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旭鴯
中南大學法學院2016級本科生
中南大學2019年大學生年度人物之一
個人榮譽及獲獎(部分)
2019年,國際刑事法院中文模擬法庭比賽冠軍
2019年,第六屆國際刑事法院模擬法庭競賽(英文)二等獎
2018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三等獎
2019年,中南大學「升華杯」課外學術科技競賽二等獎
2019年,中南大學年度人物
2019年,中南大學優秀學生
2017年,國家獎學金
2017年,中南大學特等獎學金
2018年,中南大學一等獎學金
2019年,中南大學一等獎學金
2018年,格林美創新實踐獎學金
工作經歷(部分)
法學1605班班長
法學1704班副班導
中南大學EC英語俱樂部副主席
法學院學生會生活部部長
法學院學工辦助理負責人
法學院本科生二支部副書記
實踐經歷(部分)
2017年7月,參加「中南大學赴湖南永州江華縣白芒營小貝完全小學義務支教暑期社會實踐團」,獲校級立項
2017年——2018年,主持《精準扶貧視野下第一書記幫扶政策績效研究》課題,獲校級立項
2018年——2019年,主持《鄉村振興戰略下第一書記推動精準扶貧的政策保障研究》課題,獲國家級立項
2018年——2019年,擔任教育部政策法規司與中南大學共建「教育立法研究基地」的本科生研究員,參與編撰教育法律彙編
2018年7月——8月,於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實習
2018年1月,於英國保誠保險有限公司實習
2019年10月——12月,於北京大成(長沙)律師事務所實習
2019年12月——2020年5月,赴美國天普大學法學院交流學習
看書、讀英語……夜晚的燈光下,歐旭鴯將筆記本上的任務一項項劃掉,大學四年,在她劃下的一條又一條橫線下:「國際刑事法院模擬法庭比賽冠軍、綜測專業排名第一、保研中國人民大學、雙創達人……」是她獲得的一個又一個令人矚目的成績。筆記本上,最新劃掉的一項已經完成的任務,是「競選中南大學2019年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
心中有「秤」,量度每一天
剛剛領到中南大學通知書的歐旭鴯,早早收到了班導師一份特別的作業——抄寫《鄉土中國》並撰寫一篇讀後感。正是這樣一份作業讓她從高考後「解放」的浮躁中走出,回到高中的學習狀態,也讓身為理科生的她初步接觸到人文學科。
但是,專業的人文學科學習並不是單純的閱讀與抄寫。面對抽象的概念,繁雜的法條,理科生出身的歐旭鴯在初入大學、進行法學專業學習時感覺到明顯的「水土不服」。於是,她決心一遍一遍翻看書籍,認真對待每一堂課,用勤奮「補課」,為專業學習打好基礎。
「這四年,我沒有荒廢,也不敢鬆懈。」
開啟大學生活的歐旭鴯,心中始終有一桿秤,量度著自己的行為。她的一天是在起床後的看書預習、誦讀英語中開始的,下了晚課她也還會再趕去圖書館多看一會兒書,「我並不會覺得累或者枯燥,這已經成為了我的習慣。」針對法學專業大量細碎的知識點,她利用理科生邏輯思維較強的優勢,用框架圖來總結歸納,縷清思路,輔助記憶。在衡量和計算中,她把橫亙在學業進步途中的一個個問題解決掉。大學期間,歐旭鴯的保研成績為94.7,綜測均分位列年級第一。
歐旭鴯手邊常放著一個小小的規劃本,記載著自己每天需要完成的內容。學習中遇到或想到有趣的知識點或問題都會記錄下來,事後再花時間去思考。提高效率、隔離誘惑是她保持自律,完成每天規劃的秘訣。「我知道什麼對於我是誘惑,在我需要集中注意力時,我會選擇遠離它。」這樣的高度自律,讓她在學術科研、學生工作、社會實踐每個方面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為自己加碼,挑戰每一天
國際刑事法院中文模擬法庭比賽(ICC中文賽)是國內最大的模擬法庭賽事,也是用中文舉行的水平最高的模擬法庭比賽。抱著學習的態度,已經處於大三這個學業關鍵時期的歐旭鴯還是準備參加比賽。
當時整個年級只有她一個人堅持下來,有很多關係好的同學都暗暗提醒她要注意平衡學業和比賽。她說,「今年是我們學校第一次參賽,我很感興趣也喜歡挑戰。」
模擬法庭的備賽是長線作戰,它不僅要求選手具有嚴謹縝密的邏輯思維,更要有自律的態度和一顆持之以恆的心。三份一萬多字的書狀,大量的模擬賽,大量國際法文獻,包括條約、國際組織決議、判例、著作等法律檢索,對他們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沒有經驗,他們只能不斷摸索著學習,看視頻、請教老師……長達八個月,每天都像期末一樣緊張的備賽幾乎佔據了歐旭鴯大三的全部時間,寒假更是春節一過便立馬返校準備比賽。
4月,在赴北京參與比賽的前一周,重壓下的她已經喘不過氣。當時的她對前景迷茫,成績也不適時掉了幾名。因為害怕拖累隊友,她向老師提出更換庭辯手的請求。幸有同伴的鼓勵以及自己實打實的付出讓她慢慢找回自信,在北京的比賽中,她協助團隊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7月,她和她的同伴終於走到了海牙的決賽舞臺,但保送推免研究生夏令營卻與荷蘭決賽時間相衝突,又恰巧抽到她上場。她不願意看到大家的努力因為自己全部廢棄,甚至一度想要放棄參加夏令營。這樣的情況下,她的同伴主動為她分擔了很多比賽準備工作,不斷鼓勵、支持她去安心準備夏令營。「這個比賽是一個團隊的比賽,幸運的是我有一群溫暖的同伴。」 她說。為了平衡兩者,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只參加時間較早的中國人民大學夏令營。北京夏令營一結束,她便直接坐當晚的飛機從北京飛到了荷蘭,與她的同伴一起為比賽畫上句號——2019年7月12日,歐旭鴯和她的團隊代表中南大學法學院在國際刑事法院中文模擬法庭比賽(ICC中文賽)決賽中榮獲冠軍。
擷陽光相隨的每一天
從中學起,歐旭鴯便已經開始參與到志願服務活動中,社區慰問、天橋義賣手工製品、義務清掃……奉獻與愛心的種子早早就種在她的心底,她將愛心落實為日常的行動。在大學的她,更是加入了青年志願者協會,參與了支教等一系列志願和實踐活動,只要有時間,她便會參與到志願服務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一學年,她申請參加「中南大學赴湖南省江華縣暑期義務支教社會實踐團」,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公益實踐活動。大多數學生都是留守兒童,這半個月他們陪著孩子們一起學習、玩耍、成長,溫暖了孩子們的心。「能和志同道合的同學做喜歡的事,也能看到孩子們的笑臉,我覺得就很開心。」 她用短短的粉筆與親切的微笑,將溫暖傳遞給四年級的學生。離別時,孩子們精心準備的禮物和不舍的話語深深地打動了她。她說:「那一刻很幸福。」
除了志願服務,她也熱心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做到知行合一。關注時事民生的她,在大二、大三主持了「第一書記推動精準扶貧的政策保障研究」的調研課題,對第一書記、村幹部、貧困戶進行訪談,了解扶貧現狀,收集第一手資料。國慶等節假日等待他們的往往不是休息,而是一片片黃土地。國家大政策下,他們看到精準扶貧帶給農村的巨大改變。在瀏陽的一個村子,第一書記帶著他們去一個貧困戶的菜地裡看,老伯熱情地給她們介紹他的情況,還從菜地裡摘下最漂亮的南瓜送給他們。
兩年多的時間,她和團隊一起扎紮實實地將足跡邁向湖南、江西、河北和四川等八個地區的鄉村基層。收集到視聽資料33G,對當地精準扶貧具體政策與實效進行調研,其撰寫的調研報告更是榮獲校級「升華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
大學應該怎樣度過才不算荒廢?對於這個令許多大學生困惑不已的問題,歐旭鴯用每一天的充實生活作出了回答。
達人寄語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