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面投影微立體光刻技術(PμSL)的3D列印

2020-08-29 摩方材料

面投影微立體光刻(Projection Micro Stereolithography, PμSL)是一種面投影光固化3D列印技術,適用於製作微尺度的複雜三維結構,有著高解析度、高精度、跨尺度加工、適用材料廣、加工效率高、加工成本低等諸多特點。本文將從成型原理、最小加工特徵尺寸、最大成型幅面、適配列印材料、與其他3D列印技術的對比、產業化技術創新等方面,對這一技術進行詳細介紹。

圖1 基於PμSL 3D列印技術製作的複雜三維結構示例

一、成型原理

圖2所示為PμSL 3D列印技術的成型過程,首先使用建模軟體構建出三維結構模型;接著使用切片軟體對三維模型以一定大小的層厚進行切片處理,得到一系列具有特定圖案的二維圖片;然後採用PμSL 3D列印系統對切片後的每一層圖案進行整面投影曝光;反覆重複上一步驟並層層堆疊最終成型出所需的三維結構。

圖2 PμSL 3D列印技術成型過程

PμSL 3D列印技術成型三維結構的關鍵在於光敏樹脂材料在紫外光的作用下發生光聚合反應從而固化,而特定圖形的產生則依賴於列印系統中的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晶片所生成的數字動態掩模。如圖3所示,切片後的模型數據導入到列印系統後,這些二維圖像數據發送至DMD,DMD根據圖像數據控制晶片上各個微鏡(即DMD上的每一像素點)的偏轉。因此,光源發出的紫外光在到達DMD後將重新整形生成與圖形數據一致的光。最後,經調製後的光通過最終物鏡投影至液態樹脂材料表面,對特定區域進行選擇性曝光從而生成特定結構。此外,列印系統還可通過列印平臺的移動,拼接列印出大幅面的圖形結構。

圖3 典型的PμSL 3D列印系統


二、最小加工特徵尺寸

通過控制投影物鏡的微縮倍率,PμSL 3D列印技術可以實現幾微米甚至幾百納米的特徵尺寸。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摩方」)基於在這一技術領域的多年沉澱,自主研發出了一系列PμSL 3D列印系統,已經量產的產品最高光學解析度可達2 μm(這裡提到的光學解析度是指投影光單個像素點的大小)。藉助這一高分辨系統,2 μm線寬二維網格線條和8.5 μm杆徑三維點陣得以實現(圖4)。

圖4摩方3D列印系統列印的2 μm線寬二維線條和8.5 μm杆徑三維點陣


三、最大成型幅面

PμSL技術採用整面曝光,其中曝光圖形由DMD控制產生。因此,一般情況下,PμSL 3D列印系統的最大成型幅面取決於光學解析度大小以及DMD像素點數量,DMD成像晶片尺寸固定,通過投影鏡頭只能實現固定的投影幅面。最大成型幅面與系統光學解析度呈矛盾關係,即當提高系統光學解析度時,其最大成型幅面相應減小。拼接技術很好地解決了這一矛盾,使得高分辨、大幅面、跨尺度列印得以實現。以摩方PμSL 3D列印系統為例,固定投影列印與拼接列印的幅面如表1所示。

表1 固定投影列印與最大列印幅面對比


四、適配列印材料

PμSL 3D列印技術的加工成型基於材料的光聚合,因此其列印材料為光敏樹脂材料。針對不同應用需求,硬性樹脂、韌性樹脂、耐高溫樹脂、生物兼容性樹脂、柔性樹脂、透明樹脂、水凝膠等諸多樹脂材料已商業化。除上述純樹脂材料以外,功能顆粒摻入樹脂中形成的複合樹脂材料同樣可用於列印,如磁性顆粒複合樹脂、陶瓷顆粒複合樹脂、金屬顆粒複合樹脂等。

五、與其他3D列印技術的對比

表2是PμSL技術與其他3D列印技術規格的對比,主要基於已商業化產品的規格對比。熔融沉積成型和聚合物噴射光固化是目前較廣泛的兩種3D列印技術,可實現大尺寸結構的加工成型,但其精度相對較低。雷射逐點掃描光固化和雙光子雷射直寫技術則可實現非常高的解析度,然而逐點掃描加工的特性極大地限制了其成型速度。此外,雙光子雷射直寫技術的成型尺寸通常在毫米級。相較而言,PμSL 3D列印技術很好地平衡了高精度、高速度、大幅面的特點。

表2 PμSL技術與其他3D列印技術的對比

六、產業化技術創新

相較於實驗室技術,工業市場對這一技術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包括更廣泛的功能性列印材料、更大的列印幅面、更穩定的公差控制等方面。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這一技術的產業化上進行了諸多工業級技術創新,例如增加氣泡消除系統、雷射測距、加熱列印等創新功能,用以進一步提高列印質量、精密控制加工公差、拓寬列印材料的範圍,以滿足精密工業設計和製造的需求。

相關焦點

  • Nano Energy:基於面投影微立體光刻3D列印技術的共形壓電傳感器設計與製造
    當前,大多數電子器件是利用光刻、壓印技術和電子束在矽表面進行製備。然而由於缺乏彎曲表面的加工工藝,要製備與複雜曲線表面(例如人體關節)共形的電子器件尤為困難。面投影微立體光刻3D列印技術(PμSL)可快速製造並成型任意形狀和可設計的結構,為三維共形柔性電子器件的製造提供了靈活性和簡便性。
  • 基於面投影微立體光刻3D列印技術的共形壓電傳感器設計製造
    當前,大多數電子器件是利用光刻、壓印技術和電子束在矽表面進行製備。然而由於缺乏彎曲表面的加工工藝,要製備與複雜曲線表面(例如人體關節)共形的電子器件尤為困難。面投影微立體光刻3D列印技術(PμSL)可快速製造並成型任意形狀和可設計的結構,為三維共形柔性電子器件的製造提供了靈活性和簡便性。
  • 基於面投影微立體光刻3D列印技術的共形壓電傳感器設計與製造
    當前,大多數電子器件是利用光刻、壓印技術和電子束在矽表面進行製備。然而由於缺乏彎曲表面的加工工藝,要製備與複雜曲線表面(例如人體關節)共形的電子器件尤為困難。面投影微立體光刻3D列印技術(PμSL)可快速製造並成型任意形狀和可設計的結構,為三維共形柔性電子器件的製造提供了靈活性和簡便性。
  • 湖南大學:基於3D列印水凝膠用於柔性傳感及腦電信號的採集
    面投影微立體光刻3D列印技術(PμSL)可快速製造並成型任意形狀和定製設計的結構,為以水凝膠基質設計的柔性電子器件的製造提供了靈活性和簡便性。結合3D列印技術,並對水凝膠進行諸如超抗凍、超拉伸、導電等性能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水凝膠的功能和應用範圍。
  • 直播預告:PμSL極限微尺度3D列印技術及其科研應用進展
    ;②PμSL微尺度3D列印技術原理及特點;③PμSL微尺度3D列印的極限微尺度加工能力;④PμSL微尺度3D列印的科研應用進展英國諾丁漢大學:①諾丁漢大學增材製造中心介紹;②諾丁漢大學&摩方合作情況;③PμSL微尺度3D列印技術方向的研究展望BMF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微納級3D列印陶瓷!摩方第二代超高精密微立體光刻3D列印系統
    important}南極熊導讀:全球高精密3D列印技術及精密加工能力解決方案提供商,摩方科技發布的第二代超高精密微立體光刻3D列印系統,列印幅面和列印速度都大幅提升,而且擴展了材料體系,,在中國西安高新國際會議中心,面向全球市場發布第二代超高精密微立體光刻3D列印系統microArch™ S240。
  • 匯總:15個微米納米級3D列印技術
    摩方材料專有的技術稱為「PμLSE」(Projection Micro Litho Stereo Exposure),即「面投影微立體光刻」,原理很像微視頻顯示設備,系列圖像會通過縮影鏡頭連續投影到需固化的光敏樹脂上。
  • 摩方第二代超高精密微立體光刻3D列印系統microArch™ S240正式發布
    2020年9月23日,摩方科技(BMF,Boston Micro Fabrication)在中國西安高新國際會議中心,面向全球市場發布第二代超高精密微立體光刻3D列印系統microArch™ S240。據悉,S240在深圳研發生產,即日起正式開啟全球預售。
  • 摩方microArchS240高精密3D印表機9月23日發布
    ,經過摩方技術團隊不斷創新和技術攻關,深圳摩方即將在9月23日2020 IAME中國(西安)國際3D列印博覽會上,正式推出第二代基於面投影微立體光刻技術(PμSL)的高精密微尺度3D列印系統——microArch™S240。
  • 摩方S240高精密3D印表機將於9月23日正式發布
    月23日2020 IAME中國(西安)國際3D列印博覽會上,正式推出第二代基於面投影微立體光刻技術(PμSL)的高精密微尺度3D列印系統——microArch™S240。 亮點一 列印精度10μm; 亮點二 成型體積增加3.4倍; 亮點三 列印速度提升最高達10倍; 亮點四 在列印材料方面,不僅可以支持低粘度(≤200cps)高精度光敏樹脂,還能支持高粘度
  • 摩方顛覆式創新解決高精度3D列印的技術難點
    精度越高,列印交付的成品質量也就越高,因此對於高精度3D列印而言,首要突破的技術難點是列印精度,即光學解析度:投影光單個像素點的大小。深圳摩方材料採用的是面投影微立體光刻技術(Projection Micro Stereolithography, PμSL),是一種面投影光固化3D列印技術,適用於製作微尺度的複雜三維結構,有著高解析度、高精度、跨尺度加工、適用材料廣、加工效率高、加工成本低等諸多特點。
  • 常見的3種光固化3D列印技術對比
    光固化成型是最早的3D列印成型技術,也是目前較為成熟的3D列印技術。該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材料的累加成型,將一個立體的目標零件的形狀分為若干個平面層,以一定波長的光束掃描液態光敏樹脂,使每層液態光敏樹脂被掃描到的部分固化成型,而未被光束照射的地方仍為液態,最終各個層面累積成所需的目標零件,材料利用率可接近100%。
  • 摩方材料顛覆式創新解決高精度3D列印的技術難點
    全球領先2μm列印精度,樹立高精度3D列印全球領軍企業標杆 精度越高,列印交付的成品質量也就越高,因此對於高精度3D列印而言,首要突破的技術難點是列印精度,即光學解析度:投影光單個像素點的大小。深圳摩方材料採用的是面投影微立體光刻技術(Projection Micro Stereolithography, PμSL),是一種面投影光固化3D列印技術,適用於製作微尺度的複雜三維結構,有著高解析度、高精度、跨尺度加工、適用材料廣、加工效率高、加工成本低等諸多特點。
  • 利用微尺度3D列印和礦物塗層技術助力功能性微流控研究
    近年來,高精度3D列印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復現這種複雜的多孔結構變得可能。藉助流動可視化手段,3D列印的微流控模型可以用於直接觀察流體流動的動態過程。但是,目前列印材料僅限於光固化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其理化特性包括其礦物化學、晶體結構、表面潤溼性等與天然巖石(如碳酸巖)存在顯著差異。所有這些特性都對多孔介質中的流體相變和多相流動過程有著重要影響。
  • 新品解析:超高精密3D列印系統S240
    近期,BMF摩方公司面向全球市場發布第二代超高精密微立體光刻3D列印系統microArch™ S240,該款新機在深圳研發生產,現已開啟全球預售。首先,S240保持了第一代S140印表機在高精密方面的特點——10μm列印精度,±25μm加工公差。同時,為了更進一步滿足客戶在精密結構件加工尺寸、加工效率及加工材料等方面的需求,S240具備更大的列印體積(100mm×100mm×75mm),列印速度提升最高10倍以上,能夠生產更大尺寸的零部件,或實現更大規模的小部件產量。
  • 3D列印史上的裡程事件
    3D列印歷史上主要有這麼幾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他們分別是1984年立體光刻技術(SLA)的發明,1987年選擇性雷射燒結技術(SLS)的出現,1988年熔融沉積成型技術(FDM)的出現,1991年疊層實體製造(LOM)系統,1993年粉材噴液技術,2007年夏普瑞公司深化了社會化製造模式,再到2008年,隨著熔融沉積式3d列印核心專利的過期,軟硬體機械結構都被開源,3D列印才開始為普通大眾所熟知
  • 招募 | 高精密微納3D列印系統經銷商
    作為微納3D列印的先行者和領導者,摩方始終秉承將光固化3D列印轉變為真正的精密快速成型及直接生產製造的理念,其nanoArch系列3D列印系統已經被中國、日本、新加坡、美國、德國、英國、阿聯等國家的客戶廣泛使用,為客戶解決了高精密複雜零件的加工和製造難題。
  • Cytosurge的FluidFMμ3D印表機升級金屬3D列印
    瑞士納米技術公司Cytosurge已宣布對其FluidFMμ3D印表機進行設計升級,其是可在微米級列印純金屬物體的獨立系統。該系統已經進行了主要的設計升級,並且通過新的獨特功能得到了進一步改進,以精確的(千分尺)精度在現有結構上進行列印。
  • 淺談3D列印LCD和SLA技術的區別
    SLA技術是第一代光固化主流技術,它在國內有多種翻譯叫法,如立體光刻、立體印刷、光造型等等。SLA成型技術不僅世界上最早出現並實現商品化的一種快速成形技術,也是研究最深入、應用最廣泛的快速成形技術之一。
  • 史上最全3D印表機型應用分類
    3D列印技術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很多領域,也有很多不同的列印方式,今天來給大家展示印表機類型的列印方式,更全面的了解3D列印領域。 3D列印流程一般是分為數據獲取、數據處理、3d列印和後處理四個步驟。常見的3D列印主流技術主要有以下8種,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用的是哪些技術,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