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體積膨脹,新型納米網狀矽負極材料優化電池性能

2020-11-21 電車之家網

隨著近年來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不斷提升,高容量的正負極材料的應用勢在必行。其中矽負極作為目前技術最為成熟的高容量負極材料,吸引了廣泛的關注,純矽負極材料比容量可達4200mAh/g,這甚至要高於金屬鋰負極,是一種非常理想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但是矽負極的應用還面臨著體積膨脹大的問題。巨大的體積膨脹不僅會造成顆粒粉化和電極掉料等問題,還會破壞電極表面的SEI膜,造成SEI膜的持續生長,消耗有限的Li,因此提升矽負極材料循環性能的根本在於減少矽材料的體積膨脹。

目前解決矽負極的體積膨脹問題的主要思路有三個:1)納米化,通過納米顆粒和納米薄膜等手段,抑制Si材料在充電過程中的體積變化;2)製備特殊結構的Si材料,例如蜂窩狀結構【1】和樹枝狀結構的Si材料【2】等,利用材料內部的空隙吸收充電過程中的體積膨脹。3)複合材料,利用石墨等材料對納米Si顆粒進行包覆,利用石墨材料吸收Si材料的體積膨脹。

韓國成均館大學的SanghyunCho等人為了解決矽負極材料的體積膨脹,設計了一種網狀結構的Si負極材料,利用網狀結構中的孔洞,吸收嵌鋰過程中的體積膨脹,獲得了優異的電化學性能【3】。

為了製備網狀結構的Si材料,SanghyunCho使用了多孔陽極氧化鋁作為模版,並在該膜版上沉積了一層金屬銀作為緩衝層(金屬銀會沉積在氧化鋁膜版的表面,但是不會沉積到膜版的微孔之中),隨後採用射頻濺射的方法在金屬銀緩衝層的表面沉積一層Si,為了將Si轉移下來,SanghyunCho還利用旋塗工藝在Si的表面製備了一層PMMA層,隨後氧化鋁膜版利用酸溶液完全腐蝕掉,然後利用王水將金屬Ag腐蝕掉,並利用去離子水對剩餘的Si/PMMA層進行衝洗,以去除殘餘的金屬離子,將上述工藝製備的網狀矽材料轉移到光亮銅箔的表面,最後利用丙酮除去PMMA層,並在Ar環境中加熱到900℃,完成網狀多孔Si材料的製備。

該網狀結構的Si材料主要具有以下優勢:1)Li+擴散速度快,網狀結構比表面積大,有利於加速Li+的擴散;2)電荷交換速度快,由於多孔結構將Si材料直接曝露在電解液之中,加速了電荷交換;3)可承受較大的體積變化,網狀結構較多的空隙和較薄的厚度,使的其能夠承受較大的體積變化和應力。上述的優勢也使的我們能夠獲得更好的電化學性能、更長的循環壽命。

為了測試上述的網狀Si材料的電化學性能,SanghyunCho製備了扣式電池用於電化學測試,測試結果入下圖所示。從圖上可以看到,該網狀Si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循環穩定性,第十次循環和第100次循環的充放電曲線幾乎重合,表明材料的容量幾乎沒有發生衰降。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在首次充放電過程中放點容量為3396mAh/g但是充電容量僅為1778mAh/g,首次庫倫效率僅為52.3%左右,小編認為這主要是這種網狀納米結構巨大的比表面積使的在首次嵌鋰(放電)時,用於SEI生成的Li+較多,因此導致其不可逆容量較大,這也是目前眾多Si納米材料所面臨的問題,因此必須要通過一定的包覆處理或者與補鋰工藝結合,減少首次嵌鋰所消耗的Li,提高首次效率。

由於該材料的比表面積較大,因此有利於提升Li+的擴散速度和電荷在電極表面的交換速度,理論上該材料也會具有很好的倍率性能。下圖為不同倍率下的充放電曲線,從圖上可以看到當放電倍率分別為0.1C,0.5C,1C和2C時,材料的放電容量分別為3531mAh/g、2444mAh/g、1595mAh/g和1089mAh/g,都要遠遠高於石墨材料的容量。

下圖為網狀結構Si負極材料的循環性能對比,可以看到網狀結構的Si材料在0.5C倍率下,循環200次,容量仍然可達2426mAh/g,容量保持率達97.6%,這要遠遠高於沒有微孔結構的Si薄膜材料,表面網狀結構的Si材料中微孔很好的吸收了Si材料在嵌鋰過程中的體積膨脹,提高了Si材料的循環壽命。

網狀結構的Si材料之所以具有如此優異的電化學性能,主要是因為材料內眾多的微孔很好的吸收了在嵌鋰和脫鋰過程中材料的體積膨脹和產生的應力,從而保證了材料在充放電循環的過程中不會產生破裂等問題,使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環穩定性,下圖展示了該作用的機理。

網狀結構的Si材料利用其內部豐富的微孔,很好的吸收了在充電過程中Si材料由於嵌鋰而造成的體積膨脹,減少了材料內的應力,進而減少了Si材料的粉化問題,保證了Si材料良好的循環性能,同時由於比表面積較大因此也保證了快速的Li+擴散和電荷交換,因此使的材料在大電流下也能發揮出較高的容量。該材料目前主要面臨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大比表面積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由於SEI膜生長消耗了大量的Li從而使得該材料的首次庫倫效率僅為52.3%左右,這需要結合表面處理和補鋰工藝等手段提升首次效率。其次主要是考慮製備工藝的可行性,目前SanghyunCho所採用的模板法工藝過於複雜,生產效率低,成本高,難以在實際生產中應用,因此對製備工藝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總的來說,為了提升矽材料的容量和循環性能,製備特殊形貌的Si材料是一條必須走的路,值得我們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金進行深入的研究。

撰稿:憑欄眺

來源:

作者:新能源Leader

返回首頁>

本文由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本文版權為(www.d1ev.com)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務必註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大牛說作者,註冊會員登錄後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繫方式,便於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yxh@d1ev.com。

相關焦點

  • 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矽基負極材料研究進展
    由幾種負極材料的性能對比見圖1,要滿足高能量密度鋰離子二次電池的需求,高容量低成本低電壓平臺的矽基材料是具有極大的潛力。 Kim等通過鎂熱還原法製備的CNT@mp-Si納米多孔矽管的電極放電容量300次循環後為1019mAh/g, 對應的庫侖效率為99.6%(見圖4)。可見矽納米管較大的空間有效改善了體積膨脹, 材料具有優異的循環性能。此外, 二維化的矽薄膜能夠很好地緩衝矽原子體積膨脹, 減少機械應力的產生, 進而提高矽基材料的循環穩定性。
  • 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矽基負極材料的研究進展
    可見矽納米管較大的空間有效改善了體積膨脹, 材料具有優異的循環性能。此外, 二維化的矽薄膜能夠很好地緩衝矽原子體積膨脹, 減少機械應力的產生, 進而提高矽基材料的循環穩定性。Tong 等通過磁濺射方法合成了非晶矽/碳(a-Si/C)多層薄膜,製備的微米級a-Si/C 多層薄膜(1.1 mm)表現出良好的循環性能, 超過200個周期容量為1900 mAh/g。
  • 一文看懂矽負極的商業化進展
    晶體矽材料最大的優勢是容量高,在完全嵌鋰狀態下晶體矽材料的比容量可達4200mAh/g(Li4.4Si),達到石墨材料的10倍以上,甚至要比金屬鋰負極的容量(3860mAh/g)還要高,但是矽負極材料也存在嚴重的體積膨脹問題,在完全嵌鋰狀態下,Si負極的體積膨脹可達300%,這不僅僅會導致Si負極的顆粒破碎,還會破壞電極的導電網絡和粘接劑網絡,導致活性物質損失,從而嚴重影響矽負極材料的循環性能,這也成為了阻礙
  • 滑輪原理解決鋰電池矽負極體積膨脹
    在鋰離子電池的各種負極材料中,具有極高比容量的矽負極存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大幅度的體積變化導致電極結構破裂,產生絕緣界面層。一個主要的原因在於:對於PAA等常規鋰電池粘結劑而言,分子鏈之間的氫鍵相互作用,往往難以適應矽顆粒膨脹產生的應力。
  • 矽納米材料——助力鋰電池矽碳負極產業化
    解決Si材料體積膨脹大的問題的思路主要有三個: 1)納米化,通過製備納米矽顆粒、納米矽薄膜等手段,抑制Si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變化; 2)製備特殊形狀的Si晶體材料,例如蜂窩狀材料,樹枝狀的Si材料,利用Si材料自身的形變吸收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變化,改善Si
  • 特斯拉電池日現已開始發放邀請函 矽基負極材料或成下一代電池風向標
    從特斯拉發布的電池日活動的註冊頁面來看,背景圖片很是抽象。經眾多媒體研究後普遍認為這是一種新型電池材料――矽納米線的結構圖。因此從負極材料角度看,矽基負極材料是非常具有潛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 掃描特斯拉電池日的主角——矽納米線電池負極材料
    隨著特斯拉電池日臨近,9 月 19 日特斯拉發布了電池日活動的註冊頁面,頁面背景圖片是一種新電池材料――矽納米線的結構圖,矽納米線作為一種已知技術,可以減輕電池重量和體積,從而提高 電池效率,有助於製造能量密度更高、使用壽命更長的電池。
  • 矽基負極應用穩步提升
    矽基負極,潛力巨大。 從不同負極材料性能對比來看,矽基負極質量/體積比容量巨大晶體矽理論質量比容量約4200mAh/g/g,而石墨僅為372 mAh/g/g,約是石墨的11倍。即使是氧化矽材料,其理論質量比容量也有2600 mAh/g/g,約為石墨的7倍。由此來看,矽基材料是最具希望的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 手機電池,容量逆襲「矽負極鋰電池」,再次突破體積限制!
    老生常談的納米技術,石墨烯材料,遲遲未來要想讓手機電池體積不變的同時增加可觀的容量,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加手機電池的密度,和尋求新材料做電池。增加電池密度如今已經基本到達了極限,很久以前就提到的「納米」技術,尋求新材料也早就被專家提起過,如「石墨烯」電池。非常遺憾是,這些老生常談的技術,如今已經時隔多年,仍然沒有哪家手機廠商能生產出來!「矽負極電池」重新點燃希望之火!小夥伴們別灰心!
  • 鋰離子電池矽基負極循環性能分析
    [1]但是在充放電過程中,矽會發生巨大的體積變化,導致材料粉化、剝落、失去電接觸,容量衰減很快。[2]為了減小矽材料的體積效應,人們嘗試了多種方法,包括製備無定形矽薄膜、納米矽、多孔矽、矽氧化物、含矽非金屬化合物、含矽金屬化合物、矽/碳複合材料、矽/金屬(活性或惰性)複合材料等。
  • 鋰電池產業鏈專題報告:矽基負極,下一代產業趨勢
    納米化:顆粒尺寸小有利於應力釋放,當矽顆粒粒徑<150nm 時,體積效應減弱, 納米矽在充放電過程中會膨脹但不容易破碎,可提升循環性能。主要包括納米顆粒、 納米線、納米片等,可以提高材料的結構穩定性,緩衝材料的體積膨脹,並且可以 增加材料的活性界面。
  • 特斯拉電池日!矽納米線電池負極材料,到底有哪些看點呢?
    1.事件:近日,特斯拉發布了電池日活動的註冊頁面,頁面背景圖片是一種新電池材料——矽納米線的結構圖,特斯拉即將太平洋時間 9 月 22 日(北京時間 23 日周三凌晨)上發布相關的全新電池技術路線。矽納米線電池是一項可以顯著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和電池壽命的突破性技術。特斯拉是電動汽車行業的領頭羊,也是全球最大的鋰電池消耗者,其技術革新將引領行業風向。
  • 「鋰電材料」碳/LTO複合材料改善電池性能、抑制脹氣研究概述
    導讀:鈦酸鋰電池具有高安全性、可大倍率充電、循環壽命長等優點,但是用鈦酸鋰做負極時,電池在充放電循環過程中、高溫中有嚴重的脹氣現象。影響了其商業化進程,碳材料與LTO進行複合後能顯著改善其電化學性能並抑制脹氣。
  • 鋰電池新型材料有哪些?
    3、鋰電池新型材料之多層矽/碳複合結構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與西交大蘇州研究院及納米學院合作,基於原位可控凝膠化過程,製備出Cu導電添加劑及碳納米管增強的多層矽/碳複合結構。其多層結構特徵和碳納米管增韌碳基體可有效釋放充放電過程中矽負極體積變化而產生的巨大應力,Cu導電添加劑的引入提升了複合材料的導電性。成果已發布於《美國化學會·納米》。
  • 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納米氧化鎢基材料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雖然目前主要使用石墨作為商業化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但是,納米氧化鎢基材料已經躋身成為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研究的熱點。說到動力鋰離子電池,它可是當下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因為,與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等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具有較小的體積、較高的能量密度、無記憶效應、較長的使用壽命等特點,而且,它還具有環保特性,符合綠色發展理念。同時,也會有很多人想到,鋰離子電池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負極材料。
  • 新方法使純矽負極成為可能 提高電池能量密度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一種新策略,可以在鋰離子電池中擴大矽基負極的應用,將電動汽車、智慧型手機的功率提高20%。機械與化學工程教授Donghai Wang表示:「矽有望成為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 特斯拉劇透的矽納米線電池負極材,市場潛力大,引發市場關注
    矽納米線取代了傳統鋰離子電池中的負極材料石墨,矽納米線指的是寬度在 10 納米左右、長度無限制的材料,是一種新型的一維半導體納米材料,內晶核是單晶矽,外部有一層 Si〇2進行包覆。Amprius 的專利顯示矽納米線循環 180 次後仍能達到 1000mAh/g 的能量密度,且該公司已經搬去跟特斯拉 Tera 電池製造工廠附近,特斯拉電池日也將在這舉辦。
  • 電池科技前瞻:納米線三千弱水,矽負極一瓢深酌
    Cui(崔屹)教授,著名華人納米材料科學家。Amprius 認為,矽負極納米線負極可能將電池單體的能量密度提升至 400Wh/kg、1100Wh/L 的水平。鑑於納米線本身屬於一大類低維材料,Amprius 又和 Y. Cui 教授強關聯,從 Y.
  • 新型納米矽鋰電問世,能讓新能源車不再被卡脖子?
    納米矽負極材料。但是要把金屬矽做成矽負極材料,就要進行特殊的加工處理。在實驗室裡,完成這樣的加工處理並不是難事,但是要做成噸級的矽負極材料,需要大量的技術攻關和試驗。中科院物理所從1996年就開始研究納米矽,2012年開始做矽負極材料生產線,直到2017年才做出第一條生產線,而且不停地調整修正。經歷過幾千次的失敗才批量生產出了矽負極材料。
  • 納米科學:一些電池材料如何膨脹而不開裂!
    納米科學:一些電池材料如何膨脹而不開裂!當您為電池充電或使用電池時,它不僅僅是電力,還包括在內部移動的物質。離子是具有電荷的原子或分子,從電池的一個電極傳播到另一個電極,使電極收縮和膨脹。新的研究結果可能會影響未來的電池設計,甚至會產生新型的執行器,在納米快報雜誌上發表在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授蔣明明,研究生凱翔和溫婷星的論文中。和其他八個人。從理論上講,如果你要在一個支點上拉伸鋰離子電池,每側都有一個電極,蔣說,「當它充電和放電時,它會像蹺蹺板一樣上下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