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的第三次大風口:數字經濟時代的數位化轉型!
前言:當你意識到數字經濟時代來的時候,實際上已經遲了。當你認為數位化轉型的迫切性時,實際上你已經落伍了。因此,我們認為:中國移動必須緊緊抓住數字經濟時代的數位化轉型浪潮,或許迎來中國移動新一輪的高速發展。
第一次:移動通信,中國移動徹底抓住了,實現了人類溝通和交互的自由。
第二次:移動網際網路,中國移動全軍覆沒。目前還遺留些遺產,如和飛信、139郵箱、12580以及和包支付。但是,這些遺產,實際上早就應該廢棄。
第三次:20年後,我們又迎來一次新的風口,這就是我們普遍認為的數字經濟時代的數位化轉型!
我們從宏觀經濟學角度的需求端和供給側來做進一步的分析:
(1)目前中國移動最核心的矛盾就是需求和供給存在結構性嚴重失衡。
(2)傳統需求到頂、新型供給嚴重不足(或者沒有)。
(3)需求端:目前客戶規模、連接規模、流量規模已經到頂,但是在新型生產工具(營銷工具、運維工具等)、生產方式(網格化)上依然存在優化和提升的空間,但是需求拉動收入和利潤快速增長的時間已經過去。
(4)供給側:中國移動真的沒有供給側,因為沒有自己的產品體系、產品線以及核心產品,只有管道相關的卡、號、連接和流量。
(5)供給側:專業公司成立了多年,但是沒有專業公司可以提供大水漫灌的核心產品。同時,生態體系、能力、方案等供給側要素都很缺乏。
因此,從宏觀經濟的需求和供給兩個角度看,中國移動目前已經嚴重結構性失衡,可以說是需求端依賴症、傳統路徑依賴的病人!
我們只需要從需求端和供給側2個角度來進一步分析就可,從而可以看到中國移動未來發展的重點和核心所在。
需求端:
(1)生產方式的革新,即網格化。通過網格化這個新型的生產方式,來解決收入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問題,通過靈活性解決大公司存在的營銷、銷售和市場問題。
(2)生產工具的替代,在市場方面需要儘快提出新型電商+直播系統的新型營銷模式和體系,替代目前傳統的擺攤、掃樓等落後的生產工具與生產模式。
(3)需求端,實際上可改進的空間依然存在,尤其是網格化和新型生產工具,但是和供給側改革相比,供給側還是我們改革的核心重點,因為其更具有顛覆性和可成長性。
供給側:
(1)家庭部門:家庭部門就是我們說的2C2H,目前看已經處於數位化轉型的第二階段:雲化和第三階段:智能化的結合處,目前應該主要是雲化,如雲課程、雲直播、雲蹦迪,下一步改革的重點肯定是ABC模式的智能化。ABC就是AI、BIGDATA和CLOUD。
(2)企業部門:企業部門進一步分為三個重要環節:管理、營銷、生產。首先管理已經基本上在全球疫情的催熟下實現雲化,如雲CRM、雲招聘、雲財務、雲會議等。而生產已經從M2B2C到C2M的全部轉型,從而實現了無庫存的新模式。對於營銷,我們看到直播帶貨完全顛覆了傳統的渠道體系和營銷體系,這是最為徹底的企業新型營銷和零售業態。
(3)政府部門:政府治理模式已經需要重新定義,即數位化政府時代已經全面到來,其核心標誌是社會治理數位化,也是我們所說的數字經濟的數位化治理。
因此,我們在供給側需要重新定義:產業形態、消費模式、企業管理模式以及政府治理模式,它們正處於全部被重新顛覆的時代和階段。
毫無疑問,供給側。而我們已經反覆強調過:需求端需求拉動的時代已經基本過去,4G、寬帶、流量需求已經到頂,而5G新需求遠沒來到。
因此,中國移動必須下重手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即在數字經濟時代的數位化轉型大潮下,重點推進供給側的產品、能力、生態體系以及方案等,從而實現供給側的結構化改革。從專業角度看,主要考慮如下價格方面:
(1)雲。數字經濟時代的數位化轉型,目前處於雲化階段,即第二階段。因此,雲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沒有雲,估計最後什麼也沒有!
(2)數據中臺。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要素是數據,而數據必須以數據中臺的形式提供,以充分發揮中國移動的數據優勢。
(3)技術中臺。AI以及大數據、區塊鏈等必須以中臺形式提供,以支持各省公司的垂直產業個性化和定製化問題。
(4)城市大腦和智慧城市、智慧社區。這是未來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核心所在,尤其是城市大腦,其是5G、AI、大數據以及雲的綜合體現。
(5)家庭的智能硬體入口和內容雲。
(6)行業解決方案,進一步包括業務中臺、場景案例以及支撐能力。
(7)2C領域的入口、平臺級產品,這是我們可能認為無法實現的事情,但是我們必須提及,因為9.5億不是我的用戶,也不是客戶,而是顧客!
(1)中國移動目前已經呈現結構性上的嚴重失衡,如果不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估計要出大麻煩。還好,中國移動在楊傑董事長的帶領下已經開始供給側改革。
(2)供給側改革的效果遠遠大於需求端的提升與優化。
(3)供給側最核心的東西是產品、能力、方案和生態體系,這是各省目前無能為力的地方,存在巨大的問題。
(4)數字經濟時代的數位化轉型浪潮,必須儘快推出中臺,這是解決省公司個性化業務的關鍵所在。筆者認為,集團必須儘快實現技術中臺,而各省公司有條件的可以實現自己的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沒必須等集團統一實現,因為時間窗口根本不允許你等。
最後一點,放權,中國移動太集中化了。省公司已經被KPI給捆死了,一切圍繞KPI的結果就是不斷在需求端做事情,但是效果太低了,而中國移動目前集團和專業公司需要下大力做供給側改革,省公司也需要下大力氣做供給側改革,應該把權利徹底下發給省公司。
後記:集團公司職能部門和省公司之間最大的矛盾就是KPI,這些KPI基本上全部是需求端的,這是完全不符合未來公司發展趨勢的。中國移動更多的重點必須放在供給側,但是集團職能部門好像完全沒有理解領導的意圖,搞得各省公司依然重點基本全部在需求端。
- END -
走遍信息世界
潛心思考分析
只為讓你一路通未來
期待你的留言分享
點擊下方留言試試吧❗️
來源:付老師講競聘 作者:付長冬