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華為今年的日子不是很好過。就在近日,一則「華為或將出售榮耀」的消息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根據路透社的消息,一些知情人士聲稱由於受美國禁令影響,華為目前的發展陷入了僵局,所以華為目前正在嘗試重新調整其業務重點,今後會將旗下中低端定位的榮耀品牌手機部分業務出售,後續將專注於定位高端的華為手機。
對此消息,網上的看法分成兩派,前一批人認為,榮耀是華為移動消費BG下的重要組成,一旦出售造成的損失將不可估量;後一批人則認為,目前華為的當務之急是削減開支,賣掉榮耀利大於弊。
這兩種說法各有各的道理,我們先不考慮華為是否真的會賣掉榮耀,僅從觀點出發,出售榮耀到底會帶來哪些影響?
在具體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榮耀這個品牌。
2011年,榮耀作為華為旗下的產品正式推出,並於2013年12月,正式成為獨立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如果說在網際網路領域,小米開創了高性價比智慧型手機的先河,那麼榮耀便是最出色的後起之秀。憑藉著過硬的質量和合理的售價,榮耀很快成為了中低端機行業的翹楚。在2018年時,榮耀銷量登上了國內第一的寶座。
對於華為來講,榮耀亦是極為重要的存在,一方面,華為在消費者業務上實行的是雙品牌戰略,榮耀和華為旗艦機都是在線上線下都是成績斐然;另一方面,,榮耀手機與華為手機秉承著技術共享的原則,遵循著同樣的生產標準。
所以從上述材料中我們能得出一個結論:榮耀一旦出售,無論是對華為還是自身,都會帶來相當大的影響,華為失去了中低端機的市場,榮耀失去了依仗。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華為或將出售榮耀」這種說法呢?
10月7日,離美國發布的禁令時間還有一周,天風國際的知名分析師郭明錤就此發布了自己的觀點,郭明錤認為華為很有可能會選擇「棄卒保帥」,並在他所撰寫的《華為面對美國禁令對策之預測與潛在影響分析》一文中,列舉了三項了賣掉榮耀的好處:
1. 若榮耀自華為獨立,則採購零部件不受美國的華為禁令限制,有助榮耀手機業務與供貨商增長。
2. 品牌養成極為不易,華為若出售榮耀則可保有此品牌並有助於中國電子業自主可控。
3. 在華為體系下,榮耀目前僅被定位於中低端機型。若與華為獨立,則可發展高端機型。
簡單來說,郭明錤的意思是榮耀目前擁有脫離華為,獨立出去的能力,如果二者今後還處於一個分屬關係的話,反而不利於各自的發展。
儘管郭明錤分析的很有道理,但這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很客觀地來講,榮耀還沒有強大到能被分割出去,最起碼在短期之內都沒有這個能力。
雖然近些年來榮耀的表現很亮眼,在28號時還被中國移動評戴上了「用戶滿意度突出品牌獎」。但再多的光環背後,榮耀存在的問題依舊不容忽視。
上文提到過,榮耀成立於2013年,這是一個很年輕的品牌。大家都能看得出,直到今天,榮耀在決策自主權上總是顯得有些被動,總給人一種「華為說了算」的感覺;另外,榮耀在營銷策略也相對比較保守,只要對比一下小米的發布會,就能明顯感到二者在營銷方面的差距,同樣的東西,雷軍總是能玩出花樣。
除此之外,榮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產品定位。
從成立伊始,榮耀在產品設計與做工方面的短板就一直存在短板,比方說榮耀20脆弱的屏幕,V系列不少人戲稱「買榮耀就是花錢交朋友」。可以說在同價位的產品中,榮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其實這個也很好理解,畢竟一分錢一分貨。但市場是很殘酷的,除了榮耀,一加,OV,小米同樣在中端機市場有一席之地。現在榮耀還能憑藉國內線上渠道和高性價比市場競爭,但離開華為後,較為滯後的線下市場和海外市場又該如何去解決?關於市場目標營銷方面的種種策略需要用大量的時間去統計數據,在建立模型來估計,這不是一兩天能解決的問題。所以,一旦離開華為,榮耀的短板可能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們先假設一個情況:如果榮耀手機沒有了麒麟晶片,還會有那麼多的用戶去選擇他嗎?
大部分朋友可能都會猶豫一下。
沒錯,麒麟系列不光是華為驕傲與心血,更是榮耀賴以生存的根本!以目前銷量最好的榮耀P30 pro為例,這款手機所搭載的正是麒麟980。
為什麼我們都願意去支持,去購買華為旗下的手機,很大程度上就是奔著麒麟系列晶片去的,目前中國能夠在公版的基礎上,自主設計晶片的企業只有華為。另外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海思麒麟現在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家能夠提供中高端移動處理器晶片的企業,也是世界第四大移動處理晶片供應商!換而言之,現在海思的商業對手已經是高通,蘋果這樣的巨頭。
一旦榮耀被出售,就意味著與麒麟晶片徹底無緣,離開了麒麟晶片的榮耀在市場上還有幾分競爭力呢?
另外還有個很關鍵的問題,美國人的手段很霸道,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想斷掉華為自研晶片的進程。如果華為選擇出售榮耀,無異於告訴全世界「我不行了,老美打壓沒幾個月我就要賣掉底下的品牌了」,這對於華為的聲譽無疑與毀滅性的,也會嚴重打擊國內晶片事業的發展。
這也是為什麼,當網上關於華為或將出售榮耀這個消息出來時,榮耀總裁趙明第一時間站出來闢謠的原因。畢竟錢錢沒了大家日子過緊點就行,但名譽敗了那就全完了。
那麼榮耀的出路,或者說華為的出路究竟在哪呢?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說過一句話:「中國晶片技術和產業的『短板』最終還是需要中國人踏實創新來解決」,當下不論是華為還是榮耀,都在經歷一個非常痛苦,非常煎熬的時刻,但俗話說艱難和機遇並存,這次科技之爭已經讓無數國人看到了晶片的重要性。就在今年8月4日,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將重點扶持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一直持續到我國半導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與獨立!
誰又能斷言,這不會是一場新的產業革命?
可以說,華為和榮耀的命運早就捆在一起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目前華為的晶片儲備還能支撐大概一年的時間,我相信在這一年的時間裡,華為會帶給所有人,都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