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助4萬多涼山同胞住上新房

2020-12-21 佛山在線

「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這樣的苦日子,四川涼山貧困戶山友花過了30多年。在佛山市幫助下,她搬進涼山甘洛縣蓼坪鄉清水村的新居,不再擔心「屋漏偏逢連夜雨」,還在離家不遠的蔬菜種植基地找到工作。「吃得好、住得好、有工作,真要感謝共產黨,感謝佛山市。」山友花說。

「繼續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力度,讓住在大山深處的彝族同胞搬進安全舒適的新居,解決他們交通出行的難題。」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2月到涼山考察時為涼山脫貧攻堅開出的良方之一。

自接棒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以來,佛山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捨我其誰的使命感,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幫助涼山群眾搬出了出行難、飲水難、用電難的山溝溝,搬進居家舒適、交通便利的新房子。

如今,攤開涼山地圖,從木裡縣犛牛坪鄉葉村村到鹽源縣白烏鎮面壩村,從普格縣特茲鄉長壽村到布拖縣補爾鄉竹爾苦村……短短五年時間,那成片的安全住房或改造的危房裡,處處都有佛山援建的身影。數據顯示,2016年至今,佛山已幫助41813名困難群眾解決安全住房問題。通過因地制宜布點安置、引導村民形成好風氣、強化搬遷後續產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山友花」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因地制宜 幫群眾挪窮窩遷新居

兩年前,涼山州昭覺縣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還住在低矮破舊的土坯房裡。如今,他們一家搬進了100平方米的新房子,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涼山昭覺縣三河村新址同步建設了黨群服務中心等公共設施。/佛山傳媒集團融合報導組記者王偉楠攝

天壤之別的生活場景,描畫出佛山幫扶下涼山群眾的幸福生活,見證了佛山用實際行動兌現的錚錚諾言。

承諾起於2016年8月,佛山市委書記魯毅奔赴涼山,接過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重擔,並莊嚴承諾:「這是新時代的『彝海結盟』,也是中央、廣東省委賦予佛山的政治使命,更是佛山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一諾既出,全力踐行。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後,佛山始終緊扣困難群眾最關心、受益最直接、需求最緊迫的問題,把解決涼山貧困地區「兩不愁、三保障」中最大短板的安全住房保障作為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系統規劃統籌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建設等工作,切實讓涼山群眾挪窮窩、遷新居。

作為全國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之一,涼山過去交通閉塞,有走不盡的路、翻不完的山,延長了建築材料運輸時間,加上較長的雨季等惡劣氣候環境,給工作進度帶來很多不利因素。

為按時按質推進安全住房項目建設,佛山在保障資金支持力度的基礎上,首創援建項目資金「雙籤」管理制度,即每次撥付援助資金時,由工作組與當地雙籤雙核,現場核實工程進度、質量等情況,籤署確認後才能撥付資金。

涼山地形複雜,工作組成員經常頂著泥石流、道路塌方、道路結冰等各種危險,深入住房安置點建設施工現場督導。不到3年時間,工作組本部3輛車在涼山州境內跑了近40萬公裡。

啃「硬骨頭」的過程,也是佛山工作組展現智慧與本領的過程。涼山山高坡陡,適合居住的平地並不多見,彝族為主、多民族混居等特點,為搬遷安置帶來一系列問題。在統籌規劃安全住房建設上,佛山工作組因地制宜、真抓實幹,既有大型易地搬遷安置點,也有就近安置的散居安置點,宜聚則聚,宜散則散。

一磚一瓦,凝聚了決戰脫貧攻堅的必勝信念,壘砌起涼山群眾「安居樂業」的樸素願望。數據顯示,2016年至今,佛山共投入6.4億元,援建安全住房10314套,為41813名困難群眾解決安全住房問題。受益人群不僅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也覆蓋邊緣戶、人畜混居戶等特殊困難家庭。

移風易俗 住上好房子養成好習慣

「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這是寫在彝家新寨牆上的話,也是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的美好願景。

涼山曾是典型的「直過民族」特困地區,未脫貧前涼山貧困群眾大多生活在土坯房,多為通間,沒有窗戶。一些高寒地方還存在人畜混居、席地而臥現象。因高寒缺水,家庭缺乏廁所和洗浴設施。

有了好的住房,才能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對口幫扶5年來,佛山工作組與當地幹部一起翻山越嶺、系統規劃,援建起一片片極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的新村,按照人畜分離和功能布局合理的要求,配套建設了廚房、廁所、牲畜圈和院壩。

如今,走進普格縣特茲鄉長壽村貧困戶阿老此貴的家裡,這種願景已逐步實現。2017年底,阿老此貴從高山上的空心磚房,搬到山腳下的新房子。「以前住山上,洗澡都是晚上跑到有山泉水的地方躲著洗。冬天太冷,覺得身上髒了,就拿水擦一下。」阿老此貴說。

新房裡廚衛獨立、人畜分居,他也養成了講衛生的好習慣。有了太陽能熱水器,他每周都能洗上熱水澡。做飯則用電磁爐,乾淨衛生,保留的火塘被清掃乾淨,彝族新年才用。「把家裡打掃乾淨,看著舒服,客人來了心裡也舒服。」阿老此貴說。

此外,佛山在援建新村時便系統謀劃,村黨群服務中心、籃球場、文化壩子、學校、衛生室等基礎設施同步動工,讓群眾在搬進新居後能夠陸續享有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等公共服務。

好習慣、好風氣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在佛山幫助下,木裡縣喬瓦鎮鋤頭灣村利用文化壩子、舞蹈隊的宣傳聚集效應,成立婦女互助隊、婦女健康衛生隊等,和扶貧幹部一起上門檢查,帶動村民打掃家裡衛生,並在文化壩子開展感恩教育、政策宣傳、農技夜校等活動,讓原本軟弱渙散的村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先進村、示範村。

安居樂業 做好搬遷後半篇文章

2019年4月,在離甘洛縣蓼坪鄉清水村不遠處,佛山工作組投入385萬元援建資金,建成佔地1080畝的高山蔬菜基地,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150餘個,帶動清水村及周邊村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此務工。「現在在家門口工作,一天80元,我每天都去,好得很!」清水村村民山友花說。

異地搬遷,絕不是一搬了之。在解決安全住房問題後,做好「後半篇文章」,或形成產業,或帶動就業,或激發創業,才能讓涼山群眾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佛山秉承的理念是,新村建設到哪裡,產業就配套到哪裡。佛山工作組同步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扶貧車間、開發公益性崗位,引導群眾自主創業,帶領群眾走上致富路。

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的關鍵。在佛山幫扶下,涼山11個貧困縣每個縣至少建設一個現代產業園區。喜德縣魯基鄉的現代農業循環產業園,甘洛縣蓼坪鄉清水村的高山有機蔬菜基地,昭覺縣灑拉地坡鄉的九如生態草莓種植園……每個現代產業園都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有些產業園就在新村附近。

對於想要顧家、掙錢兩不誤的涼山群眾而言,就近就業是首選,扶貧車間是很好的去處。2019年,在越西縣申果鄉達布村,3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開到了村口。村民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

除了扶貧車間,公益性崗位的設置也體現出佛山關懷。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普格縣特茲鄉長壽村51歲的殘疾人吉火堵黑卻沒有為生計發愁。「我們有低保,還有公益性崗位,每周負責村裡的清潔衛生,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有一份收入了。」吉火堵黑說。

今年佛山已經安排5045萬元,開發保潔員、生態護林員等10191個公益性崗位,幫助部分因疫情原因未能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

隨著安全住房等「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得到解決,當地群眾堅信,脫貧只是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未來會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過上更幸福生活。

受益者說

涼山木裡縣犛牛坪鄉易地搬遷移民安置點村民金長生:買小車開上致富路

走進木裡縣犛牛坪鄉易地搬遷移民安置點,一排排嶄新的房子乾淨整潔,房前屋後種滿玉米和蘋果樹,充滿新農村氣息。「從山上搬下來,居住環境好了,交通也便利了。」彝族村民金長生說。

金長生原來住在高山上,採摘菌子後只能等人來收,也賣不出好價錢。如今,他專門購買了一輛二手小車作為交通工具,可以直接開車到附近的麗江市寧蒗縣市場售賣菌子,收入比原來增加了不少。

涼山雷波縣金沙鎮陽光新村村民巫裡且:新房備齊家具家電

一棟棟鵝黃色的居民樓矗立著,牆壁上「攜手奔小康,不忘佛山情」10個大字格外顯眼。位於雷波縣金沙鎮的這個小區屬於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巫裡且在這裡實現安居樂業。

他的家是一間110平方米的新房,四室一廳,客廳裡電視、洗衣機、沙發、櫥櫃一應俱全。「現在的生活好得很!」巫裡且言語中透著滿足和幸福,「我是村裡的小組長,每年有9000元收入,還可以在縣城打工或做點小生意,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

央媒報導

「那時候,一下雨,村前的土路就變成了泥地,腳踩進去都拔不出來。」說起搬遷前的生活情況,建檔立卡貧困戶沙馬石支直搖頭。就在去年,沙馬石支一家6口告別了大山,住進了越西縣城北感恩社區。

在這片佔地253畝可容納安置1421戶6660人的社區新城,學校、超市、醫院分布社區周圍,各項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選自人民網《黨建引領易地扶貧搬遷挪窮窩謀富業》

9月10日13時,甘洛縣蓼坪鄉清水村,遠眺村民王長海的住房原址,不少記者傻了眼。

泥土房掩映在一人多高的野草中,只有一條泥巴路通向房屋。

離開王長海的舊房,車程不到10分鐘,就到了清水村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在這裡,記者們見到另一番景象。房屋外牆仍是土黃色,但構造早已換成鋼筋水泥,安全牢固;屋頂和牆壁上隨處可見充滿彝族風情的紋飾;聚居點全部是水泥硬化路,健身器材一應俱全。

涼山甘洛縣蓼坪鄉清水村安全住房的牆壁上張貼著四好標語。/佛山傳媒集團融合報導組記者範仕傑攝

「新舊房屋一對比,感覺村民生活變化非常大。易地扶貧搬遷,最能體現中國脫貧攻堅難度。」日本廣播協會中國總局記者大山吉弘感慨,中國政府一直很關注貧困群眾,扶貧力度很大。通過這次採訪,更加堅信當地有信心、有能力擺脫貧困。

——選自人民網《中外記者行走涼山找尋脫貧「秘訣」》

近日,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魯基鄉中壩村,由佛山援建的安置小區建設項目工地上再次忙碌了起來。這幾天,施工人員陸續返崗,加班加點搶工期,為的是讓村裡最後5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如期搬進新房。

涼山喜德縣魯基鄉中壩村安全住房。/佛山傳媒集團融合報導組記者範仕傑攝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我縣已採取物資保障、人員檢測措施,做好應急防控等工作的基礎上,再有力有序地組織企業復產復工。」喜德縣發展改革和經濟信息化局副局長阿的木且說。

——選自新華社《大山深處,戰「疫」不停——四川涼山紮實有效開展疫情防控》本版撰文/佛山傳媒集團融合報導組記者程虹

原標題:佛山助4萬多涼山同胞住上新房

編輯 | 夏瀟瀟

相關焦點

  • 「佛山新村」讓補爾鄉竹爾苦村彝族老鄉脫貧致富夢想照進現實
    兩層高的灰瓦白牆新房,鋪好象牙白瓷磚,房間裡擺放著各種家電,還有一臺50寸大彩電。家裡領養的4頭豬和19隻黑綿羊每天都在長膘,全家脫貧致富的夢想正在一點一滴化為現實。在四川涼山州布拖縣補爾鄉竹爾苦村,許多彝族老鄉像扭麼俄扎一樣,在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駐布拖縣工作小組的幫助下,從高山之上搬遷到山腳路旁,住上了新房子,養起了黑綿羊,好生活就像村頭那座火把雕塑,熠熠生輝又觸手可及。
  • 千裡之外摘窮帽,近2萬涼山勞動力在佛山端穩就業「飯碗」
    彼時在1600多公裡外的佛山市三水區,廣東星星製冷設備有限公司的車間裡,46歲的李力挖和妻子何公各正忙著組裝製冷櫥櫃。這個彝歷新年他們沒有回家,而是在政府部門的組織下,與200多個在佛務工的彝族同胞一起聚餐歡度佳節。自2018年從鹽源縣到佛山工作以來,夫妻倆月收入破萬元,原本是貧困戶的他們「不僅還上了外債,還攢下存款」。
  • 涼山鹽源消費扶貧活動月啟動 拼多多持續助力「三區三州」明星農貨...
    9月10日,由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下稱「佛山工作組」)、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人民政府與拼多多聯合舉辦的「2020鹽源消費扶貧活動月」活動正式啟動。鹽源縣「電商扶貧蘋果專場直播」同期開啟,鹽源縣委常委、副縣長廖流波,鹽源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吳簫與鹽源致富帶頭人、蘋果種植戶一同進入拼多多直播間,向平臺消費者推介鹽源蘋果。
  • 佛山最富與最窮片區曝光,你住哪個區?
    第二圈層:1.5-1.8萬 獅山、丹灶、南莊、西樵、龍江、張槎、勒流、杏壇、容桂。 第三圈層:9000元-1.4萬 均安、九江、荷城、白坭、西南、雲東海、樂平、蘆苞。
  • 佛山最新房價:新房微降,二手房微漲,順德區以13.3%漲幅最大
    據中房價行情最新數據顯示,全佛山在5月統計新樓盤272個,新房的房價均價為15706元/㎡,環比上月微降0.37%;全佛山5月二手房均價為13285元/㎡,同比去年同期上漲4.90%;近一月(5月3日-6月2日)的二手房均價為13302 元/㎡,環比上月微漲
  • 60萬套新房,成交超1.3萬億!大灣區樓市的火爆,遠超你想像!
    根據樂有家研究中心數據顯示,自8月份以來,廣州一手房成交量已連續4個月破萬套。要知道,上一次廣州新房成交連續破萬,還是在四年之前。此外,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11月70城房價指數顯示,廣州二手房房價以環比上漲0.8%的幅度領漲全國,新房價格環比上漲0.9%,僅次於濟寧,位居全國第二。
  • 這個佛山女書記把湛江黃皮賣到全國!
    4月,黃皮果開始掛果,蔡紅輝及時查看黃皮果樹結果情況。果大、肉多、核小、皮薄的貴妃黃皮果廣受市民喜愛。風梢村近3000畝黃皮果,畝產約70斤,黃皮果地頭價從嫁接前的1-2元/斤漲至15-16元/斤,產值超300萬。小小黃皮果變成貧困戶們奔小康的大金果。今年,種植黃皮果的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預計增長1萬元以上。
  • 四川:涼山彝族進入全面小康
    ,貧困面廣、量大、程度深,除安寧河谷6縣市外,其餘11個民族聚居縣均為深度貧困縣,集中連片貧困地區達4.16萬平方公裡。中國延安幹部學院通過捐贈電腦、圖書,舉辦各類專題培訓班,持續為新錄取大學生發放助學金、支持河西呷多新村小學建設土地流轉費用等多種形式加大教育幫扶力度。據悉,學院在越西縣教育幫扶上已累計投入資金約805.6萬元,佔學院直接投入越西縣幫扶資金總數的60%。  除此之外,多年來,佛山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海外僑社、廣大市民慷慨解囊,為佛山對口幫扶地區持續「輸血」。
  • 睿住住工佛山綠建科技產業園投產,佛山裝配式產業再上臺階
    佛山睿住住工綠建科技產業園人力成本增加、環保要求趨嚴、產業政策密集出臺的背景下,綠色裝配式產業因其綠色環保、節能節水、安全高效等特點取得快速發展。11月24日上午,美的置業睿住科技旗下第三家裝配式園區——睿住住工佛山綠建科技產業園(以下簡稱「佛山產業園」)舉辦裝配式工廠投產開放日活動,展示作為佛山市順德區裝配式產業園示範基地的創新面貌。
  • 大灣區樓市太瘋狂:東莞新房4萬+、中山3萬+、珠海最高5萬+了
    南城華潤萬象府用線上選房方式進行,上線僅僅3秒480套房源就被「秒殺」了。搶手的原因自然是「差價」,南城區二手房掛牌價高至5、6萬/㎡左右,相比一看萬象府均價4萬還是撿到便宜了。
  • 涼山脫貧路:一步跨千年,走進新時代
    房前屋後是各家的菜園子,裡面黃瓜、西紅柿沉甸甸地掛在秧子上。社區中心是一個寬闊的廣場,幾個坐著的彝族大爺,邊曬太陽邊閒聊,時而發出爽朗的笑聲。廣場旁邊的超市裡,幾個彝族孩子在笑嘻嘻地買棒棒糖……    這只是涼山彝族自治州眾多安置點中的一個。
  • 菜鳥總裁萬霖、薇婭公益直播助農 4.5萬份菜鳥驛站團購農貨秒光
    4.5萬份農貨秒光!  ​「感謝薇婭的女人們,今天菜鳥驛站團購助農產品,都是從產地直發社區。」​6月24日晚,菜鳥總裁萬霖亮相薇婭直播間,化身「婭霖」組合助農帶貨。來自菜鳥驛站團購的兩款農貨秒光,大涼山魔芋涼皮、汾陽紙皮核桃共賣出4.5萬份。  為了幫助疫情期間農產品出村,薇婭與菜鳥一起籌備了這次直播。
  • 佛山上周新房網籤1141套 土地市場釋放出新信號
    在經歷了近11年最為慘澹的2月樓市(1604套)之後,佛山3月樓市成交正逐漸復甦。據樂居統計佛山市房產信息網,上周(3月2日-3月8日)新房共計網籤1141套,籤約面積約12.57萬㎡,環比上上周輕微下滑3%。
  • 昆明投入60餘億元推進農村危房改造 37.6萬村民住上「暖心房」
    37.6萬村民住上敞亮「暖心房」 從尋甸縣金源鄉鄉政府出發,開車順著山路一直前行,行程10多公裡,即可到達坐落於群山之中的小凹子村,自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小凹子村路通了、水通了,家家戶戶住進新房,依山而建的小凹子村煥然一新。
  • 這些坑都躲不開,怎麼買佛山二手房?
    但購買二手不同於新房,涉及到中介、前業主、房子狀況等問題,交易過程更為複雜,定價也更主觀,一不留神,可能就要多掏十來萬。 今天,樓市君為大家拎出二手房交易最容易踩的坑,希望大家在買賣二手房的過程中,多點真誠,少遭套路,記得收藏好啦!
  • 新佛山人:1年了,我想回廣州!
    (來源:新浪樂居)2003年的成交均價,只有可憐的2000元/平,短短15年,佛山的成交價一舉躍到1w/平,並且,在2015年,佛山的新房成交量突然漲價,於2017年再漲!芥末上一篇稿有提到,佛山在未來三年對各區的住宅土地拍賣量已經有明確數據,換句話說:佛山五區將來的新房只多不少。比起已有2-3年樓齡的二手房,購房者為什麼不考慮買新房?
  • 上周大灣區新房成交回到1.7萬套水平
    上周(12.14-12.20),大灣區內地九城新房網籤量跌回1.7萬(17995)套水平。其中廣州突破4千套,環比漲超2成,重回灣區第一位置,勢不可擋。惠州以5套的微弱優勢戰勝佛山,排在第二,但環比跌幅近3成;佛山網籤2972套環比漲22%,屈居第三。
  • 脫貧攻堅看涼山:山高路未遠 水長業興旺
    這裡,坐落著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起伏的地勢,蜿蜒的山道,陡峭的懸崖。全州6.04萬平方公裡面積,海拔高度超過4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多座。大自然給涼山州留下了壯美的風景,也給這裡的人們生產生活設下了天然的阻礙。
  • 拼多多直播出"意外",一個鏡頭感動400萬網友:請多點這種直播
    涼山深處的一幕,感動了400萬網友。最近看到一張十分暖心的照片,涼山副州長楊卉在煮飯,涼山喜德縣縣長黎平忙著幫忙,央視記者在一旁認真地講解,背後還有位彝族姑娘負責切菜。他們不是一家人,卻勝似一家人。這正是央視新聞、佛山聯手拼多多在涼山喜德縣開展扶貧直播的一幕,鍋裡做的是彝族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