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據36氪消息,美團在內網發布全員信,通報最新的職級體系調整:從 2021 年初起,美團將實行新的」扁平職級,寬帶薪酬」體系,原有的「M+P」雙職級線、「1-2 至 3-3」等專業序列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以「L+數字」命名的單職級線。新老職級對應如圖:
美團新舊職級對照表
這是繼去年騰訊職級調整之後,第二家網際網路大廠調整自己的職級體系。「巧合」的是,這兩家都是從1-1,3-3這種形式,調整為百度阿里式T5,P7的純數字體系。
這次調整,對某些職級的員工,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比如3-2,根據原來的職級,對應的是技術、產品、運營等部門的小leader,一般會負責一個小方向或者小業務,帶幾個下屬(3-1是專家崗,一般沒有直接下屬);從職級上看,明確比3-1高一小級;薪水和股票數量也有比較大的差距,根據工種不同,薪水總包差距大概在10-50萬這個區間內。但在職級體系調整後,這兩個職級合併為L8,雖然對現有的3-2來說,工作職責,管理範圍和薪水並不會發生什麼改變,得到升級L9的機會也會比原來的3-1多(但也只是理論上,下文詳述),但如果他想跳槽,就會面臨一個問題:外界會認為他工資太高。畢竟,對其他公司的面試官和HR來說,同樣職級的人,在能力上應該沒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不要便宜的那個。
網際網路大廠的職級體系,最大價值就是為員工晉升提供了多種選擇。每年一到兩次的晉升機會,也是這些員工證明自己能力的最好時機。此次美團除了調整職級之外,把一年兩次的晉升窗口改為一次晉升窗口(春季),秋季的晉升窗口則變成了調薪窗口。看上去,升職的機會減少了,漲薪的機會增加了。但在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各大廠的職級對應都已經逐漸固化,A大廠的某個職級基本會對應到B/C/D/E/F大廠的另外一個職級,如果只增加薪水,而職級上沒有提升,在跳槽時依然會面臨上文提到的問題。還拿3-2的L8為例,雖然理論上,你從L8晉升到L9的機會會比原3-1的L8晉升的機率更高,但在系統中,這兩個L8並沒有什麼區別,處於同一起跑線。而原來的3-1要想升到3-3,還得過了3-2這關,跟3-2不能形成競爭關係。舉一個不一定恰當的例子,一個在北京參與搖號十年,還沒中籤的人,和一個剛剛拿到駕照,開始參加搖號的人,雖然前者的中籤比例可能是後者的幾十倍,但也不代表前者能在下一次搖號中一定能中籤,也不代表著後者在下一次搖號中一定搖不中號。況且,搖號這個事,就算前者不能搖中,但每一次搖號不中,都會為下一次搖中增加概率,但如果一個3-2的L8在三四年的晉升窗口中,都沒能晉升成功,你覺得公司還會給你機會麼?
你覺得自己還有機會麼?
我為什麼主要拿3-2舉例,是因為1-2級別太低,基本都是校招應屆生,幾乎沒有損失。2-2和2-1(基本對應百度T4或者阿里P5),基本都是工作3-5年,最基層的一線員工,影響也可以忽略不計。
但3-1到3-3級別(對應阿里7-8,基本工作8-15年,年齡在28-38歲),是一個員工從一線大頭兵到主管,再到高級經理的重要階段,對美團員工來說,這也基本上代表了他美團職業生涯的結束,畢竟升4-1總監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註:美團的4-1對標阿里P9,在現階段的美團,也基本只能用玄學來解釋,只有極少數的人能晉升成功。
根據此前報導,美團1-1到3-3的職級體系是從2016年開始執行的,這套職級體系基本是沿襲騰訊的職級體系。2015年底,在騰訊的撮合下,美團吞併大眾點評,隨後,騰訊宣布對新成立的新美大集團投資10億美元,美團從阿里系投資公司搖身變成騰訊系公司,大眾點評還在微信九宮格拿到一個位置,騰訊成為美團最大的機構股東。在這種情況下,美團沿襲騰訊成熟的職級體系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這裡多說一句,在差不多同一時期,京東也採用過類似騰訊美團的職級體系,只不過已經在兩年前改成了阿里和騰訊新職級類似的職級體系(在最主要的7-10級上,分別對應阿里的P6-9級))。然而,作為美團「爸爸」的騰訊和「兄弟」的京東紛紛「變節」,職級越來越像阿里。同時,美團自2018年上市,經過這兩年的發展,股票已經翻了四倍,成為中國市值第三的網際網路公司,員工數量超過5萬,除了優選,買菜,快驢等新興業務外,外賣,到店,酒旅等業務發展也進入成熟期,很難有大的變化和突破。組織部順水推舟,把自己的職級體系向他人看齊,也很容易理解。
跟小米2018年上市後多位聯合創始人離職一樣,美團在上市後也有大批高管淡出一線管理。今年初,美團宣布:S-team成員、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將於今年12月退出公司具體管理事務,S-team成員、高級副總裁劉琳(Elaine)因個人及家庭原因,將於今年轉任公司高級顧問,同時,增補副總裁郭慶、副總裁李樹斌為S-team成員。這個原因,很容易解釋,畢竟王慧文等高管已經跟著「興哥」創業15年,也該炒炒股票,享受一下退休和投資的生活了,而美團也需要一些有「狼性」精神,更年輕的高管來繼續帶領公司「既往不戀,縱情向前」。
P.S.:其實在美團的早期,薪水體系中有不少百度的影子,比如,在阿里騰訊頭條等大廠一年16-18薪的時候,美團跟百度一樣,是採取15.5薪的結構(年底3個月,年中0.5個月)。而美團的聯合創始人穆榮均,高級副總裁,到店事業群負責人張川,高級副總裁,外賣總經理王莆中,都有百度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