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雙11,數字已經不再讓人激動了,阿里完成了2135億,京東也超過了1500億。在幾家歡樂的同時,也有幾家愁。
天貓雙11實現了2135億
無數人說,電商越來越難做了,因為沒有流量,流量的成本也越來越高,賠錢做買賣正在成為現實。
必須承認,現在的電商越來越難做了。
一、繞不過去的流量關
流量越來越貴了,沒有流量的陳歐,經過當年的風光,終於現在已經淪為那個陌生人。多少新的店鋪,為了那點可憐的流量,不得不使盡辦法,小範圍的燒錢,小範圍的刷單,小範圍的做著內容。但是,依然完蛋。
其實,我們看到的流量的變化,真實的寫在每個電商平臺和電商人的眼裡。
1、 流量從平臺到細分平臺到個人力量爆發持續轉變
流量轉變的方式,最根本的要看近期商業模式的升級。可以這麼說,傳統的電商中,淘寶,京東,唯品會都是傳統的電商,看到很多新的玩法他們也心動,也在不斷的優化自己的平臺方式,但是這不能掩蓋他們是傳統電商的事實,因為,更多的流量來自他們平臺的價值和吸引力。而社交電商的成功,不論是雲集、拼多多,都是用人的力量持續的帶動著體系的前進,在這些平臺上,出現爆款的概率遠遠增加,當然,也有其各個方面的局限性。應該這麼說,騰訊借用其社交的屬性,帶動了一批具有社交屬性的電商成長,社交一定不屬於平臺,而是屬於個人。重視個人流量以及個人流量的轉化,這是所有的電商都必須重視和解決的。
拼多多真真是一個讓個人力量爆發的平臺
2、 流量的本質是對欲望的勾引力
人都有欲望,無外乎是有了需求去尋找解決方案,還是因為一個潛在的誘惑,讓欲望爆發,真正挖掘出新的需求。
欲望的本質是對欲望的勾引力
傳統電商的流量,能上來瀏覽的,可能更多的是看看,因為不知道是否明確需要,只能說,是因為覺得有可能存在消費需求,所以上來看看。但是,就是這個看看,已經成為眾多電商商戶爭取的對象。畢竟,來看看,就有機會,這就是流量的來源。如果這麼理解,也就能理解為什麼電商在一個階段會對線下的店鋪帶來強大的衝擊了,因為,電商可以用碎片的時間,完成對機會的潛在把握,而線下店鋪的對於碎片時間的利用,真的很少。
社交電商的流量來源,又與傳統電商的流量來源根本不同。例如拼多多,有人發起拼團,參與進去的人,其實是對一個需求瞬間爆發,從潛在迅速形成了現實需要。人的最簡單的欲望被激發了。這不僅是提高了流量的來源,也大大提升了轉化率。
欲望,本質是需求的滿足。這或許也是分成不同的層級,有的是潛在的,有的是顯性的,有的則是現實的。
有時候仔細想想,為什麼會讓商業變現?不論平臺還會電商的商家,其實都是一個道理,那就是,誰掌握了欲望,誰就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