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供應鏈盛傳臺積電2納米製程確定採用環繞閘極技術(Gate-All-Around;GAA)技術,現已離開尋找路徑階段,進入交付研發階段,繼FinFET世代奪勝後,再度壓制三星電子3納米GAA逆轉大計。
臺積電先前已宣布2022年下半量產的3納米製程將沿用目前的FinFET架構,原本外界預期臺積電會在8月技術論壇中宣布2納米製程架構是否會延續FinFET,或是正式進入GAA世代,但最終並未掀開下世代製程技術架構底牌,市場也開始憂心臺積電在GAA世代恐將落後力圖彎道超車的三星。
半導體先進位程競局在GlobalFoundries(GF)、聯電退場,而製程世代差距更大的中芯受制中美貿易衝突,先進設備與技術難推進下,7納米先進位程以下戰場成為臺積電、三星與英特爾三雄對戰局勢,而晶圓代工領域更是臺積電、三星對決戲碼。
據了解,三星持續鎖定臺積電對戰,不僅大動作宣布2030年力奪臺積電晶圓代工龍頭目標外,已確定3納米將採用GAA架構為基礎的MBCFET技術,預計2021年進入量產。儘管業界對於三星能否實現承諾多保守看待,但因三星近期8納米拿下NVIDIA GPU大單,5納米又有高通875晶片大單落袋,也使得臺積電會如何接招備受關注。
半導體業者透露,臺積電先前表示正與客戶密切合作定義3納米之後的下個節點技術規格,事實上,臺積電2納米主料研發中心、生產基地早已開始整地動工,最重要是已確定2納米製程技術轉進GAA,現已離開pathfinding,進入交付研發階段。臺積電對此消息則尚未響應。
半導體業者表示,三星與臺積電製程競賽不能單以表面節點數字來看,其為雙方的命名數字遊戲,不過整體而言,自 2012年英特爾率先在22納米採用FinFET技術後,全球晶圓大廠就展開FinFET大戰,現已延續至5納米世代。
但至3納米後,微縮製程面臨物理極限,因此必須轉進GAA架構與3D IC封裝世代,三星、臺積電分別於3納米與2納米導入,而英特爾則是預計5納米轉進。而其中,三星宣稱3納米GAA於2021年進入量產,領先臺積電最快2023年下半年量產的2納米GAA。
但半導體業者認為,就目前臺積電所公布的製程推進現況來看,5納米已全面量產且良率甚至已快速追上7納米,5納米FinFET製程技術相當穩定,而3納米FinFET亦已確定2022年下半量產,也顯見臺積電對於生產良率有高度信心,在5納米、3納米FinFET世代仍足以強壓三星3納米GAA,而當中,2納米GAA製程當然也有蘋果背後的大力支持與共同研發能量。
另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雖已退出晶圓代工競局,近年苦陷10納米、7納米製程延遲窘境,外界普遍認為英特爾已痛失製程技術領先王位,但相較三星、臺積電製程節點各自命名的數字遊戲,英特爾則是遵守最為嚴謹的節點命名,保持每一代製程技術升級,電晶體數量會是上一代2倍。
若對比三星、臺積電,英特爾10納米製程推出時程雖落後,但實際電晶體密度、鰭片間距等指標均維持領先,至少等同於臺積電的7納米,近期SuperFin技術更為英特爾史上最大的單一節點內升級功能,提供等同於轉換至全新製程節點技術的效能改進,也就是最新10納米升級版已等於臺積電5納米,甚至介於5納米與3納米之間。
半導體業者認為,隨著英特爾重新修正製程技術腳步與產能調配,擴大委外代工將產能最適化,英特爾立下5納米GAA世代將再奪發話權的決心應會實現,屆時與三星、臺積電的先進位程與3D IC封裝技術大戰將更為精彩可期。(作者:陳玉娟/編輯:HQBU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