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達標100%!坪山-田東奏響扶貧協作攻堅曲

2020-12-21 讀創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育鑾

深圳坪山區,百色田東縣,自2016年9月黨中央吹響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定點單位對口支援的戰鬥號角以來,兩地跨越山川牽手,共同奏響了一場扶貧協作攻堅曲。

據統計,廣西田東縣2015年底通過入戶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13276戶,貧困人口52109人,貧困發生率15.01%。經過5年的克難攻堅,田東縣於2019年4月實現脫貧摘帽,榮獲「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截至目前,田東縣剩餘貧困戶293戶882人已全部達到脫貧條件,完成2020年減貧任務的100%,貧困村脫貧100%達標。

創新機制高位推動脫貧攻堅

「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坪山區在對口幫扶田東縣過程中,兩地高度重視對口扶貧協作工作,不斷創新協作機制,兩地成立了以黨政主要領導牽頭的對口協作聯合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專門推進工作機構,共同將扶貧協作工作推入深入。

過去5年,坪山在田東縣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上,能夠了解扶貧協作情況,又能對有關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應對。建立雙方領導互訪會商制度,及時協調解決扶貧協作中的重要問題,實現了雙方高層推動工作開展。田東縣還實行「縣委副書記+縣委常委」共同分管扶貧協作的雙重領導,建立上下銜接、協調聯動、高效運轉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增強工作合力。

自開展扶貧協作工作以來,兩地領導互訪13次200人次,領導幹部互訪25次352多人次,共同召開聯席會議9次,會商粵桂扶貧協作重大事宜。雙方印發實施《深圳市坪山區對口百色市田東縣扶貧協作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年度工作計劃,明確年度幫扶工作重點。

今年以來,兩地積極對接,領導幹部互訪7次共108人次。其中,深圳市委副書記鄭軻,深圳市坪山區區委書記陶永欣,坪山區委副書記、區長李勇,坪山區副區長陳華平、沈凌雲先後到田東調研考察;百色市委常委、田東縣委書記劉明國兩次率隊到深圳調研和開展招商活動。兩地共同召開協作工作聯席會議2次,會商粵桂扶貧協作重大事宜,部署對口幫扶工作;田東召開常委會、常務會、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等各級專題研究部署扶貧協作工作會議共5次。

打出「產業+消費+就業」扶貧組合拳

在田東縣祥周鎮新洲村,足足19個方陣的光伏「漂」在水面上,令人眼前一亮。這裡是由坪山參與援建的廣西右江魚梁庫區裡拉溝水面光伏項目,除了能提供可觀的清潔電力,當地精準實施「光伏扶貧」政策,1200戶貧困戶還參與了利潤分紅,截至2020年底,該項目累計分紅超過300萬元。

過去五年來,坪山田東兩地著力在產業協作上下功夫,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資,成功引進25家東部企業到田東投資興業,總投資約18億元,帶動3000餘名貧困人口。值得一提的是,在坪山對口田東扶貧協作過程中,經過多年探索,不僅有類似裡拉溝水面光伏電站這樣的兜底式扶貧項目,促進就業的扶貧車間項目,更有不少從長遠著想,結合當地優勢,構建起當地產業體系的項目。

扶貧產業鏈,既是產業扶貧得以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產業扶貧贏得群眾認可的關鍵所在。坪山對口扶貧田東著力在扶貧產業鏈上下功夫,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資。打造了田東縣農產品加工與物流產業園、東海脫貧奔康產業園、農民工創業園等多個促農增收、保障就業的產業園,為田東縣脫貧奔康打下堅實產業基礎。同時利用東協博覽會、廣州博覽會、芒果文化活動月等展會推介田東。

針對疫情期間田東縣農產品滯銷情況,坪山出臺系列暖人心、促消費的政策,瞄準各階層消費群體的特點,成立坪山區消費扶貧中心打造「1+N」消費扶貧網點;持續開展「消費扶貧,我在行動——黨政企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系列活動,不斷深化消費扶貧協作,幫助幫扶縣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在坪山區的幫助下,田東縣銷往廣東的農產品價值超過1.54億元。

坪山建立「田東—坪山」就業直通車平臺,動員比亞迪、昂納、連展科技、豪恩聲學等重點企業發布11000多個招聘崗位。推行網絡招聘,提供線上就業服務,幫助勞務工返崗復工2157人,其中貧困人口勞動力572人,並開發170多個就業扶貧公益崗位。

綠色發展理念引領精準扶貧

在對口幫扶田東縣過程中,坪山區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融入到脫貧攻堅工作當中,始終堅持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通過立足田東生態資源優勢,將理念幫扶和行動幫扶有機結合,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脫貧攻堅工作。

坪山區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幫扶資金,通過思想理念幫扶、技術轉移、產業帶動、項目示範等方式,引導協助田東縣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著力解決大氣、水、土壤汙染等突出問題,加快推進汙水處理項目及配套管網建設,完成3個汙水處理項目、5公裡配套管網建設及垃圾收運設施,加快推動田東縣龍鬚河流域縣城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等項目建設。項目正式投入運行後,周圍農村汙水收集處理率將達90%,顯著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直接受益貧困人口約2400人,同時保障龍鬚河上遊的田東縣城、平馬鎮、祥周鎮、林逢鎮周邊重點村屯15萬人及3個移民安置點2873戶11000多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

審讀:孫世建 蔣祝璇

相關焦點

  • 田東扶貧實踐背後的「坪山密碼」
    深圳坪山區、百色田東縣,自2016年9月黨中央吹響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定點單位對口支援的戰鬥號角以來,兩地跨越山川牽手,共同奏響了一場扶貧協作攻堅曲。 據統計,田東縣2015年底通過入戶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13276戶,貧困人口52109人,貧困發生率15.01%。
  •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坪山區人力資源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就業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應對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按照貧困勞動力「優先推薦就業、優先穩崗就業、優先技能培訓、優先幫助融入城市」工作要求,組建工作專班,加強政策宣傳,強化培訓力度,積極實施「穩就業,保民生」服務,精準發力,靶向解難,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青隴一家東西協作 扶貧成果奏響凱歌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青隴一家東西協作 扶貧成果奏響凱歌 2020-12-24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田東「小芒果」變身脫貧增收「幸福果」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題:田東「小芒果」變身脫貧增收「幸福果」新華社記者於文靜「我的樂園與眾不同。田東是革命老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著名的中國芒果之鄉。近年來,當地結合市場需求,把芒果產業作為特色產業發展的引擎和引領農民脫貧致富的「金鑰匙」,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從規模種植到技術引領、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拓展市場銷售,走出了一條產業扶貧新道路。
  • 廣西大化、田東扶貧紀實:新技術、新產業助力脫貧摘帽
    原標題:廣西大化、田東扶貧紀實:新技術、新產業助力脫貧摘帽   在廣西紅水河中遊,河池、南寧、百色三市交界處,大化瑤族自治縣便坐落於此。
  • 龍田村的脫貧故事——東西部協作扶貧見成效
    作為全國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的示範,自2016年起,江蘇省蘇州高新區開始定點幫扶萬山區。在龍田村定點幫扶的蘇州高新區派駐萬山區扶貧幹部楊亮對初到龍田村的情景還記憶猶新。「從全村百姓殷切的目光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對扶貧幹部的信任和期望,當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帶領當地老百姓走出大山,走出貧困。」
  • 愛心北京助力京蒙扶貧協作,消費扶貧贏戰脫貧攻堅
    全面小康是百年目標,脫貧攻堅是千年夢想,這兩大歷史任務都將在今年完成。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北京充分發揮首都的資源優勢,動員企業和社會力量,合力推動扶貧支援工作;堅持發揚首創精神,形成北京特色的扶貧協作模式;堅持首善標準,精準扶貧脫貧,推進扶貧支援提質增效。
  • 今年甘肅省東西部扶貧協作取得新突破
    原標題:今年我省東西部扶貧協作取得新突破 今年,甘肅省把東西部扶貧協作納入「5+1」專項提升行動重點部署,瞄準需求抓對接,跟蹤服務抓落實,奏響了省市攜手、區縣對接、鄉村結對、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進村幫扶的扶貧協作「大合唱」,呈現出多點開花、抓實見效的喜人局面。
  • 甘肅東西部扶貧協作 產業合作等重點指標實現新突破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瞄準需求抓對接 跟蹤服務抓落實  今年我省東西部扶貧協作取得新突破  每日甘肅網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朝霞 洪文泉)今年,我省把東西部扶貧協作納入「5+1」專項提升行動重點部署
  • 山東省慈善總會積極參與魯渝扶貧協作,助力山城脫貧攻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林媛媛東西部扶貧協作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著眼「兩個百年」宏偉目標,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強區域合作、實現共同富裕的大戰略、大布局、大舉措。近年來,山東省慈善總會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脫貧攻堅和東西部扶貧協作決策部署,根據省民政廳對口援建工作安排,2019年10月,省慈善總會發起「助力東西部扶貧協作、魯渝攜手奔小康」公開募捐活動,廣泛動員全省社會各界參與,共籌集善款1362506.66元,主要聚焦產業、民生等重點領域,實施6個慈善項目,為助力重慶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了積極作用。
  • 連續三年超額完成扶貧協作協議任務 京津幫扶助力河北脫貧攻堅
    連續三年超額完成扶貧協作協議任務 京津幫扶助力河北脫貧攻堅京津幫扶助力河北脫貧攻堅2018年籤訂東西部扶貧協作協議以來,三地連續三年超額完成京冀、津冀年度扶貧協作協議任務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潘文靜)5年來,河北省用好京津對口扶貧資源,切實把京津幫扶轉化為脫貧成果。
  • 田東│光伏電板變身「存錢罐」,「陽光收入」點亮貧困戶新生活
    李玲口中的右江魚梁庫區裡拉溝水面光伏扶貧項目,是廣西第一個開工建設的集中式光伏扶貧項目,其中由深圳扶貧協作幫扶資金1000萬元入股,每年獲得保底紅利180萬元,並通過篩選直接分到600戶貧困戶和貧困村當中,讓貧困戶享受光伏發電帶來的長期「陽光收益」。
  • 定西:奏響幸福曲 共圓小康夢——安定區脫貧攻堅工作掃描
    原標題: 奏響幸福曲 共圓小康夢——安定區脫貧攻堅工作掃描定西市安定區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反貧困鬥爭首開先河的地方。「有水走水路、無水走旱路、水旱不通另找出路。」多年來,安定區積極探索擺脫貧困、發展致富之路,在不斷地努力下,最終奏響了幸福生活的樂曲,實現了全區人民同奔小康的夢想。2014年至2019年,安定區共退出貧困村174個,脫貧3.04萬戶11.05萬人。貧困村退出比例為98.9%,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48%,減貧效果明顯。2019年底,全區實現全面脫貧。
  • 昭通扶貧協作的中山樣本
    6月16日至23日,中山市東西部扶貧協作採訪團深入雲南省昭通市大關、鹽津、永善、綏江4縣,調查採訪中山·昭通扶貧協作工作,上山下鄉,8天走過2000多公裡,與當地幹部群眾深度接觸,聽到最多的是感恩。他們用各自不同的親身經歷,說出了一個共同的感受,中山扶貧協作是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
  • 江門崇左心連心 扶貧協作顯真情
    崇左市大新縣堪圩鄉明仕村那乙屯旅遊扶貧民宿項目讓當地奇山秀景走出深閨,每逢節假日一房難求;天等縣思源實驗學校教學綜合樓、多功能廳、運動場一應俱全,面向1300多名寒門學子敞開懷抱;寧明縣粵桂扶貧協作產業園吸引34家粵企落戶,年產值預計可超1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萬多個……江門崇左心連心,扶貧協作顯真情。
  • 發揮東西部扶貧協作作用,創新就業扶貧機制——「點對點」服務...
    羅秀平是江蘇鹽城濱海縣界牌鎮衝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鎮裡組織的免費培訓,她來到康瑞日用品公司開在村裡的扶貧車間上班,一年收入3萬多元。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就業扶貧是最直接的脫貧方式之一。各地區各部門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江蘇、福建、廣東等地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創新就業扶貧機制,「點對點」幫助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
  • 廣西桂林市興安縣:以績效考評奏響脫貧攻堅「三部曲」
    近日,廣西桂林市興安縣興安鎮黨委政府積極發揮績效考評促脫貧攻堅作用,以績效考評聚焦工作落實,聚焦問題整改,聚焦扶貧隊伍作用發揮,倒逼脫貧攻堅任務落實,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奠定堅實的基礎。
  • 大鵬巴馬創新科技扶貧 探索扶貧協作新模式
    圖為相關領導專家與學員合影 大鵬新區-巴馬縣科技扶貧之科普研學活動是開展科普工作創新之舉,科普研學項目是一種科普交流,更是一種扶貧幫扶產業形勢的創新。圖為培訓現場 自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大鵬新區-巴馬縣注重創新開展扶貧協作工作,用創新驅動巴馬發展,用科技助力巴馬脫貧,為巴馬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科技和智力支撐。
  • 鼓樓岷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出實招亮絕招——脫貧攻堅我有三寶
    2017年以來,兩地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結下深厚友誼。今年,伴隨著脫貧攻堅決勝號角的吹響,鼓樓與岷縣眾志成城,一鼓作氣,振興傳統產業,開發新產業,全面暢通銷售渠道,岷縣於11月底順利脫貧摘帽。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在鼓樓區的協作支持下,岷縣的中蜂產業已成為脫貧攻堅的一大支柱。  「建設扶貧產業,關鍵要結合當地的產業基礎與資源稟賦。」福州市掛職幹部,岷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林善章表示,岷縣蜜源植物豐富,且有養殖蜜蜂的傳統,蜂業發展有著獨特的資源優勢。
  • ...東西部扶貧協作模式 缺什麼扶什麼 本報記者 劉成 通訊員 李瑞鴻
    雷廣志攝(中經視覺)山東省青島市1996年與貴州省安順市建立扶貧協作關係;2016年與甘肅省隴南市建立扶貧協作關係。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始終把機制建設放在首位,通過建立動員機制、市場機制和保障機制三個機制,全力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