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分析過每當華為危機到來時,華為就會戰略收縮,選擇出售自身的優質或者準核心業務,獲得未來戰略進攻的基礎。因此從戰略上,華為出售榮耀是不得已而為之,目前晶片問題懸而未決,即使美國變天這個問題可能也不會好轉,目前高通只獲得了4G晶片的出售許可,在5G時代榮耀如果不求生無非是安樂死
同時,現在華為也急需現金流的支持。傳言中華為在發展晶片的IDM模式,另一方面在終端業務受阻的情況下,華為也需要資金的支持來實現自身業務在軟硬體方面的轉型,同時繼續維持在基礎ICT產業的研發開支。華為缺的是時間和資金,這也就是任總說的戰略撤退,最終目標可能是為了2~3年後的戰略進攻的原因。
因此對於華為來說,出售榮耀這是一件傷心的事情,但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當前華為的困難顯而易見,而且暫時無解,通過出售榮耀,華為獲得了持續發展的現金流,電信主營業務的可持續發展也可以繼續集中資源解決。中國歷史上戰略撤退是為了戰略進攻的故事很多,勾踐臥薪嘗膽幾年三千越甲照樣可吞吳。
對華為的合作夥伴而言,這是解決當前困境的好方法,一個品牌徹底的倒下,對華為的合作夥伴而言壓力是巨大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次的收購方有很多華為產業鏈的合作夥伴參與,這就意味著榮耀獨立後可以保持原有的線下渠道,同時在利益鏈上保證合作夥伴的參與,也確保榮耀獨立後華為的合作夥伴可以全力支持榮耀的商業成功。
對於美國來說,我認為這有可能是和美方溝通完畢後的妥協的結果,包括最近全款付了高通18億美元專利費、高通恢復對華為4G晶片供貨的事情,我認為這些都是有關聯的,甚至孟晚舟案可能也會有轉機。我認為對於美方來說,這算是多次逼迫華為後」華為妥協「的結果,無疑是一種」階段性「的勝利,因此我認為無論是谷歌GMS還是高通晶片,榮耀以後會全無阻礙。
對華為終端的主要競爭對手而言,這事情是一件好事,因為這顯然在未來降低了競爭對手搶佔華為遺留的國內外市場空間的預期。榮耀獨立後肯定會從低端到高端全面和小米、OPPO、VIVO競爭,目標肯定是在上市前實現中國市場前三、全球前五的市場份額。
以華為的狼性的慣例,榮耀獨立實際上是狼群出洞,沒有了華為的束縛,榮耀完全可以更「浪」一些。因此這件事情對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是頭疼的事情。而且一旦晶片的限制解決,安卓智慧型手機所有玩家將在硬體上拉齊,如果在軟體上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繼續使用華為的軟體技術,很多競爭對手會為此頭疼,硬體無差異,軟體比不過,華為的情懷依舊在榮耀骨子裡面。
1、榮耀獨立的目標就是上市,只有上市才公開透明,才能獲得的信任,甚至在榮耀上市過程中海外資本加入,我認為這個可能性也是有的。
2、榮耀不再屬於華為,但是可以繼續從軟體技術上和華為合作,榮耀和華為成為了技術授權的合作關係。在一段時間內榮耀還是使用EMUI,但是未來肯定會研發自己的UI,但是我看好榮耀使用華為的鴻蒙系統,榮耀會作為華為的合作夥伴留在華為消費者1+8+N的戰略中,HMS等華為終端核心的技術,榮耀會通過授權繼續使用。
3、榮耀會全力在AIoT領域發力。榮耀親選已經註冊,打造AIoT的生態會是榮耀的重要目標,之前華為Hilink生態的發展,相比華為的智慧型手機而言,我認為並不算做的太好。榮耀會發力AIoT的生態,不但自身作為HiLink生態的一部分,更應該基於鴻蒙OS,接過HiLink生態的接力棒,補足原本相對弱勢的一環。
4、榮耀目標是國內份額領先,所以榮耀肯定會涉足高端機型,面向高端用戶。基於鴻蒙OS和HiLink戰略,華為終端會持續轉型成為谷歌那種軟體服務商,僅保留高端手機作為驗證機型,可能不再涉足線下,可能不再涉足生態。這也就意味著鴻蒙會向全球智能設備企業開放,而榮耀是其中重要的客戶。
5、榮耀會全面對標主要的競爭對手,從低端到高端,從手機到生態,獨立後的榮耀會更可怕。但對於國內的智能產業從業者來說,這可能又是一次機會。主要競爭對手通過生態鏈企業造富的神話在榮耀生態上可能會重現
6、從市場上來說,榮耀會逐漸收復華為遺失的海外市場,在國內強力壓制競爭對手。榮耀的股東中有很多華為的合作夥伴,這也就意味著在國內線下渠道榮耀可以完全替代華為。我認為,在華為終端業務收縮的情況下,榮耀的目標很明顯是要取代華為目前絕大部分線下和線上的手機市場,即使因為政治形式變化導致華為的晶片問題解決,我認為這個策略也不會改變,華為在萬物互聯的時代將轉型為「谷歌」,為合作夥伴提供平臺和生態的支持。
因此,華為出售榮耀是一種戰略收縮,也是在當前政治環境下促進華為終端戰略轉型,最終實現戰略進攻的必要之路。對於榮耀而言,即使被出售,即使在股權上和華為再無瓜葛,也依舊是華為終端的重要生態合作夥伴,同時,榮耀的目標就是成為中國智能終端市場第一,這裡的智能終端不僅僅是手機,而且5G時代萬物互聯的智能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