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第一,沒有能力生產機油,機油都是大廠家出的,比如殼牌、道達爾等等。但大廠商並不能代表最好的產品。特別是機油這個東西,基本上就是一分錢一分貨。大廠也一樣,給你拿個三等油,也就這樣,基本上5000一換問題也不大,而且還能保證售後利潤,大家有的賺,為什麼不做?但自己買的話,可以買好一點的機油,刨去四兒子的利潤,你可以買高一級的機油,比如加 pao的四類油,加防磨、防老化配方15000一換也行!這取決於你對它的看法!
普通4S店都是從汽車廠家那裡拿機油,汽車廠家和潤滑油公司合作,把XX專用機油貼在機油桶上。為節約成本,肯定是機油質量差,只要符合汽車發動機的正常運行。接著4S店前臺記錄車的行駛裡程,告訴你半年或6000公裡再來保養,增加保養次數,提高你的進店率,4S店售後才有利潤。因此那些所謂的專用機油,並不是市場上名牌機油好。SN級品牌機油正常情況下SL級礦物油為6000公裡或半年維護,SN級合成油為10000公裡或9個月維護,SN級全合成油為12000公裡或1年維護。
汽車修理廠投資較多,為了讓汽車修理廠賺錢,廠家提供的機油只能滿足所售車型的最低要求,不會提供最佳的機油。通過這種方式,4S店可以在客戶維修保養時推銷各種機油附加產品,如:潤滑系統清潔劑、潤滑系統保護劑、潤滑油抗磨劑等。二是4S店為了提高客戶回頭率,大多建議客戶間隔5000公裡換機油,這樣的話,機油等級低一些的影響也不大。
汽車製造廠本身並不生產機油,它只提供專門的包裝,由石油化工廠代工生產。如此一來,從石油化工廠到汽車製造廠,再到4S店,最後到客戶手中,中間就增加了17%的增值稅,即光是稅費就增加了51%,這還不算利潤部分。假如使用好的機油價格一定會很貴,這樣到顧客手裡的價格就太高了,肯定無法接受。要使顧客接受價格也必須是利潤豐厚的。因此4S的油品等級較低,因為是4S店專用,所以價格較高。
另外,機油最重要的是基礎油的選用是否合理,添加物的比例是否合理,4S點只能保證你在規定的裡程能用就能用,讓你換7000公裡的機油,給你用10000公裡的機油,不需要用高品質的機油,客戶多跑3000公裡,他們就少賺3000公裡,這樣,2-3次後,就是一筆保養費用啊!因此,只需要用夠的機油就可以了。另外是現在大部分4S店都是自己品牌的專用機油貼牌銷售,比如長安車4S店就是豐田的長專用機油專用機油。等一下
比如近十年來,我們中國的汽車消費一直在快速增長。許多車主對汽車後期保養的知識了解不多。有些人根本不知道汽車還需要換機油。回正題為什麼4S店要使用專用油,一般車主一聽覺得專用油很好就會買。我們的豐田車只使用豐田專用的機油。這一認識是錯誤的。一是生產汽車的人不懂機油生產,術業有專長,是4s店的專售汽車的利潤不高,還需要後續維護持續的利潤空間。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需要大量購買所以一個汽車品牌擁有更多渠道的4s銷售網絡。於是品牌方找了潤滑油生產商,幫他貼上自己生產的品牌機油,叫做專用機油。這是因為汽車品牌方壓低了採購成本。潤滑廠家也要有生存的利潤,也會壓低生產成本。
接下來是機油的標準問題,機油分為礦物油、半合成機油和全合成機油。相當於更換裡程約為3000-5000,5000-8000,8000-12000公裡。3000千米範圍內,無論機油等級高低,衰減率都差不多,真正體現衰減率的是機油內添加的添加劑配方,3000千米之後,半合成、全合成機油的威力顯露無遺。
還有就是品牌車型的定位問題,10萬以內的新車,幾乎原廠都是選用礦物油,特別是低端車型,比如捷達,桑塔納,礦物油原廠5w40的機油,足以維持其5000公裡更換周期。自然你用全合成機油的話一換就會好很多,10萬-15萬以內的車型多半是半合成機油,15萬以上,幾乎一水之隔的全合成機油,這是發動機和品牌定位的選擇。您不能要求開捷達的去商店換機油濾清器的費用是600美元嗎?就讓一個開奔馳的人去買300塊礦物油也不可能嗎?
例如經濟方面的問題。全合成機油一桶4升,基本為10000公裡或9個月更換一次。機油過濾的工時費一般店內和店外大概差不多,都是600左右(非豪華品牌)。奢華品牌的就不同了,相同事物的品牌溢價率工時費非常昂貴,不在討論範圍之內。另外換一次礦物油3500左右,機油過濾工時費加起來大概300左右,但一年跑10000公裡,可換3次。那麼,為什麼不需要全合成呢?
所以汽車使用手冊是最標準的東西,沒有人比汽車製造商更了解你的汽車。根據說明書,及時維護和保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