難點:高度依賴打賞和禮物變現
首先,雙方均高度依賴直播收入。遊戲直播絕大部分收入來自於禮物打賞,觀眾購買道具,綁定了微信支付或支付寶,然後向主播打賞,主播和平臺分成,這是現在和未來直播平臺最大的盈利方式。
其他變現方式包括廣告和遊戲分發,但這隻佔非常小的一部分。根據艾瑞數據顯示,2019年直播業務收入佔比高達93.5%。由此可見,傳統的遊戲直播平臺變現方式十分單一。
2020年第一季度,虎牙實現營收24.12億元人民幣,當中來源於直播的收入為22.75億元人民幣,而在虎牙經過廣告營銷的大量投入之後,來自於廣告和其他業務的收入僅有1.38億元人民幣,佔比僅有5.72%。
同樣在2020年第一季度,鬥魚實現營收22.78億元人民幣,來自直播業務的收入為21.1億元人民幣,來自廣告以及其他業務的收入則為1.65億元,佔比也僅有7.24%。
來源:艾瑞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網絡視頻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作為國內直播行業的領頭企業,鬥魚與虎牙利用各自優勢尋求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兩家企業也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
既然如此依賴直播收入,那就想辦法促進直播收入的提高,而要保證直播收入提高,必須保證看直播用戶的基數。
在用戶規模上,截至2020年3月31日,虎牙直播月均活躍用戶數1.51億,移動端月均活躍用戶數7470萬,付費用戶數610萬。鬥魚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量為1.581億,移動月均活躍用戶數達到5660萬,平均付費用戶數量達到760萬。
在付費用戶數量和用戶運營深度方面,兩家公司總體趨勢與以往一致,鬥魚付費用戶數量更多,但單用戶付費額相對較低,虎牙則與之相反。虎牙本季度ARPPU為372.9元,鬥魚本季度ARPPU值則達到278元。
禮物打賞的商業化程度取決於兩點:付費人數、單個付費用戶的支出。
付費用戶數量的增長反映出鬥魚與虎牙不同的發展戰略。鬥魚更加注重籤約高端主播,虎牙利用YY建立的公會體系構建更加平衡的主播體系。
關於付費用戶,一般來說,遊戲直播平臺大多數人都只是來白看的。一般我們用付費率和ARPPU來衡量付費人數比例和單用戶付費支出。鬥魚和虎牙最近一年的付費率和ARPPU提升並不明顯。在2019年,鬥魚的付費率維持在4%-5%之間,虎牙則在3.5%之間。兩家公司付費用戶在二季度環比幾乎沒有新增。
也就是說,目前鬥魚和虎牙高速增長來自於整個行業的用戶增長紅利(即MAUs的增長),商業化進程提升緩慢。
那麼,用戶增長的空間還有多少的?艾瑞的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遊戲直播平臺用戶規模達到3億人,預測2020年達到3.5億,2022年將達到3.8億,年複合增長率僅有8%。
截止二季度,虎牙月活1.68億,鬥魚月活1.65億,QuestMobile數據顯示兩者重合用戶大概在650萬左右,所以兩個平臺加起來月活大概有3.2億左右。鬥魚虎牙的滲透率已經達到非常高的水平。
以上說的是遊戲直播現狀,虎牙與鬥魚控制了遊戲直播3/4的市場,趨於穩定,但仍有巨頭伺機進入;虎牙與鬥魚現今經營狀況良好,但月活用戶增長卻緩慢下來,平臺用戶增長很快會達到瓶頸,這使得整個企業的發展也開始接近天花板;2020年第一季度,虎牙的平均MAU為1.51億,而在2019年第四季度則為1.50億,環比增幅變慢。
2020年第一季度鬥魚的平均MAU為1.58億,在2019年第四季度為1.65億,環比下降。
互挖主播,惡性競爭令雙方不堪重負
遊戲直播本質上屬於內容賽道,平臺之間的差異性並不大,用戶一般跟著內容走,平臺的粘性並不高。
頭部主播和遊戲版權決定了用戶會選擇哪個遊戲直播平臺,所以即使鬥魚和虎牙在千播大戰中勝出,但依舊處於同質化的內耗中,不惜重金爭奪頭部主播和遊戲直播版權,導致營業成本一直高居不下。
2018年蛋蛋解說與虎牙籤約,而後其跳槽鬥魚,被虎牙起訴索賠1000萬元,其名下的房產也被凍結;同年鬥魚以沒有遵守「獨家合作協議」起訴主播蛇哥colin,要求賠償金高達1.45億;2019年主播韋朕(韋神)因為違約跳槽,被法院判決向鬥魚支付8522萬元違約金。
鬥魚和虎牙二季度毛利率分別為20.8%和21%。毛利率如此低,是因為他們需要在內容上花費大量成本。
一般來說,平臺收到的收入中,一部分需要分給主播,這個比例一般是五五開。平臺的毛利率上限也就50%。加上簽約主播的費用和工資,以及購買電競遊戲直播版權費用,總體內容成本要佔總收入60%-70%以上,令毛利率一直上不去。
二季度鬥魚和虎牙收入分成和內容成本佔總營收比例分別為70%和62%。兩者若能合併,對於頭部主播以及遊戲版權的爭奪將會緩和,整合遊戲版權,提高遊戲版權的利用率,有利於毛利率的提升。
總起來來看,合併後一個立竿見影的好處,就是減少惡性競爭帶來的整體利潤上升。從企業角度來看,虎牙鬥魚合併能形成規模效應,在行業內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有利於制定行業規則,依託騰訊的版權資源,降低運營成本。而企鵝可以憑藉遊戲直播平臺與龐大的遊戲資源發揮生態協同作用,利用遊戲直播平臺增加遊戲的生存周期,開發遊戲的商業價值。同時也進一步完善騰訊的文娛板塊,未來或許會與影視、網文、漫畫等生態形成聯動。
從用戶角度來看,直播入口增加,主播資源整合在一起,可選擇性更高,不用來回切換應用,用戶體驗增加。很多人擔心騰訊會採取會員、付費直播等形式增加虎牙鬥魚的營收渠道,這雖然也是變現方法之一,但還有遊戲、廣告等方式,短時間內應該不會貿然採取收費直播的形式變現。(企鵝左擁右抱,虎牙鬥魚共上一船藍莓財經 · 2020-08-14作者藍莓君,36氪經授權發布。)
兩強合併,終結紛爭拓寬變現渠道
不管是鬥魚和虎牙,90%以上的收入來源於直播打賞,如何在3億月活用戶中發掘出更多更多的變現模式,是兩家平臺目前面臨的問題。
如果兩家平臺在騰訊的推動下合併,將有望得到騰訊更多的賦能,在電商,廣告以及遊戲分發上得到更多的商業化的嘗試。
特別是遊戲分發上,鬥魚和虎牙月活達到3億,作為下遊環節,直播是一種非常好的刺激遊戲愛好者購買衝動的方式。
平臺的運營模式,以前是誰家頭部主播多就用誰家,現在都是自己家的,隨便用。這就使得平臺以後的運營模式會從搶主播逐步變為活動運營:多舉辦活動,集合主播來個大全套,玩家禮物刷起來,這樣才能獲得更多屬於自己的熱度和禮物資金。
虎牙舉辦《英雄聯盟2020模擬經營巔峰賽》就是向此方向的一次嘗試,集合路人玩家,線上集訓,選出精英,線下突棘,最終赴韓比賽,讓玩家體驗一番成為真正LOL電競職業選手的感覺。路人玩家、集訓、體驗職業,這樣的活動噱頭,就很明顯有著轉換運營平臺的理念。再者,平臺可以做一個淘汰選手復活賽制,讓他們開直播,人氣高就可以復活,那肯定有玩家願意為自己刷禮物啊!這樣一來,錢兜兜轉轉不也回到虎牙的口袋了嗎!
騰訊投資虎牙、鬥魚,雙巨頭後,自己才是幕後大佬;虎牙掏錢舉辦活動,讓路人玩家開直播積累人氣、刷禮物,甚至成為主播。(虎牙鬥魚終於聯姻?這資本局你能看懂嗎?202008/15小豬遊戲解說企鵝號)
以騰訊幾乎無所不能的賦能能力,遊戲直播合併後在廣告以及遊戲分發上取得突破,進而拓寬變現方式,應該是可以做到的。但如要在營利最豐的電商領域有所作為,還是難上加難。
雖然虎牙、鬥魚各自都有一億多用戶,但是這些用戶以遊戲男性居多,而在電商領域,男性的市場價值一直遠遠落後於女人、小孩,處於最底層。這並不意味著男性沒有消費能力,而是男性面對消費時更加理性。直播帶貨這種形式很大程度上引導了消費者衝動消費,男性消費者在面對直播帶貨時,關注更多的會是性價比、性能。
也正因如此,觀看直播的用戶,打賞的商業模式很大程度上來源於部分有錢且好講排場的「大哥」,普通觀眾打賞的少。
同時,由於虎牙鬥魚的遊戲直播屬性,在帶貨選品上就更加傾向於數碼、遊戲外設等,這些品類往往單價過高且商品替換周期長,比較考驗平臺對供應鏈的把控、議價能力。而其它品類的商品轉化率比較低,難出效果。(企鵝左擁右抱,虎牙鬥魚共上一船藍莓財經 · 2020-08-14作者藍莓君,36氪經授權發布)
這就使得遊戲直播如果要往電商方向轉的話,也只能傾向於電商中數碼、遊戲外設等極為狹窄的領域,自然使得電商變現能力低。
壯大自己,才能更好地抵禦入侵者
對目前的虎牙與鬥魚來說,最大的敵人不是相互緊咬著的對方,而是外部,短視頻領域的快手和長視頻領域的嗶哩嗶哩。
面對勢不可擋的短視頻,鬥魚和虎牙逐漸處於下風。在鬥魚上市之際,快手同樣發布了其平臺相關的用戶數量,二者的對比讓鬥魚一度陷入尷尬的處境。
在今年Chinajoy2020全球電競大會上,快手遊戲副總裁唐宇煜透露,截止至2020年5月快手遊戲直播的MAU已經超過2.2億,短視頻的MAU突破3億。快手在2020年8月1日的Chinajoy上公布快手遊戲直播的最新數據,截至2020年5月底,月活用戶已經超過2.2億,遊戲短視頻月活用戶突破3億。在月活數上,快手已經超過虎牙鬥魚。同時快手還擁有著KPI王者榮耀職業聯賽直播權,PEL與和平精英職業聯賽俱樂部的選手已入駐快手。
B站ACG文化濃厚,遊戲區一直是B站的一個大區。為了解決遊戲收入佔比高的營收困境,B站開始發力直播業務。籤下之前的「鬥魚一姐」馮提莫,花8億拿下英雄聯盟賽事獨播權,籤約B站頭部up主老番茄、LexBurner,挖來大鵝文化CEO/COO主抓直播事業部。B站在直播方面的一系列行動透漏出做直播業務的決心。(鬥魚虎牙合併:從內耗走向一致抗敵驅動中國 發布時間:08-1410:51北京匯通陽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根據直播數據公司小葫蘆的信息,2020年3月鬥魚、虎牙、B站、快手的禮物收入分別為9.74億元、8.18億元、10.05億元和17.49億元;2020年4月鬥魚、虎牙、B站、快手的禮物收入分別為7.19億元、8.03億、8.92億元和19.05億元。這意味著,鬥魚和虎牙合併,才能在直播行業與快手打平。
除了這兩個咄咄逼人的對手,還有另一個巨人抖音等著入場。因為頭條系的平臺直播騰訊遊戲內容,雙方產生的摩擦也不斷。此外,字節跳動上海、北京、深圳等地也組建了超過1000人的遊戲開發團隊。
儘管目前騰訊在快手與B站均有投資,但是並沒有絕對的話語權。而面對一直扶持的鬥魚與虎牙日漸陷入困境,為了使二者活得更加長久,推動二者合併對騰訊來說成了刻不容緩的事情。合併之後有望能提高用戶的粘性,更重要的是,有利於整個遊戲直播生態的整合。
合併開始,從傳言到開始實踐
從2014年開始,手握多款熱門遊戲版權、對於遊戲直播平臺有著極高話語權的騰訊,開始進入這個領域。鬥魚成立於2014年1月1日,起源於A站(AcFun彈幕視頻網站)的生放送欄目,早期可以使用A站帳號直接登錄鬥魚。而虎牙起源於YY,在騰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前,歡聚時代是虎牙的第一大股東。兩家都起源於建立較早的網站。
2016年,資本市場炒熱直播行業,虎牙、鬥魚、全民、熊貓、龍珠、映客......在app應用市場搜到的直播應用上百個,直播行業進入千播大戰。經歷過千播大戰之後,虎牙、鬥魚逐漸確定直播行業頭部位置,後面緊跟的熊貓、觸手紛紛倒閉。幾年中,除了曾扶持騰訊旗下的企鵝電競、龍珠直播上馬,騰訊也不斷利用自己握有的版權,打擊競爭對手。比如,2018年時,騰訊就曾要求旗下直播平臺撤掉網易遊戲專區,下掉對方主播的平臺推薦。
遊戲直播市場也很快意識到,與遊戲大廠合作,才是平臺的核心競爭力。順勢出讓股權的鬥魚和虎牙,成為市場的倖存者,而沒能與騰訊達成股權合作的熊貓直播已於2019年關停。
虎牙鬥魚合併一事自2018年就有部分傳言,有鬥魚向AI財經社透露,早在2018年,騰訊就有意促成鬥魚、虎牙合併。至於這個交易為何拖了兩年之久,其一是因為當時歡聚集團不想完全放棄虎牙,更重要的是鬥魚高層意見很大。
這導致在騰訊投資後,虎牙和鬥魚分別在2018年5月和2019年7月上市。多位鬥魚員工曾向AI財經社表示,如果是鬥魚先上市,現在的情況可能完全不同。
在他們看來,鬥魚CEO陳少傑是「喜歡冒險的人」,晚於虎牙IPO讓鬥魚的資金鍊和業務布局均被打亂。但儘管如此,上市前,鬥魚管理層也一直以上市就能紓解資金不足為由,不願放棄控制權與虎牙合併。
有虎牙員工表示,從今年4月起,公司內部對於合併的討論越來越多,高層對此既不承認也不否認,並強調不管合併結果如何,虎牙都會繼續正常運營。據此,員工們猜測,董榮傑可能已萌生退意。
與此同時,歡聚時代的態度也有所鬆動。上述接近虎牙的知情人士表示,隨著歡聚將重心轉移至海外,與虎牙的關係也漸行漸遠。「以前雙方的用戶帳號都是打通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不能互通了」。
同時,歡聚集團的業績也倚重虎牙的收入。在2018年第四季度,歡聚時代財報數據顯示,其直播收入同比增長30.4%,達43億元,而虎牙在其中的貢獻達到14億元。騰訊在投資虎牙時有協議約定,騰訊可以在2020年3月8日至2021年3月8日之間,購買虎牙的額外股份,達到50.1%投票權。且2018年11月虎牙幕後掌舵人李學凌曾說:「最後的情況就是騰訊會將鬥魚和虎牙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
今年四月騰訊成為虎牙第一大股東且擁有50.1%的投票權後,合併之事就傳的沸沸揚揚。四月以來頻繁傳出「有知情人士透露」,6月11日,新京報貝殼財經的消息透露,鬥魚和虎牙的合併已經推行,背後的重要推手就是騰訊。不過鬥魚和虎牙最後回應:不知情,不予置評。
緊接著,在6月17日,財聯社又有消息稱,虎牙內部人員透露,鬥魚、虎牙與企鵝電競將會「三合一」,而且這在虎牙內部已經達成共識,由於疫情原因合併計劃被推遲。
而在8月5日,鬥魚和虎牙合併的消息再次更新,而且這一次合併的建議已經提升至騰訊總辦。
8月10日晚,鬥魚公告稱,收到騰訊合併鬥魚和虎牙的初步建議。8月10日的公告中,騰訊宣布已與歡聚集團籤訂股權轉讓協議,並與虎牙執行長董榮傑籤訂了單獨的股權轉讓協議。騰訊將以8.1億美元從歡聚時代手中購買虎牙的30,000,000股B類普通股,以及購買董榮傑手中1,000,000的B類普通股。在滿足慣例成交條件的前提下,這些協議下的轉讓將於2020年9月9日或之前完成,屆時騰訊在虎牙的股權將增至虎牙已發行總量的51.0%,流通股和投票權將變為增至虎牙總投票權的70.4%。
也就是說,虎牙老股東歡聚時代和創始人董榮傑基本將套現離場。
在8月10日發布Q2財報後,鬥魚在財報電話分析會上表態,其正與大股東騰訊探索遊戲的資料庫、遊戲內的常設入口(例如在遊戲中一鍵跳轉到鬥魚)等問題,如果這些得到普遍落實,將極大促進鬥魚移動端的流量增長,進一步提高市場的佔有率。
媒體猜想中的合併後的安排
新京報報導稱,此次鬥魚、虎牙合併的方式是內容打通,但兩個團隊獨立運營,品牌也將繼續保留。也就是說,用戶可以同時通過一個平臺看到兩家的主播,但用戶的帳戶體系是否打通尚不可知。交易過程中,孵化了虎牙的歡聚集團會轉讓一部分股份,降低控制權。如果收購交易得以達成,鬥魚高管團隊將成為新公司高管團隊。(騰訊發出鬥魚和虎牙合併邀約消息人士稱鬥魚高管將管理新公司2020-08-1019:28:45 來源: 新京報)
但合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鬥魚和虎牙內耗僵持以及二者單一的營收來源,在遊戲直播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賽道裡,優勢正在被後來者一點點吞噬。
積極推動虎牙、鬥魚合併背後,當用戶時長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競爭主要維度時,騰訊向外界傳達了其已經不再滿足於單純的戰略/財務投資者角色,也就是財務性的、戰略性的投資,並不謀求控股權的這一傳統,暗示了再一個新的時代,騰訊需要加強自身體系控制的強烈信號。在合併後,作為最大的直播平臺,同樣也是遊戲最好的宣傳營銷選擇。對於騰訊來說,無疑是為遊戲產品鑄就更牢固的護城河,打造壁壘,在與競品的對抗中率先拔得頭籌。
對於大股東騰訊來說,虎牙和鬥魚的合併交易,不僅將創造一個擁有3億多月活用戶、總市值達100億美元的新遊戲直播平臺,還可藉此鞏固騰訊在國內遊戲和社交媒體領域的領先地位。
天使投資人、網際網路專家郭濤表示,在市場增量不斷放緩,鬥魚、虎牙盈利模式日益同質化的當下,雙方合併後將消除二者之間不必要的競爭,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降低運營成本,進一步提升市場集中度,「但兩家企業還需依據自身優勢,探索差異化發展。」
申港證券也指出,若兩家成功合併,則對於雙方估值與業績均是帶來正向影響:從業績上說,市場對於兩家的看法是鬥魚主打頭部主播,在流量獲取上更擅長,而虎牙擁有YY的基因,在運營與變現上更為擅長,若雙方取長補短則在營收上有更大想像空間,並且合併後主播將進一步頭部化,主播成本有望降低。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鬥魚和虎牙是遊戲直播兩大巨頭,兩者若合併或面臨反壟斷調查,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副教授曹偉表示,據Mob研究院統計,目前鬥魚和虎牙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36.5%和45.9%,兩者市場份額合計已超過80%,從立法層面來看,《反壟斷法》本身對於市場支配地位有相應的規定,單一經營者市場份額一旦超過50%,即可推定其具有市場支配地位;該經營者如要反駁,需由其提出明確且充分的反證。
在虎牙與鬥魚對於遊戲直播品類的掌控已基本接近於壟斷的前提下,騰訊此舉無疑是在向外界更為強硬的宣示了遊戲直播的主權,這裡同為騰訊系的B站與快手倒也無所謂,因為他們仍可心安理得的獲取騰訊的遊戲做直播。
但對不同系別的頭條系就不同了,因為與騰訊的競爭關係,他們不僅用來直播的遊戲需要自產,而且通往直播的賽道也被切斷,基本上是從零開始了。
在了解整個事件真相後,不難理解,繼前一陣收購搜狗後,此次促動鬥魚與虎牙的合併,其實是騰訊對步步逼近的頭條系在短期內發出的第二次挑戰,不知道下次做主角的是不是雙方競爭最核心的短視頻領域的微視。
而騰訊是這兩家公司最大的股東,2018年3月,騰訊在一天之內對鬥魚和虎牙分別進行了投資,鬥魚獲得騰訊戰略投資的6.3億美元,虎牙則獲得4.6億美元的投資。
在2020年4月,騰訊通過子公司LinenInvestmentLimited以2.63億美元現金購買虎牙1652.38萬股B類普通,通過這次交易,騰訊在虎牙的持股比例達到54.7%,成為其最大股東。
而截止至2020年3月,騰訊同樣通過子公司LinenInvestmentLimited持有鬥魚的38%股份,成為鬥魚第一大股東。在遊戲直播賽道裡,騰訊不僅投資了鬥魚和虎牙,更是推出內部的企鵝電競。掌控著遊戲版權與電競賽事等重要核心的騰訊,在遊戲直播市場裡的野心不言而喻。
這種競爭傷害的其實是大股東騰訊的利益,所以騰訊只能出手。從主播角度來看,之前各大平臺互相挖人增加主播身價的不正當競爭會越來越少,而隨著頭部主播聚集,馬太效應會更加明顯,小主播逆襲會越來越難。同時由於選擇更多,對大主播私域流量粘性是一個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