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之痛與電商之光(一):繞不過去的流量關

2020-09-26 倪不懂商業

剛剛過去的雙11,數字已經不再讓人激動了,阿里完成了2135億,京東也超過了1500億。在幾家歡樂的同時,也有幾家愁。

天貓雙11實現了2135億

無數人說,電商越來越難做了,因為沒有流量,流量的成本也越來越高,賠錢做買賣正在成為現實。

必須承認,現在的電商越來越難做了。

一、繞不過去的流量關

流量越來越貴了,沒有流量的陳歐,經過當年的風光,終於現在已經淪為那個陌生人。多少新的店鋪,為了那點可憐的流量,不得不使盡辦法,小範圍的燒錢,小範圍的刷單,小範圍的做著內容。但是,依然完蛋。

其實,我們看到的流量的變化,真實的寫在每個電商平臺和電商人的眼裡。

1、 流量從平臺到細分平臺到個人力量爆發持續轉變

流量轉變的方式,最根本的要看近期商業模式的升級。可以這麼說,傳統的電商中,淘寶,京東,唯品會都是傳統的電商,看到很多新的玩法他們也心動,也在不斷的優化自己的平臺方式,但是這不能掩蓋他們是傳統電商的事實,因為,更多的流量來自他們平臺的價值和吸引力。而社交電商的成功,不論是雲集、拼多多,都是用人的力量持續的帶動著體系的前進,在這些平臺上,出現爆款的概率遠遠增加,當然,也有其各個方面的局限性。應該這麼說,騰訊借用其社交的屬性,帶動了一批具有社交屬性的電商成長,社交一定不屬於平臺,而是屬於個人。重視個人流量以及個人流量的轉化,這是所有的電商都必須重視和解決的。

拼多多真真是一個讓個人力量爆發的平臺

2、 流量的本質是對欲望的勾引力

人都有欲望,無外乎是有了需求去尋找解決方案,還是因為一個潛在的誘惑,讓欲望爆發,真正挖掘出新的需求。

欲望的本質是對欲望的勾引力

傳統電商的流量,能上來瀏覽的,可能更多的是看看,因為不知道是否明確需要,只能說,是因為覺得有可能存在消費需求,所以上來看看。但是,就是這個看看,已經成為眾多電商商戶爭取的對象。畢竟,來看看,就有機會,這就是流量的來源。如果這麼理解,也就能理解為什麼電商在一個階段會對線下的店鋪帶來強大的衝擊了,因為,電商可以用碎片的時間,完成對機會的潛在把握,而線下店鋪的對於碎片時間的利用,真的很少。

社交電商的流量來源,又與傳統電商的流量來源根本不同。例如拼多多,有人發起拼團,參與進去的人,其實是對一個需求瞬間爆發,從潛在迅速形成了現實需要。人的最簡單的欲望被激發了。這不僅是提高了流量的來源,也大大提升了轉化率。

欲望,本質是需求的滿足。這或許也是分成不同的層級,有的是潛在的,有的是顯性的,有的則是現實的。

有時候仔細想想,為什麼會讓商業變現?不論平臺還會電商的商家,其實都是一個道理,那就是,誰掌握了欲望,誰就是贏家。

相關焦點

  • 電商之痛與電商之光(十一):新電商的根本性變化
    其實,不是電商難做了,是你的電商難做了,因為電商的發展,已經從對產品自身的塑造進一步向對粉絲的維護轉變,一個關注點在人,一個關注點在物,物是基礎,但是不會說話,人是未來,因為人會傳播。新的階段,電商的特徵越發明顯:1、 內容引流大於傳統引流:沒有內容的電商,將是被淘汰的電商。那麼,什麼是內容呢?是一種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是一種用更柔和的方式,帶動別人關注的要素。
  • 電商之痛與電商之光(二):尷尬的轉化模式
    為了能滿足消費者對於低價的要求,很多的店鋪採用了低價引流,連帶銷售中高價產品的假想策略,希望即便某些產品不賺錢,只要能把消費者引導店鋪中,也同樣具有一定的消費概率,但是,似乎這個願望與現實越來越遠了。不僅是店鋪中採用低價和促銷的手段實現轉化率的提升,類似拼多多的商業模式中,也是以價格優惠為直接的賣點,由此吸引消費者的轉發和裂變,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其中進行消費的分享。
  • 電商之痛與電商之光(十三):未來電商的五個判斷
    不論很多人對於電商的理解如何偏激,電商成為一個常規的手段,進入到企業持續的發展路徑中,這已經是一個不變的事實。對於更多的企業而言,可以把電商當成是一個渠道,這個渠道,意味著適當的投入獲得適當的產出,從產品體系,到定價,到品牌價值的塑造,到傳播機制,並不會因為電商而發生根本性額改變,因為,這僅僅是一個渠道,適當投入適當產出。
  • 電商之痛與電商之光(十四):內容電商讓品牌有了新可能
    三、內容電商讓品牌有了新可能很多傳統的品牌公司非常鬱悶,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在過去經營的過程中,不斷的塑造品牌,進行核心價值的凝聚,進行消費者的圈定,但是在網際網路上,似乎群體不同,對於品牌的理解也有了本質的區別,很多人不認品牌,而是回歸到產品自身價值的認定,這個去品牌化的過程,成為傳統品牌在電商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 電商之痛與電商之光(三):真假難分的粉絲
    現在,基本上所有的開講,第一句話都是如何獲客,如何獲得客戶粘性,似乎社交電商成了獲客與粘性的唯一方式。在任何思維裡,都非常清楚的知道2.8定律的價值,20%的老客戶決定了80%的收益,如何能讓客戶具有粘性和忠臣,這是所有的商家都在研究的重大問題。但是客觀的來說,客戶粘性,假象多,真相少。
  • 電商之痛與電商之光(四):商業進程的四個時代
    雖然電商是越來越難做了,但是作為中國網際網路領域的老大,阿里可不敢讓電商就此完蛋。畢竟,這是改變了世界的一種體系。阿里巴巴今天的CEO,未來的董事長張勇非常明確的指出:阿里的使命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那就必須進一步保護商家的利益。
  • 電商之痛與電商之光(十五):細分消費者畫像的新平臺將更加爆發
    在不同的電商平臺中,有著各自名曲的額畫像。就如拼多多的數據表明,中國的四五線區域是主要的消費者,這個群體不關心品牌,只關心實用的價值。京東的數據表明,男性對於3C的認同高於女性,二線三線的銷售好於一線。而淘系的發展,則呈現出沿海——中原——西部——中部——西南——北部逐次遞減的消費趨勢。
  • 電商之痛與電商之光(十二):淘系電商與微系電商的差異發展之路
    淘系電商和微系電商的差異競爭之路,淘系整體優勢依然強於微系,但是在備受蠶食的背景下,淘系會出現階段性的壓力,微系繼續以螞蟻戰術進行多方位的蠶食和圍剿,也會讓淘系的電商在階段中,苦不堪言。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說,如果微系的一些結構不能發生改變,對於整個淘系的威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變小。
  • 電商之痛與電商之光(八):為B輝煌經典案例——小紅書
    小紅書從跨境電商轉變為生活電商小紅書在被阿里注資後,已經成為阿里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的新商戶紛紛湧入小紅書就是這樣的內容互動及大V發言,讓小紅書越來越成為新電商平臺。讓每個人都成為自己的網紅,這是小紅書成功的重要因素。小紅書的成功,帶給我們三個方面的思考:1、 電商的傳播模式互動更有效。傳統的傳播模式中,往往是單向的,從品牌方發起,到消費者結束,但是能否對消費者帶來影響,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是無法界定的。
  • 電商之痛與電商之光(五):未來電商直接得C是一個錯誤
    阿里總參謀長曾鳴的S2B2C不可謂不精準,各大平臺都在如何建立B這個層面,絞盡腦汁。也就是對B的解決方案的改善,帶來了最近多個商業的傳奇。可是,偏有人不信,固執的認為,電商就是掌握直接客戶,把最大的利益讓給消費者,得到穩定的消費者,隨著穩定粉絲的數量增加,逐步成為具有足夠影響力的大V,這就能成為最大的電商贏家。這對嗎?聽著有道理,但是在現代的背景下,難度越來越大。為什麼會得到C並管理C,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呢?1、 每個C的拓展都是極大的費用支持。
  • 電商之痛與電商之光(九):為B輝煌經典案例——愛庫存
    但是,微商是不穩定的,究其原因,大致有三種:1、 微商所經營的品牌具有短期性。由於歷史原因,很多微商產品的品質走過了多個階段,品質一旦不能保證,這對於依靠口碑持續生存的群體來說,是毀滅性的。所以,品牌的短期性,帶來了大量微商不斷的更換產品,也在不斷的透支著自己的人脈和信任。2、 微商群體越向基層,收益越難,大量的人在激情過後,在悄然中推出了微商。
  • 電商之痛與電商之光(十):讓B輝煌經典案例——雲集
    雲集在往規範的路上努力前行共享數據平臺,建立具有算法的分配體系,這是以騰訊的社交電商為主要角色的特徵。中國電商的發展,直接對C進行帶動,已經很少有大動作誕生,但是對於發現B,培養B,提升B,爆發B,卻有著一個又一個重要的商業行為出現。
  • 一個跨境電商賣家的東南亞「物流之痛」
    (圖片來源:壹圖網)「有跨境電子商務公司2017年轉戰東南亞市場,雙11、雙12大促單量激增」、「谷歌和淡馬錫的數據預測,東南亞電商市場規模2025年將達到1020億美元」,看到這樣的信息,遊俊作為一個從事跨境電商
  • 電商之傷,何止是屢禁不止的假貨!(深度建議收藏)
    「低價競爭太激烈了,一些店主壓價太厲害,過去賣炒山核桃還有利潤,如今為了搶市場,大家把價格都壓到成本價了!」一位村民網店店主感慨,「這麼做下去,是做死的節奏!」03 居高難下的運營成本電商最開始之所以能對線下實體店有那麼大的衝擊,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通過網上直接銷售,越過了傳統的經銷層級,在價格上有優勢。
  • 電商小程序2B(批發)與2C(零售)設計的不同之處(上)
    在零售企業的電商小程序,考慮面向B端客戶(2B)與面向C端用戶(2C)的電商小程序有何不同之處。那麼在這裡,B端用戶指的就是企業的批發或稱為分銷客戶。在一個零售企業實際的業務場景中,這裡的B端客戶可能是零散批發客戶;如夫妻老婆店或小飯店,可能是鬆散型加盟門店,也可能是自己的下級代理商;而C端用戶就是廣大有購買力的人民群眾。
  • 揭秘二類電商(2):二類電商的盈利關鍵點
    我們從前文 的二類電商典型的業務流程來看,一個二電項目是否最終盈利,流程的每一個環節都起著關鍵作用。我們先拋開諸如供應鏈能力、售後服務能力這些不說,因為這些是無論做二類電商還是傳統電商都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
  • 阿里巴巴國際站東興跨境電商交流會在啟迪之星(東興)圓滿舉行
    10月20日,阿里巴巴國際跨境電商專家、跨境電商標杆企業家、阿里巴巴供應鏈拍檔聯合啟迪之星(中國·東興)沿邊跨境孵化基地,舉辦「阿里巴巴國際站東興跨境電商交流會」,活動吸引了近50名東興市跨境電商從業者、企業家、創業青年們參加。
  • 字節跳動產業鏈之直播電商篇(34頁)
    在頭部傳統電商巨頭格局下,多元化細分賽道成為企業新突圍方向,內容與社交電商已成為流量瓶頸下電商挖掘存量市場的重要手段。據 iimedia reseach 顯示中國網絡零售額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佔比逐步提升,中國網絡零售額從 2014 年的 2.79 億元增加至 2019 年的 10.63 億元,但增速從2015 年的 39%下滑至 2019 年的 18%,自電商行業在中國興起後,網購消費已成為消費者的重要消費渠道並推動中國電商行業發展。
  • 阿里的社交夢與騰訊的電商痛
    當今世上,有三大難以實現的夢想,分別是窮人的發財夢、騰訊的電商夢和阿里的社交夢。如果說上面那句是玩笑,那麼網際網路的「基因論」便成了「騰訊做不好電商、阿里做不好社交」的刻板印象的理論支撐,也成了大眾普遍認可的斷論。阿里的社交夢與騰訊的電商痛,為什麼巨頭們偏要勉強?
  • 「公(域)私(域)合營」,這條路電商能走通嗎?
    楊軍告訴字母榜(ID:wujicaijing),8月初,唯品會聯繫他詢問品牌是否有其他清庫存渠道,他告訴對方還在愛庫存銷售;幾天後,唯品會「二選一」通知單正式下達——商品必須從愛庫存下架,否則將與之終止合作;不願撤出愛庫存的楊軍,與唯品會多次溝通無果,8月中旬,其唯品會店鋪商品已盡數被平臺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